同修圆满,即身边的众生都是圆满的,是男女本尊的自性。佛在形象上有男女之别,男女本尊的自性也是佛性。同修道友是圆满的,其实这个道理显宗里也讲了,但是没有着重、展开讲,更没有讲太多的修持方法,这是显密的区别。
其实关于心性,显宗也潜移默化地讲了很多,“人之初,性本善”,即是此意。如果从佛法的角度解释,“性本善”即众生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佛性,再坏、再恶劣者,也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性上修的话都是佛,我们要去认知、体验佛性,不要敬而远之,否则就无法认知佛。现在是让你直接去认知佛,自性即佛,从佛法的角度讲,“性本善”即一切众生本来即是佛。
即便是佛也要修,因为佛性被妄想、分别、执着、业障遮蔽了。如前所述,云层密布就看不到天的本色,云散掉之后,湛蓝的天空才会现前。同样的道理,从自性上讲都是佛,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觉与迷,众生都在做恶梦,你我亦然。当有一天醒了,就会知道原来是一场梦,就不会像梦里一样恐惧得发抖。虽然自己醒了,但是身边的人还在梦中挣扎,我要想办法让他们都醒来,然后他们就跟我一样了。
我们往往看到的全是缺憾——这人懒,那人坏,那人长得丑……即使我们见不到佛性,也应该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慢慢地就好了。虽然人都有缺点、毛病,但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世间人讲“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没有永恒的坏,不好的、坏的习气都是暂时的,慢慢都会改掉的,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所以,不要总看他人的缺点、毛病与不足,即使你感觉到了这些,也要认知到,它的自性、本性是无常的、暂时的。了知此理之后自然就不会太在意、太执着这些了,他人的缺点对你的影响就会微乎其微了。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了又落了,都是暂时的,很正常,要做到“宠辱不惊”。他人对你好与不好,说爱你或恨你,都不是永恒的,你不理就是最好的对策,如此一来他也无计可施了。都是相对而言的,你不跟他对立,他跟你也对立不起来;你不跟他冲突,他跟你也冲突不起来;你不跟他争斗,他跟你也争斗不起来。佛教讲的是化解怨恨,最好是从心里避免对立,对立发展下去就是矛盾,矛盾激化了就演变成了争斗,最后是你死我活,不要这样。
若是你直接就能看到这些有缘众生的自性清净,本来都是佛,最好不过。或许你可能暂时达不到这个境界,即便如此也要深信。当你感觉到他人的毛病、缺点或不足时,要去认知它的本性是暂时的、虚假的,就能起到对治作用。这就是“同修圆满”——其他人都是圆满的。
——摘自《“性本善”与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