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入菩萨行(第四品)

  • 作者: 索达吉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533
  • 分享到:


这一段颂文是甚深空性智慧的修法。上师如意宝说:"如果这个问题用大圆满的观点来解释,那大圆满窍诀也没有再超过这里所隐含的密义。我们都知道,大圆满与大手印是对治烦恼最殊胜的方法,是即身成佛的窍诀。但其内容,在《入菩萨行》中只不过是讲法不同,除了此论所述密义外,再没有更深奥的法了。"

我们在前面认识烦恼时,从世俗谛去看,觉得烦恼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厉害的敌人。然而现在深入观察,发现烦恼毫无实体存在,只是一个假相而已。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后,修行也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当然,有些人因业障,不能极快地掌握这种观察方法,不能将自己的分别心融入智慧。你们应再三努力,去听闻、思维,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与道友们反复讨论……,尽一切办法,如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为这种观察思维方式,那修行一定会与以往不同。如是观察修的中观法门,你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有一些了解,但此法门不只是一套理论,必须要运用到实际中去反复观察、思维,靠长时期熏习,使这种见解得到坚固,方能真实有效地断除烦恼实执。

无论用中观、密宗法门去观察烦恼,它确确实实没有实质存在。然而没有观察前,这个的烦恼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使我们大笑大哭、喧闹不休,与作梦毫无差别。我们在梦里也是如此,为了那些非真实存在的梦景而喜怒哀乐。《入中论》里也说:"此中犹如已觉位,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我们众生在尚未觉醒时,与在梦中无异,梦中与未觉时感到根、境、识的的确确地存在着,但觉悟后与梦醒一般,梦中与未觉时的根、境、识三者都没有,都是虚妄的执计。无明烦恼也是如此,只是一种无明痴梦中的梦境而已,无明痴梦醒后,它便不复存在。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在轮回大梦中,幻有六道各趣不同境像,但觉悟之后,一切都是空空,不存在大千世界任何戏论法。当然,对"明明"、"空空"也有别的解释方法,但这里根据《入中论》所述,也就说诸法在世俗中有如梦之显现、胜义中寂灭一切有无戏论。

以胜义谛观察烦恼空而无丝毫实体,这种空并非单空,而是离诸戏论、圣者菩萨自证自明的智慧本体。我们应该努力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使自相续中能极快生起如是证境。那时,我们心中不会有任何痛苦,烦恼已经变成了智慧游舞。不论在人间、地狱中都会如同《经观庄严论》中所说那样:获得菩萨果位后,到三恶趣中也是如同到花园游玩观赏一样,心里永远充满大安乐,没有任何痛苦。为此,我们在精进闻思的同时,应该常常以至诚信心祈祷上师三宝与三根本,如果能有真诚的信心,得到这种境界也为期不远。但如只有一些心所分别念所摄的见解,而无有足够信心,离此证境还是会遥遥无期。希望大家切实观察自己,也应向学院的钦美仁增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这些大德们学习。我自己经常与他们接触,如果没有真实的信心,也不会故意做作去称赞他们,他们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德,无论是对轮回的厌离心、对上师三宝信心都特别强,在经论方面也有远超常人的定解。大家要真能在信心、见解等各方面向这些善知识学习,一定能得到很大很大利益。

惑幻心莫惧,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无义受伤害?

烦恼如同虚妄幻相,毫无实体,因此根本不用害怕,应该为了证得这种断惑的智慧而坚忍、精进。如果有了这种智慧,我们怎么会在地狱中毫无意义地遭受伤害呢?

我们通过作者加持,以中观观察方法了知烦恼是空性,无有实体存在。虽然在世俗中烦恼还会显现,而且由于无始串习,我们仍会对它的出现生执著、畏惧。但烦恼显现也只是如梦如幻的虚妄相,根本不用对它起执著,生起畏惧之心。《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证悟了诸法如梦如幻的修行者,他能挥舞智慧宝剑,断除烦恼执著,因了知烦恼显现是离戏空性,是虚妄幻相,他能不畏一切烦恼。就象上师如意宝与以前的众多高僧大德,烦恼在他们面前"哪里有不平"的呢!但是在我们凡夫人面前出现烦恼时,还是有些害怕,尤其是一些钝根者,他们无法受用空性妙法,对烦恼有很大实执,因此,无法顺利地降伏烦恼大敌,以此而感受很多虚枉痛苦。

烦恼如同幻术师表演的幻术、或立体电影一般,表面上看来,人物、山水等各种事物都有,但实际上只是幻变或光影变化,除此之外,哪儿有什么人物、山水呢?我们用智慧宝剑来刺穿烦恼虚妄的外表,其贪嗔幻相就会消于法界,显现出无生大空。如果能证悟这种智慧,烦恼怎能让我们堕入地狱中去毫无意义、冤枉地受痛苦呢!证悟空性后,烦恼的根本因即被断除,轮回痛苦之根从此断绝。前面我们讲过勇施比丘的公案,勇施比丘通过修持空性,证悟了业和烦恼的无生大空本性,这样也就使地狱之苦消于法界。我们如果也如是去修持空性,证悟了"此惑如幻"后,怎么还会感受那些虚枉、毫无实义的地狱痛苦呢?

很多高僧大德也说过:修学中观空慧是学佛者最殊胜的修行,也是最好的积资忏罪方便法。因此,我们要断除烦恼,应当努力去闻思中观方面的经论,为证悟空性智慧而勤奋精进。自己在念诵功课时,对这方面也应注重。象《金刚经》,念诵受持的功德在经中佛陀讲得很清楚,汉地的禅宗诸祖也特别推崇,还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圆满虚幻休息》,这些经论若能去恒常诵持,对摧毁烦恼,证悟如梦如幻之境,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如上作种种思维后,应当努力圆满修习上述菩萨学处;倘若不听医师吩咐,必需医治的疾病怎么能疗愈呢?

现在是第四品的总结,如上已经讲了守持菩提心后,不能失坏菩萨戒,这必须要依靠不放逸。如果放逸,我们的戒律便不能守持,以此而会产生种种过患。对修持不放逸的必要性、重要性我们了解后,就应该尽一切力量,认真修持论中所述的一切学处。如果没有去修持,仅仅是在文字上浮光掠影,即使你对此论能倒背如流,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功夫。此处需要"口诵心行","口诵心不行"者,对修行没有多大益处。《出曜经》中也说:"愚诵千偈,不解一句,智诵一偈,解百千义。"如果是智者,深入一偈即可领悟其中深广意义。

《入行论》的本品中,从各方面阐述了放逸过患等各种学处,其意在引导我们在实际中去勤奋修持,谨慎地行持不放逸。如果不去修持,就会如同一个患了重病之人,医师给他认真诊断,指出病因,为他开出药方,吩咐他如何去服药治病。但病人不肯服从医师吩咐,不按嘱服药行事,那他怎么会康复呢?我们听闻了上述道理,而不肯去励力行持,与这种不听医嘱的病人有什么两样呢,也不可能治愈使自己受轮回痛苦的无明恶疾。在《月灯经》中也有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患重病多年,他四处求医,最终寻得一妙手回春的良医,良医给了很多对症妙药,但此人却不遵良医之嘱,没有服药,这个病人也就无法治愈自己的病。同样,我们听闻到佛法后,却不依教奉行,烦恼痛苦也就无法解除。

我们听闻本论所叙述的学处后,先是要反复详细地思维,使内心生起强烈信心与修持的欲愿,然后在日常中去反复修持至圆满。不然,法与人相离,怎会对自己产生效果呢?如一个病人只是将药方念一遍,该服的药远远看看,对病人有什么用呢?而且佛法需要长期地修持,需要恒常不断地串习,那些一曝十寒的修行,也不会起效。我们对不放逸的教言,乃至证得菩提果之间,都需要牢记,脚踏实地如说修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