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
作者: 宗喀巴大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749
-
辛三、上士道修心次第分三
壬一、顶礼
壬二、连结分五
癸一、以理成立最初即应进入大乘
癸二、大乘种性者明知一切有情是母亲而舍弃不应理
癸三、对一切利他应大力修持
癸四、如救头燃般救护苦难者是为士夫与智者
癸五、于获得胜妙大乘应生稀有想
壬三、真实之道分三 23
癸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分三
子一、宣说入大乘门及种子等分三
丑一、以教理安立发菩提心是入大乘道唯一之门
丑二、具体解释《华严经》教证而别说
丑三、大乘人须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实修
子二、对此精进则具大义分四
丑一、智者菩萨赞叹发菩提心者甚为稀有
丑二、由传记了解菩提心乃道之关键
丑三、未发菩提心则虽修布施等亦不入菩萨行
丑四、最初即令菩提心达到扼要之利益分二
寅一、以比喻说明
寅二、引教证说明菩提心的三种功能
子三、摄义
癸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分四
子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分三
丑一、从四缘发心分六
寅一、从缘发心之理
寅二、略摄四缘之义
寅三、仅于欲求菩提非就所为而安立发心
寅四、对佛功德修信是不堕小乘之最大因缘分二
卯一、依靠修信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足之心
卯二、必须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足之心
寅五、从四缘发心之异门
寅六、认定真实
丑二、从四因发心
丑三、从四力发心分三
寅一、真实
寅二、坚与不坚的差别
寅三、教诫如今必须精勤殷重发菩提心
子二、修菩提心次第分三
丑一、修七种因果教授分二
寅一、于其渐次令发定解分二
卯一、开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分五
辰一、大悲初时重要分四
巳一、荷担尽度众生的重担依赖大悲
巳二、佛子行之前导为大悲
巳三、大悲是能发起菩萨行之处
巳四、大悲是能趣入菩萨行的依处
辰二、大悲中时重要分二
巳一、若不数数修习大悲则堕小乘
巳二、以大悲坚固而不厌离利他并易圆满资粮
辰三、大悲后时重要
辰四、总示大悲三时重要分六
巳一、以比喻显示
巳二、以教证显示
巳三、以公案显示分三
午一、大悲是极稀有之正法
午二、大悲是净障最胜之法
午三、修习大悲终得成就
巳四、诸佛因地皆以大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巳五、诸佛以大悲愿力成为众生长时受用之处
巳六、摄义
辰五、特别教诫应以大悲与菩提心的教授为中心分二
巳一、应爱惜以无量教理所成立的胜道扼要
巳二、对此须由积资净障及阅经论获得定解
卯二、诸余因果是此因果道理分二
辰一、从知母至慈是悲心之因之理分三
巳一、以悦意相可使欲令有情离苦之心猛利生起
巳二、亲之究竟是慈母故,修习知母、念恩、报恩引生悦意慈,由此生起大慈大悲之理
巳三、观有情为亲人窍诀之出处
辰二、增上意乐与菩提心是悲心之果之理分二
巳一、设问
巳二、解答分四
午一、虽具大悲但没有荷负度生重担的增上意乐
午二、以比喻显示增上意乐不同于声缘悲心
午三、故在此中间应生起增上意乐
午四、发菩提心为增上意乐之果
寅二、如次正修分三
卯一、修习希求利他之心分二
辰一、引发生起此心所依分二
巳一、于诸有情令心平等分三
午一、应修前行次第
午二、真实修行平等之理分五
未一、须遮止贪嗔令心平等
未二、修行何种舍
未三、修的次第
未四、以修何者遮止贪嗔
未五、虽不遮止怨亲之心但遮贪嗔
午三、摄义
巳二、修此一切成悦意相分二
午一、连结
午二、对一切众生成立悦意之相分五
未一、修习知母分四
申一、以理成立
申二、以教成立
申三、以理成立还将作母
申四、摄义
未二、修习念恩分六
申一、首先缘现世母亲而修
申二、今生也救护之理
申三、自己不肯受用而以此养育
申四、以受尽艰辛所得资具养护,胜过爱惜自己
申五、总摄要义的修法
申六、观修有体会后转缘其他有情修习
未三、修习报恩分四
申一、若舍诸母则无有惭愧
申二、下等人不报恩尚不合理何况佛子
申三、以有漏安乐报恩不合理
申四、呵斥不报恩赞叹报恩
未四、摄念恩、报恩之义
未五、佛门之孝道
辰二、正发此心分三
巳一、修慈分五
午一、慈的所缘与行相
午二、慈心之利益分二
未一、慈心利益之量分三
申一、慈胜广大财供
申二、慈胜广修梵行
申三、慈胜长期持戒
未二、慈心的功德种类
午三、虽然最初难生但意义极大,故下至读诵词句而修分二
未一、总说
未二、引经文具体解释分二
申一、祈愿众生获得世间安乐分二
酉一、祈愿众生获得现世善果分二
戍一、愿令众生远离痛苦
戍二、愿令众生获得安乐
酉二、祈愿众生获得未来善果
申二、祈愿众生获得出世安乐
午四、修习次第
午五、真实修习之方法
巳二、修悲分六
午一、悲心的所缘与行相
午二、悲心的修行次第
午三、真实修行之理分二
未一、略说
未二、广说分二
申一、菩萨当由多门恒常思苦
申二、由《菩萨地》所说之苦修悲分二
酉一、略说
酉二、分说一百一十苦分十二
戍一、思惟有情平等流转之苦
戍二、思惟欲为根本苦
戍三、思惟二痴异熟生苦
戍四、思惟三苦
戍五、思惟四苦分四
亥一、别离苦
亥二、断坏苦
亥三、相续苦
亥四、毕竟苦
戍六、思惟五苦
戍七、思惟六苦
戍八、思惟七苦
戍九、思惟八苦
戍十、思惟九苦
戍十一、思惟十苦
戍十二、思惟余九类苦
午四、若未通达则不获圣者地道
午五、慈悲生起之量
午六、对菩提心遣除疑惑分五
未一、初发心须具足如上之量
未二、断除获得发心的增上慢后,将菩提心作为教授中心勤修
未三、未生非造作菩提心之前,也可依仪轨受愿行菩萨戒
未四、以菩提心获得佛果之理是中观唯识大论所说
未五、菩萨与声缘修悲无量心之差别
巳三、修增上意乐分四
午一、真实修习之理
午二、断疑
午三、宣说彼等须护持、相续修习
午四、必须相续修习的原因
卯二、修习希求菩提之心分二
辰一、以信和欲引起发心之理
辰二、宣说以大悲为因由自力发心殊胜
卯三、明所修果即为发心分三
辰一、发心总相
辰二、发心差别
辰三、不广说征难
丑二、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分三
寅一、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分四
卯一、若欲速成二利当修自他相换
卯二、自他相换之胜利与不换之过患
卯三、若不自他相换则难以成佛等
卯四、现为修法教授
寅二、若能修习彼心定能发生分二
卯一、真实
卯二、遣除疑惑
寅三、修习自他相换法之次第分二
卯一、除其障碍分二
辰一、遣除执著自他各各类别的障碍
辰二、遣除第二障碍分二
巳一、障碍
巳二、遣除
卯二、正明修法分二
辰一、应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而精勤利他分八
巳一、思惟我爱执过患与他爱执利益
巳二、视我爱执如怨敌而令不生
巳三、遮止以身财善根攀缘自利
巳四、以思惟过患遮止身等攀缘自利
巳五、护持爱执有情的相续
巳六、思惟有情福田能生一切利乐而生起爱执及恭敬心
巳七、思惟对有情利益及损害的结果
巳八、利益有情可速成暂时、究竟之功德
辰二、策励修习菩提心分三
巳一、当爱乐修习菩提心之根本大悲
巳二、应由教言引发“菩提心乃大乘之根本及入门”的定解
巳三、当依种种方便发菩提心
丑三、摄义分二
寅一、七种因果的修心教授分四
卯一、七种因果的内容
卯二、大悲的地位分二
辰一、大悲是大乘道的根本
辰二、其余支分是大悲的因和果
卯三、按次第正修菩提心分二
辰一、修习希求利他之心分二
巳一、首先修舍心与悦意相
巳二、次修慈悲与增上意乐
辰二、修习希求菩提之心
卯四、以《摄颂》摄义
寅二、自他相换的修法分五
卯一、自他相换的法源
卯二、自他相换的涵义
卯三、遣除修持自他相换的障碍
卯四、自他相换的修行分二
辰一、思惟一切过患归于一“我爱执”
辰二、思惟一切利益归于一“他爱执”
卯五、以《摄颂》摄义
子三、发起之量
附:
附录一:《金光明经》慈悲偈文
附录二:《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一百一十苦文
附录三:《华严经?净行品》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