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之光》(九)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840
-
(三)我执——波浪
我执也即执著。每个众生都有一个先天性的执著,那就是对自己的执著。无论文化水平高低,社会地位强弱,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存在的,却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我怎么样存在,更没有用科学数据去测量、证明我的存在,也没有用其他的方法、逻辑去证明过我的存在。
真正的迷信,就是这种先天性的执著。实际上,自我是并不存在的。从个人最表面化的层面来讲,我是存在的,谁都不会去否定某个人的存在,但如果进一步去思考,到底什么是人?我们就不知其所了。
同样,大家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物质世界是存在的、世界就是物质世界的观念,没有人想到过要去推翻这一点,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进一步去思考就会发现,所谓的物质、原子、分子等等,都完全是一个幻觉。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看到过真实的东西。
虽然科学可以解释人类的历史;未来几百年以后地球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预测;包括人体的构造,细菌、细胞等微观世界,现代科学都可以为我们一一揭示,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但唯一最大的遗憾,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佛教讲两个层次:一个叫世俗谛,一个叫胜义谛。五种感官的结论,叫世俗谛。世俗谛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只是相信自己的感官所得出的简单判断。眼睛看到的是红色,就认为是红色;眼睛看到的是白色,就确定是白色。建立于此基础上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是非常表面化的东西。
而超越五种感官的结论,则叫胜义谛。胜义谛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自我。难道世界的真相,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吗?除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感知到的东西以外,不会有更甚深的东西吗?不是。我们可以不相信万能神、造物主的存在,但我们必须相信,甚深、神秘的东西是存在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思维所想象的样子。因为我们的五种感官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并不是准确的,而仅仅是一系列的幻觉而已。但我们还是要去执著、相信它的存在,对此,佛教称之为执著。
从光明当中产生了原始无明,无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它自己就开始有主见了。所谓的主见,就是我执。无明产生我执的过程,就像波纹变成波浪。佛教认为,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这个执著。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没有办法逃避。在面临这些痛苦的时候,执著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有了执著,一定会有痛苦。如何去面对它,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佛教告诉我们,想更好地去面对生老病死这些痛苦,就要放下。
禅宗主张放下。有些人认为:放下就是消极、悲观、逃避、回避。当自己在社会上实在混不下去以后,就选择了出家的路。这根本不是放下,而只能叫做放弃。真正的放下,是既能在世间非常成功,甚至达到世界五百强总裁的地步,同时也可以放下。为了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是上万个员工的生存,我们可以担负起经营、开发的责任;同时为了解脱,我们又要能够放下,放下内心的嗔恨、抱怨、过多的欲望等等。这样就能更完美地工作,因为担当责任与放下执著是不矛盾、不冲突的。
佛教主张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也就是不要过度执著于过去与未来,要完美地活在当下。我们的痛苦和鬼神无关,和造物主无关,只是与自己的执著有关。如果放下了执著,立即就能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痛苦。
佛经当中也讲过:过去的很多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也会示现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执著、能放下的人,这两个都可以兼顾于一身,而且做得很好。因为放下以后,没有自私自利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普通人能做到不执著么?通过一种特殊训练,想突破执著的层面,是绝对可以的。
(四)烦恼——巨浪
我们往往认为:一切痛苦,都来自于物质的匮乏。当然,在我们贫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痛苦的确来自于物质的匮乏。但更多的痛苦,却是来自于精神的空虚、不满足与欲望的无限扩展。
因为有了一个“我”的存在,就有了你、我、他的分别,就形成了一个个生命个体。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个体之间的亲怨、争斗。在贪恋、争斗的过程当中,贪欲心、嗔恨心就像巨浪一样席卷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到不知所措。
过度的欲望,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哪怕平时人品非常好,道德水平很高的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也会被欲望所毁灭。从无明的波纹,变成执著的波浪,再变成烦恼的巨浪。过度的愤怒、欲望,会使人远离人性,完全忘掉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最后走到崩溃的边缘。
佛教把所有的烦恼,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贪,就是贪欲心。释迦牟尼佛没有要求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放弃所有的贪欲或欲望,本身这也不可能,同时有些欲望对人的发展还是有帮助的,佛经对此讲得非常清楚。想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欲望。想有更多的钱去帮助其他人,所以要去赚钱,这也是一种欲望。佛告诉我们,这一类的欲望暂时不需要断除,但自私自利的过度欲望,却应该先放下。
第二种,嗔,就是嗔恨心。在佛经里面,嗔恨心分了很多层次。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到了不愿放弃的时候,就是仇恨。
第三种,痴,就是愚痴心。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就是痴、无明、不明白真相。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可以告诉你成佛的方法,但仅此而已,最后的成佛,还是要靠自己解决。释迦牟尼佛不是万能的。释迦牟尼佛在发现这个自然规律之后,只能告诉我们该怎样去做,如果自己不做,一样不能解脱。
(五)业力——海啸
随着烦恼接踵而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善恶。善恶就像是烦恼巨浪最后变成的海啸。因为有了嗔恨心,所以非常愤怒,最后打了人、骂了人、甚至杀了人,这就是恶。或者因为带着实有的执著去行善,从而积聚了一些有漏的善业。虽然行善本身很好,善和恶肯定是迥然不同、一好一坏,但从光明的角度来讲,善与恶都已经离光明很远了。与本性之间的距离,善和恶都是一样,所以此处我们把善恶都放在一起,佛经中称之为“业”。我们现在的好与不好,幸福与痛苦,都取决于过去的善业和恶业。就像海啸带给人类的是灾难一样,善恶之业带给我们的,就是茫茫轮回的无尽痛苦。
二、消灭痛苦的途径
(一)回归光明
首先,释迦牟尼佛也不否认,物质可以解决很多的痛苦。当我们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物质。但物质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想必大家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静静的海面,要觉悟。觉悟以后,所有的痛苦都可以烟消云散。
觉悟是什么?就是回归光明。我们从光明当中出来,经历了无明、执著、烦恼、造业、痛苦。走了一圈,最后证悟的时候,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光明当中。禅宗称之为本来面目。为什么叫本来面目呢?因为我们的内心本来如此,无论我们生气、贪婪、开心还是焦虑,它的本性永远都是这样,从来不变。
怎样证悟自己内心的本性光明呢?通过禅修的方法去证悟。证悟以后,就能恍然大悟:原来在光明当中,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幸福、嗔恨心、欲望等各种各样的杂念,都是不存在的。这叫光明、佛性,也叫如来藏。
在光明当中,包含了慈悲和智慧。一个学佛的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既不是天堂,也不是造物主、万能神的果位,而是证悟内心的本质。在内心的本质当中,就包括了无限的慈悲和智慧。
什么时候能进入这种光明的状态当中呢?
第一,当我们证悟、明心见性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个光明。
第二,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也可以进入这样的境界。所有的人都不了解死亡。死亡这两个字,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不愿意听,更不愿意面对。其实死亡根本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周期性的生命过程之一。这个周期的出发点,就是光明。从光明当中,产生了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念头。最后我们死亡的时候,又会进入到这个光明当中。在这个光明当中,又将产生下一世。所以,我们所有意识的出发点,都是光明。
第三,在每天晚上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我们又有机会进入到光明当中。但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根本不会知道深度睡眠、做梦与醒觉之后回到现实的种种切换点。只有在藏传佛教的密法里面,才有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
《西藏度亡经》这本书中,就介绍过在深度睡眠、死亡与证悟这三个时候,接触到光明的方法。
藏传佛教非常重视梦的修法,通过这种修法,可以把做梦转化为心灵训练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因为在做梦和进入深度睡眠之间,有进入光明与证悟的机会。
同时,藏传佛教也非常重视死亡之后的修行。对普通人来说,人都已经死了,就谈不上修行了,很多人甚至非常恐惧、反感死亡。实际上死亡并不可怕,也不神秘。人的死亡,只是肉体的寿终正寝,是表面上的结束,实际上心灵没有结束。人死了以后,心灵又可以进入到光明当中。就像现在流行的催眠术,心里有恐惧的人通过催眠,就能追查到恐惧的根源,并可以在根本的地方解决恐慌。同理,通过佛教的方法,就可以训练出一种能力——可以在死后进入光明的当下,彻底铲除所有的生老病死问题,以及贪欲心、嗔恨心、傲慢、嫉妒等烦恼。
佛教要追求的,就是进入到光明当中。在光明当中停留的时间越长,现实生活中的慈悲心、爱心、信心等等就可以增长得越快,贪嗔痴等烦恼也可以逐步减少,直到最后成佛。
平时在生活中,当我们心里非常烦躁、焦虑的时候,立即停下来,看看到底什么在不开心?肉体本身没有思维,不可能会有开心不开心的概念。生起烦恼的,只能是意识。那到底什么是意识呢?这样回头一看,就有可能进入到觉悟的境界当中。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之前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若只是想进入到原始无明的状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对我们目前而言最简便、最容易也最有效的解决焦虑等问题的方法。
有些人觉得,虽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暂时解决心灵上的问题。但出定以后,还是要去面对现实,问题仍然摆在面前,所以打坐是没有用的。
虽然现实确实是存在的,但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就要靠自己了。痛苦与否的临界点,就是在这个地方。不一样的心态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若能以平静、轻松、开阔、开朗、开明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自己永远都不会受到伤害。虽然问题还是要去处理,但只要自己尽力了,结果就只能顺其自然了。如果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暂时无法解决问题,心态好的人也会随缘自在,而不会死死纠结。
我们从没有空间、时间的光明当中走出,形成了意识与生命个体,从父母的精卵结合体变异成肉体,最后又复归尘土,这是一个生命的周期。当最后证悟以后,我们会发现,人生就像一场梦。所有的无明、烦恼、痛苦,都根本没有发生,永远都是光明,这其中,有着非常深奥的意义。
觉悟以后,就不会再有自私、痛苦、烦恼,但却可以有爱心、慈悲心与智慧。依靠慈悲和智慧,就可以利益、度化更多在世界上生存着的生命,可以把自己觉悟到的东西传播给其他人,让大家都能轻松、自由、幸福地生活,这就是佛度化众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