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九)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839
  • 分享到:


(1)为什么要排出污气

虽然在平时,我们感觉不到呼吸与思维有什么关系,但真正修行的人,却知道呼吸与念头密切相关。

修行人都知道,身体的姿势、外在的呼吸,与循环在人体内的内气与密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吃饭之前先要洗碗一样,修禅定之前,也要把一天当中所累积下来的所有与杂念相关的气排除。排了污气以后,自然就能把当天累积的所有杂念、负面情绪乃至毁灭性的情绪都排出去。用佛教用语来讲,这个方法叫观想;用普通的语言来讲,叫冥想。

打坐观想或冥想,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有科学证据的。打坐可以明显地改变左右脑比。确切证据显示,情绪上的悲伤和幸福,与左脑和右脑的前额叶有关。其中左脑负责幸福,右脑负责悲伤。当左右脑对比升高,左脑活动异常活跃时,幸福感也会随之而增加。科学家们发现:打坐冥想的时候,左前额叶外皮区的活动量非常高。换言之,禅修或冥想完全可以达到很快乐、很幸福的境界。

我们的一贯做法,都是非常看重物质的力量,而往往会习惯性地忽略精神的力量。其实在有些时候,精神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物质的力量,我们万万不能忽略了这一点。

(2)如何排气

首先,左手的拇指按住左手无名指的指根(在这里有一个血脉),另外四个手指放在拇指上面,这叫做金刚拳。将拳头按在左腿腿根的血脉上面。

之后,右手的拇指同样按在无名指的指根上,除了食指以外的三个手指都放在拇指上面,并把手朝上转一圈,按住右边的鼻孔。之后,从左边的鼻孔排气。排气的时候,要冥想:我今天一天产生的所有负面情绪,都变成一种黑色的气体,就像柴油车排气管里排出来的肮脏气体一样,从左边的鼻孔里排出去。同时轻轻地呼气,这样连续三次。之后左右手相换,右手做金刚拳,放在右腿腿根血脉上,左手食指伸出朝上转一圈,按在左边鼻孔上,并从右边鼻孔轻轻排出污气三次。随后左右手同时做金刚拳,一起按在左腿和右腿腿根的血脉上,左右鼻孔同时排气三次。

3,专注呼吸的修法

做完上面的排气后,手结定印放在肚脐下四指处,然后静下来,眼睛往下看,将所有的注意力都专注在呼吸上。呼吸的速度不要刻意调快或调慢,呼和吸作为一对,然后数次数。数次数的时候,一呼一吸算一次,一共要数七次。数完以后,又回到一,再数到七,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每七次算是一组,这样要数三组,一共为二十一次。这是过去修行人的一种经验,如果数呼吸的数量多了,比如数到十五、十六、二十等等以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所以最好是从一到七反复循环。大家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自己决定数的次数。如果静坐一个小时,就在这一个小时当中,什么也不想,只是一心一意地呼吸和数数。通过这种方法,就能把自己从压力下面解放出来。

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够减压?当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以后,相对来说,情绪比较集中,没有那么散乱。集中以后,所有的思维都全部归零。没有任何思维,家庭、感情、公司等等都抛之脑后,不追忆过去,不迎接未来,也不对当下做任何判断。就在这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当中全部放下来。这样整个心静下来以后,就会进入一个非常宁静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所有的烦恼、所有负面的情绪、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无踪。刚开始,我们可能只能保持一分钟左右,然后再发展到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等等。每天最好能保持至少二十分钟以上的静坐时间,这样对我们很有好处。

4,如梦如幻的修法

静坐下来以后,就去思考:每天24个小时当中,我所执著、留恋、在乎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前面讲的逻辑去思维,最后会判断出: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幻觉。当对这个结果从骨子里深信不疑,并能深深地体会到“世事真的就是一场梦”以后,就不要再去分别思维,立即停下来,在这种感受当中安住。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开始的时候,可能仅仅过一分钟左右,这个感觉就会消失。不要紧,再去思维、体会、安住,这样反复持续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就能逐步转变我们的观念,达到减压的目的。

观如梦如幻和数呼吸这两个方法,都有减压的作用。即使你是一位不想学佛的人,也可以尝试。虽然这是佛教的修法,但其中不掺杂任何的信仰成分。修这个法,并不等同于学佛。就像瑜伽可以脱离所有宗教,只是单纯的瑜伽,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佛教一样。上述修法也完全可以脱离佛教,作为一个纯粹的健身或养生技巧来使用。

5,打坐的最佳时间

(1)晚上睡觉之前,经历了一整天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应酬,各种各样的压力已经蓄积到了当日的顶点。此时通过这种方法减压后,晚上就不会做噩梦,睡眠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2)早上早起一个小时,在洗漱完毕,上班之前,回到床上静坐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哪怕只有二十分钟都可以。把心态调整一下之后再去上班,平静的心态一定能对当天的人和事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修行要靠长期的积累,我们不能因为一两天没有什么作用,就停下来了。不以跬步,无以至千里。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点滴的累积。没有时间的夯积,是不可能成功的。

[NextPage幸福篇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幸福篇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人类的痛苦,来自于各方面。其解决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包括物质的方法,修炼的方法等等。

佛教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解决痛苦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修炼、净化自己的灵魂,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暂时的结果,是减轻自己的压力;究竟的结果,是从根本上解决生老病死的痛苦。

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很悲观、很消极、主张逃避现实,其实不是这样的。佛教对人生痛苦的认识,远远不止这么几种。佛教对人生的定义,对痛苦和幸福的态度,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够了解这些内容,一定能够受益匪浅。

一、痛苦的来源

人的痛苦是怎么来的?若没有深入研究,很多人会从表面上去看问题,认为痛苦是因为自己没有钱、吃不饱、穿不暖,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条件不具备而造成的。其实,这些都只是痛苦的部分因素而已,但痛苦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另有原因。

(一)痛苦的初始源头——光明,静静的海面

佛经里面有时会用大海来表示人的心理状态,有些时候,会用蓝天、乌云等等来描述人的心理本质或心理活动。此处我们就以海洋的活动,来描述和比喻人的内心本质与活动。

光明就像是静静的海面,没有声音、海浪、波纹,平静安详、海天一色,看上去就像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感觉。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从来没有悟到过内心的本质光明,虽然我们的痛苦、幸福,以及各种心灵活动,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最深处。而内心最深处的基本层面,佛教经常会用“光明”这两个字来形容。这种“光明”既不是可见光,也不是不可见光,在物理的任何光谱上都找不到。它代表没有任何污垢的纯洁无瑕的状态。在光明当中,没有幸福与欢乐,也没有痛苦与烦恼,是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释迦牟尼佛最终证悟的,就是这个光明。所有佛教徒追求的,也是这个光明。在佛经里面,这也叫做佛性。佛性或内心的光明,是可以自己去证悟、去体验的。禅宗有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宗强调的明心见性或者证悟、顿悟,就是要证悟自己内心的本质光明佛性。

(二)无明——波纹

所谓“无明”,也即愚痴、愚蠢的意思。“明”,代表证悟的智慧。“无”,就是否定。无明,也即没有智慧、没有证悟。虽然心的本性光明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中,但因为我们没有证悟,从来都无法感知到这一切,所以叫无明。

当最原始的无明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已经离开了光明,来到了心的第二个层面。最原始的无明是什么?就是当内心很平静、很放松,却还没有进入光明的时候,内心当中没有任何念头,肯定的、否定的、好的、不好的、痛苦的、幸福的……所有的念头都消失无踪的状态。

详细而言,心的初始起源,是光明;之后,在光明当中稍稍产生了一些波动;当波动发生以后,就产生了我们的第一个最原始的无明意识。此时虽然光明依然存在,但最初产生的原始无明意识便已经和光明分离,形成了我们的意识。此处的原始无明,就像大海中的波纹。虽然波纹还没有形成波浪,但与静静的海面还是有点不一样,开始有了一点点的波动。

在佛教里面,从光明当中产生无明的概念本身,也是一个难题。光明当中怎么会产生无明?其实,轮回的源头,既可以说远在天边,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在轮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轮回近在眼前,因为当下的光明就是轮回的源头。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去了解、研究密宗的相关论著。

宇宙当中的所有天体,包括银河系、太阳系,都有它的轨道和周期。人的生命也有这样的周期,直到成佛之间,永远都不会自己停下来,因为它的动力、生命力始终存在。生命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周期从起点到终点一直循环不止。

起点是什么?就是光明。终点是什么?还是光明。光明既是轮回的起点,也是轮回的终点。这些道理当中,没有任何信仰的成分。无论是谁去研究、去体会,都可以感知到。因为我们的心灵结构,是没有区别的。

幸福、不幸,唯物、唯心,有神、无神等等,都是最表面的现象,根本没有涉及到光明与无明的层面。意识的源头,就是光明。在光明当中,没有时间、空间。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从无明当中分出来的。从光明当中产生无明的初期,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也没有时空概念。就像大爆炸的瞬间,没有任何物质,之后才从真空当中,产生了一种能量,当能量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能量当中,便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粒子。之后又从基本的粒子,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物质。同样,从光明当中产生原始无明,也即产生了有波动的,可以思维、判断的意识之后,立即形成了基本的粒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之后又形成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无明就像能量一样,从没有滞碍的能量聚集成物质的过程,与无明产生世界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藏传佛教的《时轮金刚》里面,描述了外在的宇宙世界,内在的人体结构,以及更深层的意识结构,并阐明了外内密三层宇宙之间的关系。外,就是外在宇宙,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等;内,就是人体结构;密,就是意识。其中讲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宇宙;人体同样也是一个宇宙;外面的宇宙,也是一个宇宙,这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会相互影响。

现代文明往往比较忽略意识方面的研究,即使有一些研究和探求,也都是比较表层的。但人类的很多问题,却是从意识当中产生的。很多内心的感受,和外在的客观因素完全没有关系。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相对而言,不同的观点,有可能在某种层次上是对的。但最终极的真理,却只会有一个。我们应该去探知更深层次的人生观。要知道,我们内在的世界,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方法,不是通过数据测量,也不是依靠仪器检测,而是通过佛教独有的训练方式。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像吃饭能够填饱肚子,透明的、液态的水可以在零度以下变成不透明的、固体的冰一样真实。

原始无明意识的振动,与物理学最新发现的弦理论非常相似。过去大家都认为,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都是一个个点状的物质。弦理论告诉我们,物质的基本结构,是一维弦的振动,不同的振动模式,显现出一个点状的粒子,其实它不是点状的,而是一种振动,但视觉的偏差却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幻觉。

当无明没有振动的时候,就像静静的海面,永远都是平静的状态,这就是佛的境界。当意识开始振动以后,即使它再回头,也无法感觉到自己的本性是什么了,所以叫无明。

内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它的诞生、毁灭、本质以及发展过程,都有一个特定的规律。除了佛以外,谁都没有掌握这种规律。很多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就不懂自己是什么?我的本体是什么?我是怎么来的?当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能够证明这些规律的存在,但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行。只有佛教的方法,可以证明这一切。通过修行,就可以了知这一切,因为心是自知自明的。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换句话来讲,就叫做自知自明,自己明白自己的本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