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九)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867
  • 分享到: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可能不懂这个道理,有些人虽然懂道理,但他们以为神通对他的事业、工作、升官、发财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选择与眷属,所以他们也不愿放弃神通。但作为一个寻求解脱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去追求、羡慕神通,神通外道也有,饿鬼道众生也有,我们死了以后,在中阴身的时候也会有。但我们解脱了吗?没有!所以,进入寂静,才是我们的目标。

佛陀告诉我们,所有不幸、痛苦的原因,不在于外界,而在于自心。如果内心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在安乐。哪怕是地狱,也能看成佛的刹土。内心问题没有解决的三毒烦恼猖獗的普通人,即使身在佛的坛城,也能感受到地狱、饿鬼与人间的痛苦。所以,释迦牟尼佛让我们不要到外面去斗争,而是要跟自己的烦恼斗争。如果在与烦恼的较量中获胜,那就是真正的胜利。

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成千上万次战争,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胜利者,最后都是失败者。即使在这一生中胜利了,最后的结果也是堕地狱。

依止上师之前,应该知道自己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上师。就像想学数学,就必须找到一个能教数学的老师。只要能教数学,其他的不会也无所谓。但如果数学老师不能教数学,则即使其他方面再能干也没有用。同样,佛教就是让众生走向寂静的桥梁。我们需要的导师,必须达到以下标准:首先,必须要有菩提心、慈悲心;其次,最好能有自己的证悟;第三,能如实表达证悟的境界。本来,证悟的境界,很难用语言如实表达,但真正的上师却能给我们指认出这种境界。追求解脱的人不需要去追求神通,也不需要去追求自称神通很厉害的人,我们不但不需要神通,而且不能执著于已有的神通。佛陀战胜六道轮回,战胜三千大千世界的武器,不是世间的金钱、势力与神通,而是智慧和慈悲。

佛法对现代人是非常适合的,但因为我们阐述佛法的方式有一些问题,有些人太过传统,一本正经;有些人又根本不讲佛法,只是讲一些如何用神通来升官发财等等,所以就让很多人不理解佛法,更不接受佛法。本来佛法是非常客观且符合逻辑的真理,经过世世代代修行人的观察检验,都没有找到任何错误,否则也不可能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早就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不可能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如此充满生机、鲜活无比。我们一定要分清真正的佛教是什么,迷信又是什么。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

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佛教完美绝妙,无论进入任何众生的耳朵里,都能令这些众生逐渐走向寂静。如此美妙绝伦的教法谁不愿意受持呢?想必所有智者,都一定会恭敬护持、积极受持释迦牟尼佛的妙法。

很多佛的圣号、心咒,都有着极大的加持力。只要众生听到了,即使没有证悟,也没有修行,也能在心田中播下解脱的种子。哪怕这颗种子不一定当下就发挥作用,但很快就会成熟,并引领众生走向解脱。既然连佛的圣号、咒语都有如此的效果,听闻佛法,尤其是听闻般若波罗蜜多空性法门,并如理修行,其结果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四句讲佛经的特点: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

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第一,“能降诸怨敌”,并不是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或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有什么怨敌要去降伏。这里所讲的“怨敌”,是指驳斥、批评佛经的人,或者不喜欢佛教与佛陀的人。“降”,也不是利用什么势力、神通去降伏,而是用理论、智慧去战胜。比如,如果有人说缘起论不正确,不符合事实,并引用很多证据来驳斥、批评的时候,佛陀的智慧完全可以反驳、说服对方,这就是此处的“降伏”。

我们不要认为,对佛教持怀疑态度或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叫怨敌。只是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很多神通等各方面都非常厉害,却没有调伏烦恼的诸多外道非常嫉妒佛陀,所以会故意挑衅、制造争端,与佛法辩论或无理取闹。此处的“怨敌”,特指这群人。

其实,在佛菩萨的境界当中,根本没有什么怨敌,虽然有些宗教会把异教徒当成敌对的群体,但佛法自来认为,异教徒也是众生,只是跟我们信仰不一样而已,对所有众生,都要发菩提心。

第二,“离前后相违”,佛法远离了自相矛盾、前后相违的过失。

一般世间的智者写书,很少出现直接的自相矛盾,但间接的自相矛盾往往还是有的。比如,首先认为贪嗔痴或罪业是心造的,其属性,是精神领域,然后又承认罪业可以用水清洗,这种理论表面上看似合理,却有着间接的自相矛盾,只是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已。

无论用哲学、科学,或任何正确的逻辑来观察佛经,都不会发现这样的矛盾。虽然佛经有些时候在描述宏观世界的宇宙天体时,与天文学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在同样由佛陀宣说的《时轮金刚》里面,佛陀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与现代科学新发现几乎完全一致的世界。为什么同样是佛经,却在描述世界形状的时候,有这么大的出入呢?《慧灯之光》里面已经介绍过,原因有三:其一,这是因为佛陀时代的人们只接受那样的世界观,如果用另外一种世界观来描述世界,就不会有人相信,这样佛法也没有办法弘扬了。佛陀认为,世界什么样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寻求解脱,断除烦恼,所以才随顺世人,描述了一个暂时的世界观。其二,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世上既没有一个平面的宇宙,也没有一个球形的宇宙,因为宇宙没有形状,没有颜色,它是空性的。其三,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宇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众生业力的变化,宇宙也会有所变化。它不可能永远都是球形、方形或平面的。佛陀为了打破众生对宇宙形态的固有执著,才宣说了不同的宇宙观。

除了这些不了义经典以外,真正了义的佛教教义上面,绝不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佛教学者一贯的做法,是实事求是,绝不会顽固执守、死死狡辩。

第三,“与众生二利”。能够给众生带来自他二利。如果佛法不能给我们带来自利利他,那不管它的理论体系再完美、再完整,也是没有用的。自利利他,非常重要。

“此教我生喜”,因为佛经有了上述三个特点,能有幸值遇这样的教育,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欢喜。

四、随念佛陀的教言

以下是讲随念佛陀教言和说法的情景。这与《随念三宝经》里面讲的随念佛和法是一个意思。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

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世尊为了寻求这样的佛法,在无数大劫当中,一再舍去了自己的身体、性命、亲朋好友、资财受用等世人爱恋的一切。

在《贤愚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故事,有兴趣者,可以看看《贤愚经》。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

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佛陀为什么要放弃一切去寻求佛法呢?因为佛陀在尚未成佛之前,就发现了缘起的功德——如果能证悟缘起,就能断除生、老、病、死等痛苦,获得无上的解脱。缘起法就像钓鱼的钩,当年求法时的佛陀的心,就像是鱼。能够像鱼钩钓鱼一样吸引佛陀心意的东西,必定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法,否则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宗喀巴大师接着说:当年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很多小乘比丘、大乘菩萨与成千上万的人与非人,都有福报从佛陀那里亲自聆听如此殊胜难遇的缘起法,而我却没有这样的福分。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

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我只恨自己善根低劣,福报浅薄,才会有如此遗憾。这样的烦恼、悲伤,在我心里一直不能化解,越想心里越难过,就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一样难解内心的忧伤。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

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虽然没有机会从佛陀那里亲自听法,但一想到《心经》、《般若摄颂》以及其他般若经典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当年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内心立即会浮现出世尊当年说法时金光灿灿、光芒照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浮现出佛陀周围氤氲环绕的自然光网,耳边顿时回响起世尊说法时发出的具备六十四种功德的美妙梵音。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

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虽然不能当面恭聆佛陀的教诲,但仍然有机会阅览凝聚着智慧结晶的佛教经典,这也是当年佛陀在灵鹫山上一字一句亲口说出来的。一想到这里,心里就显现出佛陀当年讲法的美妙身影,顿时像酷热夏季的清爽月光,将炽热烦恼赶得无处遁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