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六)

  • 作者: 宣化上人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115
  • 分享到: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拾不得。不可得中只麽得。
「不可毁。不可赞」:你想赞叹赞叹这种法门,并没有甚麽好赞叹的;你要毁谤毁谤它吗?也没有甚麽可毁谤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体若虚空勿涯岸」:这个体性就像虚空一样,所以说:「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空一切空。」没有一个边际,你说甚麽是虚空的边际,虚空没有边际,就是有物质的地方,也都是虚空。虚空并没有坏一点,虚空若能坏的话,就不是虚空。
「不离当处常湛然」;不用到处去找,回头就是,当下就是。湛然是湛然常寂,这时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甚麽也没有,空到极点,欲望岂能生,你的欲念没有了,那你的心意识也不能当家做主了。
「觅即知君不可见」:可是到这样子,你想找一找吗?永远也找不到,因为它没有丢嘛!你到甚麽地方去找去?本来就是,你想找甚麽东西?有甚麽可找的?所以後面又下一个注解—「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麽得。」
「取不得」:你想把它拿来吗?拿不来。
「舍不得」:这个真如佛性,你想不要了,也办不到,你没法把这个东西布施给旁人。
「不可得中只麽得」:在这个不可得当中,甚麽也没有得到。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默时说」:你看他没有说法,可是他在那儿说法;你看他在说法,他还没有说法,这是甚麽道理?因为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说法者也是在那儿说法,听法者也是在那儿听,其中就看你有没有智慧。你若有智慧,「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若没智慧,他即使说得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还是觉得没有甚麽稀奇,好像没有说一样。
「说时默」:在定中说法,在定中转*轮,定中转*轮就是默时说;出定转*轮,还是由定出来的智慧,所以说时也是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这是说法的人为法忘躯,诸布施中法供养为最,他愿意以法来供养,以法来做布施,这是无缘的布施,无遮的布施,没有分别的布施。无壅塞,在这里面一点执著也没有,甚麽执著也没有。因他说法时,也不是为著叫听众欢喜,叫听众供养自己,这叫贪求名闻利养,或者为著想要抛砖引玉,想要得到甚麽,不是为这个而说法,所以叫大施门开无壅塞,甚麽执著也没有,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有人问我解何宗」:这时候,或者就有这麽个人来问我,说:「这是那一宗呢?那一派呢?」
「报道摩诃般若力」:告诉他,这是大般若的智慧,由定中生出智慧。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或是或非人不识」:或者有人说是,或者有人说非,随他去,是也好,非也好,我自己尽了心了,比甚麽都好。
「逆行顺行天莫测」:真正修道的人,不顺乎人情的,有时也顺乎人情,也通一点人情,可是他或逆或顺,一般人不能了解,因为一般人的程度不够,就在那儿猜测。猜测到甚麽时候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高深莫测。所以各位你若没有真正择法眼,切记不要乱讲话。
「吾早曾经多劫修」:永嘉大师自己说:「我知道我自己的事情,我在多生多劫已经修过了,所以今生就明白这个道理而证道了。」
「不是等闲相诳惑」:不是像一般普普通通的人,互相你骗骗我,我骗骗你,你赞叹我,我赞叹你,互相吹捧,互相宣传。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谿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这几句歌词是说身为佛教徒,必须要震大法雷,击大法鼓,竖大法幢。
「建法幢」:甚麽叫法幢?也就是道场,建立起一个道场,所谓「建法幢於处处,破疑网於重重」,就是到处建立供人用功修道的道场。为甚麽叫法幢?因为法是庄严世界的,有如梵网幢,是庄严道场的,有法幢就有道场;有道场就有法幢,所以道场是为法而建立的;法幢因道场而弘扬。
「立宗旨」:宗旨是立出来的,我们以甚麽为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宗旨?如万佛圣城以「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为宗旨。我们是不是做到呢?现在还没有做到,不要说旁人,就连在洛杉矶开始三步一拜的二位行者,也没有把这六大宗旨做到圆满。你对人不争,对自己还争;对人不贪,对自己还贪;对人无所求,对自己还有所求;对人不自私,对自己还是自私;对人不自利,对自己还有自利;对人不打妄语,对自己里面常常妄想纷飞。妄想就是在那儿打妄语,一阵间生出这个念头,一阵间又生出那个念头;一阵间想修道,一阵间又不想修道;一阵间想持戒,一阵间又不想持戒,这都是性没有定,也不知道甚麽叫做空。遇到顺的境界,生欢喜心,这是性不定;遇到逆的境界,生出一种讨厌心、烦恼心,这都是未能抱定宗旨,性也不定。性不定,魔就不伏,一定要性定了—
「纵遇锋刀常坦坦」:就算有人拿刀来杀自己,也是很坦然自在的,很正直的,一点也不委曲求全。你口头上说不自利,等利益到头时,争心就出来,争心一出来,贪心也跟著来。贪心来了是在里面,然後向外驰求,到外面去找,这一找归根究底,就归到自私自利上,都是因为这个。也是因为没有立宗旨,魔就不伏,所以说「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妄想要是没有了,到甚麽地方去都是一样,到甚麽地方去都是「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你若是看到一个出家人,一天到晚和人拉拢关系,这一定不能修行,因为他不会用功,所以才到外面去找;会用功的人,不应说便不说,不应做便不做,时时都在观己,处处都在摄心,这都是立宗旨。
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谁能做到,谁就是修行人;谁不能做,谁就是假修行人,很清楚的。你看出家人,到处见人就嘻嘻哈哈,嬉皮笑脸的,一讲话也点头弯腰的,甚至打问讯叩头,这个人一定就完了,一定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时时都不会现这种没有价值的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宗旨,比如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不论那一个法门,你能把它真正做到圆满了,那八万四千法门也都成就,这叫「一悟一切悟,一入一切入,一开一切开,一示一切示。」这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你如果一样也不做,一个法门也不能专一实行,那就是把光阴空过,没有甚麽成就,自己骗自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谈到立宗旨,我们要立甚麽宗旨呢?就是立佛以心印心,拈花微笑这种法门,我们要直心是道场,建法幢,立宗旨,就是要直心。
「明明佛敕曹谿是」:这是说六祖大师不是偶然地成为祖师,在梁朝智药三藏法师从印度来到广州就预言:「一百七十五年後,有肉身菩萨,在此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直指心地,见性法门,而成就佛道。」南华寺是由智药法师开山,他到那个地方时,用手捧起山溪的水来喝,说道:「这水和印度宝林山的水是一样的味道。」在一百七十年後,果然六祖大师在那里大传法要,令一般有志於菩提觉道的人,证果开悟。所以佛经上说在震旦有个宝林山,是传佛心印的道场,所以说明明佛敕曹谿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第一是迦叶祖师,第一代祖师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在西天做第二十八代祖师。
「二十八代西天记」:由佛拈花微笑,以心印心,这个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传到菩提达摩,为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初祖)。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後人得道何穷数。
佛法到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时,他从印度航海到广州,所以中国广州有个西来初祖地。他又从广州到南京,从南京又到河南。菩提达摩是抱著大慈大悲的心来中国教化众生的,想不到中国人当时很歧视印度人。中国最初没有佛法,从汉明帝时佛法才从印度传到中国,到南北朝梁武帝时,中国佛教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没有真正依照佛教戒律去做。菩提达摩到中国时,中国佛教人士不欢迎他,因为他不懂中国话,言语不通,所以讲起话来也没有人听懂,无论到甚麽地方都是冷冷清清的,也没有人缘。等到在南京遇见神光法师用铁念珠把他的牙打掉两颗之後,这位祖师就灰心丧气跑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这就是「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的境界。
各位想想这种忍耐心,如果没有功夫的人,像现在的名利鬼,求名利的人,到某一个地方就想要一举成名,闻名世界。菩提达摩,论道德,论智慧,论神通都超过一切,然而他能韬光晦迹,藏器待时,在少林寺对著石壁坐著,你说他若没有忍耐心,没有法忍,怎能办得到呢?不要说有功夫、智慧、神通、道德的人,想光芒外露,现在就连一瓶都不满,半瓶又在那儿摇晃著的,都想露一手,叫人家知道他是多了不起的人。你说比起古来的祖师,这类的人多可怜,多不自量力,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众生就是这麽颠倒。
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坐了九年,二祖神光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就在他旁边跪了九年。我们现在的人想一想,不要说九年,跪九天就受不了,甚至九小时也跪不了,坐九天就觉得真了不起,我的功夫到家了,就自满得不得了。
「法东流。入此土」:就是佛的心印法门传到东方—震旦来了,震旦就是传到中国了。入此土,此土就是中国。
「菩提达摩为初祖」:菩提达摩是西方第二十八祖,在中国为禅宗第一代祖师。第一代祖师又怎样?这都是假名而已。真正的祖师不在名上,在他的道德上,他的智慧上,他的忍耐,六度万行的功夫都到家了,身无长物,甚麽宝贝都没有,就是已经布施了;既然甚麽东西都没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圆满,戒波罗蜜成就了;他能忍,就是忍辱波罗蜜做到了;他常坐不卧九年,这是精进波罗蜜;他坐在那儿,不是坐著东张西望的,他常常入定,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禅定波罗蜜也圆满了。他为甚麽能这样?就是他有般若的智慧,他有大智大慧,才能做到人家做不到的事情,他把六波罗蜜都圆满了。
他把心印法门传给二祖神光(慧可),二祖传给三祖僧璨,三祖传给四祖道信,四祖传给五祖弘忍,而五祖弘忍把这种心印法门的衣钵传给六祖,所以说「六代传衣天下闻」。
五祖传给六祖大师时,为了衣钵,出家人也争,每个人都想得到以心印心传佛心印的衣钵,甚至想不择手段抢衣钵,好像五祖座下那些徒众,惠明之流,大家一听,法已南行,他们就去追,想把衣钵抢回来。难怪现在很多出家人,都是勾心斗角。那时唐朝很多人为衣钵不择手段,所以五祖告诉六祖:「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说衣钵是大家争夺的开端,从你这儿就不要再传下去了,所以从六祖大师,就不传衣钵了。据说这衣钵被武则天抢去,她就拿来当宝,她想她也可以承受衣钵。当宝以後,「多藏後必亡」,他藏了以後就失落了,世界一切一切都是无常的。
「六代传衣天下闻」:第六代传佛的衣钵,天下都知道。
「後人得道何穷数」:六祖後不传衣钵了,但承佛心印法门的祖师可是有很多,所以说「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大师之後就分五派,这五派依佛法修行,得证果成道的人,不知有多少。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众生迷真逐妄,认贼作子,染苦为乐,以为在世上欺骗人,或刻薄悭吝,是占了便宜,其实是吃大亏。你看那些做鸡、鸭、牛、马,尤其是做猪的,多可怜呀!为甚麽?就因为他们一天到晚迷真逐妄,染苦为乐,认贼作子,一天到晚想占便宜,甚至到道场上也想得到便宜。我们到道场里要拥护道场,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量力而为,不能跑到道场里,尽想得到利益,自己一点力都不出,一点心也不发,这样子将来就做牛、马、猪、鸡、鸭去还债。尤其是跑到道场专门想得到甚麽,到了道场还贪,还处处算怎样能找到便宜,将来是很危险的。
「真不立。妄本空」:其实真也不立,妄也本空,可是你就是把真迷了,去找妄。本来真没有,妄也没有,可是你就是认贼作子,染苦为乐,以为是占便宜,其实真的吃了大亏。对人也是这样,交朋友也想在朋友上得到利益好处,利益自己,这样将来都是很危险的,这都是错因果的地方。
「有无俱遣不空空」:有和没有本来都不应该要,丢了它,也不落於空,也不落於有,也不落於无,不空也要丢了它。
「二十空门元不著」:二十空门本来只是名词而已,不但二十个不需要著住,连一个空也不需要著住。二十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小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这二十空门都不执著,连空也不空了,把一切一切都不执著了。
「一性如来体自同」:我们都具足如来藏性,和佛那个性是无二无别的,本体是和佛一样的,不过佛是已成的佛,他修成了;我们是未成的佛,因为未修,所以我们若明白修的法,我们和佛是无二无别的。我们怎麽修呢?首先不要迷真逐妄,不要认贼作子,不要染苦为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