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三)

  • 作者: 宣化上人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111
  • 分享到: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会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无罪福。无损益」:我们本来自性是圆陀陀、光灼灼,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充满虚空,周遍法界,也没有甚麽叫罪,也没有甚麽叫福;也没有甚麽增,也没有甚麽减,所以才说无罪福,无损益。这是甚麽呢?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寂灭性。所以说—
「寂灭性中莫问觅」:你不要在这里头再找甚麽东西,你不要再头上安头,骑驴觅驴,生出种种执著来,不要尽在这儿打妄想。
「比来尘镜未曾磨」:这是个比喻,比喻一个镜子被尘土盖上,没有磨它。
「今日分明须剖析」:现在你知道了,分明就是知道、明白了,明白了就要做一做,用另一种擦抹的功夫,把尘土擦乾净,尘土擦乾净了,没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会现出来,那就是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旱晚成。
「谁无念。谁无生」:谁能没有念头呢?谁要是没有念头,谁就是无心道人。为甚麽有死?就是因为有生,无生就无死。谁无念,谁无生,那一个人能没有念呢?那一个能无所生呢?你不生这个念,办得到吗?
「若实无生无不生」:若实无生,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没有杂念了,杂念不生就全体现。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无不生,那就是没有不生了,就是真空里自然就有妙有,妙有里也就有真空。
「唤取机关木人问」:唤取机关,就是说木人问机关怎麽开?怎麽打破机关?也就是我们怎样断无明,怎样显法性来,怎样能把烦恼制住。机关就是消息,你要是想问这个消息,木人问,就好像木头人来问似的,木人是无心的,也是无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无念无生无不生了,真能不生,那将来一定成佛。早晚成,早晚一定会成佛的。我们到无念无生的时候,那就是离佛不远了,你真能无念无生了,那就无不生了,这个生就是妙有来了。可是我们人都是执著有,不明白空理,前面说过「觉後空空无大千」,後面还是说一切诸法空相的空,你要是明白空理,那就没有甚麽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是和非都没有了,不在形式上用功夫,所以彻法底源,远离诸相。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放四大」:四大是地水火风,地是周遍法界,水是周遍法界,火是周遍法界,风是周遍法界。地、水、火都是有形的,风是无形的,我们人身体就是四大假合,若四大分离,身体就没有了。我们人身上有皮肉、筋骨,坚硬的就是属於地大;涕(鼻涕)、唾(口水)、眼泪,属於水大;身体的温暖、热力属於火大;呼吸属於风大。四大和合而成一个人的身体;四大分离就各还本位,地归地大,水归水大,火归火大,风归风大,各有所还,所以说四大假合。既然是四大和合而成为一个身体,与我们每个人有甚麽关系呢?你要是明白了它与我们没有甚麽了不起的关系,那为甚麽还要执著这个身体呢?为甚麽那麽看不破,放不下。
「莫把捉」:就是把执著破了,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用绳子绑上,得不到自由。莫把捉就是看破放下,放就是把它松弛开,也就是不要绑著它,不要有所执著,就是放开来,不要执著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这四大。
「寂灭性中随饮啄」:寂灭性就是佛性,也就是佛性的另外一个名词。随饮啄,也就是很自然的,不要矫柔造作,饮—喝水,啄—吃东西。鸟吃东西叫啄;人吃东西叫吃,不叫啄,随饮啄是说很自然的,不勉强。
「诸行无常一切空」:这一切诸行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归空了,所以是空的。
「即是如来大圆觉」:有的本子是「即是诸佛大圆觉」,诸佛和如来是一样的,没有大分别,比较起来,如来念得顺口一点。因这是歌,歌就是歌颂之词,常常唱念。一切空就是十方诸佛圆觉的本性。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决定说」:不是含糊其词,马马虎虎,模棱两可的,而是决定地说这个道理。为甚麽要说这个道理?
「表真乘」:这个「乘」,就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唯有一个大乘,并无小乘、二乘,就是个佛乘—成佛。有的本子上说「表真僧」,甚麽是真僧?你能持戒律,就是真僧;不能持戒律,就不是真僧。杀、盗、淫、妄、酒都不犯,就是真僧;如果犯了杀、盗、淫、妄、酒,虽然穿著出家人衣服,也不算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徵」:假设有人不同意我所说的道理,可以来辩论,你用甚麽道理来辩谕,我都可以同你辩。任情徵,徵就是辩论、讨论、研究,你用你的方式,立出理论,立出宗来,我和你研究、辩论。
「直截根源佛所印」:我就直接了当,彻彻底底地达到法的源流、源头。佛所印,这是十方诸佛所印证的。
「摘叶寻枝我不能」:至於你若是舍本逐末,跑到枝叶末梢上用功夫,把根本忘了,尽是迂道,我不能,我不能做这种事,我还要找真的,讲真的,说真的,做真的。你要我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大求小,我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不能,我不能这样做。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摩尼珠」:也就是如意珠。
「人不识」:可是这颗珠,人不认识,多数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为甚麽?就因为人不认识,如意珠能随心如意,应变无穷,其妙用无方,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焉」,截之东方在东流,截之西方在西流,千变万化,这种妙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甚麽地方去求如意珠呢?
「如来藏里亲收得」:如意珠要在如来藏里取出来,从那儿接受过来。
「六般神用空不空」:如意珠有六般神用,亦即六种神通,你若得了如意珠,就有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通具足。究竟如意珠是甚麽?是你我现前的一片真心,也可说是你我具足的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这都是如意珠的功用,它有六般神用。空不空,你说它空吗?它还不空;你说它有吗?它还不有,真空具足妙有,妙有具足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圆融无碍,变化无穷。
「一颗圆光色非色」:为甚麽说它是大圆镜智?因其一颗圆光色非色,你说它有色吗?它又没有色;你若说它没有色,是空的吗?它又不空,所以说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净五根。得五力」:净五根,有些本子是「净五眼」,五根是信、进、念、定、慧;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净,是清净,也就是乾净没有染污。信根净了,没有怀疑,只有一个信;进根净了,只有进,没有退;念根净了,只有念念不妄的根,没有妄根;定根净了,就不散乱;慧根净了,就不愚痴。你信、进、念、定、慧都紮下根了,「净」又可说是在根部加上肥料,令它长得更旺,更有力量。因为紮下根,所以得到五力,五力是信的力量、进的力量、念的力量、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得到这五种力量。
五根净了,五力也得到了,这是不是谁都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会各处去卖广告,大写标题说:「你知道吗?我已经净了五根,得到五力。」没有人这样,这是门外汉,不懂的人,才这样做,真懂的就不会自我宣传,自夸其德,所谓「有麝自来香,何须当风扬」。修道是要自己真明白,不是尽向外驰求,叫人家知道自己。光芒外露,不能韬光养晦,到处自我宣传,这都是一瓶子没满,只有半瓶子在那儿晃。
「唯证乃知难可测」:就是旁人不认识,谁证得这个境界,谁自己有会心之乐,不是教旁人知道自己,甚至连自己都不教他知道,不是更好吗?又少了一个妄想。难可测,就是你猜测不到的,测量不透的,因它是无形无相。
「镜里看形见不难」:在镜里看见自己的形相,是不困难的一件事。
「水中捉月争拈得」:可是到水里捞月,怎麽把它捞上来?意思是说你见净五根,得五力的人,是与众不同,你可以见一个大概,但你真知道吗?不见得,所以你去推测,就像水中捞月似的。争拈得,你没有法子获得月亮,因为它只是个影像。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这是说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一个人,不和人来往,不攀缘,一个人住,对修道是最好的。可是这是要在山里住,不是在闹市,在闹市中住,接近社会种种问题,根本不容易立得住,不容易修行。要是独自到山里,住到人到不了的地方,那才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吃东西也不吃好的;穿衣服也不穿漂亮的;睡觉也很简单,不贪舒服,不贪自在、享受,这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所以你们各位要注意这一点,真正修道的人,不愿意和人接近,不愿意和人拉拢关系,去攀缘,所以他要到深山穷谷,人到不了的地方去修道。所以说—
「常独行」:常常自己一个人在经行。他到甚麽地方经行呢?经行就是在那儿运动,也就像现在慢跑似的,不过现在的慢跑还是跑;经行是慢慢,一步一步地走,这也叫「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常独步」:常常自己单独一个人打坐,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也不怕没人谈话。
「达者同游涅槃路」:和通达的人—开智慧,开了悟的人,同游涅槃路,一起走到涅槃路上。
「调古神清风自高」:他的节操特别清高,没有那种卑鄙下流,和人拉拢关系,投机取巧的行为。调古神清,他的态度神清气爽,没有一点谄媚阿谀的样子。风白高,这种态度行为特别清高。
「貌颊骨刚人不顾」:他相貌很瘦,可是有一种刚毅,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人都不敢侵犯他,不敢轻慢他,所谓「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有一种威德,这就是修行人的态度。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穷释子」:就是穷出家人,释子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口称贫」:常常称呼自己贫僧,不称富僧。
「实是身贫道不贫」:虽然身看起来穷,但是道不贫穷,有道德,道德是富贵的。
「贫则身常披缕褐」:身上穿补钉的衣服—穷的表现。褐是坏色,那种颜色,一般人都不喜欢。
「道则心藏无价珍」:可是往道上讲,他心里有无价珍宝,就是如意珠。这颗如意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神妙不可思议。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无价珍」:就是无价的珍宝,这并不是我们世间有形有相的珠宝,或者是几十克拉的钻石,或者是几百万两的黄金、多少银子、多少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这无价珍指的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它的名字就叫如意珠。
「用无尽」: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不用去搜索它,就在你的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利物应机终不吝」:利物,利益一切众生。应机,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应病予药,恰到好处。终不吝,不需要像人们那麽刻薄、悭吝、孤寒的样子。
「三身四智体中圆」:你若得到这无价珍,就会有三身,法身—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佛;报身—光明清净卢舍那佛;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法报化三佛是我们自性里面都具有的,和佛是无二无别。四智,佛有四智,如果我们得到无价珍,我们也有四智。大圆镜智—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种子得到清净,没有染污,所得的智慧如大圆镜一样的光明,遍照万物,有为法和无为法互不相碍。妙观察智—我们人也有观察智,可是不妙,所以只知道有形有相的;无形无相的,或者过去未来的,我们就不知道。这妙观察智,无论你想要知道过去的事,或现在、未来的事,只要一观察就知道。平等性智—自己体验到,深深地领会到自己和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体,没有甚麽彼此,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它是无欠无余,平等平等的。成所作智—就是使眼耳鼻舌身五识,成就其所作成为普遍地利益於众生之事。
「八解六通心地印」:无价珍具足三身、四智、八解脱,又有五眼六通。心地印,这个无价珍就是我们的心地法门,心地的一个宝印,这个宝印里面包藏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种种的功能。
你们各位要注意,这无价珍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宝藏,不要把它丢了。怎麽会丢呢?你贪财,便把这个无价珍丢了;你贪色,也会把它丢失;贪名、贪吃、贪睡,都会把这无价珍浪费了,丢掉了。你想要得到这无价珍,就要认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修行。不要贪快,不要贪捷径,不要蜡等而进,要依照佛所说的法门去修行,不能欺骗自己,然後又去骗世界。各位要知道,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也就是欺骗别人,所以我们心里不要有内疚,无论做事,或修行都要往真的做,这样子,一定会得到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的。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士一决一切了」:上士就是上等人,即上根利智者,也是宿世有修持的人,所以非常聪明,是真正的聪明不是世间的聪明。世间的聪明是世智辩聪,这种人也很聪明,可是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就帮助自己做了很多糊涂事,这不算上士。上士是无上士,是菩萨乘愿再来,所以一闻千悟,听见道理说出来,他即刻真正地明白,一切都明白,所以说上士一决。他有决断,不是优柔寡断,他所见的道理是彻底的,所以一切都了然,也就像镜子照物一样,一照就了,物来则照,物去则无。
「中下多闻多不信」:多闻,有的本子是「多疑」,意思差不多,看了很多书,可是心中有怀疑,认理认得不清楚,所以也生不出信心来。因为这样子,所以多闻多不信,他听了很多,可是甚麽也不相信。就好像听经,没有常听经的人,偶尔听一次,觉得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可是若是天天听经的人,听得也不觉得有甚麽特别,所以就不注意听,往往听经时,就睡著了,应该要打起精神注意听。多闻多不信,也就是听多了就不相信;偶尔听一次,印象反而深刻点。
「但自怀中解垢衣」:修行就像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洗乾净一样。
「谁能向外夸精进」:而不是向人去推销你的货品,推销你的修行,到处向人说我开悟了,我闭过关了,我又用过甚麽功了,或我又拜过甚麽经,持了甚麽咒,各处卖广告自我宣传,这就是向外夸精进。修道就好像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把不乾净的衣服洗乾净了,为甚麽你把自己的衣服洗乾净,还要向人说:「这衣服我洗得多乾净!」没有人这样向人夸耀,向人宣传,明理的人听了,一定以为你是疯子,发狂了,要不然为甚麽说这种狂话呢?修道向外自我宣传也是同样。或者做了甚麽功德,向外宣传,都是向外夸精进,向外宣传,自我陶醉。修道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时把自己的镜子擦乾净就对了。甚麽是自己的镜子?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一面大圆镜智,也就是我们自己本有的光明,本有的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