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佛法无边

  • 作者: 圣严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310
  • 分享到:
《拈花微笑》第一部分佛法无边
谢谢性空法师的欢迎,谢谢张博志居士的介绍,谢谢加拿大佛教会、大悲精舍、多伦多佛学会、多伦多大学佛学会的联合邀请,使我有此荣幸,再度来到多伦多拜访和请教。
一、世法与佛法
俗说:“佛法无边”,相对地说,世法就是有边的了。但是,不能离有边而谈无边,故亦不能离世法而谈佛法。
(一)什么是世法?
所谓世法,即是世间法,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各种人、事、物,彼此发生了关系,而产生种种生灭聚散的现象,所以世间法又称为因缘法。
例如,男女结合,是因缘法,生下孩子,是因缘。主体为因,客体为缘,彼此需要结合,所以彼此为缘。互为主体,而又互为客体,便是相互为因,也是相互为缘,因此而有了结婚生子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互为因缘;物与物之间,只要发生接触的关系,也是互为因缘而必产生结果。如在森林中,有两棵紧挨着的枯树,由于被风吹呀吹的,互相摩擦的结果,便起了火,而使森林失火。枯树相接触是因,风的吹动是缘,起火失火是果,其间没有人为的因素。此即佛所说的世间法。当然,若究其根本,则一切因缘法,均系有情众生的业力为其主因。
世间法可分为三等或三类:
1自然的物理变迁,也就是众生所处环境的现象。
2众生的生理活动,也就是有情众生的生命现象。
3众生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人类心念的生灭现象。
现在,逐一加以说明:
1物质世界,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地球。或者扩大点来说,是太阳系,乃至银河系。而银河系是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宇宙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范围。但是世间法,既是因缘法,就不会永远不变,此所谓变,不仅是地球与太阳的公转或自转,而是它们的完成、出现与毁坏、消失。
不仅地球世界将有末日,即使太阳系、银河系以及任何最大范围的天体,只要有活动,就会毁灭。在无限大的宇宙中,每一秒钟,均有无量数的星球诞生,也有无量数的星球毁灭。它以成、住、坏、空,再成、住、坏、空,循环不已的现象,说明无常的事实。既然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成住坏空四个过程中的幻象,幻象都是局部的、暂时的。既非普遍与永恒,故称为有边。
2众生的生理活动,称为生命现象。生命的过程,是从出生到死亡,在这之间,身心的痛苦和障碍,称为病,秒秒分分地新陈代谢,称为老。在中国据说有一些长生不死的仙人,但是那也只限于传说,道家所说的不死之术,尚未真的成为事实。既然离不开生老病死,故称有边。
3众生的心理活动,又称为心理现象。大家以为今天的“我”,同样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也同样是今天的“我”。其实,不仅生理在变变不已,我们的心念也是生生灭灭,从来不曾停留过。前念不同后念,前念消灭,后念生起,后念生起而同时前念消失。普通人是没有发觉这一点的,有修行的人才会明白。而且修行的程度越高深,觉察心念起灭的现象也就越微细,故有“一刹那间,九百生灭”之说。心念的由生至灭的中间,尚有住与异的阶段,既然离不开生住异灭的四种现象的连续无间,便可明白以心为我的观念,只是一种幻觉的执著,并无不变的实质可言。生理的生命,是一连串的幻影,心理的自我,是执著幻影的幻觉。因为都是因缘所生的暂时和局部的假象,所以是有边的。
(二)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解脱什么?脱苦。有人对我说:“我不要佛法来解脱,我不觉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得到称心满意的工作机会?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要不要生个把有出息的孩子?”他说:“假如做得到的话,通通都要。”我说:“那么你想要什么,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随心所欲,都能得到呢?”他说:“当然不能,我还没有成仙哩!”我说:“对了,你要高薪高职的工作,要不要努力呢?”他说:“要。”我说:“努力是否辛苦?”他说:“当然。”我说:“你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他说:“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够味,经过千辛万苦追到才能回味无穷。”我说:“你追太太,追得好辛苦啊!”他说:“现在已经追到了,辛苦已经过去了。”我问:“你太太生了孩子,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父母要花多少心血呢?抚养不易,教养尤难,对吗?”他说:“是的,没有做父母之前,不会知道父母的辛劳,教养孩子是件苦事,总括来说,天下父母心,就是苦心。不过,孩子也为我们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呀!”我说:“你讲来讲去,还是苦时多、乐时少。”请问诸位:“你们苦不苦啊?”合理的苦不是坏事,只要我们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锻炼,菊花傲霜,梅花耐雪。受苦的代价,便是美好的前程。
苦有三类:1生活的苦,2心念的苦,3无知的苦。
1、以修善积德,解脱生活的贫病之苦
佛法叫我们修善积德,多做好事,结果可以大富大贵,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眷属和乐,受人爱戴,诸事顺利。这就离开了身体病痛,也离开了夫妻吵架、儿女不孝顺、找不到工作,以及遭人轻视、得不到帮助等的苦楚。请问诸位,你们之中,哪一位的家里,从来没有吵过架的,请举手(结果无人举手)。又请问,俗语说:“家家有一本什么难念的经?”是不是《阿弥陀经》、《金刚经》或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呢?我希望你们家家都念《阿弥陀经》、《金刚经》、《普门品》,那么,那本难念的经就会容易念得多了。
2、以修行禅定,解脱心念的烦恼之苦
我们的心念是不容易控制的。昨天在多伦多大学演讲后,有位西方人问我:
“无法让生活步调走上有纪律的人,能不能从佛法中得到帮助?”我说这是通常每一个人都会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不应该做的,他却做了再做;不应该想的,他却自然而然地想了又想;有时候能控制不去做,却不能控制不去想。失恋者、失眠者,最能体验这种痛苦。嗜酒、嗜烟、嗜偷盗、嗜邪淫者,乃至嗜偏食者,都会有这种心不由己的痛苦经验。
最近我去访问一位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时,他招待我到他的家里用茶点。他患有相当严重的糖尿病,但当他太太离座他去时,他便马上偷偷地在桌上拿起一根香蕉,三两口就吃完了。我问他:“你明明知道它对你的健康有害,为什么还要吃它呢?”他说:“我知道,可是还是很想吃,没有办法。”他又解释给我听:“你可知道?有时候糖尿病患者,没有糖分补充也是不行的。”
我想在座的你们大概多是这种人吧?当然,不一定是害了糖尿病,对不对?做爸爸的有没有做一些不让小孩子知道的事?应该让小孩子对爸爸有一个好印象,对吗?可是你绝对不是你孩子印象中那样的好爸爸。因为你的心不受控制,无法不受外境的诱惑。这必须用禅定的修行法来帮助你,使你从种种的诱惑及刺激中,得到解脱。
3、以修行智慧,解脱愚痴之苦
佛说,三界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生活是为了什么?更不知道将来究竟变成什么?不仅生不知从何而来,迷迷茫茫。强者巧取豪夺,弱者苟安偷生,究竟由何因,获得如此果?现在造作种种因,又将获得什么果?他们不知道,甚至遇到了佛法,也不愿接受,所以说众生是愚痴的、刚强的。
愚痴者承认愚痴,尚不算坏;聪明人不以为自己愚痴,则更加可怜了。
聪明人所知者是知识,知识却不等于智慧,凡以有自我中心作依据的任何知识,都不是智慧。知识分子最易犯的通病是自恃、自傲、自是、自我肯定,这些虽是对于自身所持学问及见解的信心所不可缺者,却是一种坚固的执著心态。既有所执著,便远离了智慧。知识可用学习、训练、研究及生活的经验而得;智慧则是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人我爱瞋等的烦恼之时,所产生的直接观点,但也完全不同于直觉的反应。直觉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智慧则青是青、红是红、黑是黑、白是白,历历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触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对立起来,故无所谓主观,也无所谓客观。无我、无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领域。
二、什么是因缘法
两个以上的因素相加,就会产生另一个结果,便是因缘法的现象。
从善的一面看,因缘促成事物之间的统一与和谐;从恶的一面看,因缘制造事物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然而,不论是统一与和谐,或是冲突与矛盾,无非都是暂时的。虽属暂时,也不能说它没有。故从因缘的假合看,无一不是空,若从因果的事实看,又无一不是有的。知因缘法,可以不执著,明因果法,则需要广种福田而不得为非作歹。
因缘法的本身,没有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善与恶的判断标准,乃须视众生的立场而有不同。例如有人隔山观虎斗,两虎相斗,不死即伤,对此两头或死或伤的老虎而言,相斗的因缘造成伤亡,乃是大不幸的恶事;可是对于那位隔山观虎斗的人来说,此一因缘不仅除了虎患,可能还轻而易举地平白发了一笔虎皮及虎肉的横财,当然是好事。
可知所谓善与不善的道德观,仅就人的立场而作标准,是不公平的。毒蛇猛兽,古来的人皆以为可恶,但今天的文明社会,已有许多人能够易位而处,以为那些捕杀野生动物的人,更加可恶了。
三、有边与无边
“边”是界限、范围、领域、阶段等的意思。从空间讲,这个讲堂是七千平方英尺,虽然很大,但仍限于此数,四面的墙壁门窗,便是它的边际。从时间讲,这次的演讲,是自下午二点至五点,除了主持人的欢迎词,主办单位的介绍词,还要留四十分钟给诸位发问。我能利用的不足两小时,王明怡君的粤语翻译,又占了其中的一半,真正由我演讲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了,这也叫做有边。只要有空间与时间的范围,无不是有边;时空的相加,称为宇宙,不论它有多久多大,多短多小,均未脱出有边的世间。
从有形物体的存在,知有空间;从物体的移动变化,知有时间。从时空所得的经验之累积,称为知识,时空既有限,知识当然也是有限,知识限于执著空与有、善与恶、对与错的两边。凡为有限,便不能无敌,唯至无我无相,不取不舍,始称无边有限。佛世有一位大学问家,他以为世间学问无不尽知而且精通,甚至将他的脑袋及肚皮用铜箍箍起,怕其学问过多而发生爆炸。他听人说,佛陀是一位智人,是大觉智者,他很不服气,便去找着佛陀辩论。他对释尊说:“究竟是你知的多还是我知的多,让我们来比一比。”佛陀问他:“如何比法?”他说:“任你出个题目,我都可以向你保证,一定将你驳倒。”佛说:“那倒好,我没有题目,就是我的题目,你来辩驳吧。”结果,那位大学问家,竟然黔驴技穷,瞠目以对,无法测知佛陀的智慧究竟有多高深了。
执有,是有边;执空,则是空边。空有二边,都是有边。依仗知识,因为执著;没有知识,更属荒唐。佛法教人不执二边,也不舍二边。当然,此非和事佬式的折衷主义,也非骑墙式的中道主义,而是把有与空的二边为我所用,我却不为有与空的二边所捆。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讲于加拿大湛山精舍,张继成录音整理)
注:此篇讲稿在讲出时,纯用通俗的口语,整理删修之后,则不仅语句精简,文义也有不少补正,故与讲出的当时,纲目依旧,而其内容,已不尽相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