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大乘佛法修心窍诀(四)

  • 作者: 太桥旦曾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546
  • 分享到:

我们应当了解学修《修心七要》的主要目的是调伏我们的凡夫心,解决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之苦,并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菩萨。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圆满佛果,必须依靠菩萨的身份才能达成。因为成佛的直接原因就是菩萨,成佛即是菩提心圆满修持的至高无上成就。所以行菩萨道是十方诸佛的必经之路,成不了菩萨怎么可能成佛?没有生起菩提心怎么能成为菩萨?

首先我们简单的认识一下什么叫做菩萨?菩萨就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的意思是觉醒的勇士,菩提为觉醒,萨埵为勇士。菩提是对上佛果的追求,代表大智慧;萨埵是对下利众的“愿力或者勇气”,代表大悲心。就是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勇士,即是真正的菩萨。菩萨渡化众生的“勇气”包括三个方面:一、不畏时间久远;二、不惧众生数量无尽;三、不畏难行、苦行。

《大智度论》中也说:“此种人心能为大事,指心能度大众,智能悟大理,勤修六度大行及一切大善,能修难修,能舍难舍,能忍难忍;经三大阿僧祇劫而行愿不退;唯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所求目标。”

菩萨的主要标准是有没有菩提心,谁的自相续当中能够展现菩提心谁就是菩萨。对于“菩萨”定义的界限有点不同,按寂天菩萨的观点是任何一个人的相续中生起世俗菩提心就可以在名称上被称为菩萨,意义上人天众生都应向他恭敬顶礼。如《入行论》中所说的:“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而按月称菩萨的观点是任何一个人的相续中生起胜义菩提心才成为真正的菩萨,如《入中论》中说:“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由于初地菩萨获得了胜义菩提心的缘故,他既具备入定的甚深智慧,又具备出定的广大悲心。初地菩萨的相续中具有胜义菩提心,可自在度化众生,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所以按登地菩萨来说,成为如来真实之子需要具备三种特质:一、能续佛慧命;二、广利有情;三、荷担如来家业。《大智度论》中也说:“得智慧分,名为菩萨。”

根据弥勒菩萨的《究竟一乘宝性论》的说法,成为一位菩萨需要具备四种条件,才算是名副其实的菩萨。四种条件分别为:一、信解大乘;二、般若智慧;三、殊胜禅定;四、大悲心。也可以比喻为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在诞生人间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父王的种子;二、是王妃母亲;三、是健康胎处;四、是乳母。如《宝性论》中说:“信解胜乘为种子,般若为母生佛法,禅乐胎处悲乳母,具足彼等诞佛子。”

根据龙猛菩萨的观点,成为一位菩萨应当具备三种特点:一、是菩提心坚固就像山王一般;二、是大悲心遍满十方;三、是不依二边的智慧。具有这三种特征的菩提心,是证悟大菩提的唯一方法。龙猛菩萨说:“自与此世间,欲得大菩提。本谓菩提心,坚固如山王,大悲遍十方,不依二边智。”月称菩萨的观点跟龙猛菩萨是一样的,成为菩萨的正因即是这三种特质:一、是大悲心;二、是无二智慧;三、是菩提心。在《入中论》中所说的:“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所以我们真心想成为一位菩萨、想要获得佛果的话,应当努力想方设法将上述能成为菩萨的种种必要条件铭记于心,并通过修持《修心七要》的方法令其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成为如无垢光尊者所说的:“虽勤利众若为私欲缚,终成骗子危险当谨慎”的下场。这句教言的意思是说:“虽然于表面上精勤地利益众生、摄受眷属,但却不以真正的菩提心摄持,仅为一己私利,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便万事大吉,这样为私欲所缚之人,终将成为佛教与众生的大骗子,其行为极其危险可怖,故当谨慎!”

即便我们日日夜夜不懈怠地进行闻思、修禅、布施、持戒、放生、诵经、念佛等诸多善行,甚至于舍弃一切而在山洞里长期闭关等,但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令人敬佩的佛行事业以及修行上的所有努力与付出,都仍成为生死之因。《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因而,菩提心的修持对藏传佛教来说,无论是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都一样的极为重视,并且各教各派都广泛弘扬并付诸于实修。汉传佛教也一样的非常了不起,也出现过一代一代的数不胜数的高僧大德。然而,有点遗憾的是,汉传佛教里目前为止很少看到关于修持菩提心的相关系统教法,譬如说菩提心的次第怎么修、有什么样的窍诀方法、菩提心有什么功德等等。虽然从古至今无论是法师们还是居士们,大家都很重视《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坛经》、《心经》等大乘经典,但很少看到关于菩提心的讲经、弘扬、提倡等。本来我们汉地已奠定了儒家所提倡的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这是令人羡慕的一件事。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大乘的精华---菩提心的殊胜教法能够弘扬起来的话,人人都成为菩萨也是很容易的。而目前我们对于菩提心教法的确有些忽略了,这实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

我觉得济群法师说的很有道理,法师在《认识菩提心》的开示中说:“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但在中国的弘扬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实践大乘精神。汉传佛教虽有八个宗派,但最后基本归于禅宗和净土。而禅宗和净宗的修行人,很多充满浓厚的出世色彩。修禅的无非是了脱生死,念佛的一心往生西方,也还是了脱生死。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基本都是以个人解脱为主要目的。如果仅仅为了个人解脱而修行,显然不是大乘的发心。

为什么充满积极利世思想的大乘佛教,来到中国之后演变为具有浓厚出世色彩的佛教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菩提心,因而在修行上不知不觉偏向以追求出世解脱为主。”

确实如同法师所言,没有菩提心的发心,谈不上是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这点佛陀的教证、理证都可以证明。我的意思绝不是汉藏佛教之间的比较,而是纯粹是强调修持菩提心的重要性而已。因为我们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大乘的修行人、说我们是大乘行者,但如果我们没有获到菩提心的系统修法传承、也不知道修持菩提心的次第、窍诀、学处、功德等等,那我们怎么能无缘无故的在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呢?如果菩提心没有在自相续中真实生起的话,大乘弟子的名号便是徒有虚名。

正因为人人都希望能成为一个修持菩提心的名副其实的菩萨,所以我们应当共同努力提倡菩提心的殊胜教法,且想方设法地大量弘扬,能令菩提心在每个众生的相续中生起。生起菩提心的法门当中最成效的方法就是《修心七要》,因此我们要修学此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