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叙述和背景
英文本“了义炬”(TheTorchofCertainty)是一部加注的译本,藏文原书(Nges-donsgron-me)作者是姜贡康着仁波切(JamgonKongtrulRinpoche,1813-99),内容包括“四加行”的修行开示和理论阐释,四加行就是西藏佛教噶举派最基础的修持法门。
“了义炬”是一部论著,注解第九世Gmb妄去多杰(Wo-ngchugDQrje)所著的“根本”法本(“root”text)简轨“俱生契合导引”(Lhancigskyes-skyes-sbyorkhrid)。依据德松仁波切(DeshungRinpoche)的说法,後者是第九世Gmb三本同性质著作中最简短的一本,最长的一本是“法身直指(Chos-Skumdzub-tshugs),长度居中的是“了义海”(Nges-donrgya-mtsho)。
藏文本“了义炬”的最後一节,介绍大手印(Mahamudra)的教理和修行开示。这一节在英文本中并末译出。
在整本书中,姜贡康着都是以半白话的文体写出,他运用不规则的藏文拼字、文法和句型,这是在“古典”西藏着作如冈波巴(Gampopa)的“解脱庄严宝论”(JewelOrnamentofLiberation)中,所看不到的。
卡卢仁波切(KaluRinpoche)认为,“了义炬”是噶玛噶举派对修行所做的通俗闭示(thun-mong-gigdams-ngag)。
“了义炬”并不是供人在实际修法时读诵的法本,而是根据需要在修法之前或在修法各座之间研读的。第九世Gmb的“浪游圣道之车”('phags-lambgrod-pa'ishing-rta),才是在修法各座中高聋诵念的祈请文,但并未收纳在这本书内。
在我们叙述修行方法之前,让我们对西藏佛教敦派的住质、噶玛噶举传承和姜贡康着的生平作一简单说明,将是有帮助的。
西藏佛教教派的性质
在西藏佛教中,一个教派的成立,是依据几个因素来认定的。依西藏上师的说法,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传承”(lin-eage)。一个教派的中心传承(centrallineage),包括上师的延续,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经过印度诸大师,以至於当代西藏诸上师,他们以口头和文字传递教义。在主要教派中,也有各种特殊传承,传递该教派特别强调的修行开示。这些特殊传承只构成中心传承的一部份而已。
第二个因素,就是这些传承上师所开示的口头和文字教义。包括权威性的印度和西藏论典(shung,zhung)、注解、法本和仪轨。
一个教派也可以依共特殊的修行方式来认定。例如,特别强调禅定的噶举派(白派),一般称之为禅修的传统(meditativetradition,sgrub-brgyud);噶当(Kadampa)或格鲁(Gelugpa)派(黄派),则为心智修练的传统(traditionofintellectualdiscipline,blo-sbyong-brgyud)。
另一个用以辨别教派特性的方法,是僧尼居住、研究和修行所在的寺院团体。一座寺院通常就是该教派的行政中心,也是他们的典范。西藏的四个主要教派中,每一个教派都有几十座寺院,其他小支派似乎只有一或二座寺院。
最後,一个教派还要依其精神领袖来辨别,他往往是一位高阶层的转世活佛(tulku)。
噶举派
虽然早在西元第六世纪,西藏就有佛教,但四大教派——宁玛(红派)、萨迦(花派)、後来并入格鲁(黄派)的噶当和噶举(白派),却一直要到第十一世纪才出现。
噶举的传承始於金刚持佛(BuddhaVajradhara或名多杰羌(DorjeChang),他是无上圆觉的象徵。金刚持与释迦牟尼佛不同,他不是一位历史上的“化身”佛,而是许多无所不在的觉者(法身佛)之一,不停地加持众生。所有噶举派弟子都要把他们的上师观想成金刚持,以接近佛,并圆成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
噶举传承的第二位祖师是印度的大成就者(Mahasiddha)谛洛巴(Tilopa,988-l096)。他藉禅观和其他殊胜的方法,直接从金刚持接受开示。
第三位祖师是印度的那诺巴(Naropa,1016-11OO),他是经过谛洛巴用长期苦难折磨考验过的弟子。
从谛洛巴和那诺巴产生了噶举派特有的禅修法:那诺巴六瑜铆法(theSixYogasofNaropa,Na-ro'ichos-drug)和大手印(Mahamudra,Phyag-rgya-chen-po)。
噶举派的最初二个支派,起於那诺巴的二位西藏弟子。第一位是瑜珈行者衮波(Khyungpo,theyogin,1OO2-64),他创立香巴噶举(ShangpaKagyud);第二位是大译师玛尔巴(Marpa,thetranslator,1012-96),他创立达波噶举(DagpoKagyud)。我们将只介绍後者。
玛尔巴是一位在家人,他向道心切,不惜花费巨资历尽艰难地前往印度求法,前後共达三次。每次他都得到重要的口诀和法本。他和那诺巴的重大会合(这是谛洛巴曾经预言的),激使他成为金刚乘在西藏的主要宏扬者。
玛尔巴把那诺巴的开示再传给几位弟子。最著名的是密勒日巴(Milarepa,1052-1135)。密勒日巴早年曾使用过破坏性的役魔巫术(译按:那黑教),为了赎罪,他必须对表面上似乎是很残酷无理的上师,做几年痛苦而令人心碎的劳役。每当密勒日巴开始绝望时,玛尔巴就给他一点希望的暗示。因此,密勒日巴坚持了好几年。最後,终於求得他所企盼的口诀,他终生一个人苦修,写作著名的歌集和教理。
密勒日巴最有名的弟子是冈波巴(Gampopa),又名达波拉杰(DagpoLharje,1079-1153)。他创建了许多寺院,包括达波寺(Dagpo)在内,噶举派的一个支派也就以达波为名。冈波巴先接受噶当派教义和戒律的彻底训练之後,才成为密勒日巴的弟子。密勒曰巴把传自谛洛巴、那诺巴和玛尔巴的修行方法都教给他。冈波巴“……殊胜地融合了噶当派的教理和大手印的经验,两个支流终於合而为一。”直到今天,噶举派的作家仍然大量引用冈波巴的巨著。
冈波巴的四位大弟子,创立了达波噶举的支派,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四大”传承和“八小”传承。
“四大”传承是由冈波巴四位亲传弟子所创立的。
(一)噶玛噶举(KarmaKagyud),由杜松钦巴(DusumKhyenpa,1110-1193)创立。
(二)拔戎噶举(BaramKagyud),由拔戎巴违摩妄去(BarampaDharmaWongchug,约11OO年左右)创立。
(三)蔡巴噶举(TshalpaKagyud),由宗著巴(Tsondragpa,1123-94)创立。
(四)帕木噶举(PhamoKagyud),由帕木竹巴(Phamo-drupa,1110-70)创立。
“八小”传承是由帕木竹巴的弟子们所创立。
(1)止贡噶举(DrikhungKagyud)。
(2)达垅噶举(TalungKagyud)。
(3)绰浦噶举(TropuKagyud)。
(4)竹巴噶举(DrugpaKagyud)或托竹(Tod-drug)及其支派:
(5)下竹巴(May-drug)。
(6)中竹巴(Bar-drug)。
(7)南竹巴(Bar-ra)。
(8)上竹巴(Lho-drug)。
从它们在第十二、三世纪出现开始,直到中共於一九五九年占据西藏为止,这些支派一直都活跃於整个西藏。某些教派,尤其是噶玛噶举和竹巴噶举,目前在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和苏格兰都有道场。最近十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洲的西藏佛教中心,大部份是由创巴仁波切和卡卢仁波切二位(1)噶玛噶举派上师所建立的。
姜贡康着上师略传
姜页康着上师(JamgonKongtrul,1813-99)博学多闻,著作等身,作品内容涵盖所有的传统西藏学术。珍史密斯(GeneSmith)称他为“西藏的达文西”,在他故乡东藏的康地,他也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医生、外交家和政坛显要。
康着在接受佛教训练之前,由他名义上的父亲——笨教喇嘛朔南贝尔(SonamPel)施以彻头彻尾的笨教(Bon即黑教)训练。康着相信他的自然父亲(naturalfather)是佛教喇嘛勇朗夭忍(YungdrungTendzin)——著名的衮波系(Khyungpo)传承上师。
康若最先接受宁玛传统的训练,一八三二年受戒於佐钦寺(Zhe-Chen)。不过,为了在八邦寺(Palpung)任文职的资格,第二年他又受戒为噶玛噶举派的喇嘛,这种规定的“……繁琐和派别意识颇使他感到沮丧……。”
第二次授戒是由锡杜贝玛宁杰(SituPadmaNyinjay,1774-1853)主持,康着在“了义炬”中,夺之为“根本上师”。他赐给康着的法名是阿旺圆顿嘉措(NgawongYontanGyatso),本书即以此法名题签。
未满三十岁,康着就已经接受了六十位不同派系传承的教法和灌顶。大约在这时候,他被印可为“活佛”,此举或与政治有关。
康着像笨教和宁玛派的上师一样,也承认伏藏(terma)(3)的真实性。一八五五年,他由伏藏师(terton)却举凌巴(ChogyurLingpa,1829-79)印可为伏藏师。
他和康地的学者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KhyentseWong-po,182O-92)合作,共同发起“不偏见”或称“利梅”(Rimay或Ris一med)运动,这种运动的先驱可以追溯到第十四世纪。这个宗教和文化的复兴运动,其出现有一部份应归因於几世纪以来,西藏闭锁式教派影响力的日渐衰微。其信徒并不须放弃本来的教派或修学重点,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喇嘛和教义;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从事不同的修行。“不偏见”运动吸引了很多的著名学者,他们的著作都具权威性,至今仍为许多西藏上师,尤其是宁玛和噶举两派的上师所使用。
在康地政教战争的许多事件中,康若扮演着调停人的角色,後来,变为主要的政治领袖。虽然处於混乱的局势中,他依然写了九十多部书,阐扬宁玛、噶当、萨迦、希解、笨教,及噶举派各支派的理论和修行。在某些被称为利梅巴(Rimaypa)的著作中,他分别以各教派的观点来讨论“不偏见”运动。
他大部份的著作,都搜集在“五宝”(TheFiveTreasures,mDzod-lnga)一书中,此书於十九世纪末,由八邦寺印行。藏文本“了义炬”出版於一八四四年,就是他早期的著作之一。
[注释]
1、卡卢仁波切也是香巴噶举派的上师;事实上,他是该派唯一现存的全部传承持有者。
2、这是DB法王举行“金刚宝冠法会”不久之前,卡卢仁波切于1974年10月11日在温哥华的一场公开演讲会上所做的表示。
3、“伏藏”是以当代词表达佛教教理的法典。根据传统的说法,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把佛教传入西藏时,著作了“伏藏”,并藏诸名山以佚圣人,在必要时才又“伏藏师”重新发现和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