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五、以律为主大弘佛法

  • 作者: 宗喀巴大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5814
  • 分享到:
五、以律为主大弘佛法
(一)正受比丘戒
大师认为,佛法心藏中之七种别解脱戒,其最宝贵、最殊胜的一种,就是比丘戒。因为清净的比丘戒,是显密二种大乘戒律的基础;同时,正法能不能永住世间,也完全依靠是否能以比丘戒律之建立而定。
然而欲受持清净的比丘戒,必须具足厌患轮回之出离心,与誓愿行持清净戒的决心,并须把握戒律精神,领悟戒律的宗要,对于持戒、得戒、还净等细目,也要完全明白。
大师在求学时,已圆满此预备阶段,遂于乙丑年(一三八五,洪武十八年,大师二十九岁),在雅墩(地名)南结拉康寺(rnam-rgyallha-khang),恭请错勤波寺的住持——粗墀仁钦律师(tshul——khrimsrin-chen,是传承释迦室利跋陀罗所传戒律的大律师)为亲教师(得戒和尚),错巴吉津寺的住持——慧依律师(ser-mgon-pa)为羯摩阿闍黎,错巴吉津寺的维那师——金刚福律师(bsod-namsrdo-rje)为教授阿闍黎。还有二寺的持戒比丘为尊证师,以此正受具足大戒。
大师受具足大戒后,身心顿时充满甘露,入正僧教,慰悦人天,而魔军则大为恐怖矣!
(二)改戴黄帽的本意
西藏由于朗达玛王毁灭佛法,以致一百多年间僧俗不分,没有真正严持戒律的出家人。后来卢梅大师到西康依止格瓦饶赛大律师求戒,回到藏地之后,弘传戒律,重建僧伽,法门龙象因而辈出,使全西藏的人,又重瞻世尊教法。教化之盛,有如宝炬重光,旭日东升。
当卢梅大师要回藏的时,格瓦饶赛大律师把自己所戴的黄帽子送给他(过去全西藏只有两个人戴黄帽,一位是格瓦饶赛大律师,一位是宗喀巴大师所受戒律的传承祖师释迦室利跋陀罗),并嘱咐说:“你戴了主顶帽子,就会想到我。”(密意是说,戴了这顶帽子,就会想到戒律。)
由于这个典故,后代有心振兴戒律的大德,都戴上黄色的帽子。
宗喀巴大师在求学时,看到西藏佛教,戒法日渐松弛,一般人呵戒为小(小是指小乘),藐视戒律。有些出家人,甚至连坐具和钵等是沙门的必须用品都不知道,三衣的条幅是什么样子也没听说过。他觉得这样下去,绝非众生之福。所以大师在受过比丘大戒后,依照古代大德持律的密意,也改戴黄帽。藉此作为戒法重兴的象征,以对治当时不守戒之颓风。
由于大师躬弘戒律,着黄衣帽,遂被后人称为黄帽派,简称黄教。
(三)黄教前途的光明救星
大师受比丘大戒后,前往丹萨替寺(gdan-sa-mthil,帕主噶举之主寺),以师礼谒见札巴绛曲仁波切(grags-pabyang-chub,1356-1386,义译为名称菩提),在仁波切座前请问法义、印证所学,并听受萨迦派道果教授、噶举派那若六法,及帕摩主巴多杰结布、世间依怙等的著述。
札巴绛曲仁波切,自幼菩提心任运而长,持戒严谨,虽微小戒律亦不曾犯,所以一般人称他为《却希巴》(却希巴直译为四法者。即㈠宁死不饮酒,㈡目不视女人,㈢不积蓄财物,㈣宴居简出)。他曾是丹萨替寺最高的领导人,于一三七四年,蒙明太祖召见,封他为《灌顶国师》。
这次大师和札巴绛曲仁波切相见,由于大师学识深远,志气远大,因而感动仁波切信爱之心,相谈之下,不觉涕泪。有一次,仁波切曾在众人面前,称赞大师说;“只有像宗喀巴大师这样的英明,方能成就伟大浩瀚的功德藏,他真是佛教前途的光明救星啊!”
(四)善巧声明
华严经中,佛弟子问佛说:“从那里可以找到菩萨之道?”佛陀回答说:“于五明处求之。”
这意思是说,修学大乘佛法,必须善巧各方面的知识,以方便弘法利生。因此大师除了于因明、内明、医方明努力精研外,对声明亦曾探深入微。
大师于一三七五年(是时大师十九岁),往各道场辩论时,曾在萨迦寺附近的萨桑(sa-bzang),从末底班钦大师(matipan-chen,仁达瓦的上师,属觉昂派)学诗论。又于庚申年(一三八○,大师二十四岁)秋天,在霭寺,从南喀桑布译师(nam-mkha’bzang-po)学习《碾阿梅隆》(snyan-ngagme-long,义译为诗镜。梵文藏译,为藏人学习诗韵词藻的一部重要书籍)。大师学习之后,除了能准确地运用文字语言外,更能深入玄奥,普入一切深密之音声庄严海。
丙寅年(一三八六,大师三十岁),札巴绛曲仁波切圆寂,大师受许多道俗的劝请,为仁波切作传赞,赞文极为优美,堪称绝妙,大众无不叹为希有。
大师在此一、二年,修妙音天女时,曾感天女现身说法,并讲授一切仪轨,因而证得无量不可思议之功德。此后大师所作的各种赞文、愿文、著作等,文句和雅庄重,可说都是声明中登峰造极之作。
(五)第一次造论——金鬘论
丙寅年,大师曾往闻地(地在闻河河谷)、札希多噶(bkra-shisrod-dkar,在河东)、革如(ke-ru,在河西)等等,为随从弟子阿旺札巴ngag-dbanggrgs-pa)等,及当地僧众讲《现观庄严论》、《释量论》、《入中论》等论。
后来大师又往蔡贡塘之蔡寺(tshal,噶举派蔡巴支派之主寺),阅读甘珠、丹珠大藏经(一部很有名的藏经写本),因而引生无量妙慧。
戊辰年(一三八八,大师三十二岁),大师于蔡寺,开始造《现观庄严论狮子贤释详疏》(书名叫《善说金鬘》)。大师写这部书,前后一共用了两年,最后在第瓦仅寺完成。
当时,有一位平日贡高我慢,又喜欢毁谤大师的达仓译师,看过《善说金鬘》后,我慢高山顿时尽摧,有如大风拔树一般。他不禁连连赞叹道:“大师慧日于青年,已敷经论莲花园,吾慢固目由此闭,启白深广智慧藏。”
(六)教法永住世的瑞兆
大师住蔡寺时,曾经带他的弟子阿旺札巴,前往拉萨大招寺,在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像前,受持大悲斋戒。
有一天晚上,大师为了想知道未来弘法渡生的情形,因此师徒两人在大悲圣像前,殷重至诚的祈祷,请求大士在梦中授记。
阿旺札巴在朦胧在梦中,见空中有两个硕大的法螺,缓缓坠入在自己身上所穿的衣服里。坠入之后,立即合成一个。阿旺札巴须手拿出来一吹,竟发出无比广大的声音。
(这个梦兆,表示阿旺札巴,将来会在康地、贾绒两地弘扬佛法,成办广大的事业。)
大师则在梦中,见自己飘升到那塘牙拉牙山的险岩。岩上有一块平滑洁白的石板。石板上横放一朵青莲花。青连花正盛开,颜色鲜美,花瓣没有枯萎,茎干每个部他都很完整。大师拾起青连花,心想:“这是解脱母的三昧形,为什么会放在这里?难道这是菩萨摄受的徵兆吗?”
这时,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答道:“不是的,这是具足寿相的缘起(预兆)。”
这个梦兆,大师虽未加说明,但只要仔细想一想,仍然可以明白。飘升到险岩:表示大师将超越生死险岩,达到最究竟的解脱。白色的石板:表示大师清净的意乐,犹如洁白无垢的心田,早已远离污秽的自利心,和粗涩的烦恼心。青莲花盛开,颜色鲜美:表示大师以广大的智慧,使得正法如日中天,光耀夺目。花瓣不枯萎,茎干完整:表示大师无垢的教法,将永住世间。拾起青花:表示广大的佛教事业,将由大师亲自成办。)
诗曰:
成就菩提戒为基。毗尼显密应严持。
黄衣现出光明藏,怙主慈悲法普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