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观精要注释

  • 作者: 根登曲佩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362
  • 分享到:
中观精要注释
1)《四百颂》:(梵音:Catuhsatakasastrakarika古印度佛学家圣天论师所著,书中主要讲述般若经文所说的空性。
2)龙树:(梵音:Nagarjuna,藏音:Klu-sgrub),大乘佛教开派祖师,佛陀圆寂四百年后,生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中,自幼精通密宗四续,显宗三藏等一切经典,以及内外道术之学,在那烂陀寺出家,法名具德比丘。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而且在医学、天文学、建筑学、政治学等领域,造诣非凡。另外,他还能将铁石点化成黄金,精通炼冶术。享年六百多岁。
3)月称菩萨:(梵音:Chandrakirti,藏音;Zla-baGrags-pa),公元七世纪,佛教中观派哲学最伟大的导师之一,出身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后出家学习龙树菩萨中观哲学,担任那烂陀佛教寺院的主持。著有《明句论》,以及龙树菩萨著作的其他释论,圣天菩萨的四百论释,《入中论》等。开中观应成派哲学的先河。
4)《入中观论》:入中论,(梵音:Madhyamakavatara),月称菩萨所著的一部中观哲学著作。书中对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与补充。
5)佛护:(梵音:Buddhaplita,藏音:Sangs-rgyas-bskyangs),古印度佛教中观派的一位大师。著《佛护论》,对龙树菩萨《中观论》所述正理诸义,多以应成之因加以注解,故,有人称他为中观应成派的开宗祖师。
6)无著:(梵音::Asanga,藏音:Thogs-med),古印度佛教唯识宗派的创世人,生在公元四世纪,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相传其在鸡足山闭关禅修,并亲自证见到弥勒菩萨。著作有《慈氏五部》,《瑜珈师地论》等。
7)《三摩地王经》:月灯三昧经,(梵音:Samadhirajasutra,藏音:Tingnge'dzinrgyalpo'imdo),大乘佛教一经典名。
8)正量:(梵音:Pramana藏音:Tshadma),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哲学术语,常见于佛教与非佛教的哲学著作中。根据辞源学,梵文Pramana中的“pra””,有“首要的”,“第一的”,“完全的”,“最初的”等含义,而“mana”,则有“认识”,“理解”,“承认”之意。“Pra”与“mana”合起来,则指“第一手知知识”,或“最高的认知”。而藏文“Tshadma”一词,则含有“量”,“标准”等。无论如何,此术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哲学与逻辑学名词。在中文中经常被翻译成“正量”。我在翻译本书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有时将其译成“正量”,“正量标准”,“衡量标准”,有时则翻译成“权威”等。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个复杂而内容丰富的术语,所含的内容表现出来。
9)《噶当师弟问道录》:阿底峡大师秘密传授给他的弟子仲敦巴等三人的教法。
10)《宝积经》:(梵音:aryaratnakuta藏音:'pagasabadgonmchogPzegsaba大乘佛教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四十九品,由梵文、汉文以及古代西域的其他文字中译成藏文。
11)因明学:古代藏族五大学科之一的因明学,是佛教的逻辑学与认识论,也称正量学。
12)章嘉仁波切:(藏音:Jang-gyarol-bay-dor-jay)(1717-1786),这里所指的是第四世,原名若贝多杰,系章嘉活佛世系第三世灵童转世,公元1717年生于安多地区,三岁时,被认定为章嘉活佛的转世灵童。八岁时由清朝雍正皇帝引至北京。精通藏汉蒙满四种文字。至清朝末代共传六世。
13)贡唐丹贝卓美:(藏音:guntanbstnbeisgronmei)(1762-1823),出身于安多若尔盖地方(今四川省阿巴州),是一位博学而多产的学者作家,辑有《贡唐丹贝卓美全集》。其中以《世故老人葴言》,水树格言》。
14)班禅罗桑曲坚: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坚(1567-1662),一位伟大而博学的佛教大师,为第四世达赖与第五世达赖的剃度上师,曾经担任过后藏扎什伦布寺,以及前藏色拉寺与哲蚌寺的寺主。
15)三段式逻辑:古印度文明启蒙时期,班智达足目大师,倡导因明学,他应用的“宗、因、喻”三支逻辑,实际上就是亚里斯多德的“三段逻辑”。亚氏逻辑形式如下:
大前提:凡人必死(甲乙双方同意)。(宗)
小前提:李某是人(甲乙双方不敢说李某不是人)(因)
结论:李某必死(甲乙双方不得不承认李某会死)(喻)。
16)自方承许:古译“自明”,中观哲学术语,指一个人的主观认识与理解。比如说,从心底里坚信,“苹果是香甜的”。
17)他方承许:古译“共许”,中观哲学术语,指人们根据他人的情愿与思想,所承认的观点与主张。这种观点与主张,完全是为了照顾他人的意愿与思想,而非出自宣讲者本人的主观认识与理解。比如说,已经超越了生与死的佛菩萨,面对世俗间的众生,其所承认或主张的因果法等,实际上是为了顾及众生的思想而宣说的。并非佛菩萨的主观认识。
18)《释量论》:(梵音:Pramanavarttirka,藏音:Tshadmarnam'grel),古代印度佛学家法称所著的一本重要因明著作。全书共四章,是西藏佛教经院哲学中最主要的因明逻辑教科书之一。
19)陈那:(藏文为:Phyogs-kyiGlang-po),古代印度佛学家,生在公元六世纪,是南印度一王子。从世亲菩萨处学习并精通因明逻辑,著有《集量论》《入正理论》,《宗法九句》等众多因明学方面的著作,成为佛教因明逻辑学的开山祖师。
20)弥勒现身,无著菩萨见母狗:这是一个典故,相传,无著菩萨在印度南方的鸡足山上观修弥勒菩萨,数年过去,无任何证见之迹象,心生烦闷,就走出闭关,解闷散忧。路遇一老妇,用一块棉布正在擦磨铁棒,趋前相问,得知老妇是在磨铁成针,见此情景,心中大受鼓舞,便立即返回山洞继续修练。三年之后,仍无一丝得证之相,又走出闭关山洞,看见附近,有一块石头,被山上滴落的水,打出一口洞,受此鼓舞,又返回山洞闭关修持……这样,前后十二年光阴,依然没有能够证见到弥勒菩萨,在极度绝望之中,他又走出山洞,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山脚下时,看到一条下身腐烂,上身血迹斑斑的母狗,横躺在他的去路上,这时,一种无限的慈悯,从他的心油然生起。他想用刀子把母狗身上的蛆虫一一挑出来,再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食那些蛆虫,把母狗救出来。但,他又害怕坚硬的刀刃,会碰伤蛆虫娇嫩的身躯。于是,他闭上眼睛,用自己的舌头,去舔取那些小生命,当他睁开双眼时,母狗不见了,看见的,却是金光灿烂的弥勒菩萨。兴奋之余,无著菩萨埋怨弥勒菩萨道:“我观修您多年,为何至今才现真身?”,弥勒菩萨答曰:“我从开始起,就在你眼前,但因业障蒙蔽,你没有看到我。今天,你心生大慈悲,业因障碍顿时释解,所以,你才看见我了”。
21)中观:(梵音:Madhyamika,藏音:dbuma),古印度四大佛教哲学宗派之一,属大乘宗派,又称“空宗”。由龙树菩萨与他的学生圣天所创。奉《大品般若经》为主要经典。龙树的《中论》,《六十正理论》……与圣天的《百论》,为此宗的基本理论著作。此派认为,一切事物,因缘和合而生,故之,其自性本空。所有的事物,赖以条件而存在,因此,由条件形成的事物,是不真实的。此派阐扬并发展了“缘起性空”,“一切皆空”的宇宙观,所以,中观派又被称为“大乘空宗”。后来,此派又分成应成与自续两个派别。
22)唯识:(梵音:Cittamatra藏音:semsTsam),古印度四大佛教哲学宗派之一,属大乘宗派,由称瑜珈行派,此派尊弥勒为始祖,创始人是无著与世亲兄弟。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的《二十唯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在创宗方面作用很最大。此派学者的著作颇富哲学色彩,他们认为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世间万物皆由心识所变,因此,万物(外境)是空。另外,此派极注重因明逻辑,推进了古代印度佛教认识论与逻辑学的向前发展。
23)那烂陀寺:(梵音:Nalanda)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内的著名寺院。建于五世纪至六世纪初,有八个大寺院组成,僧徒主客常在万人之上,研习大乘小乘的所有经典,以及因明逻辑,声明音韵,天文医学等,为当时世界最高佛教学府。龙树菩萨,寂命论师,阿底峡等重量级的佛教大师们均出自于该寺。唐朝的玄奘法师,义净法师等都在该寺留学多年。十二世纪末被外教徒夷为平地,近世以来才发掘出一部份遗迹。
24)十四种邪见问难:也称十四无记。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叫玛仑凯普塔(Malunkyaputta)的人问佛陀;宇宙是不是永恒,灵魂与身体是否是一样,佛陀在涅槃之后,会不会继续存在等,十四个问题,要求佛陀解答,但佛陀未置答复,因为,佛陀认为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无助于心灵的解脱。
25)圣天菩萨:(梵文:Aryadeva,藏文为'Pags-paLha),也叫圣菩提,生在公元三世纪,古代印度一名论师,起初信奉外道,后遇龙树菩萨:与之辩论挑战,被龙树降服后,成为龙树菩萨最得意的门徒。著《中观四百论》等,阐扬龙树菩萨的哲学思想。
26)给孤独:释迦牟尼在世时,中印度舍卫城内的一名大商人,曾在舍卫城内为释迦佛购买园林,佛陀的很多经是在该园林中讲述的。
27)细腰美女:(藏音nigrged),nig意为低陷处,而rged则指腰,低陷进去的腰,就应该是细腰,细腰是美女的特征,所以,我把nigrged一词翻译成细腰美女。关于细腰美女与盲儿的典故,根登曲培在本书中,两次提到可参阅宗喀巴大师与任达瓦问答录。本人身在外域,没有找到此法本,致歉。
28)任达瓦:原名雄努罗追(藏音:rendawa-gxonnublogros)(1349-1412)。藏传佛教萨迦派一著名学者,生于后藏萨迦寺附近,悉心钻研并宏扬月称的中观思想,对中观应成派在西藏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及克珠杰等人,均从任达瓦处学习过中观及其他法。
29)五肉:密宗内供用甘露品五种肉类:象肉,人肉,马肉,狗肉,黄牛肉或孔雀肉。
30)五甘露:大便、小便、人血、人肉和精液。为密宗内供用品。
31)佛目:(藏文为;SangjieSbynma),西藏佛教大圆满修持活动中,一种极其珍贵的供养品。
32)法称论师:(梵文:Dharmakirti,藏文;Chos-grags)。古印度著名的因明逻辑学家。公元六世纪生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中,年长时,从陈那论师的弟子自在军处学习《集量论》。著《释量论》,解释量学之本旨。
33)嘉木样胁巴大师:(藏音:'jamdbyangsbzhadpa):甘青地区最大的活佛世系,第一世嘉木样胁巴阿旺尊追(1648-1721),生于甘肃夏河,21岁赴藏,拜第五世达赖为师,曾担任哲蚌寺哲学院的堪布。六十二岁时,返回甘青故里,倡建拉卜楞寺,从此历代转世,著作丰盛。
34)桑结坚措:(藏音:Sngsrgysrgymsuo)(1653-1705),第五世达赖喇嘛时,西藏摄政王。公元1653年生于拉萨北郊,八岁从五世达赖喇嘛处听受显密教法,从达巴译师听受天文历算和语言学,从龙格阿旺处学习声韵占卜术,从强巴龙珠处学习人体尺度学本论支干和秘方语传诀窍等,成为学贯古今的一代宗师。1679年,出任西藏摄政王,管理政教,维修扩建布达拉宫殿,五世达赖圆寂后,秘不发丧十几年,认立苍洋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校正刊刻《医学四续》等多部医学和史学著作。在布达拉宫旁边的药王山上,建立西藏第一座医学院。1705年,被蒙古后裔的拉藏汗所杀。
35)华芒班智达:(藏音:dwamangbnzhida):(1764-1853)西藏佛教格鲁派著名学者,甘肃拉卜楞寺院的一位转世活佛,他是一位极重视史学研究的学者。著作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为《汉藏蒙土历史略史》,《拉卜楞寺志》,《密宗四续部总义简述》等。
36)阿柔格西:(藏音:Arigdgebshed)(1726-1803),西藏佛教格鲁派著名学者,系安多阿柔部落人氏,曾在拉卜楞寺学习过,著作很多。
37)清辩论师:(梵文:Bhavaviveka,藏文:Legs-idan-'byed),印度中观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著《般若灯论》,创立中观自续派的先河。
38)数论派:(梵音:Sankhya,藏音:Grnjanba),印度古老的无神论哲学流派。其创世人迦毖罗。此派认为因果是一样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只有条件才能让因中之果异现出来。他们认为通晓二十五(谛)种知识,便能得到解脱。
39)阿赖耶识:阿赖耶,梵语之音译,意译为“藏”。佛教唯识宗派极重视此识。认为此即一切众生的根本心识,是产生一切现象的根源,能将感觉与感觉形成的思维、知觉、记忆、推理等藏纳起来,并由其他的意识活动,构造出整个现象世界。而一般意识,诸如眼耳鼻舌识,则只能与其感官相应,是单纯的感觉作用,不能把握所接触的对境。
40)七相道理:七相推求,以车子比喻“我”,七种形式的分析;车子的零件与车子本身,是一样的?还是异样的?是零件依靠车?还是车依靠零件?是车中有零件?还是零件的累,才形成车?零件累积的总形才是车?通过这种分析,确定出所谓的“车子”,是一个没有自性的空洞概念,人们执为实有的“我”,也复如是。
41)寂天大师:(梵文:Shantideva,藏文:ZhibaLha)生活在公元七世纪,古印度最伟大的天才诗人,道修成就的瑜珈行者。他本是一位王子,在那烂陀寺出家为僧,其诗体名著《入菩萨行论》,共分十章,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心智,提高菩提心,是菩萨行为的准则。在西藏佛教的传统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菩萨道修之论著。
42)实事派:古印度流行的一种宗派思想,承认一切事物皆有其实有的自性。
43)六群比丘:佛世初期的僧团,无需戒律约束,也能清净修持,但从佛陀成道后的第五年开始,僧团内部开始出现一些犯规的现象,起初犯规恶行的六位僧众,史称六群比丘。佛教的戒律,也就从对这六位比丘行为的定制开始,陆续制定下来的。
44)舍卫城:古印度一城市名,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大部份时间都是在该城市的花园内居住。
45)具猛力菩萨:此处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菩萨。而是指任何菩萨在达到一定修炼阶
段之后,所自然产生的自信与智慧。
46)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名罗桑札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生于青海湟中县今塔尔寺所在地。七岁出家,十六岁入藏,闻思修习五论五明,对当时西藏显宗密乘,大加改革。1409年,在拉萨大昭寺创祈愿大法会,1419年派遣弟子释迦耶喜赴北京朝明永乐皇帝。亲自倡建甘丹寺,命弟子倡建色拉寺及哲蚌寺。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甚多论集行世。
47)中观应成派:(梵音:Prasangika,藏音:Thal'gyurba)。是中观哲学的一个支系学派。此派遵循古印度论师佛护与月称的观点,解释龙树菩萨缘起性空的中观思想。
48)四项判断: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破四边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有详细的阐述,主要破生有自性,成立法无我。
49)中观自续派:(梵音:Svatantrika藏音:Rangrgyudpa)。中观哲学的另一个支系学派。此派分为随经部行及随瑜伽行,随经部行以清辨论师及弟子,认为自心中的真实三相的正因,可以破除事物实有之自性。随瑜伽行其代表人物为静命大师、智藏大师和莲花戒论师。
50)根登嘉措:(藏音:根登嘉措(1476-1542),生于后藏达纳地区,1485年,就学于扎西伦布寺,曾经担任札西伦布寺,以及哲蚌寺,色拉寺的堪布。后人追认为第二世达赖喇嘛。
51)央掘魔罗:古印度一国王名。性情凶狠残暴,曾杀九十九人,取每人一指节,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称为指鬘,但因不满百数,欲杀释迦牟尼佛以凑足百数,经释迦牟尼佛传法指点,成为佛的子弟,出家修道,最后获证阿罗汉果。
52)阿罗汉:(梵音:Arhat,藏音:Dgrabcompa)。通过彻底断除业因烦恼,从轮回中解脱后的一种修行果位。小乘佛教认为,阿罗汉果位是修行能够证悟到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教里,阿罗汉只是一种修行的初级成果,还不能算著是真正的圆觉成佛,究竟的解脱。
53)阿底峡:古印度伟大的佛教导师(982-1054),出身于古印度萨霍尔王室家族,曾经在超岩寺佛教大学(Vikramashila)担任寺院主持,一生秉持寺院清教生活。远渡印度尼西亚群岛,从金洲法师(Suvarnadvipa)处,学习菩提心与度母菩萨的密法。返印后,接受西藏王室后裔的邀请,以六十多岁高龄,千里迢迢来到西藏,进行传法译教。对藏传佛教的复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所传之医学八部,成为西藏医学流传的奠基石。他在西藏前后十二年。最后在离拉萨不远的聂唐去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