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一)》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比如你只知道她很苦,但不知道她为什么苦,怎么做适当的开导呢?如果能知道她是感情失败、事业失败等而痛苦,那就可以应机说法,帮助她走出困境。或者了知他有种种心理问题,比如耽恋异性、贪著名声,或者嫉妒某人,或者是以什么不良的性格导致身心不健康的,这样才能设法帮助他解除心病。比如,他是因为男女的爱情而苦闷,那就要跟他讲爱情是怎么回事,这样说透了,才能使他心量放开。或者他非常爱慕虚荣、贪著名誉,他不高兴是因为没得到荣誉。那就要针对这点来做开导,说别的就对不上。

不明了别人的心,就不能切中要害。很多时候都是对牛弹琴,话不投机就等于白说。如果能直接看到他的心,说出的每一句话才能说到他心里去,让他愿意听从教导,由此打开他的心结。经过开导之后,他会开始明白:我在哪一点上错了,我以前那种心态或者对待人、对待事的做法完全不对,应当怎么改正、克服等等。

可见,菩萨要能做到善巧地教导众生,对治众生的毛病,就一定要有了知他心的能力。这样,才能像神箭手那样一箭中的,直中要害。

阿弥陀佛完全知道,菩萨普度众生具有他心通的能力是何等重要。因此已经最周全、最细致地为我们考虑好了。我们确实要感念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这不只是世间父母那样的心:为了孩子从小能够受到好的教育、长大能有大的出息、有个好的家庭和事业等,会方方面面很周到地为孩子考虑。这只是让孩子在世间过得好的一个想法。毕竟,父母只有这么大的见识和能力。

但阿弥陀佛不是这个量,佛是要为一切众生架设好成佛的高速公路。总的目标是要让一切众生拔除生死勤苦之本,要让下至三恶趣众生往生后都能快速成就佛果。这条路是有方方面面细节的,也有许多大的关要。

阿弥陀佛想:我的这些孩子要具有像神箭手一样应机度生的能力,这里面不可缺少的就是他心通。因此要让我佛国里的圣众不经勤苦修持,一往生就自然得到了知他心的大神通,能相应无量众生的根机、意乐做极恰当的接引,在利益众生时,不会由于不了解众生的心理而盲目行事。

所谓“下至”,即他心智通的能力,最低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佛国中种种众生的起心动念。上等的程度,是了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中任何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这是非常不得了的事。

比如说,如果有人能知道整个城市几十万人的所思所想,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人。但是这里他心通远远不是这样的量!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银河系,也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是最低要达到百千亿那由他个三千大千世界。在这样极广大的范围里,下至地狱、上至天界,无数众生心里的所思所想,都一时呈现在自己心前。你想一想这个量,就知道弥陀愿海有多大的开发力量。

第九、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是成就佛国圣众广大神足通的发愿。此愿意为:假使我成佛,我国中的人天不能得到神足通力,最低不能在一念顷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我就不取正觉。

神足通有三种:一、运身通:能如飞鸟般乘空飞行;二、胜解通:极远处,以作意思维,便能速疾到达;三、意势通:极远处,举心时身体便到。这里说的是第三种——意势通,一念顷便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佛国,速度无数倍超过今天最快的宇宙飞船,所到之处极其遥远。

宋译本中说:“周遍游历,供养诸佛,深植善本。”可见所游历的国土极多,所作的事业极广,而这些全在一念间完成。显示了佛国圣众事事无碍、一多相即 [1] 、延促同时 [2] 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往生西方净土为什么能把无数劫漫长的修行缩短成一生成办呢?原因就是有弥陀愿海神力加被的增上缘。此愿海被称为“一乘悲愿”,就是要使一切众生都快速成佛。在这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打开众生的心量。像成就如此广大的五眼六通,已经远远超出常规。这就是修行上的飞跃。其所依即是弥陀愿海无上的神力,它的功能力用即使诸佛穷劫演说也宣说不尽。因此我们要以最深的心来奉持、顶戴弥陀愿海。

我们曾说,其他方式犹如蚁子登高山,以微小的步伐逐步登上山顶,何其艰难。因为所借助的仅是蚂蚁弱小的体力,它的方式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每次只前进一点儿,经过千万次的积累来攀上山顶,这样时间就非常漫长。但如果改为以乘坐飞机的方式来上山顶,那就能一瞬间到达。

我们要按这样来体会阿弥陀佛的悲心。阿弥陀佛成为法界大导师,当然知道成佛之路最关键的要点在哪里。众生一旦在这上面突破了,就会产生飞跃的效果。因此佛以神力加被众生之处,就是成佛之道的几大关键点。其中之一,即是往生之后要能迅速打开他的心量。因此发愿要给予众生天眼等五大神通能力,量级是以“百千亿那由他”为下限。着眼点就在此处。不是人天、声闻缘觉、地前菩萨等成就的量。

众生本来是佛,本性是周遍的,而且本性中有无量神通妙用。所以只要让心离开障垢,就自然显现洞视、彻听、遍知、速行等神通力用。见到众生的本性原本就是这样遍周法界,能无碍地遍入一切法。所以,着眼点就是要以佛力加被众生的心,使他的心快速打开。由此就超出以虚妄分别做事的那种方式了。

如果一直陷在凡夫妄识的境界里,就会受到很大局限。比如去做供养,只能一次去一尊佛那里,依次逐步地来做,而没办法超越。但一旦得到弥陀神力加被,突破了妄识的境界,就什么都是无量、都是圆成,能在一刹那间遍入无数佛刹,广作无数供养。这就是“一即无量”的方式。这样在每尊佛前都供养、礼拜、听法等,无数的事件在一念当中完成。这哪里是凡夫的情见所能衡量?也因此能够疾速地圆满资粮。

确实,通过弥陀愿海加被,会产生飞跃,超出过去那种有限有量、渐次完成的范畴。无论做什么,都是在本性之中起用,都是圆的,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身体、物质等等的妄执,进入到事事无碍的微妙境界里。

由于物质、空间等本身不是实法,也就能小大相容、广狭自在。在一个芥子里可以容纳无数世界,在一个刹那中能够现出无数大劫。所以说,无量时空不离当下,都在一心中圆。

这样才知道,确实弥陀不异遮那,极乐不异华藏。深入极乐净土,就会证入实报庄严土,就会出现事事无碍的境界。


[1] 一多相即:“一时的心”是一,“遍现于无数国土,供养无量佛,广行无量事业”为多,一即是多,名为“一多相即”。

[2] 延促同时:一念为“促”,无量劫是“延”,一念间完成无量劫之事,因此是“延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