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八》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寅二、遮破空性见中具足六度故而不需方便之补救分二:一、补救 二、破彼

卯一、补救

【设谓非说不须施等,然即于此无所思中完具施等,不着所施、能施、施物,具无缘施,如是余度亦悉具足,经中亦说一一度中摄六六故。】

假设对方又说:我并非说不必修布施等行品,然而,在这无所思中就已圆满具足布施等行品,比如,不执著所施、能施、施物,即具有无缘施,如此也具足其它诸度。而且,经中也说每一度都含摄六度的缘故。

“一一度中摄六六”:以布施为例,布施中具有远离悭吝的布施体性,是施摄施;具足饶益有情戒,是施摄戒;布施时安忍邪行、劳苦,堪能施舍受用,是施摄忍;对布施有信心、恒时行施,是施摄进;布施时不被散乱所夺,是施摄定;通达布施的大小、真伪、净染等法相,是施摄慧。

卯二、破彼

一、若无所思中具足六度,应成外道与声缘也具足六度。

【若仅由此便为完足,则诸外道心一境性奢摩他中,亦当具足一切波罗蜜多,于住定时亦无如是执著故。】

如果仅仅以此便已满足,则外道安住在心一境性的定中也应具足一切波罗蜜多,因为其安住定中时,也没有这样的执著。

如果承许无所思中具足六度,则外道入世间定时,没有执著所施、能施、施物,故应具足布施度;没有执著所忍、能忍、忍,故应具足安忍度。依此类推,当时未执著某度,便具足此度,如此应成雪猪子冬眠时也具足一切波罗蜜多。

【特如前说声闻、独觉于诸法性无分别时,应成大乘,具足一切菩萨行故。】

特别如上述的声闻、独觉安住于法性无分别中时,应当成立是大乘,因为此时具足了六度所摄的一切菩萨行之故。

二、若以经说一一度中含摄六度而满足,应成供一曼陀罗即已足够。

【若因经说一一度中摄六六度,便以为足,若尔供献曼陀罗中“具牛粪水 1 即是施”等文,亦说具六,惟应修此。】

“亦说具六”:涂牛粪水是布施;作此涂施是净戒,以香水洗净之故;谨慎选择、去除坏秽是安忍;勤作此事是精进;一心专注是禅定;明了观想是智慧。

如果因经中说每一度中含摄六度,便以此为足,则在供曼陀罗时所念的“具牛粪水即是施”等文中,也说具有六度,如此应成只需修这一法就足够了。

虽然说某行品中含摄六度,但并不等于此行品中圆满了六度;否则,以同等理必须成立,只需供一个曼陀罗就无余圆满了六度的修行,因为它可以含摄六度的缘故。

三、以下解释“见摄行、方便摄慧”的正确涵义。首先以譬喻启发,再显示其互摄之理。

【故见摄行、方便摄慧者,譬如慈母丧失爱子,忧恼所逼,与诸余人言说等时,任起何心,忧恼势力虽未暂舍,然非一切心皆是忧心。】

因此,所谓“以见摄行、以方便摄智慧”,譬如:慈母痛失爱子,内心被忧恼逼迫,在和他人说话等时,不论起何种心,虽然一刻也没有舍离忧恼的势力,但并非一切心都是忧心。

【如是解空性慧若势猛利,则于布施、礼拜、旋绕、念诵等时,缘此诸心虽非空解,然与空解势力俱转,实无相违。】

同样,通达空性的智慧若势力猛利,则作布施、礼拜、转绕、念诵等时,当时缘境之心虽然不是空解,但和空解的势力一起随转,二者实不相违。

【如初修时,若菩提心猛势为先,入空定时,其菩提心虽非现有,此力摄持亦无相违。】

譬如,最初修习时,如果菩提心猛利的势力在先,则在入空定时,虽然未显现菩提心,但以其势力摄持也不相违。

【故于如此名无缘施,若全无舍心则不能施,如是于余亦当了知。】

所以,是对此而称为无缘施,如果没有任何舍心,则不能作布施,绝对不会因此而成为无缘施。对其它度也应如是了知。

【方便智慧不离之理,当知亦尔。】

方便与智慧相互不离的道理,应知也是如此。

寅三、宣说遮破他宗分二:一、自己词句相违 二、遮破他宗所引教证能立

卯一、自己词句相违

他宗的观点:经中曾说福德资粮之果是生死中的身、受用、长寿等,所以我们不必修持布施、持戒等,因为这些都是生死之因。

以下首先阐明经义,再以“他宗说法词句相违”予以破斥。

【又经宣说福资粮果,为生死中身及受用、长寿等事,亦莫误解。若离智慧善权方便,虽则如是,若由此摄持,亦是解脱一切智因。】

经中宣说“福德资粮之果是生死中的身、受用、长寿等增上生事”,对此也不应误解。如果远离了智慧和善巧方便时,的确如此,但若由智慧和方便摄持,也是解脱和一切种智之因。

【如《宝鬘论》云:“大王总色身,从福资粮生。”教证无边。】

如《宝鬘论》所说:“大王!总的色身是从福德资粮出生。”能证明此理的教证无量无边。因此,福德资粮之果不决定是生死中事。

【又汝有时说一切恶行、一切烦恼恶趣之因,皆能变为成佛之因,有时又说施戒等善增上生因,是生死因,非菩提因,应当令心正住而说。】

再者,你有时说“恶趣之因的一切恶行、一切烦恼,都能变为成佛之因”,有时又说“增上生之因的布施、持戒等善行只是生死之因,并非菩提之因”,还是让心正直安住后再说话吧!

即:如果恶趣之因都能变为成佛之因,则布施等善行更能成为成佛之因;如果布施等决定只是生死之因,则恶行、烦恼更只能是生死之因。

卯二、遮破他宗所引教证能立分二:一、举出他宗自许的无缘之能立 二、显明经文正义

辰一、举出他宗自许的无缘之能立

【又如经说:“著施等六,是为魔业。”《三蕴经》说:“堕所缘故而行布施,由戒胜取守护戒等,如是一切皆悉忏悔。”《梵问经》云:“尽其所有一切观择,皆是分别。无分别者,即是菩提。”】

又如经中说:“执著布施等六法,是为魔业。”《三蕴经》说:“堕于所缘而行持布施,由戒胜取而守护戒律等,一切都应忏悔。”《梵问经》说:“所有的观察思择都是分别,无分别即是菩提。”

他宗以这三种经文,作为成立应当舍弃布施等的教证。

1、具牛粪水:古印度供曼陀罗时所使用的牛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