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八》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以下宣说与正理相违的理由。

【以诸大乘人所应成办,是为无住大般涅槃。其能不住生死者,是由觉悟真实义慧,依胜义道次甚深之道,智慧资粮智慧支分之所成办故。不住寂静般涅槃者,是由了悟尽所有慧,俗谛道次广大之道,福德资粮方便支分之所成办故。】

大乘人所应成办之果,即是不住生死、涅槃二边的无住大涅槃。“不住生死”是由觉悟真实义的智慧,依于胜义谛道次甚深之道,以智慧资粮智慧支分所成办的。“不住涅槃”是由了悟尽所有的智慧,依于世俗谛道次广大之道,以福德资粮方便支分所成办的。因此,只须修空而不必修持世俗行品的说法,显然违背正理。

若不修学福德资粮方便分,则不能达到“不住涅槃”,也就无法成办无住大涅槃。因此,不必修习世俗行品,违越了正理之道。

“觉悟真实义慧”:“真实义”指胜义空性,诸法实相究竟的本性是空性,觉悟真实义的智慧即是觉悟真实义慧。

“依胜义道次”:因为行境是胜义谛,故说依于胜义之道。

“甚深之道”:行境深细难以证悟,故为甚深之道。

“智慧资粮”:以智慧为因能成就法身,故安立智慧是法身的资粮,称为智慧资粮。

“智慧支分”:在能辨别的能境中,最殊胜之能境即是智慧,从智慧的侧面称为智慧分。

“了悟尽所有慧”:了悟万千差别相的智慧。

“俗谛道次”:因行境为世俗谛,故说依于世俗谛之道。

“广大之道”:这是体性、因、果等都是无量之道,故称“广大之道”。

“福德资粮”:以福德为因能成就色身,故安立福德是色身的资粮,称为福德资粮。

“方便支分”:成为色身为主的二身之方便,称为方便,从方便的侧面称为方便分。

以下宣说与圣教相违的理由。

【如《秘密不可思议经》云:“智慧资粮者,谓能断除一切烦恼;福德资粮者,谓能长养一切有情。世尊,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当勤修习福智资粮。”】

如《秘密不可思议经》说:智慧资粮的作用,是能断除一切烦恼;福德资粮的作用,是能长养一切有情。世尊,以此因缘,大菩萨应当勤修福智资粮。

从自他二利的角度观察:智慧资粮不圆满,便不能断尽烦恼而圆满自利;福德资粮不圆满,就不能长养一切有情而圆满他利。二利不圆满则不能成佛。因此经中说,菩萨应勤修福智资粮,并非不需修习世俗行品。

【《圣虚空库经》云:“由慧智故,而能遍舍一切烦恼;由方便智故,而能不舍一切有情。”】

《虚空藏经》说:由觉悟真实义的智慧,能舍离一切烦恼;由通达利他方便法的智慧,能不舍一切有情。

【《圣解深密经》云:“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解深密经》说:我始终不会说一向舍离利益众生之事者、一向舍离发起六度万行者,能得无上菩提。

经中明显说到,舍弃利他事业、舍弃行品不能成佛。

【《无垢称经》云:“何为菩萨系缚解脱?若无方便摄取三有,是为菩萨系缚;若以方便趣向三有,是为解脱。若无智慧摄取三有,是为菩萨系缚,若以智慧趣向三有,是为解脱。方便未摄慧为系缚,方便所摄慧为解脱;慧所未摄方便为缚,慧摄方便是为解脱。”如是广说。】

《维摩诘经》中说:什么是菩萨的系缚和解脱?

这有四对答案:

一、没有以方便摄取三有是菩萨的系缚,以方便趣向三有是菩萨的解脱。

二、没有以智慧摄取三有是菩萨的系缚,以智慧趣向三有是菩萨的解脱。

三、没有以方便摄持的智慧是系缚,以方便摄持的智慧是解脱。

四、没有以智慧摄持的方便是系缚,以智慧摄持的方便是解脱。

如是广作宣说。

这段经文指出“无方便摄取三有”和“方便未摄智慧”都是菩萨的系缚,堕于寂灭边执,即可证明不能舍弃方便行品。

由以上充分的理证、教证,而下结论说:

【是故欲得佛果,于修道时须依方便、智慧二分,离则不成。】

因此,若希求佛果,修道时就必须依仗方便、智慧二分,缺少一分则不能成就。犹如鸟依双翼方能高飞,车靠两轮才能行驶,缺一不可。

【《伽耶经》云:“诸菩萨道略有二种。何等为二?谓方便、智慧。”】

《伽耶经》说:“诸菩萨道简要言之有两种,即是方便与智慧。”

【《祥胜初品》云:“般若波罗蜜多者是母,善巧方便者是父。”】

《祥胜初品》也说:智慧为母,方便为父。证明二者缺一不可。

【《迦叶请问经》云:“迦叶,譬如大臣所保国王,则能成办一切所作。如是菩萨所有智慧,若由方便之所摄持,能作一切诸佛事业。”】

《迦叶请问经》中,佛说:迦叶!譬如,有大臣拥护的国王,则能成办一切事业。同样,菩萨的智慧若由方便摄持,则能作一切诸佛事业。

经中将“智慧”比喻为“国王”,“方便”比喻为“大臣”。国王若无财政、教育等群臣辅佐,则成办不了任何事业。同样,智慧若远离了布施等利生方便,也无法成办诸佛事业。又如国王若有群臣拥护,便能成办一切所作。同样,智慧若以布施等方便摄持,就可行持无边事业。

卯三、为证佛果须具一切种最胜空性

【故当修习完具施等一切方便、具一切种最胜空性,仅以单空,于大乘道全无进趣。】

因此,应当修习圆具布施等一切方便、具一切种的最殊胜空性,仅凭一个单空(脱离方便的单单的空),对大乘道不会有任何进趣,不必说见道、修道,就连资粮道、加行道也无法进入。

【《宝顶经》云:“应披慈甲住大悲处,引发具一切种最胜空性而修静虑。何等名为具一切种最胜空性耶?谓不离布施,不离持戒,不离忍辱,不离精进,不离静虑,不离智慧,不离方便。”如经广说。】

《宝顶经》说:“应当披上慈心的铠甲安住于大悲中,引发具一切种的最胜空性而修持静虑。什么叫‘具一切种的最胜空性’?所谓不离布施、不离持戒、不离忍辱、不离精进、不离静虑、不离智慧、不离方便。”其余如经中广泛宣说。

总之,并非脱离六度谈空,而是在行持布施等中离一切相。如《金刚经》云:“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续论》中释此义云:“此诸能画者,谓施戒忍等。具一切种胜,空性为王像。”】

对于上述《宝顶经》的经文,《宝性论》中解释说:这些能绘画的画师,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等。具一切种殊胜方便的空性,比喻为国王圆满的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