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道次引导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下文即别说止观。
特为令心于善所缘,堪能随欲而安住故,应善学习止体静虑 [1] 。《道炬论》说为发通故修奢摩他者,仅是一例,觉沃于余处亦说为发毗缽舍那,故为生观亦应修止。
在总学六度当中,特别为了让心堪能随意安住善所缘之故,应当善巧学习以寂止为体性的静虑。《道炬论》中说,为了引发神通的缘故,而修习奢摩他。然而这只是一例,阿底峡尊者在其它地方也说到“为了引发毗钵舍那”,所以,为了引发胜观同样也应修习寂止。
次为断执二我缚故,以见决定无我空义。次应将护无谬修法,成办慧体毗缽舍那。
接着,为了断除二种我执的系缚,应对二种无我空性之义生起定解,然后应当护持无错谬的修法,而成办以智慧为体性的胜观。
以上概略交待了上士道的修学次第,具体内容将在上士道中广说,此处不多解释。
丑三、三士道可摄于三学、二种资粮之中
如《道炬释》说:除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下,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三摩地或为心学。毗婆舍那,是为慧学。
如同《道炬释》所说:除了修习止观以外,从学习菩萨行戒学处以下,都是戒学;奢摩他是三摩地或三学中的定学;毗婆舍那是慧学。
以下为了通达划分与归摄,而将一切道归摄于二种资粮当中。
复次奢摩他下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所有之道广大道次。发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应于此等次第决定、数量决定,智慧方便仅以一分不成菩提,发大定解。
复次,奢摩他以下是方便分的福德资粮,依于世俗谛的广大道次第;发起三种殊胜慧学,是般若分的智慧资粮,依于胜义谛的甚深道次第。应对甚深与广大二道的次第和数量决定,以及对仅仅以智慧和方便其中一分不能成就菩提的道理,发起大定解。
“三种殊胜慧学”:一、通达胜义慧,就是由总相或由现量觉悟无我实性;二、通达世俗慧,即善巧通达五明处慧;三、通达饶益有情慧,即通达能引有情今生、来世无罪义利。
由如是理,欲过诸佛功德大海,佛子鹅王是由双展,广大方便圆满无缺世俗谛翅,善达二种无我真实胜义谛翅,乃能超过。非是仅取道中一分,如折翅鸟所能飞越。
通过上述道理即可了知,若要度越诸佛的功德大海,犹如鹅王般的佛子,必须是由展开广大方便圆满无缺的世俗谛翅膀,以及善巧通达二种无我真实的胜义谛翅膀,依此双翼才能度越。因此,佛子并非只取深广二道中的一分,便能度越佛功德海,就像不是折断一只翅膀的鸟儿所能飞越。
如《入中论》云:“真俗白广翅圆满,鹅王列众生鹅前,承善风力而超过,诸佛德海第一岸。”
“鹅王”比喻六地菩萨。“白广翅圆满”比喻六地菩萨具足成就世俗广大道次第和真实义甚深道次第。
如《入中论》说:具足洁白丰广双翼的鹅王菩萨引导众生群鹅,又凭借往昔所修善根的风力,飞越诸佛功德大海而抵达佛地。
因此,若要完成菩提道,必须具足深广二种道次第的双翼;如果只有其中一者,必定不能飞越。不只是《入中论》,《般若摄颂》和《六十正理论》也这样宣说。
以上宣说三士道可摄入三学与二种资粮当中,可见本论所讲的三士道,具足了戒定慧三学和智慧方便二种资粮。
以上波罗蜜多乘的道次第引导之因相已宣说完毕,下面开始宣说趣入密乘的次第。
子二、入密乘次第引导之因相分三:一、必须趣入密乘之理 二、不堪能者唯应修显宗 三、入密次第
丑一、必须趣入密乘之理
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若入密速能圆满二资粮故。
下面以有法、所立和能立来分析这个道理。
有法:“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就是学人以显教诸共同道清净相续之后,也就是指具有如理观察的智慧、不退转的信心、相续不断的精进等圣财而且智慧超胜他人的有缘者,这就是可以趣入金刚密乘的补特伽罗。
所立:“决定应须趣入密咒”,即决定必须趣入密乘。
能立:“以若入密速能圆满二资粮故”,即因为若趣入密乘便能迅速圆满福慧二种资粮的缘故。
丑二、不堪能者唯应修显宗
设若过此非所能堪,或由种性功能羸劣,不乐趣者,则应唯将此道次第渐次增广。
倘若修学超过波罗蜜多乘之法,并非学人的能力所能企及,或者因为种性的功能羸劣而不欢喜趣入密乘,那就应唯一将波罗蜜多道的次第由略而中而广,逐渐增上广大,尽量修学。
丑三、入密次第
若入密咒者,则依知识法胜出前者,依咒所说应当随行,以总一切乘,特密咒中珍重宣说故。次以根源清净续部所出灌顶,成熟身心。
如果趣入密乘,则对依止善知识的修法,应比波罗蜜多乘更加慎重,要求更高。学人应当依照密教所说的去行持,因为总的一切乘中,特别是密教当中格外珍重宣说依止法的缘故。其次,应以传承根源清净的续部所出之灌顶成熟学人身心。
“根源清净续部所出灌顶”,就是从普贤王如来或报身佛传下来的清净续部所出的宝瓶、秘密、智慧和句义灌顶等。
“灌顶”:梵语阿波肯扎,“阿波”即显现,“肯扎”为驱散或注入之义,即依靠甚深密咒灌顶仪轨,能驱散或清净弟子三门及平等俱的障垢,在相续中注入或种植能够显现智慧、成就四身的能力。所以说,依靠灌顶能够成熟身心。
尔时所得一切三昧耶及律仪,应宁舍命如理护持。特若受其根本罪染,虽可重受,然相续已坏,功德难生,故应励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者,又应励防诸支罪染。设受染者亦应悔除防止令净,以三昧耶及诸律仪是道本故。
在灌顶时所得受的一切三昧耶和律仪(如五方佛总的三昧耶与特别的三昧耶戒),应当宁可舍弃身命也要如理护持。尤其如果被根本罪染污,虽然可以重新受戒,但此时相续已经损坏,功德难以产生,所以应当努力防护,不要让根本罪染污相续,又应励力防护各支分罪的染污。假如受到染污,也应依靠忏悔除罪以及善加防护而使戒律清净,因为三昧耶和诸律仪是道之根本的缘故。
“三昧耶”:藏文“达木策”,意为“圣”、“烧”。“圣”是指守持三昧耶戒,即生便能得到诸圣者的加持、摄受,获得普贤王如来之果位;“烧”是指得受灌顶、守持清净三昧耶之后,一切违缘、痛苦、魔障及业障,犹如烈火焚草一般,无余烧尽。
依靠密宗殊胜的无上瑜伽,即生便能成就佛果,但是若毁坏了根本戒,决定无法即生成就。密乘戒虽然可以重受,但是不曾毁犯和犯后还净仍有很大的差别,就像骨折之后虽然可以治愈,但其功能必定不如从前。所以,最初就不能违犯根本戒。
[1] 静虑:《瑜伽师地论》云:“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