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道次引导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二为广益上中下心。广饶益之理者,谓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故于所导上、中二类补特伽罗,教令修习此二意乐,无有过失,起功能故。若是下品补特伽罗,虽令修上,既不能发上品意乐,又弃下品,俱无成故。
第二种必要,是为了广大饶益上中下三种根机的士夫。广大饶益的道理,即:以上、中二类士夫来说,也需要希求获得增上生以及从善趣中解脱。因此,对于所引导的上、中二类士夫,教导他们修习共中士和共下士的意乐并没有过失,因为以此能够生起功德的缘故(通过修共下士的意乐,可以生起希求从恶趣解脱的心;通过修共中士的意乐,可以生起希求从轮回中解脱的心。所以修习共下、共中士的意乐具有引发出离心的功德)。如果所引导的是下等士夫,那么即便让他修习上上法类,但由于他既不能发起上品意乐,又舍弃了下品,如此一来,三士道的功德都无法成办。
具体而言,因为:上士和中士也需要希求增上生以及解脱轮回,所以让他们修习中、下二道不但没有过失,而且具有发起出离心的功德;而不堪修习上、中士法类的下士,即使修习上、中士道也无法成就,反而将由于放弃了下士道而一事无成;不堪修习上士法类的中士,若起初便修上士道,也将一无所成。因此,以三士道引导三种根机的士夫,下士不会一无所成,中士和上士则可奠定基础,从而成办三根普摄的广大饶益。
复次为具上善根者,开示共道令其修习,此诸功德,或先已生,若先未生,速当生起。若生下下可导上上,故于自道非为迂缓。
此外,若为具足上等善根的人,开示下士和中士的共道让他修习,那么这些下、中品功德,不论先前已经产生或者尚未产生,此时都将迅速生起。如果生起了下下之功德,即可导入上上的修习,所以,这对上根者的自道来说,也没有迂曲、迟缓的过失。
上根者若要趣入上上道,也必须具足下下道的基础——出离心、皈依心、因果正见等。如果对上根者开示下下的共道,则下下功德不论先前已生或未生,都将快速生起,而且这些下下道的功德都将成为导入上上道的顺缘。因此,对上根者来说,由修习共道可以快速生起功德,故非缓慢,而且这些功德都是趣入上士道的顺缘,故非迂曲。
子二、宣说须依次第引导修心的根据
“必须依照次第来引导修心”的道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臆说,而是源自诸佛菩萨的善说。下面就分别引用佛陀、龙树、无著、圣天、敬母、月称的圣言来作证明。
须以次第引导心者,《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以黠慧宝师渐磨摩尼法喻合说,恐文太繁,故不多录。
“法喻合说”就是以比喻和意义结合的方式宣说。
关于“必须依次第引导所化心识之理”,《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佛陀以黠慧摩尼宝师渐次洗磨摩尼宝的比喻,结合意义而宣说。因恐文字繁多,所以此处不多引述。
《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说:譬如,黠慧的摩尼宝师,对清净摩尼宝的各种方便十分善巧。他从宝性山中取出摩尼宝之后,先以严灰洗濯,然后再用黑发擦拭;但他仍不满足,又以辛味浆水洗涤,再以缠着布的木棍擦拭;这样仍不满足,又以药水洗浇,再拿细软的布擦拭。最后终于远离了铜铁等杂质,现前清净的本面。
经中又接着宣说比喻所对应的意义:
诸佛如来也是如此,善巧了达不清净众生的种种根性,最初为众生宣说无常、苦、无我、不净等法,让耽著世间的众生怖畏生死之苦,发起厌离轮回的心,从而趣入声闻法中;然而诸佛并不以此为足,仍然精勤不息,继续为众生开示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使众生了解部分如来所转的法轮;但是诸佛仍不以此为足,精勤不息,又为众生演说了不退转法轮、清净的波罗蜜行,让众生趣入如来的境界。因此,佛陀以比喻说明了“对于众生不清净的心识必须依次第引导的道理”。
以下再引龙猛、无著二大车的善说。
龙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决定胜后起,以得增上生,渐得决定胜。”此说增上生道及决定胜道次第引导。
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也说:“首先修习增上生的法类,然后生起决定胜的修法,因为首先获得增上生之后,才能渐次获得决定胜的缘故。”这是说依增上生道和决定胜道次第引导之理。
“增上生法类”,是能够获得善趣所依的下士法类;“决定胜法类”,即能引生决定胜——解脱和一切种智的方便,也就是中士与上士的法类。
圣者无著亦云:“又诸菩萨为令渐次集善品故,于诸有情先审观察。知劣慧者,为说浅法,随转粗近教授教诫;知中慧者,为说中法,随转处中教授教诫;知广慧者,为说深法,随转幽微教授教诫。是名菩萨于诸有情次第利行。”
无著菩萨在《菩萨地·四摄品》中也说:诸菩萨为了让有情次第修集善法的缘故,首先详细地观察有情的根机。如果观知所化智慧低劣,就为他宣说浅显的法,随传粗大浅近的教授教诫;若观知所化智慧中等,就为他宣说中等之法,随转中等的教授教诫;若观知所化智慧广大,就为他宣说甚深之法,随转甚深微妙的教授教诫。这就叫做菩萨对有情次第饶益的行为。
“教授”,对不了知的人,为了让他了知,最初对他宣说的教言;“教诫”,对已经了知的人,为了让他不忘记而宣说的教言;“利行”,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一。
圣天亦于《摄行炬论》成立,先须修习到彼岸乘意乐,次趣密咒渐次道理。摄此义云:“诸初业有情,转趣于胜义,正等觉说此,方便如梯级。”
圣天菩萨也在《摄行炬论》中成立了渐次修行的道理,即首先必须修习波罗蜜多乘的意乐,然后再趣入密乘。圣天菩萨归纳说:“初修密宗的有情,首先应修生起次第,然后转入胜义圆满次第,正等觉佛陀宣说了如是引导的方便,犹如阶梯一般渐次升进。”
《四百论》中亦说道次极为决定:“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若知为善巧。”此说道有决定次第。
圣天菩萨在《四百论》中也说道的次第极为决定,该论说:“首先断除非福业(十不善业),中间破除轮回根本的我执,最后断除一切见及其种子,若能如是了知即为善巧。”这一颂是说,修道具有如此决定的次第。因为颂中“先”、“中”、“后”三个字,即表明了次第决定,若对应三士道来说,“遮止非福”即下士道,“破除我执”即中士道,“断一切见”即上士道。
敬母善巧阿阇黎亦云:“如净衣染色,先以施等语,善法动其心,次令修诸法。”
敬母阿阇黎也说:如同在干净的衣服上染色一样,首先应以布施、爱语等善法转动所化的心,使他成为贤善的法器,然后再教导他修持诸法实相。
就像在干净的衣服上染色,首先要染上底色,然后再依次染上各种顔色。同样,首先必须以下、中士道的修心,让所化心地变得贤善,然后再将他引入上士道,修习诸法实相。

月称大阿阇黎,亦引此教为所根据,成立道之次第决定。

“此教”是指上述敬母阿阇黎的教言。

月称大阿阇黎也在《四百论广释》当中,引用这个教言作为根据,来成立道的次第决定。

现见于道引导次第,诸修行者极应珍贵,故于此理,应当获得坚固定解。

现量见到这三士道引导的次第,诸修行人应当极其珍重爱惜,所以应当对道次第决定之理,获得坚固的定解。

传承上师们也说:现见道的次第极其重要,因为如果错乱了道的次第,纵然再精进也无法产生真实的道,或将趣入相似之道而产生迷乱,如此则将无意义地空耗时间。相反,若能遵循道次第而不错乱,则不论修何种法门,都能击中关要,能快速生起任何一种道,而且依靠下下道的功德,上上道也很容易快速地生起。

下面依理成立。

寻求解脱者(有法),必须依照道的次第修心(所立),因为任何果实的产生都依靠它的因,而且“已作前前之因,必生后后之果”乃法性规律的缘故(能立),如净治摩尼宝、抚育孩子等(比喻)。

以上“对道的总体建立发起定解”已宣说完毕。下面开始讲解“对三士道真实摄取心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