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式宣说依止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其次,在以信心观修上师时,应当观上师是佛,而且应当思惟上师的恩德超胜诸佛。如此观修能生起极殊胜的功德。密续中说:“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索甲仁波切说:“要想得到上师教法的全部加持转化力量,你就必须尝试开启自己最大的恭敬心。只有当你把上师当作佛时,像佛一般的教法才能够从上师的智慧心来到你身心。如果你不能视上师就是佛,而只是把他看作普通人,那么完美的加持就永远不会出现,即使是最伟大的教法,你也无法接受。”

寅二、思惟分别师过之过患而遮止

此复应如彼续所说,依之而行:“应取轨范德,终不应执过,取德得成就,执众过不成。”谓其尊重虽德增上,若仅就其少有过处而观察者,则必障碍自己成就;虽过增上,若不观过,由功德处而修信心,于自当为得成就因。

其次,应遵照《金刚手灌顶续》所说而行。此密续中说:“应执取上师的功德,终不应执取上师的过失。取功德则能得成就,执过失终不得成就。”意思是说,虽然上师的功德增上,但如果仅仅从他稍有过失的地方作观察,则一定会障碍自己成就;纵然上师的过失增上,只要不去观过失,而唯一在他的功德处修信心,则能利益自己,成为成就之因。

是故,凡是自之尊重,任其过失若大若小,应当思惟寻求师过所有过患,多起断心而灭除之。设由放逸烦恼盛等之势力故,发起寻觅过失之时,亦应励力悔除防护,若如是行,力渐微劣。

由于上述“观德获成就、观过不成就”这一道理,凡是自己依止的师长,不论他的过失是大是小,都应当思惟寻求师长过失的过患,多起断心而灭除之(“所断”是指观师过失的邪心)。如果由放逸和烦恼增盛等的势力,而生起了寻过之心,这时候应当励力忏悔防护。如果能够这样做,观过之心的力量就会逐渐减弱。

归纳:

学人不应观师长的过失,因为观师长的过失,会障碍自己成就。《金刚手庄严续》云:“察过失毁悉地因。”

下面由问答遣除邪见。

持邪见者说:我的善知识并不是佛。

问:以什么根据能断定善知识不是佛呢?

答:因为佛离一切过、证一切德,而善知识有很多过失。

问:以什么根据能断定善知识有过失呢?

答:因为我心前显现了他的过失。(这是以心前显现过失,而判定善知识实有过失。)

破:此根据不决定。因为:在无著菩萨心前显现的弥勒菩萨是一只母狗,而弥勒菩萨并不是苦恼的旁生;在麦哲巴心前显现的大成就者夏瓦日是一位杀猪的屠夫,但夏瓦日并没有业际颠倒;在那洛巴心前显现的帝洛巴是烧烤活鱼的怪人,而帝洛巴并非如他所见;在惹琼巴心前显现的米拉日巴是一个乞丐,而米拉日巴并不是乞丐。

大成就者示现这一类的形象,实际是观待业未清净的众生,有必要而化现的。因此,众生迷乱心的显现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比如,在重胆病患者眼前,白海螺现为黄色;在重风湿病患者眼前,雪山现为蓝色;在有眼翳者前,空中显现毛发。然而,这些显现都不是真实的。

因此,如果自己心前显现了师长的过失,要知道,这唯一是由自己迷乱的业显现的。第五世嘉瓦仁波切教诫说:在自己偶尔见善知识的过失时,要这样想:这唯是我自己心识颠倒而显现的迷乱。《普贤上师言教》也说:“当我们将殊胜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时候,就要在心里自我谴责:这绝对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导致的,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心和清净心。”

比如,善星比丘是佛的弟弟,随佛二十四年,一直做佛的侍者。他精通三藏十二部,讲经时不必要看经文,可见聪明到何等程度。但是他内心不清净,在他眼里,佛的一切行为都是欺诳的。他认为:“除了有一寻光之外,佛完全和我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并说:“二十四年中做你的仆人,除了见你身具一寻光外,连芝麻大的功德也没见到。在了解法义方面,我比你强,我不愿意再做你的仆人。”就这样,他离开了世尊。

当时,阿难问佛:“善星比丘将转生何处?”

佛说:“善星比丘还能活七天,死后将在花园里转为饿鬼。”

七天之后,善星比丘转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下场极其悲惨。

善星比丘观察佛的过失,过失极为严重。虽然他随侍佛二十四年,又能通达三藏十二部,也只落得自我毁灭的结局。

《杂宝藏经》中记有一事:

以前有个女居士很有智慧,诚信三宝。有一次,来了一位糊涂的老比丘,到她家里应供。

女居士供养了饮食后,诚心地请老比丘说法,并敷设法座,请他上座。之后,在他座前闭目静坐,恭敬地等待说法。

老比丘对说法一窍不通。他坐在法座上十分焦急,看见女居士闭上眼睛,就赶紧起身,悄悄地溜回了寺院。

女居士认为老比丘是在给她示现无常苦空,就至心思惟有为法无常、苦、空、全无自在,当即证得初果。她非常感激老比丘说法的恩德。

老比丘本无说法的功德,而女居士以清净心观为功德,由此获得了大利益。

这就像同一座雪山,南面阳光普照,北面却阴暗寒冷,对上师观功德,当下就沐浴在加持日光的照耀下;而对上师观过失,立即就被罪业的冰雪封冻。总之,都是唯心所现,自变自缘,关键要用好自己的心。

寅三、须特意执取上师功德而思惟

复应于其具诸净戒或具多闻或信等德,令心执取,思惟功德。如是修习,设见若有少许过失,由心执取功德品故,亦不能为信心障难。

再者,除了不应当观过失之外,还应当特意地执取上师的功德而思惟。也就是心缘着上师所具有的净戒、多闻、敬信等功德,让心数数地执取、思惟。按这样修习,就能遮除信心的障品,即使见到上师有少许过失,也由内心坚固地执取功德的势力,而不成为信心的障难。

以下借助比喻从正反面显示上述的意义。

譬如自于所不乐品,虽见具有众多功德,然由见过心势猛故,而能映蔽见德之心。又如于自虽见众过,若见自身一种功德心势猛利,此亦能蔽见过之心。

譬如,自己对不欢喜的事物,虽然见到具有很多功德,但是由于见过失的心势力强猛,而能障蔽见功德的心。比如在生起猛利的嫉妒心时,即使对境有功德,也被嫉妒心障蔽,而不能作少许的随喜赞叹。

相反,虽然见到自身有很多过失,但如果见自身某一功德的心势力强猛,也能障蔽见过失的心。比如,在耽著自己某种功德时,即使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也丝毫不接受。又比如,母亲的心一直执著孩子的优点,虽然孩子的缺点很多,也会被见功德的心遮蔽而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