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心引导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己二、以引导文实修界差别观

同样,把身体别别分解为骨肉等的坚固地界,暖热火界,气息风界,血液、尿液等的水界,孔隙窍穴的空界等,以这些体相不同的诸界、如凶残毒蛇共聚一处般所聚合的有漏之身,实为虚假、无有实义的体相,对此以智慧眼观察。

“凶残毒蛇”,指地、水、火、风四界,因其体相分别是坚、湿、暖、动,彼此违害,某界增盛即损害其它三界,造成一百零一种病,故比喻为“凶残毒蛇”。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云:“若水大增者,则痰阴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百一患生。”(水大增盛,会产生痰多、咳嗽、消化不好、肠胃病等一百零一种病。) “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百一患生。” (地大增上,会引起肿胀沉重、身体枯瘦等一百零一种病。) “若火大增者,则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大小便利不通,百一患生。” (火大增上,会造成乍寒乍热、关节酸痛等一百零一种病。) “若风大增者,则身体悬虚、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如是百一患生。”(风大增盛,会有身体站立不稳、肺闷、胸胀、呼吸不顺、呕吐、哮喘等一百零一种病。)

修时应将注意力置于所缘境——自他的蕴身,首先忆念:此身体中,坚固性者为地界,流动、湿润性者为水界,暖热性者为火界,动转性者为风界,虚空、无障碍性者为空界。如此忆念五界之后,应当逐一剖析身体,用智慧之手分开它们,以智慧眼辨别认识:骨骼、肌肉、皮肤、毛发、五脏六腑等是地界,各部位的暖热是火界,气息是风界,血液等是水界,孔隙等是空界。这样明确地观察五界的体相,并认识坚固与暖热不同,暖热也异于动转,如此一一对比,看出彼此体相互不相同,最后决定五界体相都不相同。

我们以智慧眼观察,如同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苍蝇飞入铁扇公主体内,周遍观察身体是何种体相。小苍蝇睁开慧眼,只见白森森的骨架,一条条筋络缠于骨上,外皮包着肉,一个个臭秽的内脏,这是地界;又见到红红的鲜血、腥臊的汗液、尿液等,这是水界;不论飞到何处,都有暖热,这是火界;各种器官动转,心脏快速跳动,肠胃蠕动,肺部一呼一吸,气流上下运转,这是风界;各处都有空间,身体缩小即能穿过,这是空界。

孙悟空来回观察,无论飞到哪里,都只见地水火风空五界,哪有一个美丽的铁扇公主呢?铁扇公主是五界暂时聚合的假相而已。

孙悟空再运用神变,进一步缩小身体,飞入心脏之中,观察是否有一体实有的心脏呢?左右心房心室、血管等坚固性的法是地大,血液是水大,心跳是风大,热量是火大,各处的空隙是空大,除了五大之外,再不见有别的心脏。按这样层层观察,除了五大还是五大,所谓的身体何在呢?

如上观察后,我们可以见到:由体相各异的五大所聚合的身体,实际是虚假、没有实义的体相。观修者对身体作界差别观,不论身体处在何种状态,都见身体仅由地、水、火、风、空所组成。

《大念处经》中有则比喻:一位技术熟练的屠夫杀了一头牛,他将牛分解成许多块后,坐在十字路口卖肉,这时屠夫并没有“牛”的想法,而只有肉想。他只是想“我在卖肉,人家来我这里买肉”,而不会认为“我在卖牛,别人来我这里买牛”。

同样,尚未按五界分析身体时,我们认为有一个身体,有一个“我”或“他”,这时身体的想法还未消失。一旦依靠五界观察之后,智慧眼只见身体为地、水、火、风、空,这时身体的想法、人的想法自然消失,便能断除贪嗔等烦恼。

戊三、观修的时间及量

入座时间,长短无有一定,乃至心中尚未明观之前,须要不断修习。

观察修时,每座需修多长时间,并无一定。应根据自己的状况,决定合适的时间。对初修者来说,每座修时应短,次数应多,因为初修者能力差,如果每次修时过长,心容易落入掉举、昏沉,一旦养成不良习惯,便很难纠正过来。观修功夫深时,时间可以延长一些。总之,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善巧地安排,无法一概决定。

色法的多体观应修到何时为止呢?即心中未明显观出之前,应当持续观修。

对此,经藏中说:譬如稻米、青稞、黄豆等堆积一处,智者各别认识到“这是稻米、那是青稞”等等。同样,对于蕴的界分解而观察,由此能了知在蕴上是如何存在多体的。首先需要这样对于色法观察。

“经藏中说”,即《大念处经》、《中阿含经》、《大智度论》等中说。

在《大念处经》中,佛对诸比丘说,如同一个两端开口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谷类。有个视力良好的人,打开袋子一一检查说:“这是粳米,这是米,这是绿豆,这是豆,这是芝麻,这是精米。”

佛陀开示这个比喻的意义:思惟这个身体,从脚思惟上来,再从头发思惟下去。身体由皮肤包裹,充满了不净物,在身体中有头发、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尿液等三十多种不净物。

此处,“两端开口的袋子”,比喻有漏身皮囊。“里面装满谷物”,比喻身体的表皮内包裹了三十六种不净物,或者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开袋检查”,即打开袋子,逐一看清这是稻米、那是青稞……,这样能确定袋中是多体之法。同样,将蕴身分解一一观察,看到“此是此,彼是彼”,不杂乱地认识之后,一定会见到蕴身是如何存在多体的。所以,这个观法叫做多体观。蕴是积聚之意,我们不应只是在字面上理解,更要通过观修,如实透视蕴的真相。

戊四、入座专注观修的作用

如果能在入座时一缘专注,将心系于所缘境的三十六种不净物或者地等五界上,由专注便能无勤产生强大的定解力。此外,还有后续作用,即在座间心较散逸时,会自然浮现入座时所观想的内容,而成就大的利益。换言之,下座遇到相应境界时,自然能作意不净观或界差别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有了深入串习的功夫,自然可以运用它制伏烦恼,而且由座上数数观修之力,一旦座间现前境界,可以增上道的修证。

以前,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弥出外寻找清洁牙齿的木料。沙弥走到前面一个地方寻找时,看见了一具尸体。由于之前他长期修习不净观和观禅,所以当他对那具尸体修行不净观时,便达到了初禅。然后以初禅的定力为基础,进一步修行观禅,观照诸行无常、苦、无我,证得了三果。

《清净道论》中记载:

有一天,摩诃提舍长老出去托钵化缘,路上遇见一个女人,这女人因为和丈夫吵架而离家出走,她故意大笑勾引长老。长老听到笑声,抬头正好看见女人的牙齿,他立刻作意白骨观,只见女人是一副白骨,转而专注自己的白骨修习不净观,很快达到了初禅。从初禅出定之后,他又以初禅为基础,观修诸法是无常、苦、无我,于是在路上证得了阿罗汉果。

后来,女人的丈夫从后面追来,问长老是否看到他的妻子。长老说:施主,我没看见男人或女人,我只见一副白骨在这条路上。

以上的例子都说明:由入座一缘专注观修,座间逢遇境缘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受用。因此,首先需要在座上精进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