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引导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丙六、发菩提心分二:一、旁述三殊胜 二、发心分类
【
其次发菩提心:为了一切有情,愿我当来成就正等觉佛果,为此,我欲修习净心次第。
】
我们任行一善都要具足三殊胜,才会成为成佛的资粮。修习本法也不例外,修法前发菩提心,这是具足发心殊胜。
丁一、旁述三殊胜
由于三殊胜极其重要,故在此旁述相关的法理。所谓三殊胜,就是行善的三种殊胜方法。知不知方法、能不能运用,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若能精通方法并付诸实践,则任修一善都能成为极殊胜的善法;相反,若未掌握方法,虽然大量行善,也未必殊胜。
譬如酿酒,若掌握了秘方,酿造的酒就会非常醇美甘甜,若无窍诀,则无论怎么酿也酿不出好酒,所以方法极其重要。
传承上师将行善之法归纳为三殊胜传授给后人,若想使一切善行都成为大乘殊胜的善法,这一窍诀必不可少,故应恒时修习。
同样是听闻三殊胜之法,由于学人的根性、心态各异,有人能够实行,有人则不能;有人听后只做三天,有人则长期奉行;有人只得少许利益,有人获利无边;有人只当作知识,有人则将三殊胜贯彻于一切时处,使每一善行都成为殊胜。所以,由于求法的心态千差万别,结果也迥然不同。
三殊胜,即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任何善法都有加行、正行、结行三个环节,若能在每一环节上把握要点,就能成为功德无量的善法。
何为殊胜呢?就因来说,依此法能使善根远胜一般的善根;从果而言,依此要点实行,即使微小的善法也能获得超胜一般善业的果报。因此,此三殊胜有则成为殊胜,无则平庸、下劣。譬如:普通的木炭、硫磺、硝酸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之后,就能制成威力强大的炸弹。若不按正确的比例配制,则不具强大的爆炸能力。同样,行善是否以三殊胜摄持,效力也相差悬殊。
所谓加行殊胜,就是行善前妥善准备。为使善行成为殊胜,应当努力积聚成功的因素。正行殊胜,浅说即行善时专心致志,深言即安住于无缘,不著一切相而行诸善法。《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行一切善法。结行殊胜,就是摄集所作的善根,通过回向令善根广大无尽。
三殊胜是一大窍诀,无论修行何种善法,只要运用她,就能起到点铁成金的效果,即使微尘许的善法也能转为成佛的资粮。
行善时有无三殊胜摄持有何差别呢?例如,在川藏公路上时常可以见到藏人磕大头前往拉萨,朝拜大昭寺的觉沃像。他们风雨无阻,千里迢迢地礼拜朝圣,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极大的善行。若从身体的行为衡量,世上确实很少再有更殊胜的善行;但是,这样的苦行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也不算是极殊胜的善法。因为善之大小唯随心而安立,若朝圣者发心广大,固然好上加好,倘若发心不大,虽然苦行的善根很大,但终究不属于极殊胜的善行。
又比如:仅在佛前供一杯水,这种善法谁都能行,一般视其为小善;然而,只要供养者具备加行、正行、结行三种殊胜,缘起丝毫不爽,必定转为极殊胜的善行。
因此,看似巨大的善行未必巨大。譬如:出巨款供僧、建庙、扶贫、放生,若有三殊胜摄持,当然好上加好,若无三殊胜摄持,则功德未必广大。
善之大小并非以外相判定,因为万法唯心,不是唯形相。经云:“诸法依缘起,住于意乐上。”形相微小的善法,由于善心广大,善根即成广大;形相巨大的善法,由于善心狭小,善根也就微小。因此,行善是否以三殊胜摄持,在结果上具有这样大的差别。
以下,具体讲述加行殊胜的意义。
加行即行善前的准备,做任何事都有加行。譬如炒菜,洗菜、切菜等是加行,这些准备好了,就能顺利进入炒菜的正行。其实,正行是否殊胜、得力等,都依赖前面的加行准备。
此处所说的加行是指心上的加行。例如:在佛前供花,买花、倒水等也是加行,但最重要的加行是调整意乐,应当尽力将供佛的心调整为贤善、广大、清净。如果意乐不广大、不清净,只是以一种散乱、狭小、夹杂贪嗔的心态供佛,不仅不会有大的功德,还可能造下罪业。
有些人行善时,往往心中毫无准备,起身就做,这是不具加行。我们做任何善行都应安心稳重,首先须提起善心,否则心尚且不善又何来善行呢?所以,最初比其它更重要的,就是内心做好准备。
丁二、发心分类分三:一、不善心 二、无记心 三、善心
戊一、不善心
若行善的动机是追求此生圆满,则属于不善。譬如供僧,若心中只求保佑家里平安、生意兴隆等,则属于不善心。
有人怀疑:既然是行善,为何还有不善心呢?
答:安立它为不善,有以下几种密意。
一、善业果报极小,由于微小而称为不善
一切善唯随内心的意乐,并不随外在的形相,善的大小也取决于意乐的大小。
譬如,以三万元供僧,心中只想着保佑某笔生意能够成功。我们观察他的心量:从对象上看,只为我一人求福,而排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众生。从时间上看,只想到这笔生意成功为止的极短时间,比如,完成这笔生意需要一个月时间,心中便只求这一个月的利益,此外没有想过更远的未来。从所求上看,只求这笔生意能够成功,此外后世的增上生、解脱、成佛、度众生或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一概未加考虑。
心如工画师,如何描绘即如何显现。既然心量如此狭小,仅仅缘一个“我”、只缘今世今年的一个月、只求一笔生意成功,那么,以这种心量所显现的果报自然不会广大。
因此,虽以数万元供僧,僧众也如法回向,但发心如此狭小,如何成熟其它果报呢?缘起丝毫不爽,譬如:只在东山播种,就不可能在西山发芽。同理,心中只求现世的些许微利,其它一切都被排除在外,那么也就只能成熟微小的善果。
二、只求现世圆满,极易在获得之后造集恶趣因缘,故称“不善”
譬如:为遣寿障而请人打卦,并依言请僧众如法念诵仪轨,结果也对本人起了延寿的作用。但是,延寿一定是好事吗?暂时来说,也许有些意义,但从长远来看,则吉凶难定。因为,若在延寿十年期间,造下许多杀盗淫妄、毁谤正法等罪业,则延寿有害无利,不如十年前死去为好。由此可见,只为今生着想而行善,从长远观察,往往成了堕落恶趣之因。
那么,是由于念诵长寿仪轨而使他堕恶趣的吗?念诵长寿仪轨的动机是求延寿,而依靠殊胜仪轨及僧众的加持,也确实能成熟善果,并不会因此种下恶趣之因;然而延寿之后,烦恼现前时造集罪业,正是以此因缘而导致堕落的。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好的结果,比如十年中断恶行善,如此则有意义。
然而,对一般凡夫而言,若只追求今生健康、长寿等,往往容易变成造恶业、堕恶趣的因缘。比如:只为今生发财而念财神仪轨和心咒,如果自己没有福报,则未必能够发财。纵然如愿以偿,但由于积财时或获财后多造罪业,往往导致后时堕落。因此,从长远的结果观察,为求现世圆满而行善,过患极多,所以说是不善。
有人想:人在世间难免希求此生健康、长寿、富贵或诸事平安顺利,对此,若不以行善来寻求,又该如何求呢?
希求长寿、财富等,固然需要祈祷三宝、行持善法,此处并非遮止这种做法,而是质疑仅求现世的下劣发心。其实,若能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大心,则一切尽在其中,此外不必另有所求,因为仅此发心便已具足现前健康、长寿等的功能。
行持善法时,发心广大则善根广大,发心狭小则善根亦小。如果只追求今生,则无论再怎么精勤地行善,也只是小善。譬如,只为今生或一年家中平安而行善,这种善行做得再多,也只是微小的善根。智者明了转变善根的方法之后,应当善巧运用,行善至少应以后世为目标。
戊二、无记心
既不属善心,也不属恶心的,就是无记心。也就是行善时心无目的,既不求今生健康长寿,也不为后世离苦得乐,只是凑凑热闹、随波逐流,仅以身语行善,这就是以无记心行持的善法。
譬如,边吃糌粑、边说话、边转转经轮,虽有功德,但若以无记心摄持,则善根不大。因此,调整发心实为首要之事。(当然,平时念咒,左手拿念珠,右手转经轮,还是要尽量做。)
在家凡夫大多没有常行善法的福报,即使做了一些也不外两种,或者只求现世八法,或者敷衍了事。本来善行就已不多,而发心又小,只求今生,或者以无记心而行,则甚为可怜!所以,应尽量把不善心、无记心转为善心。
业的善恶随心决定。如果心中没有作意而处在无记中行善,则无法成就大善,但也不是全无功德。
一般人行善时往往处于无记状态,或者敷衍应付,或者散乱马虎而行;然而,造恶时的发心却异常猛利,轻易就能造下深重的罪业。因此,平时必须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