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心引导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乙二、正行引导分五:一、多体观 二、无常观 三、苦观 四、无我观 五、总说观修的方法及要求

一般正行应具足“无缘殊胜”,在此处应解释为:正在修习某法时,心只安住于这个所缘境,不缘其它所缘境。

本引导的正行包括多体观、无常观、苦观、无我观。

丙一、多体观分二:一、色法多体观 二、心法多体观

多体观分为色法和心法多体观。其中,色法多体观包括不净观和界差别观。

丁一、色法多体观分四:一、不净观 二、界差别观 三、观修的时间及量 四、入座专注观修的作用

首先,将自己贪爱的对象或者任意一人,以心观想在面前。

“任意一人”中,包括嗔恨、嫉妒的对象等,或者自己。

戊一、不净观

如同尸陀林中分解尸体般,从其右眼开始,分成皮、肉、骨骼、内脏、秽物等,各自摆放一堆,对这些需要明见“此是此,彼是彼”而观想。

如果对“尸陀林中分解尸体”不清楚,也可比喻为技术熟练的屠夫将牛的尸体支解成一块一块。同样,我们运用第六意识,从所观对境的右眼开始,逐渐解剖:首先撕下表皮,割下身肉,再将骨骼节节分开,掏出内脏、各种不净物等,从左至右一堆堆摆放在长案板上。比如,头发、体毛是一堆,手脚、指甲是一堆,三十二颗牙是一堆,全身的表皮为一堆,骨骼是一堆,这样一堆堆地摆放。对这些不净物,心中必须清楚地明见“这种形相、颜色的东西是头发,那种形相、颜色的东西是心脏”等。

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所说,人体中的不净物包括:头发、体毛、指甲、牙齿、尘垢、皮肤、肉、骨骼、筋、脉、心脏、胆、肝、肺、大肠、小肠、生藏、熟藏、肚、胃、脾、肾藏、脓、血、热痰、脂肪、膏、肌、骨髓、脑、膜、鼻涕、唾液、眼泪、汗液、屎、尿。诸如此类,都是身体中污秽的不净物。

若要真正观想起来,应当反复念诵三十多种不净物的名称,最好能够背诵;然后安排次第,一一清晰地观想。不清楚的部分可以对照人体解剖图,反复看、反复观,直到清晰为止。

三十多种不净物中,每一种都以分别念逐渐分解,一直分到极微尘为止。

观好了三十多种不净物之后,对每一种不净物都渐次分解,越分越细,一直分到极微尘为止。

由此应当透彻认识身体具有过失的自性。

“身体具有过失的自性”,即由业和烦恼所感招的有漏身纯粹是不净的体性。

《清净道论》中说:此身是三百多根骨头的骨聚,一百八十个关节的结合,九百腱的连结,九百块肉所涂,湿人皮所包,外面是表皮所遮,无数大小的孔隙犹如油壶般,上下不断地漏流不净物,这是虫聚的寄生处、种种疾病的住处、一切苦法的根据地。九个疮口就像溃破的老脓疤一样常流不净,眼出眼屎,两耳孔出耳垢,两鼻孔出鼻涕,口里出唾液、痰、血,两个下门出大小便,九万九千个毛孔出不净汗水……

因此,有漏身本是污秽不净的体性。过去,我们不能如实知、如实见,而缘表面清净的假相生起贪欲,颠倒迷乱,导致忧伤、热恼、哀愁、耽恋,得不到真正的宁静。

实际上,表面看似坚实、完整、具有形体之美的身体,都只是欺诳的假相而已。若按上述方法观察,则会发现,有漏蕴身除了是一堆不净物的积聚之外,实在没有半点如珍珠、琉璃、净水一般清净的自性。

应按上文所说如实观照,一旦透彻认识身体不净的自性,就能制伏贪欲,即如颂云:“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的日子,瞿昙他来干什么呢?”

佛陀以天耳远远听到后,便对阿难说:“你去婆罗门那里,对他们说:‘三界大师,吉祥中最,汝不欲见,吉事岂成?’”

阿难将佛的话转告婆罗门,又说:“因儒童今天决定要随佛出家,看你们谁有办法障碍此事。”

那些婆罗门听了,拍掌大笑说:“瞿昙这人真奇怪,今天人家要结婚,怎么可能跟你出家呢?”其中一位婆罗门说:“瞿昙的预言很灵,这是有可能的。”

这些婆罗门说:“我们婆罗门这么多,大家围绕因儒童三圈,看他有什么办法让因儒童出家。”

不久太阳出来了,因为因儒童崇拜太阳,他立即上房礼拜太阳。磕了几个头之后,只见从太阳那边来了一个人,穿着鹿皮衣,身上挂着金绳子,手里拿着金手杖,从空中飘然而落。因儒童赶紧摆好座位,请他入座,这些婆罗门看了,惊讶地说:因儒童真是大福之人,竟能感招大梵天王参加他的婚礼。

因儒童以为来者是大梵天王,便很恭敬地向天王磕头。

大梵天王说:“今天你办什么大事,声音这么杂,这么热闹?”

因儒童脸便红了起来,他说:“这是我们人世间的事,我今天结婚。”

大梵天王说:“原来是结婚,那你怎么操办这件事呢?”

因儒童答:“我预备了三万两黄金,其中一万两请婆罗门吃饭,另外一万两准备送给这些婆罗门,剩下的一万两要送给我的未婚妻。”

大梵天王说:“你请婆罗门吃饭,又送他们黄金,还是有功德。你送给未婚妻一万两黄金,是要买她吗?”

因儒童想了一下说:“是这个意思。”

大梵天王又问:“用这么多钱买未婚妻,她能值那么多钱吗?”

因儒童这时沉默不语。

大梵天王说:“你的未婚妻吐的一口痰,能值多少钱?”

因儒童说:“不值钱。”

“她剪下来的指甲值多少钱?”

“这也不值钱。”

“她剪下来的头发值多少钱?”

“也不值钱。”

“如果她出汗,这汗能值多少钱?或者,她流的鼻涕能值多少钱?她的牙齿值多少钱?血淋淋的心脏值多少钱?”这样说了三十六种不净物,越说越污秽,一个也不值钱。说到这里时,因儒童就没有贪欲了。

因儒童在迦叶佛时代曾出家做过比丘,当时人寿二万岁,他在一万年中修习界差别观。由于过去修行的善根力,所以经大梵天王一问,他往昔熏习界差别观的善根立即现行,当下就消除了贪欲。

他再仔细观看大梵天王,发现原来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佛身放大光明,并且为他宣说苦集灭道四谛,因儒童当即证得三果阿那含,随佛起身乘空而去。

这则公案启发我们,如果对某人的身体生起贪欲,可以反问自己:我是爱他的头发?还是爱他的牙齿?爱他的血肉?我爱他的五脏六腑吗?爱他的骨架吗?爱他的屎尿吗?这样一一明观身体各个部分的形相,就可以压伏贪心。

或者想:将她的秀发一丝丝放入可口的饭菜中,自己愿不愿意吃;拔下她洁白的牙齿放入茶杯中,自己愿不愿意喝这杯茶;血淋淋的心脏掏出来,自己愿不愿意用手接触;皮肤撕下来挂在墙上,自己是否愿意去看;大小肠掏出来,自己是否愿意用鼻子去嗅。这样思惟也会有帮助。

戊二、界差别观分二:一、引教证旁述界差别观 二、以引导文实修界差别观

己一、引教证旁述界差别观分六:一、思惟义 二、思惟事 三、思惟相 四、思惟品 五、思惟时 六、思惟道理

讲解正文之前,先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声闻地〉的相关教授,比较具体地解释界差别观。这样由博返约,或许比较容易把握观修的要点。

怎样精进修习界差别观呢?〈声闻地〉中开示,应当思惟六事,即:思惟义(“义”指界的意义);思惟事(即界包括哪些内在和外在的事物);思惟相(“相”指界的体相,包括别相和共相);思惟品(“品”指界的品类有黑白二品,一方面思惟黑品的过患,另一方面思惟白品的利益);思惟时(“时”是时间,这样的六界,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未来还是如此);思惟理(“理”指道理,有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四种)。

庚一、思惟义

如何才能了解“界”的意义?

遍知佛陀依众生有漏身的六界差别,宣说了界差别观的正法,称为“增上正法”,即具有强大力量的正法。我们依止佛说的正法,以听闻、受持的力量,就能如实明了界的含义。

“听闻”,即先要听闻师长讲解界差别的法义。之后,心里受持不忘,日日温习、反复串习,这样按佛所说的道理思察,便能明了法的含义。

“界”有种性、种子、因的涵义,以现代语言可以说是元素或成分。界差别观是一种偏重于物理方面的观察方法。

庚二、思惟事

思惟地等六界 [1] 的内外差别,内心发起胜解,叫做思惟界的事。

六界,每一界都有内、外两方面的事物。

地界

外地界,包括砖瓦、土、石、岩石、山峦、树木、建筑物、桥梁。内地界,包括头发、体毛、指甲、牙齿、尘垢、皮肤、肌肉、骨骼、筋、脉,内脏 —— 肝、胆、心、肺、脾、胃、大小肠、大便等,即人体内具有坚硬、坚固性的事物。

水界

外水界,即具湿润性的事物,如江、河、湖、海、溪、池等。内水界,即体内具湿润性的法,如泪、汗、髓、痰、脓、血、脂肪、脑膜、尿等。

火界

外火界,即外在具有温热性的法,譬如:点燃煤气的火、烧牛粪的火、以太阳能引起的火。内火界,即体内的暖热、热量。在空间上,热量遍满人体各部分;在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的火都是热性。火有蒸热的能力,可以帮助消化,若火微弱,食物就不易被消化。

风界

外风界,即外界以轻、动为特性的事物。“轻”是轻飘、不沉重,“动”是运转、不定。譬如:从方向来说,有东风、西风、南风、北风;从风力来说,有弱风、强风;从运动区域来说,有狭小风、广大风;还有带尘风、无尘风、大气层中的风等。

有时忽然刮起大风,能吹倒树木、墙垣、房屋,甚至使大海动荡、令山崩溃。或者,摇扇、开电风扇,这样扇动也能生风。这些都是外风界的事。

对应观察,人体内也有轻动性的风,譬如:上行风(向上运动的风,如呕吐、打嗝、咳嗽等)、下行风(向下运动的风,如排泄大小便的风等),腹外风(如肠外风)、腹内风(如肠内风),肋卧风(睡觉时用肋靠床的风)、脊卧风(脊背靠地或靠床的风),出息入息的风、随支节风(周遍全身各支节的风,或行走、运动时四肢屈伸等产生的风),小刀风、大刀风(如刀一样能伤害身体的大大小小的风),还有针刺风(有病时如针刺般的风)。这些是内风界的事。

空界

外空界,即虚空、房屋等的空间。内空界,即眼、耳、鼻、口腔、咽喉、胸腔、腹腔等内的孔穴、空间。譬如,消化道有空间才能吞下食物、向下排泄,诸如此类的空间,都叫内空界。

识界,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法。

庚三、思惟相

思惟:地以坚固、坚硬为相,水以流动、湿润为相,火以煖热为相,风以轻飘、动转为相,空以虚空为相、以周遍色法、无障碍为相,识以了别为相,这是思惟六界的自相。再思惟总的一切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是思惟通于一切界的共相。

庚四、思惟品

如何思惟品类呢?即从黑白两方面观察。

一、观察颠倒黑品

身体为一合相,即以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和合,而形成身体之相。

我们应当这样思惟:如果我不能真实了达体内界的差别体性,反而缘六界假合的身体生起傲慢,这是颠倒黑品所摄,属于错误、罪过的一类。这是烦恼之法,以此将引起傲慢,有了傲慢,就会生起嫉妒、竞争等烦恼,不但自己身心苦恼,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以此因缘,来世还会产生生老病死等过患,有各种忧愁、悲伤、哀叹、苦恼。

二、观察无颠倒白品

观察:如果我能对身体内界的差别体性,随顺真实而观察,则是无颠倒白品所摄,没有颠倒迷乱与罪过。这是净化烦恼,即由此能息灭自己身心苦恼,也不会因自我膨胀而伤害或逼恼他人。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修成功后,便不再有有漏生老病死,也不会有种种悲伤、哀愁、苦恼,将会得到永恒的宁静、安祥。

这样从正反两方面思察后,内心就会决定:我现在对颠倒黑品再也不能容忍了,再也不能接受自己这样颠倒执著,我应当切断这些黑品、排遣这些杂染。对于使心清净的白品,应当“未生者令生,已生者令其安住并增长广大”,即以前没有生起的功德,现在应努力让它生起,如果生起了,应当让它安住不退,而且让它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增上。

庚五、思惟时

思惟:不论过去世、现在世还是未来世,众生都是以地、水、火、风、空、识六界为因缘而入于母胎。换言之,只要是轮回中以业惑感招的有漏身,过去世的取蕴身是由六界组成,现在世和未来世的取蕴身也是如此,必定不会超出这种特性。

庚六、思惟道理

思惟道理,包括:思惟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

一、思惟观待道理

譬如,以木头、砖块、瓦片等众多因缘和合,围绕中间的虚空,对此聚合取“房屋”之名。所谓“房屋”,实际只是观待这一聚合假立的名字,除了砖木等众多因缘,并无一种实体的房屋。

同样,以地、水、火、风、空、识为所依,筋、骨、身、肉等众多部分围绕虚空,对此聚合施设身体的假名。换言之,“身体”实际只是观待六界聚合假立的名字,此外并没有一体的身体。

就因缘观察,六界和合之身,并非不观待因缘而具有独立的自性,它唯一是观待过去业惑的因缘缘起而生之法,即有何种业和烦恼,就会现前何种六界假合之身。比如:以嗔烦恼和杀业,现前地狱中的六界之身;以悭烦恼及贪业,现前饿鬼的六界蕴身。依此类推,业与烦恼林林总总,由此变现的六界身也千差万别。

思惟上述道理,就称为思惟观待道理。

二、思惟作用道理

“作用”,即修习界差别观会发生的作用。“界差别观”是一个因法,必然具有一种功能或作用,如果实修此一观法,就能断除骄慢。

五停心观中,针对不同烦恼,佛说了不同的对治法,如:对治贪欲修不净观,对治愚痴修缘起观,对治骄慢修界差别观;然而,须知并非一法只能对治一种烦恼,比如,界差别观不仅能对治骄慢,也能消除贪、嗔、嫉等烦恼。

如理思惟上述界差别观的作用,就是思惟作用道理。

佛在世时,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向佛请假,准备到人间游行。临行时,有位比丘向佛告状说,舍利弗尊者瞧不起他。

佛问舍利弗:“刚才某比丘说你轻视他,有这回事吗?”

舍利弗说:“我观察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袋子,里面充满了种种不净物,这个袋子破了,各种不净物就向外流溢。我观察自身就是如此,怎么会瞧不起别人呢?”

傲慢心重的人修界差别观会有很大的作用,一旦观修到量,就能对身体远离一体的执著,得不净想,如此傲慢便无从产生。因为只见自己是地、水、火、风、空、识,他人也是地、水、火、风、空、识,并无一法值得傲慢。

三、思惟证成道理

思惟证成道理,即思惟三量 —— 圣教量、比度量、现证量 (教量、比量和现量)。我们应如理思惟界差别观是否有佛陀圣教的依据,是否符合比量,能否由现证得出。

(一)就此处来说,所谓“善巧修习、多次修习界差别观能断骄慢”,是按佛陀圣教宣说,因此符合圣教量。遍知佛陀没有丝毫迷乱,所说皆为真实语,既然佛这样说,就一定成立,这是以教量证成。

(二)比量推测,即因为骄慢是缘一体无分的身体而生起,界差别观能破一体的执著,既然连一体都没有,那么缘谁起骄慢呢?这样以比量也可以证成。

(三)观修者向内观察,自己也能现量见到随着对界差别观如理作意思惟修习,未生的骄慢能令不生,已生的骄慢能够遣除。这是以现量证成,即由实践证实其意义真实不虚。

四、思惟法尔道理

修习界差别观能断骄慢,这是法尔如是成立的,是难以思议的,是在法性上安住的。因此,对这条法尔规律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唯应信解,这是依法尔道理思惟。

以上是精勤修习界差别观的行人所应思惟的六个方面。思惟之后,再看引导文。


[1] 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此处就色蕴观察,重点是前五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