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两种乐的差别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事例1:

比如问一个曾经因追求享受而受害的人:“你从小到大怎么堕落的?”

他会回答:“起初是农村的孩子嘛,没有零花钱。到了夏天,冰棍都不是经常能吃到的。偶尔父母给个五分钱、一毛钱,心里特别高兴啊,能买个冰棍吃。

那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教育要勤俭节约,不能乱花钱。一般懂事的孩子都知道父母攒钱辛苦,把自己养大不容易,怎么能乱花父母的血汗钱呢?所以,即使走在路上渴了,父母想给买瓶汽水,自己还会主动说:‘不买了!忍一忍,回家有水喝。’

那时候还有善心。都不主动要求买新衣服,过年的时候才会做一件新的。一般都是做衣服,不买现成的。吃的也不挑剔,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从不主动向父母要求,不像现在的孩子要这要那。

当时也没什么格外的欲望,不成天琢磨吃、穿、打扮,偶尔父母给了点零花钱,还想节省下来。不吃那些冰棍糖果,也不觉得日子难过,反倒觉得生活很快乐,偶尔吃个苹果也觉得很香甜。不像后来,天天有好吃的,但没感觉那么好吃,那么快乐。

后来到了大城市,慢慢就讲究起生活享受来了。那时,上大学刚进大城市,在街上一看,‘一杯可乐竟然一块六’!当时什么心态呢?‘喝水还要花钱?一杯这么贵——一块六!傻子才买了喝呢?简直是白扔钱。’

后来逐渐认同了享受五欲的观点,尤其是参加工作之后,在自己身上逐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买T恤衫一定要买名牌,料子要纯绵,款式要新潮,穿上很帅的那一种,花花公子牌的。吃饭,一般的小餐馆根本不愿去,一定要像麦当劳那样有环境、有气氛、有档次、挺时尚的那种。

那时候只觉得‘我赚的钱,我自己花。有钱嘛,就应该享受!’自己的良心就像被吃了一样,不晓得珍惜福报。照理说,父母养自己这么大,自己能赚钱了,第一件事就应该回报父母。而且世界上有这么多穷苦的人,难道就不能省下钱来帮助他们吗?所以,贪图享乐渐渐地就埋没了一个人的良心。这颗心变得越来越坏了——炫耀、虚荣、买手机、买电脑、出入打的、在别人面前说大话、假装有钱、出手阔绰、去一小时收费上百元的KTV……过那种追赶潮流的生活。

这样过,我发现钱不够花,而妄想却越来越大,我想房子也没有,车子也没有,妻子也没有,按我现在这种挣钱、花钱的状况,是很难备齐这几样的,因此必须要找快速发财的门路。工资才固定地那么两三千元,无法满足我更高的生活要求。所以我想找一种快速致富的途径。

享受惯了,确实需要很多的钱。但享受习惯了,又不愿意吃苦,好逸恶劳,不愿意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地干活挣钱。一定要搞个投机的、来得快的发财途径。这样一来,人就不安分了,开始看各种各样发财的消息,只想投机取巧尽快地发家致富,其他都置之不顾。琢磨来琢磨去,自己是搞药物的,何不仿制某种畅销的西药,这个利润太大了。于是就和一个也想卖假药的合作起来,准备大干一场。

我只想追求金钱,然后有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这就是当时唯一的目标。至于‘奉献’,心里根本就不想这个词。什么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关怀别人,没有这些概念。只想赚钱买车子、房子、娶妻子。所以,享乐让人只想自己,其他一切都不关心、不管了,觉得人活着就要对得起这一生,该享受的就要多多地享受到。只关心实现自己的欲望,其他什么道德啊、法律啊、是否损害别人的利益啊、父母啊、亲戚朋友啊,都不管了。就变成了这样的人。”

通过这一段,每个人应该返照回光,看自己是否发生了这些问题。从前到后看清了上述整个变化过程,就会明白享乐是怎样让心、让行为变坏的。

事例2:

上世纪韩国汉城有一位老婆婆,她这样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在29岁时就成了一名寡妇。我丈夫丢下五个还小的孩子就走了。当时,我觉得天塌地陷一样,失去了继续生活的意志。整个人精神恍惚,变得像一具活死尸一样。五个宝贝般的儿女,也进不了我眼里。当时没有婆婆的话,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无法活下去。当时孩子都还小,作为母亲的我已经丢了魂似的,根本不知道能走路的孩子在肚子饿时是到处游荡偷东西吃,还是去了孤儿院,或者已经在交通事故中死去。不会走路的孩子正处在吃奶的时期,没有我的哺育也会饿死的。幸亏婆婆很细心地把孩子们都抚养长大,对我也给予同样的照顾。

婆婆总劝我:‘你好歹就盛一勺吃吧!你不能这样死啊!好歹还是吃点吧!’托婆婆的一片诚心,我一勺两勺地吃下饭,这才活下来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个人把五个孩子这么重的负担扔到我身上就走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以后,我不论坐着、站着、躺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始终解不开这个心结。我想不通,我得不到答案。

就这样过了很苦的三年。有一天早晨,前世的事情在我心前显现,就像看电视画面一样,一幕幕的影像在心前显过去。瞬间,我开始醒悟过来了:我是因为前世造了那种业,现在才受这样的果报。五个孩子应该由我独自抚养成人!这是我现在应负的责任,如果我再逃避这个责任,后面会有更大的业债降在我身上。”

这个女人知道了自己的业报之后,从那天开始,很用心地抚养自己的孩子。她无论受什么辛苦,都尽心尽力地做好。不但如此,她还干地里的活,凡是力所能及之事,都没有任何抱怨地去做。最终把三儿二女都培养成了博士。

她每次来参加法会,一结束就一定直接走回家,而且一定会对住持和尚留下一句感谢的话:“师父!我的债还没有还清。”

故事中的老婆婆见到了前世的事以后,就对因缘法睁开了眼睛。她恍然明白一生的遭遇都是因缘果报,前面欠了,现在就还债;现在不还,将来就还要更多地还。她知道自己的遭遇是感召而来,不是别人强加的,是自己造的。这时候她想通了,她任劳任怨地偿还。

譬如一个人欠了别人的钱,他会想:我欠了很多钱,要尽快打工还债。会心甘情愿地去打工,越有活干,就越高兴,因为干得多还得就快。老婆婆也像这样想通了,她高高兴兴地还剩下的债,凡是力所能及的事都去做好,并没有束缚在对“自我”的爱执中,这就是发起了妙行。

心结解开,就满心欢喜,这是由慧财所生的乐;心里欢喜,一切行为就都顺了,这是以乐发起妙行。什么妙行?就是安然顺受,欢欢喜喜地接受命运中的一切。过去很勉强、不愿承受,在思想深处有解不开的结,总觉得丈夫对不起她,不该把沉重的负担扔在她身上。这种怨尤之心将她摧残得精神濒临崩溃。

后来她心里生起了法的内涵。原来满腹怨尤,觉得痛苦、不幸,现在她终于想通:“我过去负了债,现在这个债就跑到我身上来,如果现在再把债扔过去,那就又附加利息,将来会有更大的回报落在我身上。所以我不能再负欠,以前的债我尽量还清。”这时候再做家务、带孩子,是很积极的心态。原来不好的心态使她深陷痛苦之中;想通以后,心里就不苦,是心甘情愿地做好每件事。因果的正见使她发起了妙行。她的心态,她表现的态度、行为,她的生活、家庭,方方面面都变了。她变得热情充满,做什么事都有活力,给别人的感觉也是乐观向上,把孩子也个个培养成了博士。

所以,法的内涵在她心中出现之后,她整个身心的状态、表现出的态度行为,统统变得贤善。一个原本坠入痛苦深渊的人,开始精神焕发,活在向上的生活中,这就是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