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一法,通得一切法
《醒梦辩论歌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 智圆法师.译讲 ︱
如梦观是无上关要
大乘的妙谛全在无为法上,而且是观无为法的法性,首先应当从观有为法如梦入手。《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它的重点是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么怎样入手求证呢?方法就是经中的最后一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全知的道歌当中“醒梦和合”最终的结果是“融入虚空授记作佛”,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结果,这是开示从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下手,最后会证得离一切戏论如同虚空的大无为法的法性。这是幻化王佛陀教言的深意。以这个原因,道歌里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关要”。
下面我们解释,为什么观无为法的法性需要先从观有为法如梦如幻入手。
首先我们要找到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原因,然后从它的反面下手,那就是途径。为什么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只因为心向外驰求。为什么心会向外驰求呢?只因为心分别幻像、执著幻像。为什么会分别、执著幻像呢?只因为把显现当作真实。
现在反过来,首先去观显现法如梦如幻,正显现的同时没有任何实义,让心里明白在这上面没有可执捉的东西,这样就会放下分别、执著。分别、执著一放,心自然不往外驰求。心不往外驰求,就能死心踏地地回光返照。这样就知道要从作如梦观下手,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法性。
佛宣讲二转和三转法轮,第二转无相法轮放在了前面,原因是领会了无相之后,才能契入第三转法轮的如来藏。所以,先观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如梦如幻,这个地方了知了,就会知道这是客尘。了知只是客尘,就停止对客尘的驰求,而自然返照本性。
《圆觉经》里说:“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这个轮回心就是指生灭心——生生灭灭的分别心,想要以生灭心、生灭见来观不生不灭的圆觉性海,这本来就是一种相违。我们凡夫即使作观,也是落在能观、所观当中,那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契入呢?方法是首先在有为法上下手,去观一切属于因缘造作的法、有对待的法,都是梦幻一样的,只是一种因缘积聚时显现的幻像,从这个地方体会,它正现的当下就是全然没有的。
这是一条途径,由观诸法缘起生,从这里进去就开始观诸法性空;由观诸法性空,相一空,不生不灭的法性就能显露。所谓“有相,诸法就千差万别;相空,诸法就唯一真如”。
所以通过观诸法如梦如幻,可以把行者引入到不生不灭的无为法。这时就入了圣位,慧王开始要作赏赐。“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在这个无为法的法性上才有贤圣。《辨法法性论》是说由法性安立涅槃,不是在虚假的法上安立。因此只有先观显现如梦,再观一味空性,最后一切假相都消失,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无为法,从这里开始超凡入圣,然后以无分别智触证大空性的力量,可以流现无量的报化身,任运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说“习得一法,通得一切法”。
如梦观一气用到底
我们作观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凡是有所为、有所作、有所得的法,都是有为法,也就是世俗一切显现法。要证入不生不灭的无为法,下手的方便就是观有为法如梦如幻。这又有从粗到细一层层的观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切身的问题,有对自己修行困扰最大的方面,这就是首先下手对治的地方。在家人执著财富、地位、名声、妻子、儿女、物质享受,这些都是很重的障碍,所以,首先要从这些方面作如梦观,知道这些都是梦里事,没有任何意义,常常这么作意。
我们不作如梦观,很快就会执著在境上,心和尘合在一起。作如梦观,知道它的虚幻,心就不攀在上面,其实,正当显现的当下,本来就不存在的。现在以如梦观点醒自己,如梦观一起,就能止住无明的冲动。这就是在根源上止息贪嗔烦恼、让业清净。
这一层作观得力了,就要在细的方面观如梦如幻,细的指学术、事业、功勋,世间有理想的人认为名利、生活享受是庸俗的事,他比较清高,他不知道他所执著的学术、事业、功勋同样是有为法,同样是梦。他的心执著这些方面,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在执著、追求的状态当中歇不下来,虽然比普通人高尚一些,但也只不过换了一条跑道,还是在梦里奔跑,也是迷幻。这个妄想不停下,不可能证入本性。看穿了,这也只是一个分别心在东奔西跑,能得到什么实义呢?所以世间的学术、事业还是梦里的事,虚假不实。
还有更细的,就是修行上各种觉受、境界,修出什么现象,看到光、得了定等等,这还是有为法,也是一种幻像。必须作如梦观空掉执著,不然还是向外驰求,同样不能见本性。
再细下去,有法可修、有果可证都属有为法,也都要作如梦观空掉执著。
所以不论粗相、细相、染污相、清净相、世间相、出世间相,依次作如梦观空掉,连空也要空掉。《辨法法性论》的所治相、能治相、真如相、能证智相,和这里所说相同,远离这些粗粗细细的执著相,才能证入本性。
当代人尤其需要作如梦观
今天这个时代,由于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欲尘当中,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外表新颖的欲尘物质,对人构成巨大的吸引力,人们缺少正见,一经媒体大肆渲染,就会让人误以为这些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是真正的幸福安乐,就是这些具有欺骗性的人生观念吞噬了人们的正念。在没有正念约束下,人的心识日日夜夜向外奔驰,捕捉他所需要的六尘。
这样就看到,外境的诱惑力极强,内在心力又极弱,所以迷乱幻像很容易就进入人心,让人心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迷乱。比如现代人在电视、电脑、网络前,各种邪的言论和虚幻的光影直接进入内心,引发邪见和强烈的执著,而且推动人不断地追求,这种状况和古人相比不知严重了多少倍。
人们不但不知道身处的环境是多么复杂危险,反而认为自己拥有很多享受,是人生成功、有福报的表现,他不知道这些东西会致使执著、烦恼日益深重,会减弱相续中的慈悲、智慧、善心,会越来越难以和法相应。因此,表面上看起来生活越来越享受,其实离道越来越远。
现在人的观念和习气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单单靠布施、持戒能不能从根拔除呢?这恐怕很困难,因为已经习惯了往外追求,不必要刻意,一起心动念就是向外奔,加上外在环境助长他的串习,日日夜夜都在加深,如果没有生起如梦如幻的见解,即使做很多其它行为,其实心里的邪见并没有拿掉。因此,修如梦观对现代人非常应时、应机,因为修如梦观,不是别人强迫你放下,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观察到这些物质、身心的感受像梦一样没有实义,认定它并没有东西,就可以开始止住追求显现法的狂心。
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今天人们的实执病严重,要下猛药,要加大对治法的深度、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动摇他的观念,观念上有大的转变,行为才会开始转向。现代人的心态已经这样复杂,习以成性,如果不首先从观念上下手,让他在行为上转变有相当大的难度,古人要单纯得多,人单纯,说什么会照着去做,但是时代越往后,人心就越复杂、想法就越多,不可能简单说一两句就老老实实照着做。
大多数的在家人都是在红尘里修行,只是到寺院里住几天,做一点外表上的修行,这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欲尘的包围当中,一接触境界就起分别执著,如果没有一种操作方便而又强力、有效的对治法,在红尘中就很难站稳脚跟修道。也就是,一个人的相续如果没有以智慧来把握,就会像无根的草一样,风一吹就卷走了,只有智慧深,才能定得住。照理说,电脑、电视、网络这些东西算是虚假中的虚假,但是人在接触时,内心没有定力,外境的诱惑又那么强,所以媒体的信息大片大片地进入内心,很快就染污了相续,别说得解脱,就连下一世得人身也非常困难。
不作如梦观,境界来时没有不被骗走的,求取的念头一动,马上就连带引发烦恼和染污业,一天要造多少业、将来要受多少生死,到何时才能了断呢?
贪执是由执著有实义而生起的,贪执的原因是误认有为法真实,现在反过来,如果观见有为法像梦一样虚假,就能放下贪执,所以如梦观是止贪的妙法,非常适合现代人。而且作这个观非常方便,因为它是着重在境缘上作观,只要有境缘就可以观修。这个法一切时处都可以用,不管欲尘怎样纷繁复杂,凡是有欲尘的地方就是作如梦观的地方,借红尘的境缘修炼如梦观,这就是借欲尘来修道,对那些修行好的人,红尘反而成了修如梦观的最好道场。
由梦喻能贯通一切法
佛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或者核心就是如梦如幻。从观修如梦如幻入手,可以贯通一切佛法。
梦与少欲知足
要做到少欲知足,一种方法是从因果上思维,就是认识到贪欲的过患。如果不遮止的话,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引起后后种种过患。另一种方法是在更深的层面上观察,一切受用就像梦里的受用一样,没有任何实义。由此止息贪求之心,生起少欲知足的善心。所以如梦观修得熟练,少欲知足自然在里面。
我有位熟悉的堪布,以前我们很年轻的时候,一起在大经堂辩论。他对我说:“虽然我拿不出很多理证,但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那时去一座寺院打算好好跟随一位老堪布学习经论,到那里我打算住得久一些,就想修一个结实的房子,挖了很深的地基。当时老堪布路过时,我问他这样做行不行。
他说:‘你心里认为行就行,你要是不满足,一直挖到山门也还是不满足。当时我感受很深。确实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心安立的。’”
像这样,满足或者不满足除了只是自己内心的执著状态之外,并没有别的。懂得了这一点,不去贪求,也就可以安住在少欲知足当中。这是从能境的角度入手。
从所境上看,人间的财富、地位、享受,都是梦里的活计。比如梦里经营赚钱,赚到多少,只是梦里的钱,能观察到没有任何实义,心自然就放下了。名声、地位、享受也是如此。所以作如梦观,连带就引生少欲知足的善根和行为。
梦与皈依
知道轮回是一场迷梦就知道皈依的意义。法界当中佛是大觉,正法是引导人觉悟的法,依法修行的僧是得到部分觉悟的人,除了佛法僧三宝,其他都属于迷梦中的法,从这里就明白,只有皈依三宝才能得到觉悟。其它世间各教派的教主,某种学说的权威,或者思想家、哲学家,皈依他们是不可能从梦中醒觉的,因为他们自己还在梦里,浑然不知自己在做梦,皈依他们只会在梦里越陷越深。现在世间的言论多数只会加深迷乱程度,让人永远醒不来。所以真正的皈依处唯一是佛陀、圣法和圣僧。
佛是已觉悟的人,佛说的圣法尤其是般若妙法,是让人觉醒的最妙的药,能按时、按量地服用,一定能远离颠倒梦想。当了解到自己堕在长夜大梦当中,只有佛法僧是能让自己苏醒的力量,为了脱离迷梦,就发起一心皈依三宝,绝不皈依其他的誓愿。
这是在更深的层面上引起皈依心,从生死是梦的层面上看得很清楚,其他都是迷梦的人、迷梦的法,即使皈依,也起不到作用,只会让梦更长、更苦、更恶劣,所以不皈依其他,一心坚定地皈投三宝。
梦与细无常
对梦里的显现很容易知道不是无因生,都是习气力所生,因缘和合就当下现一个相,而且它不住第二刹那,因为梦不可能无因住第二刹那,所以对应梦里的现象,就能决定有为法都是刹那无常。
有为法都是梦。从梦下手观察,就是很方便的方法。推到一切有为法上,就是“举一反无量”,了知一切有为法都是细无常,这是由梦来了知诸行无常。
梦与出离心
轮回只是一场迷梦,推究到底看不到有任何意义。想一想,追求今生,今生只不过是一个几十年的短梦;或者求来世,而来世也只是一个梦;或者求升天界,天界也不过是一个暂时的美梦,不可能永驻,况且美梦过了是恶梦,所以最后一无所得,只是徒劳自苦而已。知道轮回是迷梦,什么实际意义都得不到就会放下,所以作好了如梦观,出离心也就在里面。
可以打个比方,比如在某地,大家风传山上一个洞里藏了许多金元宝,大家举着火把一窝蜂赶到山洞,里里外外到处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大家摇摇头就都回去了。能观好轮回如梦无实义,顺理成章就发起出离心,就像是比喻所说的这样。
梦与大悲心
有了如梦观,回过头来看众生,大悲心油然而起。因为看见众生都在迷梦中受苦,本来什么都得不到,但因为他分别执著,已经成了严重的疯病,在梦里追求幻影,得了就狂喜,没有得就伤心痛苦,在无量劫当中就这样毫无意义地追求苦恼、苦恼追求。看到这一点之后,就会油然生起悲心,发愿唤醒世上所有的人,拔除他们的痛苦。
所以作如梦观利益非常大,有智慧的利根者,首先深入修持如梦观,连带可以引发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无二慧等的功德。
梦与四谛
梦里苦痛是苦苦;梦里的乐不是真实的乐,它只是习气假立的,怎么可能永久坚固,所以最终一定会破灭,由此就知道这不是真实安乐,唯一是坏苦;只要还在梦中,就刹那刹那不停地妄念迁流,一直受习气的控制摆脱不了,这就是行苦。这样看到轮回是一个迷梦,由此就知道这纯粹是苦性,决定没有真实安乐。
梦境不是无因生,是由习气变现的,这个迷乱习气就是集;梦里知道梦中的显现不存在,这是道;梦境息灭,这是灭。这样对应轮回,就知道什么是苦、集、灭、道。
梦与二谛
从显现和空的二谛来说:梦的显现是世俗谛,梦正显现时没有丝毫自性是胜义谛。
梦与有为、无为法
由梦里有所得、有所造作、有所假立的法是有为法,毫无实义,正当这时,还有一个不是造作的,是无为法。
梦与客尘、自性
梦里忽尔显现的法,好像是有,实际没有,这表示是客尘。客尘现时,本性不现,但仍然存在;梦一灭,客尘消,本性就显现。
梦与菩提心
了解到轮回是梦,是一种无的法,而自己的自性是佛,就像六祖所说:“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是佛。”既然自己本来是佛,只是因为颠倒梦想而迷了,由此就能发起出离迷梦作佛的心。或者认识到众生都在梦中,只有自己醒来,才能唤醒他们,所以就发心要觉悟成佛。因此如梦观修得好,借它作途径,就可以引发菩提心。
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的认识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究竟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知道本来没有问题,就是最高明的解决问题。比如梦里有老虎追你怎么办?得不到财富怎么办?别人瞧不起、伤害你、侮辱你怎么办?在竞争中失败怎么办?怎么止息梦里的烦恼和苦?……一种是在梦里赶老虎、求财富、左追右求,这就是低级的方法、很麻烦的方法。其实,醒过来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这时就会哈哈一笑:原来什么问题都没有,哪里有那么多问题。所以,知道没有问题,心放下了,就是解决了问题。
道歌特点:
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道歌就像无尽藏,深不见底、广无边际。这个意思可以体会一下,这就像我们从一个洞口进入,发现越走越深、越走越广,转入转深,转深转入,一直深到没有边、广到没有边,似乎可以无限地深入进去。所以,它的内涵是无限深、广的,没有底、没有边的。
这篇道歌又像一口涌泉,辗转流出无量妙义,只要肯深入挖掘,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
比如,一杯水是有限量的,喝完就没有了。一间房屋几十平方米,居住面积固定在那个量上,不可能再多、再大。这是一类有限量的法,但不是所有的法都是定量的,有一类法是无量的,像全知仁波切的道歌就是无限量的,如海纳百川,可以吞尽一切教海。大家知道维摩丈室吧!维摩诘大士的方丈室看起来四方都只有一丈,但是里面包容有余,即使把佛刹极微尘的世界放在里面,维摩丈室也不会装不下。同样,在这首短短的道歌里,诸法唯识、缘起性空、自性光明、有为无为、世俗胜义、观察修安住修、五道十地、自利他利,乃至无量无边的佛法都含摄其中。全知道歌的深妙庄严,赞莫能辞,真让人有“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感慨。宋代苏东坡有两句名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好用来形容全知的道歌,由各人的领悟不同,会理解到不同层面的意义。又像截栴檀,片片皆香;泻水银,粒粒皆圆。歌中字字微妙、句句有深义,细细品尝,回味无穷。又像是神箭手,箭箭中红心,每一句都是切中要害的诀窍。
这样方方面面观察,才知道这是文殊智慧的流现,有着文字般若登峰造极的成就,字字放大光明,照破众生的愚暗,能让这个世界的众生迷途知返。
实际上,从戏剧的角度来评价,这应该是人类戏剧史上最深、最妙的杰作。甚深而广大的佛法,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表达,确实十分罕见。全篇从前到后,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面上是一篇首尾完整的戏剧,实际上,句句都有所指,前后连起来就是一部道次第。大家想想,一种成佛的次第,全部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闻思修的密诀、修道的工夫境界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不是对这一切都了然在心,又怎能作出这样的妙歌!这样伟大的著作的确是无价的如意宝,具慧者就能识货,并把它珍藏在心里。不识货的话,以为只是一篇小文章,甚至会想:反正只是一篇小文章,听听就算了,我要的是大法!这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样的道歌真是很精彩。这样活泼的形式,可以讲、可以画、可以唱、可以排成短剧、可以跳金刚舞、可以做成动画片……,有眼光的人,就知道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把这样深广美妙的佛法传播到众生的相续中,让人人都开智慧、都种下大乘般若金刚种子。当然这都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发心。全知仁波切的法要具有无与伦比的加持力,但愿有缘者都能得到尊者智慧不共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