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五)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心口转”(“转”,是改变),指心里是一种想法,从口里说出来就变成了其他。“心口不转”,是一种直心的相,没有弯曲,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按广义来理解,“所语”,不单指说话,还包括态度、行为等所有外在的表现。这一切都不虚伪假装,不是为着某种目的,特意表现出谄媚、奉承等,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如果不认为那个东西好,还故意为了讨好别人说好;心里明明不喜欢,偏要装出一副喜欢的样子,这些都是不正直。

一切行为的根源是自心,心端直了,三业自然真实,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就像《维摩诘经》所说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才能到达涅槃果地。心一旦落在虚伪当中,就没有任何修道可言了。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独”是唯一),唯一在真实中做身口意的善行,唯一在真实中制止身口意的恶业,这是世尊教导我们的日常行为准则。

“不为众恶”,不善三业必须从真实心中舍,而不是杂毒虚假的状况。也就是真正要发起断恶的心,真心舍掉过去的恶行。比如,过去用这个身做杀生、盗窃、邪淫的事,现在忏悔、改过,在真实心中,把这些恶行舍掉。或者,过去用口说了很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现在觉得确实卑劣,真心舍弃各种口恶。然后,认识到贪嗔邪见是无量过患的根源,害自害他,所以真正下决心,把意恶断除。不这么做的话,心里没有舍掉恶法,外在装出一副断恶的样子,看上去表现很好,实际都落在虚诳、伪饰当中,就成了杂毒的伪善。

“独作诸善”,在真实心中行持一切善业,起善念、说善语、做善事。发现自己哪种善法没有实行,就从现在起,在真实心中去做到它。这都必须是实行,而不是空说。比如,在世间善方面,认识到五常八德是做人的基础,这就要把仁、义、礼、智、信,一项一项地真正实行起来,对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样一样地补全。进一步还要修出世间善,比如出离心、菩提心、六度等等,也要在真实心中尽力来做。

能这样真心地改过迁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才真正走上了安乐之路,才是真正的自救。他的结果就是“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从此真正度脱苦海。由于截断了过去的恶业之流,行持人天善道,就度脱了恶趣苦海;在这个基础上信愿念佛,修出世善道,就能升到胜妙净土,度脱三界苦海。换言之,以善行的力量,方方面面都会得到优厚的回报。无论是身心、环境、寿命等等,一切安乐美好的果报自然现前,最终超出轮回,得到涅槃果位。

这就是第五大善。

以上世尊为我们详细地开示了善恶因果的状况。“观经三福”里说的“深信因果”,正是这个内涵。我们知道,深信因果是发起一切白法的根本,然而世人愚痴,不重视因果,甚至极其狂妄,否认因果,所以佛在经中反复地教诲。吴译本中说:凡是想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人,纵然不能以大精进,修禅定、持经戒等,也要以做善法为主。所以,凡是修净业的人,都应当随分随力地行持善法。

有些人认为,行善只是人天乘的修法。对此不屑一顾,非常轻视。

其实,懂得圆教理趣就知道,一切法都是圆的,人天乘就是一佛乘,一切无不是本性的妙用。唐朝有一位鸟窠禅师,弟子问:如何是和尚佛法?禅师拈起身上的布毛(布上的绒毛)一吹,弟子当时就开悟了。后来白居易也来到山里,向鸟窠禅师问道。他问: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开示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话三岁小孩也能说。禅师说:三岁孩儿虽能说,八十老翁行不得。

一般人看来,吹布毛很奇特,它是深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非常浅,在他眼里有深浅之别。但鸟窠禅师知道,吹布毛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完全平等,无二无别,并没有一高一低、一深一浅的差别。一切断恶行善无不是佛性的起用,哪里能轻视呢?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地断恶行善。

另外,世尊还详细讲明了浊世的恶苦,讲到五恶的业相,以及五痛五烧的果报。这些看似是在说事相,实际是圆显一心。意思是说,任何处都是自心所现,自心随缘起用,随着迷染缘就变现出各种恶苦的果相。所指示的正是心秽土秽、心恶趣恶的道理。而且,净土的教法以欣厌为根本,只有厌此欣彼,才能横截娑婆,直生极乐。所以,经中在详细说明净土的功德庄严后,又开示了秽土苦难浊恶的现象,来使人生起欣厌之心,而舍弃娑婆,往生极乐。

《弥陀要解》云:“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之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之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

蕅益大师说,娑婆是自心所感的秽土现相,自心落在杂秽当中,这种状况应该舍离;极乐是自心所感的清净妙相,对于自心的清净应该欣求。对于杂秽,下至一丝毫的迷乱,都要舍掉,这样舍到究竟才算彻底;对于清净需要取到究竟,乃至没有彻证到自心本净的实相,都还需要进取。

“故妙宗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今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非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

所以四明大师在《妙宗钞》中说:“取舍到了极处,跟不取不舍也不是两个,已经合辙,完全成了一个。”如果不从事相上作取舍,只是崇尚不取不舍,就堕入了执理废事的歧途。既然废弃了事,理上也就不圆。如果能了达全事即理,这样的话,取也是理,舍也是理,一取一舍无不是法界,这才能真正事理圆融,契合中道。

以下是世尊总结五恶五善,劝诫我们断恶修善。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

佛告诉弥勒菩萨:就像我跟你们讲的那样,世人造作五恶,长劫受诸苦恼,没有休息。从五恶出生五痛五烧,不断地产生后后的苦报,很难止息。(“展转”,现代用作“辗转”,指重复、多次。)

因果现相贯穿三世,极其漫长。就像有些植物,春天播下一粒种子后,自然生根、发芽、抽枝、开花、结果。它的繁衍能力很强,到了第二年,还会继续开花、结果等,这样生而又生,辗转不断地出生花果,连绵不绝。有情的因果现象,比这更加明显、漫长、深重。

【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

由于没有因果正见,放纵烦恼,造作的都是损人利己、满足私欲的各种恶行,从不修习安乐根本的善法,这样的人,自然要被业力所牵,堕入恶趣深渊。

像这样,日夜不断地在识田里播下了恶行种子,心很快就被恶业蒙蔽,变得非常混乱,在即生中就已经出现了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