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法王广传前言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以释迦佛为例来说明。就清净现分而言,此世间见到的一切佛的现相,实际都是毗卢遮那如来智慧的妙用,在这上没有任何差别,高低、前后、一级一级的增进等这些差别都是没有的。那这样去说的时候,它就只是一个平等法、大寂灭的法,所以真实悟了性的人就会知道一切皆如来,但是,在众生程度不够的时候,就不会这样说。

比如,在共同乘中会说,他最初是如何出世,少小的时候如何,后来一段一段的生活经历如何,以后又是怎么厌离、出家、苦行、降魔等等,在这上面会有一层一层的显现,这也是在人类的同分识前显现的。那样的释迦传就是在如实地讲述,并没有增益损减,不会对没发生的事杜撰一通,也不会把已发生的事情抹杀掉,就像这样,叫“如实客观”。在当时的印度人为主的人们面前,感觉这是真实的,而且很生信心,的确佛的示现就是如此。这样的话,大家都会相信,觉得导师是这样示现的,具有非常超胜的德相。但是,如果从毗卢遮那佛的层面,他本身就没有苦,也没有什么要学的,也不会出现各种增进的相等等,那这样就没有什么可辨别的了。

(2)断除增损二边,尽量真实撰写 分二:

1)断的原因;2)断的状况。

1)断的原因

无等觉沃(阿底峡尊者)云:“我等于功德增损,增损二者过失同”,这一说法在《噶当子法》等当中明显可见,故不欲随便无意义而积累过失。

因为阿底峡尊者在《噶当子法》等中明显说到,对于功德作增益和作损减,过失是相同的,所以,我不想随意于无意义中积累这个过失,在作传时决定尽量断除增损二边。

2)断的状况

因此,断除增损二边,从而有时不仅唯说功德,于一般人现似过失的那些方面,也有一类未作顾忌而写了。

因此,我在传记内容的选择上,决定要远离增益和损减两种不如实的边的相。有时不是唯一对于功德,就连常人似乎见为过失的那些,也没有作顾忌而写了。这里“现似”是指实际并非过失,但常人看起来像是过失。

(三)撰写的心态质直无偏 分二:

1、心上正直的路;2、自我检讨。

1、心上正直的路

从自己方面,认为是提起了正念,以质直之心由客观公正的门径而写。

而且,从自身方面来说,自认为每次撰写都是提起正念,用质直的心,由客观、公正的门径开启写作。因此,无论内容或者心态都在尽量保证真实。

反面也告诉我们,如果在意义上夸大或贬低,那当然不如实;而心上不质直,有偏执、失念等的过失也将失去真实性。如果杜绝了这些,那就是纯正的立作。

2、自我检讨

然而,原本法王其自性就是与凡人不同,具有诸多超人的作行,再者,作为大恩法王的一名恭敬弟子,丝毫不沾染个人信心、胜解、情感之心的色彩,需要如此百分之百一向断定其义而说,这是说不上的。

这里说明谈不上绝对真实,这是指在理智上不能达到完全照见。一方面法王太高,自己的理智不够;另一方面自己有情,当情感有一点加入的时候,就障蔽理智,而无法如实地照见。就好像没有带有色眼镜,就能非常客观地见知事物的真相,这叫“不沾染情感色彩的理智”;假使沾染了情感,那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什么都带有色彩,这就不客观。由于在境上法王本身极高,自身能见的理智不够,其次自身有情,不敢说完全没有沾染感情色彩,由这两个原因,说做不到绝对真实。

(四)慎重之心 分三:

1、过于虚诳的做法;

2、导致的严重后果;

3、由此我明白需要谨慎。

1、过于虚诳的做法

但是,对于自己的上师,以欲赞叹的心,唯一着重好的、善的方面后,作无依据的增益和虚诳不实的编辑,而以欲说成事实的语言,由陷溺于估计、臆想、揣测的痴心而安立传记,作过多夸张的话,

这要从心上欲的发动到最终整个过程,来看到它的虚诳性。也就是,首先起于对上师作赞叹的欲,而决定心的方向唯一着重宣讲好的方面、善的方面,随后却作了毫无依据的增益和虚诳不实的编辑。再有就是以诳语和痴心配合起来,立了虚假的传。也就是,自心有一个想把这些说成事实的虚诳的语言,处在著于一种估摸、臆想、揣测等的第六意识痴心的状态中,这样立出这个、编写那个而传播出来。

2、导致的严重后果

将不出嘉瓦扬顿所说:“大多弟子所著之传记,过夸大故令师落欺诳。”

这样的话,就像嘉瓦扬顿尊者所说:因为弟子们作的传记,大多数过于夸大的缘故,而将上师推到了骗子的行列中。

这是由于不如实赞得过分即是骂得过分。当读者等知道它不真实后,就会说:“那个上师原来不是那样的。”等等。这样就将上师整个推到欺骗的深坑里去了。决定不会超出这种情况。

3、由此我明白需要谨慎

是故,我深知对此类事需要谨慎。

基于对此种心上虚诳的做法,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的认识,我很清楚,对于这一类心上、语上不正的做法需要谨慎防护。

(五)选材真实 分三:

1、根本上抛弃夸张;

2、唯一取真实的材料;

3、自以为做到了远离增损。

1、根本上抛弃夸张 分二:

(1)说明无需夸张的理由;

(2)决定做法。

(1)说明无需夸张的理由 分二:

1)从反面说明;

2)从正面说明。

原本法王自身不是需要观待累世本生及定性为化身等,也不是要最终转到由众生的因缘力、时代劫运之力及示现等理由上来作认许的善知识,从法王自身的方面,是眼见、手触等共同现分上就能看出诸多殊胜功德的圣者上士,

三类善知识

这里说到了三类善知识:第一类,高而不高善知识;第二类,低而不低善知识;第三类,能见到有殊胜功德的善知识。

第一类,显现功德不高,就需要观待说:此人前世一生生的事迹是非常伟大的,第一世如何、第二世如何……所以他是很殊胜的。或者观待这已经定性是化身了,虽然看起来不高,但他是诸佛菩萨的变化,当然是善知识。这叫“高而不高善知识”。

第二类,显现功德较低,或者大家看起来似乎还有很多烦恼等,这时就会说:这虽是低但不低,原因是,善知识的显现都是以众生为缘而出现的。众生的缘上有三点:第一点,众生能感的心不清净,就像水污浊的时候,现不出明显的月影那样,这是由于作为能感方的众生低了,以此所感得的上师方的状况就是不高的。第二点,由这个时运或者时代,整体的众生心识状况非常差,在这种时代感现不了具殊胜功德的善知识。第三点,就特别所化的状况来看,对于贪者现贪相、对于嗔者现嗔相等等,或者要示现愚痴颠倒等作为反面教材,因此就显现得很低或者还有烦恼相等。但这是低而不低的,以这样的道理来认定这个是善知识。

以上这两类状况都有真实的,而且有非常多的情况。就像在人寿十岁时,弥勒菩萨现为只有一肘高的人,也只传一个断杀的法。像这样,有非常多的现低劣相的状况,比如在狗中现狗,在牛中现牛,或者也现妓女、猎人等的相,这些全数都是真实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这些都是不对的。但另一方面,虚假的也非常多。比如有天魔化现的假善知识,也有由于一些世间众生的虚妄状况,有非常多的虚假认定。比如本来没有什么功德,但是,由于人们传说得太离谱,或者以一种因缘力,会有很多假的善知识盛行于世,这一类也要特别警惕。

第三类,大家共同能看到具有殊胜功德的善知识。这是在共同显现分上,也就是众生的识有同类的善习气,以这种福德的吉祥,会感得具有高位功德的善知识,这个就不必借助前面两种来作认定。譬如,汉地的很多成就者,没有所谓活佛的认定,大家也不知道他由什么化身而来,不必去看前世,也不必去说因缘的力量、时节的力量或者示现等上,大家都会知道这是一位开悟的大德。为什么呢?就是在共同显现分上,大家都能够见得到他的殊胜功德。比如我的耳朵听到他是那样讲法,当时就会知道他的智慧、慈悲等,或者我的手可以触摸到他,知道他具有功德,等等。那么法王就像这样,不必观待前面的情况,而且显现出非常巨大的功德相,就像群星中的明月、众山中的须弥山王那样。以这个原因,那当然根本不必借助其他,无数的人自然会认为这是一个大圣者、大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