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法王广传前言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二)怀念

特别对二位尊者作甚深的求愿,有两个内容:

1、二位尊者在世时的愿望;

2、为补缺憾作甚深的求愿。

1、二位尊者在世时的愿望

彼等众人当中,喇嘛安蒋和仁增涅玛二尊曾多次说过,对此法王上师的圣传,他们二尊有生之年极欲读一遍,从而很希望能早些撰著完成。然而,时不等人,他们二尊已经色身寿量报满,

在众人当中,特别要提及尊贵的安蒋上师和仁增涅玛上师。他们二位多次谈到,自己的色身住世的时候,对于读一遍这部法王上师的圣行大传有很大的欲乐,为此想“你稍早一些写完”,有很大的希望。然而时间不等人,大传还没写作完成,二位尊者色身的寿量已经报满。

2、为补缺憾作甚深的求愿

对此,我以悲痛之心随念,与此相连作甚深的祈愿,愿二尊好去普贤法王上师的足前,于深广之法的喜宴恒常受用而心心相印,从而于法转轮王怙主的身语意大解脱行传海,以幻变的威神随后而行。

活佛说,对此,我的心情颇为悲痛而随念二位尊者,与此相连,心里这样作甚深的求愿:愿二位尊者能很好地去普贤法王上师的足下;恒时受用深广大法的喜宴,而与法王上师达成同一心意,也就是在彻证本性上完全无别,从此能跟随法转轮王大怙主身语意大解脱的佛行事业之海,以神妙的幻变而跟随不离,永远常行佛道!

对后学的教导

圆成普贤行愿海的道的关键,在于依止不离上师佛,由此达成心心相应,随后与上师无别,展开无尽的利他事业之海。

“普贤法王上师”,指究竟无学道的普贤果位。所谓的“常不离佛”,最切要的就是不离上师佛,因此,第一个求愿是二位尊者能很好地去普贤法王上师足下。

依师不离,关键是受用大乘妙法,因此,第二个求愿是能到受用身妙土,于受用身法王如来座前,常常受用甚深广大的大乘妙法,其中的关键是要得到上师加被,从而心心相应,完全无二。在这样得了文殊智以后,要周遍地流现普贤行,从此就与上师完全不离,而一切时随行,出现不可思议大解脱的普贤行海。这昭示的是成佛之道的最大关键。

深意

由于二位尊者没能在人间看到文字所写的这部法王大传,因而以甚深的心这样求愿:他们能真正到普贤法王上师足下,亲领甚深层面的法王大传!

所谓的“大解脱行传海”,是指圣者身语意不住二边的不可思议的解脱行境。那么,到了法王座前闻法,彻证本心,证得与上师同一心意,那时是真实地能亲见法身如来大依怙主法王转身语意无尽的大解脱事业海的大法轮,而同位、同相、同行。这是最深彻地神领法王大传、最庄严地随学法王大传,因而以甚深之心作此求愿,来弥补人间的缺憾。

法王大传

真实的法王大传,是出世间消除了分别、执著障碍的大解脱的行境,它就是普贤行海的实现。这当中他的行境就是身如“一身复现刹尘身”等,语如“一音圆演无量法”等,意如“一念遍知三世”等。所谓“相脱”,指事事无碍的大解脱,完全没有一多、广狭、延促、自他、器情等的事与事之间的障碍,这叫“相大解脱”。这就是彻显了文殊本智之后,应法界群机而现无数的教化事业,这是真正层面的法王大传。而祈愿二位尊者能速疾前往普贤法王上师足下,这样恒时闻法,彻证本心,随后的随行叫做“幻变的威神”,这是指作用解脱。就如同在宣说《无量寿经》的法会中,有无数的大士一同相助法会,他们都同行普贤大士之德一样。也就是,普贤法王上师遍法界无数刹海,于无数群生前,示现报化所摄的无数色身事业的时候,都同行相助,这是真正地与法王的事业海合为无别。

这也是引导我们后学,学习法王大传的最究竟的大义之处。也是普贤愿王依师、闻法、证文殊智、出普贤行,以至达到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真实大道。

思考题

1、

(1) 此传完成的时间稍有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2) 对于这部传记的完成,活佛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

(1) 在传记完毕之际,活佛对哪些人表达了感谢?

(2) 活佛特别对喇嘛安蒋和仁增涅玛二尊作了什么祈愿?其中有怎样的甚深内涵?

八、共入法王心海,同坛成佛

末后,作连接祈愿,愿一切见闻忆触此传的有情相续中,落成解脱的种子,凡一切结缘者都为善知识圣怙主所摄受,而于深广法的甘露无足受用,以及究竟于威猛父亲上师的密意心界中,在一个曼陀罗中同成正觉,从而虚空界尽之间,恒常、周遍、任运成办有情的义利。

最后,作者为一切有缘者作大祈愿。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何人;二、作何愿。

一、为何人

指四类有情所摄的一切有情。也就是对于这部法王的大解脱行传,眼睛看到了文字、耳朵听到了声音、心里忆念法的影像、身体等有所触及,以这四类所摄的一切有情。

二、作何愿

这是指以法王为根本增上缘,而得以实现普贤行海的全程的发愿。包括五分:(一)种下道种;(二)得师摄受;(三)受用妙法;(四)同坛成佛;(五)普贤利生。

所谓“佛种从缘起”,这里缘是关键。佛性是人人平等的,众生都有一样的如来藏,这上没有贤劣等的差别,就看遇到什么缘来决定是否苏醒,或者决定入哪种道,成为五种种性里的哪一种,决定入的道是大是小、是快是慢、是正是邪等,这就可以看出缘的重要。也就是,碰到的老师是怎样的,以他教授的教法而熏染的力量就会成为那种种性,而入那种道,这就叫“藏性随缘”。

当前很多人与法王有甚深的因缘,如果能以法王为增上缘,那就极好了,那么这里传记就是一个媒介。假使对于传记有所结缘,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么当这个轮回中昏睡的有情,听到有这样的大解脱行传,这样因缘一和合,他就会落下解脱的种子,就有不同程度的起信心、增上信心等等。

如果发生了这个根本,再向法王祈求,那就会得到摄受。由于法王是最高的佛果位的量,因此会摄受这个有情,终将其引入到解脱道中,或者在因缘逐渐成熟时,他就会在怙主身边听闻各种妙法。因此,就助缘的状况来说,法王是最高的,在因缘上又是很切近的,而一旦为他摄受又会是最合适的,因此,这里有特别大的缘起情况。

从缘起深远的进程来观察。只要在接触传记以后生了信心,而且信心发展到一定的量,那决定为法王的智悲力所摄受,因缘冥冥之中就会逐渐地往这上进展。这样为法王摄受之后,将无有厌足地受用大乘深广妙法。那么如来藏随着非常深、非常广的大乘法的助缘力量,就会逐渐地开显。因为藏性本来就有,而当这个迷梦中的人,不断地听到非常有力量的招唤他醒来的法音以后,他就会速疾地苏醒。悲心、菩提心等的大乘种性会发出来,会发出大乘行愿,会往真实成就三身果位的方向走,这就叫增上的种性越来越开发出来了。

像这样,如来藏在离客尘障蔽的情形下会越来越显发,和怙主之间的相通感应会越来越深,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深厚。当达到极致的时候,当然就心心相印,自身的本心和法王的本心刹那间就已经不二了。由此将在大威猛的上师父亲的密意心界中(指真心),一坛而成正觉。也就是,同样在这样的法界体性里现前本来的正等觉。

那么以此将真正地实现普贤行海。也就是乃至虚空界尽之间,时间是“恒常”,指念念不断;空间是“周遍”,指尽法界虚空界;行相是“任运”,指无分别、无功用;以悲愿为缘,展开的事业是成办一切有情一切现前和究竟的义利。

这是整个大传缘起上所希愿的、从始至终的极其深广之处。所谓的“作连接祈愿”,实际是作三方感通规则上的发愿。“三方”,指祈愿方、结缘方和摄持方。祈愿方是活佛,他在有缘者和法王之间起连接的作用。所观照的是所有跟法王结上了缘的众生,特别指跟这部大传结上了缘。比如耳根听到了描述法王行传的声音,眼睛看到了这一类文字,心里忆念法王不可思议的行传事迹,乃至作过思惟、作过随学的发愿,或者自己开始这么去学,或者对此事产生了好乐等等。那么这样就结上了缘,他在这个甚深层面上已经为法王的愿海所摄受了。摄持方是普贤法王上师,他彻证了法界,具有最不可思议的量,任何众生的心想都在他的心中反映,只要有一点善心倾向,就必然为他的智悲力所摄受。

然而,众生对于这条道路还处在迷昧不清的状况里,那么活佛作为明眼者,他要为这一切的结缘众生作从始至终的一种祈愿。一切缘起的枢要就在愿心上,有愿必满。就像地藏菩萨的公案里所讲的那样,那些作为连接方的人向菩萨祈愿时,那股力量必然会加到所祈愿方上面。现在活佛这样祈愿,就是要把一切有缘者的心和法王的心连通起来,这决定了未来非常广大、深远的缘起走向,因此,我们要认识这样的大事因缘。

再者,从我们自身来说,活佛作了一个指引,而我们也应该发出主动力来。我们自己也是见闻忆触到这部大传的有缘者,而在这个缘上光有种子还不够,还要不断地用水去滋润它,让它速疾地开发。也就是出现了信心和恭敬以后,要向法王祈求,这样就能得佛力的加持,从而在生生世世中得到护佑,或者入到非常好的缘起里。那么对我们来说,要随学的地方就是自身要这样祈愿。

当前关键的一步

而且,我们也要祈愿,一切有缘者都能共同入到法王心海,同在一坛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跟随活佛,为了让无数众生都能真实地结到殊胜的缘,而且,让这上面的种子得到滋润以后,速疾地达到相应的量,那么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迈出一步,那就是要展开对这部大传具量闻思修的法行。充分地去讲解、认识、思惟、决定、随学等等,当这一系列的过程发生以后,那么深广大道的缘起就会充分地展开,无数具缘者的心识会汇入到法王心海当中,那的确将在因缘成熟之际实现这样的所愿。也就是,一切有缘者会在同一个曼陀罗里成就无上正觉,会同样地行持普贤行海,乃至虚空界尽之间,没有休息地以幻变的神力,作一切法界众生暂时和究竟的义利。要像这样认识到缘起的甚深之处。

藏历火猴年三月八日撰于喇荣

2016年藏历三月八日,撰写于圣者法王如意宝的根本道场——圣地喇荣。

思考题

1、

(1) 作者最后为哪些有情祈愿?

(2) 祈愿的内容是什么?对此作细致思惟。

(3) 什么是“作连接祈愿”?这样祈愿有什么作用?对此我们当前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