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八)愿差别

《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 智圆法师 讲授 ︱

在诸多对治力中,能从根灭除业种子的方法,就是证悟法无我。《业障清净经》中讲了一位比丘造了不净行和杀母两种重罪。后来他特别后悔、难受,像疯了似的,从一所经堂跑到另一所经堂,从一座城市走到另一座城市。他在众人面前说:“我毁灭了!我毁灭了!”一再哀泣:“唉!唉!我错了!我错了!”他由诚心悔过的力量让罪业得到减轻。正当他深自悔责时,有个具他心通的菩萨为他开示了殊胜妙法,他因此证悟了法无我,一切罪业都得以摧坏,证得无生法忍。这个例子表明,证悟法无我能从根摧毁罪业种子。

另一个要点是:对于殊胜的法生起信解,能遣除一切堕罪和后悔,能净除一切业障。我们对这一点应当深信不疑。《金刚经》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依靠受持读诵《金刚经》,以正念真如修习殊胜之因,能灭除应堕恶道的罪业。《宝性论》说:“若由数近恶人故,具有恶心出佛血,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若能思维修法性,此人速疾从此脱。”也讲到了由思维修持法性能解脱五无间罪。

又,如果发起了无伪菩提心,也能极大程度地净除过患之因的不善业。《入行论》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是说,当自相续中现前菩提心时,能如劫末火那样一刹那就烧毁诸多重罪。

有人怀疑:修习对治法能净除轻微和中等罪业,还可以理解。但要从根净除五无间罪等的重业,恐怕很困难吧!

答:像未生怨王造了杀父重罪,本来要在地狱中安住一劫,但他依靠四力净治罪业,最后堕地狱时像皮球刚落地就弹起一样,地狱的异熟果几乎消减殆尽了。所以罪业不论轻微、中等、严重,只要具足破除罪业的四力,就能无余清净。

又有人怀疑: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明明说了经百千劫也不空耗,怎么能让重业化为乌有呢?

答:经文的密意是:如果没有生起罪业的对治,业不会无因无缘就减轻或消尽。但具有对治力如法地忏悔,因缘也随着转变,按对治力的大小而相应地净除罪业。经论上说,愚人造了小罪也变成堕落地狱感受极重苦果之因,智者造了重罪也能不受果报。

总之,应当发愿在自己的相续中具足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和对治力。这是祈愿“清净一切善业力”的具体内涵。发愿具体化很要紧,要发起修出四力的决心来。真正下了决心,才谈得上有愿力。愿力真实了,修持就会真实。

2、净除有漏善业力

有漏善业指杂有烦恼的善的造作,有力引生三有诸果。这种业力不净除,就会引发三有的种种果报,不能解脱生死。如何净除它的势力呢?需要依靠愿力回向,也就是内心放弃三有的一切异熟果后,一心唯求无上菩提,这样以愿力回向就能净除。

3、净除不动业力

不动业指色界、无色界行持的不动业和以四禅、四无色定所引起的业。如何净除它的势力呢?心中完全舍弃上界的果报后,能自在地把握自己的业(自在地把持身口意的造作),让心随自己的意愿唯一为利有情而精进,这样内心脱离了不动业的运作轨道,就能净除它。

摧灭一切烦恼力

贪欲等逼恼身心的缘故,叫做烦恼。或者说,一个法在刚刚生起时就使内心不寂静,这样的法就是烦恼。

烦恼力有何表现呢?以烦恼的作用,无量众生对理与非理、利与害、重与轻等等不觉知,在心态和行为上颠倒趣入。

有很多方法都能摧伏烦恼,比如修不净观或者以世间道压伏等等。总之,这里是发愿能自在地利用烦恼,由此能修习菩提分的种种法。

降伏一切诸魔力

“魔”,指天魔等的四魔。他们有干扰的力量,能对修菩提行等作障碍。能令魔无法施展力量,或者能以神通力灭除魔力,叫做“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力”指违品不能为害,能任运地趣入。“诸”是一切的意思。“圆满”是指上面速疾周遍等的十力和三种对治全部都具足。普贤诸行,每一种都到达违品无法障碍的地步,叫做“圆满普贤诸行力”。

总之,念这一颂时应当发愿:愿我具有净除有漏诸业的力量,从根伏断根本烦恼和随烦恼的力量,降伏一切诸魔的力量,由修习对治违品的殊胜力而具有圆满普贤诸行的力量。

法王曾说:《普贤行愿品》中的所有愿都可以归纳在这四句中。法王在朝拜印度金刚座转绕菩提座时,念了很多发愿文,主要还是以这一颂为主发愿。法王教诲说:我们朝礼神山、圣地、寺庙、佛塔、佛像,或者拜见高僧大德时,能够念《普贤行愿品》是最好的,如果时间有限,应该念这一颂发愿,至关重要。

法王1997年写了《从四乘发挥的教言》。在这篇教言中,法王开示了为四众弟子传法的密意,其中,依“清净一切善业力”为居士众为主传讲了取舍善恶因果的《百业经》;依“摧灭一切烦恼力”为藏族尼众为主传讲了发菩提心、行菩萨行的《入菩萨行论》;依“降伏一切诸魔力”为汉族弟子为主传讲了《大幻化网》;依“圆满普贤诸行力”为藏族喇嘛为主传讲了《上师心滴》等无上大圆满法要。这间接告诉我们这一偈的内涵拓展开来,包含了浩瀚如海的显密佛法。依这一颂发愿,实际是发愿获得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得到佛法圆满的成就。

14、菩萨诸业

“菩萨诸业”指圣者菩萨所行持的种种事业。具体指每个刹那都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众生海,分别诸法海,深入智慧海,清净诸行海,圆满诸愿海,亲近诸佛海,供养诸佛海,修行经劫海。

什么是事业?就是心的能力的外在发挥,比如太阳是本体,光、热是功能,由光热的发挥而长养万物是事业。圣者菩萨以证悟心性的力量,能令本具的功德周遍地发挥作用。心性远离垢障就能起不可思议的妙用,能在一个刹那就做到严净诸刹海、解脱众生海、分别诸法海等等的极广大事业,远远超过了凡夫和小乘阿罗汉的境界。比如世间杰出人士也拥有教育、环保、慈善等等的事业,但在效率、影响、成果等方面无法和圣者菩萨相比。比如圣者菩萨一刹那就能往诣无量佛前广兴供养,能教化十方无量众生,而世间的一个教育家一时只能为几百、几千个人授课,而且一个刹那决定说不出一个字来。所以在做事业的能力上,凡夫和圣者有天壤之别。

我们应当心怀最远大的志向,不应以做一些世间事业为满足,应当发愿追随圣者菩萨,成就与他们同等的事业。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海表示无量无边。藏文每一句都有“能”字,汉译为了照顾译文的优美和气势,有几句省略了,但我们持诵发愿时,要有“能”的内涵在里面。

普能严净诸刹海

无量无边的刹土叫做刹海。以修证的力量普遍净除无量刹土中的器情垢染,令其清净,功德庄严,叫做严净刹土。念一句时,应当发愿:每个刹那都能令如海的刹土像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庄严。

解脱一切众生海

观察轮回的现状就知道,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身陷在三有牢狱中,被铐上烦恼枷锁,日日夜夜受众苦逼恼,无量劫不得解脱。我们要发愿:一切系缚在惑、业、苦中的众生,我能在说法时以身神变和意神变让他们欢喜、满足,之后,以语教诫神变宣说妙法,让他们当下心得解脱。

善能分别诸法海

诸法海包括讲述方面的教法海和修证方面的证法海。教法按经、律、论分,有无量的文句法蕴,证法按戒、定、慧分,有无量的证德,所以都叫做海。

念这一句时,应当发愿求证慧眼一一刹那都能别别观见如海教证诸法的无上境界。就像一面大圆镜子顿时照见森罗万象那样,智慧眼一时就照见如海的教法和证法,对无量法的每一细节都了了分明,毫无错乱。

这不是一般智慧的作业。一般智慧的作用相当有限,比如一次只能了知有限的一部分;对于一分法的意义,也要通过渐次地观察才能有所了知;或者,只是在文句上了解,对于内证的境界却茫然无知。

大家观察,比如看一页书,迟钝的人做不到“一目一行”,观察力敏锐的人却可以“一目十行”。又比如有这样的修行人,初学道时看不懂经文,但悟道后开了智慧,再看经书,一目了然。这些现象都说明有情本来具有观察的能力,只是被障碍遮蔽而使观察力变得狭小、暗钝,等到障碍消除时,就能现前慧眼一时照见无量法海的境界。比如,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意伏藏之王,在他老人家心中能一时顿现无量无边的法义,无量的显密法海、菩萨地道修证的境界都能极透彻地见到。有这样的智慧,就能起无边妙用,能做极广大的佛法事业。

这里,发愿的重点是誓欲把心性本具的观察力开发到究竟,也就是誓愿求证到一刹那就能顿时无杂照见一切教法海和证法海的智力。

能甚深入智慧海

从哪个角度讲智慧是如海呢?打个比方,我们称赞某人智慧如海,是指他对各领域的现象、原理等都了如指掌。由此就知道,是从“智慧的境无量”上来说智慧如海的。所以,智慧海是指对诸法的性相、因果等的无量所知一一通达的智慧。

了知了智慧海的涵义后,再认定这里发愿希求的目标。这里是希求每个刹那都能深深趣入了知无量尽所有相的广大智海(“深入”是现证的意思)。这是针对了知尽所有相的广大智慧,誓欲使其作用开发至究竟。所以,重点在发愿令本具的广大智慧的妙力开发到最究竟。颂中“能”字是关键字,表示能力、作用。当广大智慧的力量开发至究竟时,就会现前每个刹那都能入于广大智海的境界。

普能清净诸行海

所谓行海,“行”指菩提行——能成就佛菩提的妙行,“海”指无量支分。菩提行就是福慧资粮——能成就佛功德法的智慧资粮和能施予一切众生利乐的福德资粮。成就佛果需要圆满无边的福慧资粮,福和慧都要修到最圆满为止,要修满一切菩提行海,无欠无缺。

这一句重点落在“能清净”上。“普能清净诸行海”,就是能做到普令一切菩提行都清净无垢。以布施为例,在行布施时,内心没有悭贪等的烦恼垢;进一步,执著能施、所施、布施的分别心也空净了。像这样,行持一切菩提行时,都能净治违品,不染垢秽,叫做“普能清净诸行海”。

有人疑惑:怎么能在“清净”上说能力呢?清净上确实有能力的大小,比如行菩提行时,有悭贪、嗔恚等障垢,都会使菩提行不清净。对于这些违品,你能伏住吗?能断除吗?有多大的净治能力呢?在它现起时,是当下能空净,还是需要经过长时对治才能止息?或者是能净治有限的几种障垢,还是能净治一切障垢?……这样观察就知道,清净菩提行的能力因人而异,大有差别。那么,净治的能力到达究竟是何种境界呢?就是一一刹那都能令无量的菩提行清净无垢。这就是我们发愿求证的目标。

总之,念这一句时要发愿求证一一刹那都能令一切菩提行海清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