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菩提品
《宝性论讲记二(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
丑二、广说功德: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
这一偈颂是讲到自性身无二具足五种功德:1以比量不可量(无量)、2不可数(无数)、3以分别心不可思议(不思议)、4不与他法等同(无等)5清净究竟,这五种功德于真实义中与自性身是无二无别的。
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是讲具足五功德的根据:“广大故”不可量,“无数故”不可数,“非为寻思”境界故不可思议,“唯佛”具有故无等,二障“习气无余断尽”故是究竟清净等五功德。
殊胜自性身为什么具足很多功德?因为自性身就象虚空一样,广大周遍,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没有起点、没有终结、无有方所、无有局限,故是“无量”,即无法衡量的一种殊胜境界。而且自性身完全超越数量等,不可能有固定数目的自性,故是“不可数”的功德。远离一切戏论,非语言、分别心所境,故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此殊胜功德唯佛具有,十地大菩萨尚未证得,更何况小乘声缘境界?故是“无等”的功德。这是彻底从障垢中获得究竟解脱而现前的无著、无碍境界,故是“究竟清净”的功德。
对此世亲菩萨在《佛性论》中解释:“不可量者,有四义:一、由时节久故,不可量;二、功用大故,不可量;三、无余不足故,不可量;四、无中间故,不可量。”意即:1从时间方面,自性身的功德是无尽的,没有时间上的边际所以无法衡量。2从功用方面,唯佛现证此胜妙难测的殊胜境界,所以无法以分别心衡量。3从体相方面,圆满无有分毫欠缺,是说本体无余周遍一切万法。4从相续方面,没有一点间断的相,故不可衡量。
对此世亲菩萨又举公案说明:一天,佛问舍利弗:“你能够如量通达如来的功德吗?”舍利弗说:“不能,世尊”。佛又问:“那你怎么相信佛陀的功德?”舍利弗说:“我现在是依靠声闻能够观见如来清净戒等功德,无处不生希有之心。譬如,有人在天上的花园里行走,见到路边庄严的宝树,会生起希有心一样,我亦如是。世尊,譬如有人在大城的外面,见到一些很可怜的人出入城市,他心里这样想,这个城中所有的人都是很可怜吧,同此比喻一样,我也依靠能见如来戒等功德无不是希有,我是以信心了知的缘故”。说明声闻、缘觉是依靠信心才了知佛陀的功德,佛陀的功德没有办法真实衡量,是不可量的。对于不可数的功德,世亲菩萨引用了《马先行经》云:“若人有千头,头头有百口,口口百言舌,舌舌百言声,十力等一分,穷劫说不尽”。意即:如果一人有一千头,每头有百口,每口有百舌,每舌出一百音,只单宣说佛陀十力之一分功德,就算穷尽未来劫也宣说不完,故自性身的功德是无可计数的。
癸二、广说报身体相分三:
一、广说报身体相;
二、复摄彼义;
三、随缘示现。
子一、广说报身体相:
圆满受用诸法故,显示自性之法故,
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
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
以如意宝神通故,圆满受用身安住。
一、说法不断:“圆满受用诸法故,”这一句是讲法语不断的功德,就是圆满受用种种深广妙法的法语相续不断。
二、示现不断:“显示自性之法故,”是讲示现的功德相续不间断。“自性之法” 是指在圣者菩萨前恒时示现的报身自性的妙相、随行相好等法,由恒时显示,故为示现不断。
三、事业不断:“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指事业不断的功德。因为大悲清净后所流现的果,就是利生事业的相续永不间断,也就是大悲清净的等流果,故为事业不断。
四、任运自成:“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所谓任运自成的功德,即是无有任何功用、加行和分别,完全任运自成地满足一切所化众生的所欲来作利生事业。
五、现非自性:“以如意宝神通故,”所谓显非自性的功德,以如意宝神通来作比喻。如意宝有能显现种种和所现非如意宝的真实自性两种特点。如摩尼宝放在蓝色的布基上就会显出蓝色,随红布基显出红色,但是红、蓝等色均非摩尼宝的自性。同理,随顺无量所化众生的根性、意乐和信解,虽然幻化各种形色身量等,但都不是报身的自性。
最后一句“圆满受用身安住。”就是圆满受用大乘法的报身,是以这五相而安住的。
子二、复摄彼义:
说法示现业不息,无有加行功用相,
显现不是彼自体,此处种种示五相。
佛语说法相续不断、示现佛身相续不断,大悲利生事业相续不断,于此等事业无有勤作功用而任运自成。报身于自现中不显其自性,但在所化清净眷属前,显示了报身的五种相。《佛说无上依经》云:“第二身者,法身净流之所显现,一切无量如来功德,摩诃般若大悲为体,与五种功德相应:一者无分别相;二者无功用心;三者称众生意作利益;四者与法身不相离;五者恒遍一时不舍众生。”与此颂义相同,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其中“无分别相和无功用行”可摄于任运自成中,“称众生意作利益和于法身无相离”可摄为显非自性中,“恒遍一时不舍众生”,可以开为“说法相续不断”,示现事业相续不断。
下面对报身的第五相再作解释。
子三、随缘示现:
如由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
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
前两句讲比喻,后两句讲意义。首先前两句“如由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譬如自性清净的摩尼宝放在不同形色的布基上,会显现青黄方圆等种种形色,这并不是摩尼宝的真实形色。
后两句“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是说,同样由于所化众生的根器、意乐、信解等各种不同的因缘,自性是大悲周遍一切众生的诸佛,于非彼自体中,无碍幻现种种形色身量等利益所化众生。诸佛虽然不是彼等的自体,但仍能无碍的幻现种种形色身量等。《大乘庄严经论》云:“食身于诸界,受用有差别,众土名身业,一切皆异故”。意即:报身在一切清净世间中,各种的受用事都不尽相同,诸如眷属、刹土、名号、身相、事业等,受用各不相同。有的眷属见到大身,有的眷属见到小身,有的听到佛宣说智慧般罗密多,有的会听到佛宣《十地经》等。这样随顺所化的根基、意乐显现相应的种种身相,演说相应的大乘法等,并非固定的一种显现,故颂曰“随缘示现,现非彼体”。如摩尼宝任运随缘示现一样,也即“显非彼体”的道理。
癸三、安立化身分三:
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
二、其作业次第引导众生。
子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
依大悲心知世间,观照一切世间界,
法性身中不动移,幻化种种之事业。
天界出生圣白幢,从于兜率天宫降,
入于母胎及降生,善巧通达工巧处,
王妃眷属中嬉乐,出家修习诸苦行,
往诣菩提道场中,降伏一切诸魔军,
圆满菩提转法轮,趋入大般涅槃界,
普于不净刹土中,轮回未空恒示现。
化身有种种功德,这里描述殊胜化身示现的十二种相:1天降;2入胎;3出生;4通达工巧;5受用后妃;6出家;7苦行;8往诣道场;9降魔;10成道;11转法轮;12入涅槃。汉传佛教中讲八相成道,实际无有什么差别,只是开合的不同而已。
这四颂可以从示现因、示现相、示现处、示现时间这四方面宣说了殊胜化身。
第一颂是讲“示现因”,第二到四颂是讲趋入大般涅槃界之“示现相”;最后两句分别讲了“示现处”“示现时间”。
接下来具体解释:
一、“示现因”,由什么原因诸佛示现化身?
颂词“依大悲心知世间,观照一切世间界,法性身中不动移,幻化种种之事业”。由依靠摄受无量众生以及了知所有世间界的缘故,以大悲和智慧观照相应的一切所化界后,恒时安住于如所有智法性身不动摇入定的境界中幻化种种的事业。佛之所以在清净眷属前示现报身,在不清净眷属前示现化身,因为佛陀于究竟的智慧和无缘大悲双融的境界中,会观照一切世间界的所化众生,而且出入定无别恒时安住法身不动摇,同时幻化种种的事业,如果只是在圣者菩萨前示现报身,那就无法饶益不清净的凡夫众生等,这样就无法满足诸佛普度众生的大悲,所以诸佛在不清净的凡夫面前,相应其意乐作各种示现,以各种方便接引众生趣入解脱道,直至获得究竟的断证功德。《大乘庄严经论》云:“应知第一身,余二之依止”。应当了知第一身就是法身,是其它二身即报身和化身的依止。在不离法身的同时显示报身和化身,也就是由极为清净的无上大菩提在清净所化前流现报身,在不清净的所化前流现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