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菩提品
《宝性论讲记二(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
第六根据:颂曰“恒常圆满而具足,无量等持大乐故”。即恒常圆满具足无量修持安住三摩地中的大安乐。这是一种不可思议殊胜的大安乐,没有一刹那远离的恒常大安乐,是没有一点欠缺的圆满大安乐,是无法以分别心衡量的无量大安乐。一般而言,得到世间禅定的补特伽罗,尚且可以不被火烧,不被刀剑伤害,何况佛陀恒时在大定中、恒常圆满具足无量的大安乐,根本不可能有丝毫的苦受,这是以无苦唯乐来成立佛陀色身不可能远离世间轮回。
第七根据:颂曰“常住世间利益他,不为世间染污故”。佛陀为了利他常住世间,随顺众生的机缘作各种各样的显现,但是不会被轮回世间法所染污。佛陀为什么不会被轮回染污呢?因为一切染污都是起源于非理作意,佛已彻底断尽了一切非理作意及其种子习气,所以根本不可能生起任何杂染,决定不被轮回所染。这是以佛常住世间不会染污来成立佛陀色身常住世间,不可能厌离世间。
以上以七种可靠的根据确定了佛陀色身常住世间救度一切众生的道理,后三条是以大平等、大安乐、大清净来成立色身不会舍弃世间之理。
壬二、法身恒常之根据:
获得无死寂静处,无有死魔现行故,
无为自性之能仁,本来极为寂静故,
恒常是诸无依者,皈依处等合理故。
这里以三种根据成立法身恒常。前两句从离垢清净的角度讲,中间两句从自性清净的角度讲,后两句从无欺诳的角度讲。
第一根据:颂曰“获得无死寂静处,无有死魔现行故”。“无死寂静处”指粗大的分段生死以及微细的变易生死的客尘法完全消尽的寂静处。在法身完全显露的极清净佛位,因为获得了无死的寂静处,再也不会有生灭相的死魔现行故,无垢法身以对治究竟而恒常。在佛的法身境界中,再也没有暂时客尘的生灭相,所以是离垢常住。
第二根据:颂曰“无为自性之能仁,本来极为寂静故”。因为非因缘所作自性的能仁法身本来极为寂静。寂灭一切有为法的生灭相状,是“无为自性能仁”大无为法的自性,所以佛陀的法身决定是自性常住的。《佛性论》云:“性无生灭故是常者,法身非本无今有、本有今无,虽行三世,非三世法,何以故?此是本有,非始今有,过三世法,是故名常”。意即:法身不是原来没有现在才有,也不是本来有现在没有。法身虽然遍行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但又不是三世法,因为法身是本有的大无为法,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超越了三世法,所以是常,远离生灭相而自性常住。
第三根据:颂曰 “恒常是诸无依者,皈依处等合理故”。因为法身非暂时而是永远成为无怙众生的皈依怙主,是极其合理的缘故,成立法身是无欺诳而常住的。因为法身恒常是世间永恒不变的殊胜皈依境,以其成为自性恒常的法才能成就,所以乃至轮回未空之际,可以成为众生永恒、坚固的皈依处。这是从他相续永作皈依的角度来成立法身是无欺诳的坚固皈依处。
壬三、对应二身摄义:
由前七种无误理,显示色身恒常性,
由后三种无误理,显示法身恒常性。
二身恒常性有不同侧面。众生面前显现色身的恒常性是指恒时相续不间断,色身中的报身是对圣者菩萨显现的,化身是对凡夫、声缘等显现的,一般化身佛在这一世间显现涅槃,同时在另一世间又出现化身。不仅本论,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也如是说:“自性无间续,三佛俱常住”。意即:法身自性常住无有生灭,所以是自性常住;报身恒时不间断传法,所以是无间常住(不间断常住);化身乃至众生界空尽之际恒时不断地显现,所以是相续常住。如是说明无上大菩提之三身都具足常住的功德。
法身常住和色身常住的关系是什么?法身是色身之体,色身是法身流现之妙用,由于法身的常住妙体必然会流现色身的常住妙用。一切如来都是“如法界量”显现种种身,显示无尽的庄严,做无边的佛事业,这些都是以普光明智为体,因为法身是无尽无边不可思议的妙体,故与妙体相应可以示现种种身,故示现色身也是无量无尽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意即:因为佛智慧入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大平等的智慧,所以佛所现的报身充满一切世间,而且佛的音声普遍随顺十方一切国土,虚空含摄一切万像。佛也是这样以普光明智为体,出生种种的示现,而且于诸境界无有任何分别。正是因为智慧没有局限、没有边际、没有偏袒,故以此法身为体,就能不断流现种种的报身和化身无有间断,而且是无碍、周遍、任运而显现的。由此可知佛陀不可思议的菩提功德永时常住、三身常住。
庚七、如实不可思议分二:
一、略说;
二、广说。
辛一、略说
非言语境胜义摄,非心所观超譬喻,
无上轮涅不摄故,佛境圣亦不可思。
本颂略说无上殊胜菩提不可思议的六种根据。一是“非言语境”界故,二是“胜义所摄”故,三是“非心识所观”处故,四是“超越譬喻”故,五是最殊胜“无上”故,六是“轮涅不摄”。故无上殊胜菩提的境界,十地自在的大菩萨们对此尚且不可思议,何况其它有情。佛在《无上依经》中云:“阿难,何者是无上菩提不可思维?有六种因故不可思维,一者过语言境界,二者第一义谛所摄故;三者已过觉观分别思维;四者譬类所不能得;五者于一切法最上品故;六者生死涅槃处不可安立故。是名无上菩提不可思维。”
辛二、广说分二:
一、依次第宣说根据;
二、对应二身摄义;
三、功德不可思议之理。
壬一、依次宣说根据:
不可思议离言故,离言胜义所摄故,
胜义所摄非思故,非思超越比量故,
超越比量无上故,无上轮涅不摄故,
轮涅不摄不住故,不取轮涅过德故。
此以连贯的方式依次宣说安立无上殊胜菩提不可思议的六种根据。
首先“不可思议离言故”,为什么佛陀三身的境界连十地菩萨也不可思议?因为佛的三身境界非语言所能表达,不可言说、无法描述、思维、谈论等。
“离言胜义所摄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以语言不可言说?因为是各别自证智慧所证的胜义境界,故世俗语言、文字无法表达。
“胜义所摄非思故”,为什么佛的三身是胜义所摄?因为佛的三身非分别心识思量观察了知的世俗境界,故唯胜义谛所摄。
“非思超越比量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是思量的境界?因为佛的三身殊胜境界非分别寻思的境界,超越第六意识的范畴,是世间的比喻以及三相理论等比量根本无法真实衡量与思维的缘故。
“超越比量无上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是比量境?因为佛的三身完全超越世间且是最殊胜无上的缘故,根本无有一法可以比度、衡量,所以不是比量之境。
“无上轮涅不摄故”,为什么佛的三身是无上?因为佛的三身境界是最殊胜、最圆满、最究竟的一种境界,完全超越轮涅二边戏论,故无更上的求取。
“轮涅不摄不住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属轮涅之法?因为三身不住于轮回和涅槃二边,故“轮涅不摄”。
“不取轮涅过德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住轮涅的二边?因为佛的三身不可思议自在智慧对轮涅无有功过等分别执著,不落二边戏论,不属轮涅所摄,完全超越轮涅的境界。
壬二、对应二身摄义:
前五正理微细故,如来法身不思议,
第六正理自在故,如来色身不思议。
六种根据分二类,前五种成立法身不可思议,第六种成立色身不可思议。
前五种根据是:非语言境界故,胜义所摄故,非思量境故,超越比量故、无上故。这五相正理是讲佛的法身极为微细甚深,以凡夫粗大心识无法测度、思维,无法以语言表达。
第六相正理“轮涅不摄故”,是讲佛的色身胜妙自在完全超越轮涅二边的范畴,虽然显现生灭等法,但又不是彼有事所摄,如是神妙自在的缘故,宣说佛色身的无量幻化不可思议。包括无上密乘也如是承许,如《大圆满自现续》中云:“法身离思境,报身离寻魔,化身离定边。”《大圆满应成续》云:“身自性法性,自性空及明,智不灭显现,身法性圆满,不退无去来,无言思可说”。佛的法身和色身境界甚深,故除佛以外法界有情无法真实思维。
壬三、功德不可思议之理:
无上智悲等功德,至德彼岸佛不思,
是故诸佛最后相,自在大仙亦不知。
这一偈颂分三段解释。
第一段:“无上智悲等功德”。“无上智”指现量证悟一切如所有义和尽所有义的无上智慧。“悲”指欲从轮回中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悲事业。即依靠无上智慧和大悲事业等无量功德到达究竟彼岸。
故第二段颂词说:“至德彼岸佛不思”,因为到达功德彼岸现前无上究竟的大菩提,除亲证者佛陀以外,对于其余尚未如是现证的九法界有情来讲是不可思议。因为真正如来藏本体全体显露唯一是佛的境界,包括十地菩萨也没有圆满现证故。
第三段“是故诸佛最后相,自在大仙亦不知”。指诸佛不可思议的境界,就算是已得十自在的大仙菩萨也不会真实现量了知。“最后相”指安立佛地八相中的最后一相,也即这一大科判所讲的不可思议相。(八相指前面的因、果、事业乃至不可思议八相)。是故以八相安立自生诸佛之法的最后相,即不可思议相,此相即使获得十自在的大仙人菩萨也无法现量如实了知,更何况其他人?
既然无上殊胜菩提境界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了知,其余圣者都不能完全现证,那为什么还要宣讲呢?于此疑问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金刚句作回答:“因为法界寂灭一切戏论,欲以分别念来描绘法界,实在像虚空无法染色一样,决不可能,然而对于诚信不可思议者来说,就像在虚空上染画,极为稀有,如是而宣说甚深功德。
大乘无上续论辩三宝种性中第二菩提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