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其义大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四)》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为什么很多人没办法贯彻修法呢?因为他一碰到法和非法的时候,非法的欲更强,所以他的心就流荡在名利五欲的追求上,流荡在非法的追求上。尽其一生,修法都是假的,求名逐利、寻求女色、享受生活这些才是真的。这种人就是伪修法者,因为他连修法的一分欲乐也没有。谈到修法,心里丝毫影响也没有,谈到财色享受,求之若渴的心时时涌出。两者相比,世间的欲已经百千倍的强过了修法的欲,所以古人都说,求道像好色那样,早就成佛了。
现在修暇满,就是要开发出修道的首要——取心要欲,或者说求道的切愿。这个不发出来,那以下的一切都只是流于空谈,或者只能得极微少的利益。这个一发出来,就真正成了一生精进修行的人,日日夜夜都会取心要,他最喜欢的是法。就像一个人当初喜欢上数学就是因为他解开了一道非常难的数学题,而且因此找到了成就感。这个在世间叫兴趣,在佛法叫欲乐。从那以后他就非常喜欢做数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一年级一直做到十八年级,甚至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有些数学家就是这样,最后做完了题目就溘然长逝。那就是他的欲支配他一生都必须要干这个,一天不吃饭不要紧,不干这个就不行。
我们从小学生的兴趣动态上去观察也是这样。不喜欢数学的,他就根本就做不出数学题来。喜欢画画的就不停地画。一旦他的画作得到了肯定,就更是停不下来,那就成为他生命的重点。后来成为画家,一辈子以作画为乐趣,活在绘画当中,画了上万幅的作品,这都是从第一张画开始的。
搞发明的人也是从第一个小发明开始,就接连不断地发明,所以最开始的动向是最关键的。
其它搞学问的人也都是有瘾,有了瘾,他就能上路,然后一辈子都是乐此不疲。那些搞技术的,搞娱乐的,赚钱的,都是因为第一次的欲出现以后,不断地在这上发展,之后他就一辈子都走这一条路。可见是这个欲决定了行为。常常说“信欲勤”三字诀,有了欲就有精进,串习坚固以后,一辈子都在这条路上走。
总之要由这些门径数数地修心,要把这个取心要欲串习出来。它也是个有为法,能不断地想,就真正能发展出这样的心。如果你不去想,也根本不可能无因凭空就出现这种意乐。
世间其它的求学的路只能发展出一个做科学的欲、做明星的欲、求财求名的欲,那个是世间法上有一套教导的。它会举一些典型的所谓创富者的励志故事,然后说有非常大的潜能,有发展前途,让你向榜样看齐,让你时时想到它的大利益,认为它高过一切,结果人的欲就这样被挑动出来了。但是那些都是世间法,它不可能说到圣法上,也因此没有人能发出法上的取心要欲。
现在学了佛法,首先就是要教导这个重点,发展出法上的欲,心里最强的就是修法的心,一直希求的就是在法道上一次又一次地修行,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作画、答卷、看大片,或者收集流行歌曲。这样欲就转到了法的欲上了。
首先重要的就是要理解一个法字,第二就是要看到法上的道,第三要知道只有在法道上走才能摄取到真实的义利,第四就是再再地强化这种心,让它串习成心里的语言、想法,强之又强,最后让它的力量最大,大到心中只有法,一心要依止法。无论怎么样困难,就只是法,为了求到法可以牺牲一切。这样以这个心就成了真正的修法之士,没有这个心就只是半边人,或者就是伪装的,因为他心里的动力都没有,是伪装的。
有人说怎么是伪装?我不是一天到晚学法吗?那还是伪装!为什么呢?这就是过去的一点善根,现在的一些因缘,再加上一个学知识的习气结合在一起,但是所谓的修心,连一个愿望都还没有,连基本的志愿都还没确立,所以在这方面根本没有。
就好比一个人搞科学的时候,其实他还没有进入到发明的行动当中,他只是说这个怎么好,那个怎么好,他一次也没去发明过。又好比一个谈论书法的人,他懂很多书法理论,高谈阔论,但是一天一个字都没写过。所以那是一种旁观者、谈论者,实际取实义的欲没出现,只是一种谈论,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同样的,修心课程也可以有谈论的欲,但不是修心的欲。修心的欲不是天天谈太极拳理论,而是每天想要实际去打。到这个时候,他不是想今天我还没看太极拳的书,我还得多看几本太极拳的书,不是这样。他是想,既然已经知道了太极拳的打法,我今天就要开始打,今天不打就不得实义,不可能我天天眼睛去看拳谱就能治好胃病、周身的气血就能通畅,所以一定要打。这才叫做有取心要欲。
同样的,道次第修心课程不是天天研究文字,纸上谈兵,不会因为眼睛在文字上溜两遍就能修好心。一定要按照那个去串习,它是怎么教我想,我就不断地去想,它教我怎么抉择,我就怎么去抉择。然后去掉颠倒心,引出善心,这样才会得利益。这个就可以决定。
这么一来,才知道人生的道路确实是要走一个完整的修心之路,要圆具小大显密一切功德,这个就是你的无上志愿,每天要做的就是修心。所谓的修心就是除过引德,就是在自心上去实行,走内在的法的道路,这是外人看不出来的。就依照法就这样调、就这样串,最后就出这样的心。
如今已经有了一个这么圆满的修法机会,天天都可以实行,这不比过去在恶趣里,那是无数劫连一刹那修法的机会都没有,无数次被动地受苦,一点主动权都没有,多么可怜!而我现在要修法的话,一天都有无数的机会,然而我却这样白白空过,到了最后还是回到恶趣里,难道我是个无心的人吗?难道我已经完全被咒蒙住了心,一点正常反应都没有吗?难道我现在得了精神病吗?就要这样责骂自己。
就好比昨天还是个正常人,该干什么他都会干,今天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呆子,什么反应都没有?把他的手放进火里也不知道躲,眼前有好吃的也不知道吃,冷了也不知道穿衣服,世间人都说这个人已经神智不正常了,已经没了理智。同样的,已经到了宝洲的时候,不知道珍惜这样的时机摄取实义,傻傻的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求取,我难道成了痴呆吗?就要这样骂。无心就好比用恶咒诅咒一个人的时候,他马上就丧失知觉,这叫被明咒蒙蔽。
要由这些门数数地来修心,而这些修都是心上要不断地发起,不断地起这样的想法。心上不转的时候它就又停住不动了。现在刚刚起步是非常生疏,所以要用力使劲地转。一开始是难,但是不停的转的时候这个心就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名言中的心全部要靠语言、靠思维。他这么一想心又调动出来了,不想的时候又停住,一想又调出来。象这样百千次地调出来,以后就不用那么吃力了,因为它的势力已经有了,一提就出来。再不断地引它,使它达到猛利恒常的地步,那时你不去想,它自己都会运行。这就是修心的原理,等到它能自动运行,就已经开始有力地把你的心摄持到法道上去了。
所谓初步正则步步正,你首先把这个基础垫好,以后在菩提道的修心路上一直都有这种惯性,一碰到什么法马上在心上修。现在因为没基础,修心的机制没有建立,意乐、行为、动力等等都没有,所以碰到什么法,也不是硬拉就能拉得起。硬拉只是勉强地装两下,放下就又没了,毕竟是里面没成熟。
所以要知道,修心有好大一套机制,每一个方面都如理如量地安置上去了,里面修心的机制就逐渐地复活了。它的力量再得到不断地充实,最终它就能完全占据主体。达到无法夺走的地步时,它就使你完全入在了修心的观行里,不会再跑出来,也不可能再跑出来。从此以后再也不可能变成一个俗人,这就叫修心发生了成功的转换。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样的。没有经过这样的转换,没有励力地把法植在心上,用它置换掉你心中的颠倒法,那就是没有修成功。那不还是原来的我吗?既称不上中士、上士,甚至下士也称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