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其义大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四)》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又有欲天昔人世时,由其修道习气深厚,堪为新证见谛之身,然上界身则定无新得圣道者。如前所说,欲天亦多成无暇处。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

最初修道的身也以人身为最优越,以人和天作比较就可以看到。这怎么讲呢?一一观察欲天、色天、无色天,欲天除了过去做人的时候修道的习气很深厚,在他生到天上时,还能够新证得见谛——见道以外,其余多数的欲天都成了无暇之处。

意思是欲天有两种,一种是过去做人的时候善根深厚的转生者,生到欲界天也不忘前因,还是能够修道证得圣果,但这只是极少数。

此外的绝大多数都葬身在欲海里,就像《资粮论》里所说的,欲界天的五欲非常地诱人,天人的心时时都在欲尘当中散乱,心中的贪欲就像烈火一样炽燃,所以丝毫也不可能发起出离意乐。连向道的心都没有,哪里能证道?所以终其一生也只是做了一场美梦,享受了一些梦中的幻境,在美梦过后就是恶梦来临了。像这样空过一世,从究竟的观点来看是毫无意思的,所以佛教出世的行者以生天为堕落。

此上的色无色界天决定没有新获得见道的人,这确实是百分之百的。换言之,色界天以上所有的天界凡夫,全部都只是等待堕落。在他们的心相续当中没有一刹那能起修法的心,整个缘起的显现上,全部成了空缺,一个得道的人都没有。所以在修道上,上界天完全没有因缘的。可见这个因缘难聚,所谓缘生可贵,要是没有那个因缘,跑到别的地方去也绝无机会得道。

这样看来,我们应该百倍地珍惜眼下的人身宝,一旦失去,确实是万劫难复,所以这确实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遇的一次良机。如果把它用在造各种恶趣业上面,那实在是太愚痴了!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事。

这样较量后才知道,最初修道的身,人身是第一,再也不要去想别的,机会就这一次。在这个暗无天日的三界里,只有得到暇满人身才开始出现了法的光明,别的地方全部是一片黑暗。一旦失去了人身,到哪里能再次值遇这个机会?就好像一个玉杯已经摔得粉碎,这些残片还能恢复原样吗?虽然不是绝无可能,但这种机率太小了。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并不夸张,实在是因为因缘的会遇是极其困难的。

用极广阔的天眼观察那些失掉了人身的众生,会发现他无数劫都在其余道不断地转,再怎么样也难以得到这个人身。多少人都是这样,一堕下去,连贤劫千佛出世的时候都不能得救。佛经中说“八万劫来未脱鸽身,七佛以来犹为蚁子”,七尊佛过后,它还是做蚂蚁,没办法超生,八万劫后它还是鸽子的身。因为一次的造业就直接陷入地狱,千佛出世也不能得度,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样看到整个三界里无数生命形态的遭遇,在法上的因缘是这么难以积聚,在修法事情上无比的难以成就。所以不是搞一些其它的世间法难,而是积聚法的因缘十分地困难。就连我们目前讲一座法,这个因缘那都是百千万劫难以值遇的。现在遇到了,不要以为很容易。错失了这个因缘以后,再巴望着想得到,也不可能凭空出现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现前的机会,一分一秒都不要错过。

此复俱卢洲人不堪为诸律仪所依,故赞三洲之身,其中尤以赡部洲身为所称叹。

再比较四洲的人身,会发现以南洲的人身最值得称叹。

也就是在四洲里,北俱卢洲人不堪为诸律仪所依,因为那里太享受了,根本没办法受戒。就象某些今天的西方国家,因为离不了现前世间的饮食男女等的欲乐,根本发不起一个出离向道的心,所以不堪为律仪所依。整个北俱卢洲也是全军覆没的状态,生到那里享受一千年,享受完毕个个都沉沦下去,这有什么意义呢?得人身而不能超出轮回,不能成佛,就是没有意义的。

其余东、西、南三洲的人都可以证道,但是相比而言,以南洲的身最是要赞叹之处。南洲是业增长地,就是说我们地球上的人,有很特殊的时空因缘,无论做什么业都能够很快成熟。其他世界的业不容易成熟,南洲的身用好了,修道能够即生成就,因为他的心力能够发得很强,很快就能圆满,所以是特别有能力的所依身,这都是跟生命形态的缘起直接相关的。

这样才知道,原来观待毕竟的决定胜而言,要从轮回中彻底解脱、要证得佛果,以南洲的暇满人身是最第一的。

所以我们不要对缘起愚昧,不要认为地球上的人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要自暴自弃用这个人身造恶,不要拿这个人身不当回事。

这个人身能够发求解脱的心,能受持别解脱律仪,一心修持解脱道。又能启发出广大心力的菩提心,依此能受持菩萨律仪,发起增上意乐,引导一切众生趣向大菩提,所以有极大的义利。

是故应当作是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

这样明确了人身的大义,就应当这样想:我现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妙身,只要善用,一切义利都能实现。没有得到就是很苦的事,要成办一分也不可能。现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妙身,时时刻刻都能产生极大的义利,为什么我不使用它,反而没有任何利义的白白空耗呢?就像一台昂贵的电脑,摆放了三年,从来不用,结果坏掉了,别人会说这非常愚痴的行为,为什么没让它发挥作用呢?

我们这个人身也是这样,应当常常想: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如意宝一样的人身,为什么要空耗时光,直到寿命结束的时候彻底报废,一点利义也没摄取,我怎么这么愚痴呢?

我若令此空无利者,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而为重大。

然后进一步地呵责自己:我如果让这个珍宝人身一天空无利义的话,那我真是世上最愚痴的人,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自欺,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愚蒙。

什么叫自欺呢?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能享乐就是真正实现了人身的意义,根本不知这是最大的损失。

人们总是以为选择了很好的生活方式,以为这样过活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们不能听从这个愚蒙的心,它的知见是很荒唐的。

怎么理解这个自欺呢?就要把自己分成两个人,无明作主的时候就已经在自欺了,那时人就恍恍惚惚地和无明混在一起。无明会不断地出各种主意,它在里头驱使我们:这样做的话特别有意义。像一般人享受周末的时候,认为过得很有意义。或者认为去旅游见到很多的名山胜景很有意义,或者看了一场球赛、一个大片,很过瘾。或者吃到各种美味,跟朋友谈天说地,非常地舒畅,自由自在,生活多么美好,这就是自欺。

因为这种认识是基于一种愚蒙而发出来的,是一种俱生烦恼性。这种俱生的烦恼心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认假为真。它认为真的得到了,就不停的驱使你一次次地求取。已经产生嗜好以后,对世间的五欲会十分地迷恋,会一直不断地想求取。其实所摄取的这些毫无意义,真正有无上大义的唯是成佛之事,但却置若罔闻,因为见不到这个义利。偏偏追求那些含毒的美食,以为具有大义,吃到的时候,也认为摄取到了实义,这样就完全是一种自欺。

所以,我们的心是无明在作主的时候,它时时都在蒙骗你,如果不是它的欺骗,你不会有这样的行动。所以我们从早到晚是不是处在自欺里,就看当下的念头在怎么指挥,一念被它骗到就成自欺了。

譬如说现在很宝贵的两个小时,应当用来实现人身的大义。但是这个心认为今天有一场球赛,这个是很好看的。或者有一个闲聊的朋友来了,他很有意思,我们又可以天南海北地调侃。这个时候已经无明指使了。它很想要实现这件事,很想要取到它喜欢的东西。非理作意又把它放大到极致,这个时候人的心就以为是得到了真实义,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取到的。而法方面,心根本就一点也想不到,天天这么自欺过去,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完全被自己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