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行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五、资粮田前修七支

为了能顺利生起证道的功德,必须积资净障,它的行法就是修普贤七支。在修这一项的时候,必须得了解为什么要积资净障,之后才会非常有意乐地精进行持,而不会视之为一种不必要的形式敷衍了事。

其实每个加行都是极其重要的道支。如果在这个缘起上不愚昧,每一项都励力地行持,这就会像一个连锁反应一样,道的功德自然会生起。

那么修习七支的行相和所缘是什么?应该怎样作意、入观?都有什么要求?对这些都了解了以后,一一都如法地去修持就是一种非常认真的修心。一项一项去做,一开始不太熟练就反复练习。纯熟以后,一念文就能随之入观,然后自动按照无上的普贤愿王运转,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福德,在几分钟里就可以超越数劫的修行。

那么七支是如何归摄在积资净障和使善根增长广大、辗转无尽的内容里的呢?对于这些都要首先通过闻思,取得完全的胜解,之后它就会成为我们尽未来际的修持法则,让我们贯彻一生,不会再天天想要换新花样,所以极为重要。修任何前行法都会涉及到这个地方,所以最好一次性学好。祖师以最大的智慧和慈悲已经确定了,每次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既省事又省心也最为恰当。

为什么要积资净障,这跟修持正行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观察,正面观察积资净障会如何?反面观察如果没有积资净障又会如何?之后你就会确定,积资净障对修正行有最大的助缘作用。正行之所以修不上去,就是因为没有好好积资净障。前位的事情以加行最为重要,加行做好了,就能顺利进入正行。加行质量不过关,就草率地进入正行,那修多少年也很难生起证德。

为什么要积资净障?为什么要用普贤七支行法来积资净障?如果这两个问题能断除疑惑、彻底明白,那么必定能长期地实行。

又自相续中,若无能生道之顺缘——“积集资粮”及除逆缘——“净治业障”二助缘者,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是故次应修习七支以治身心,摄尽集净诸扼要处。

积资净障的必要

首先我们的愿望是:无论修什么都能生起相应的道的功德。

如果是修暇满,就希望能真正引生珍惜心,日夜精勤地修法,不浪费一分一秒;修无常,就能真正生起紧迫感,不会再为现世谋利益;修业因果,就能生起对因果的胜解信,而且以这个坚定的信念摄持自己的心,猛利地发愿断恶修善,对恶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敢去做,对善业产生非常猛利的欲乐,欢喜趣入。

成办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仅凭主观意愿的想像就能完成的,必须要因缘齐备。如果因缘欠缺,不管你怎么努力,花多少时间,都不会有结果。所谓善巧,也就是能很好地积聚因缘缘起。顺缘具足了,违缘遣除了,事情自然就能成办。同样,从最初趣入菩提道、直至圆成佛果,其间须经过的所有道支,我们都希望能如量地生起。但事实上却总是难以如愿,甚至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

之所以生不起修证的功德,就是因为因缘上没有具足能生道的顺缘——集积资粮,以及遣除它的逆缘——净治业障。在缺少助缘的情况下,再怎么努力地修持这个所缘行相,也很难生起证相。就好比一个懒人虽然在田里撒了种子,但他既不浇水也不施肥,又不除草,虽然他昼夜不停地盼望能长出茁壮的庄稼,但结果必须事与愿违。由此就会知道,一个果的出生必须要有主因和助缘的配合才行。

所谓正行就是修持能生起果德的正因——无颠倒心。

比如修出离心,出离的意乐就是所要生起的果德。该如何修才能生起呢?就是要修持相应的所缘和行相:所缘是轮回苦,也就是三苦等;行相是心里厌患这样的状况,想尽快摆脱。这是生出离心的正因,按这样修持,又以助缘配合,出离心必然会生起。所以,修行的因和缘一定要汇合,如果没有顺缘的助发力,也没有遣除逆缘障碍,心就会被卡住,不能顺利地缘法运转,因此必须打理好各方面的因缘。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譬如想要考取功名,上名牌大学,很多人会认为努力用功地学习是正因,所以一心想要把板凳坐穿,拼命地看书学习,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的人比比皆是。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顺缘不具足。学习也需要周围帮助的力量,如果一个学生平时常常做好事,在方方面面都尽心尽力,对老师、对同学、对父母等许多人际关系都处理得很好,周围的环境就会起到很大的助发的力量。一方面大家都会倾尽全力地帮助他,给他提供安心学习的条件,这样就具足了顺缘,避免了违缘,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必然成功就在眼前。

相反,如果根本不注意养德,认为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用做,那就会出很多问题。有问题想请教别人也四处碰壁,家里人也不肯配合,没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总会受到各种干扰。这样即使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也很难在关键时刻取得成功。

其实,不用说大的生死问题,就连一天心态稍微有点不对,背弃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生了恶心和烦恼,马上就会感觉自己这一天的修法没有实际效果,完全是装样子,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是在正行之前必须要处理好的,否则又怎么能修得好呢?修法肯定要对归依的资粮田恭敬,要在这上面祈愿修福等等。首先把善心发出来,积累广大的资粮,之后心就会受到滋润,然后再进入,这就会很顺利。

逆缘方面业障一定要净除,否则被罪业障蔽住了也不会出现证德。因为心被封住了,以那个状态,再怎么使劲鲁莽地强行去做也不会成功。就好比冬天要想开动发动机,首先就要加热,排出故障。顺缘方面具足了,障碍方面也遣除了,之后再去发动,就能顺利运转。如果既没有加热,也没排除故障,使劲一开,机器就坏了。方方面面都得懂得加行的道理,不懂就是缘起上的愚昧。

一般人读书就只是读书,读死书,结果心已经被封锁了,一直在很狭小的范围里走不出来,这就会起障碍,时间长了在障碍里越陷越深。出现这种状况时,就不应该再继续扎在书堆里,而是应该先去积德培福、除障,因为心已经很僵、很紧,被很多罪垢染污了,不修善、悔罪想智慧有所增长也是白费劲。敦巴仁波切说:要恒时精勤积福德,没有积德,就不会生善心,积了德就会生善心。

这个菩提道次第就是修善心,从前到后一级一级的就是次第的修善心,使这个善心越来越升华。比较而言,积德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以首先就要做。尤其在三宝门中,更要尽量去争取积资的机会,就像后文中讲到的,因为正修要修得起来更细更难,所以必须要有前面各种积德的力量。一旦有了力量,缘起上就会有发起善心的能力,不做就没有,做了就一定出得来。

很多人一陷入这个误区,心态就变得很荒枯,正是因为资粮不够,所以最后就会修偏,这叫偏枯。如果你善心做得好,整个人就会很滋润,这是必然的道理,从外相都能看得出来。如果封闭在这里,什么也不做,那就偏枯,这个时候善心就不容易出来。

一个擅长积资的人,他处处都会做利他行、对三宝做供养、对他人恭敬等等,你会发现这个人的面貌不同。首先在容易转的地方开始不断地运转,所以他的心就有起色,他一次一次地积资的时候,善心就在不断地开发。这样到了修法的时候,由于资粮很深厚,一修就上去了,领悟力正是资粮深厚的结果。

一个人修法为什么修得好呢?他是宿世积了很深的资粮,或者说他的善根很深厚,所以很快就能出现证德。那我为什么不行呢?正是因为我福德很浅薄,障碍很深重,所以修什么也出不来。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就应该在积资净障上下手。只要你非常注重积资,效果就会非常直接,它能直接帮助你发起正行,而不是在耽误你,这是增上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善心出来了,不断地起善心,不断地行持善法,再去看书就会发现领悟力很强。

因为法跟心因缘一合的时候,就看心上有没有德,有没有去障。和合的时候只是一瞬间,一瞬间没有把握住,也就过去了。听法也是这样,一相合,一下子就能知道,不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修法也是,一下子状态一入的时候就合了,合不上就是有障碍,资粮不够就要赶紧去积累,而且要处在卑下位多做。我慢高山不住德水,越是往下做的话,来得就越快,德就能够很快起来。

周利槃特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如果不去扫地能证阿罗汉果吗?佛彻知一切,完全知道应该怎样来引导他进入。最初跟着他的兄长学偈颂,由于资质太差、太愚钝,所以念一个短偈都念后忘前,这就是有障碍的表现。如果还是在这个方面使劲,那么最后只能使他彻底丧失信心,但佛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叫他去扫地。僧众是一个大福田,他很诚心地不断地扫,所以天天都在进步,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就开悟了。开悟就是一瞬间,很快的。

这就要知道,为什么每次都要注重修持积资净障,就是因为有了深厚的资粮,就容易生起善心,修法也就容易相应。我们要首先从容易的、实际的事情上去做,每天非常注意修善心,多去积德做好事,这些都是能够做得到的。

修正行要比这个困难得多,因为它要求心很细,如果只是责备自己说:“你怎么这么笨?你为什么没有大善根?”这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要换一下方式,后面讲归依的时候说到,你在三宝福田里多积累资粮,以后智慧就会像夏季的江河一样,不断地增长。如果不能趣入的话,依资粮力来助发是最重要的。

经上说:没有积资想成就,就好比搅水想要得油一样,水很薄,怎么可能得到油呢?人家问你:“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你回答说:“我想即生成佛!”但你却一件好事也不肯做,一个过失不改改,心田就像沙漠一样,怎么可能得到成就呢?但是如果资粮深厚,想要成就就像搅乳得酥油那样,会越积越多,越有成道的资本。如果一开始就落在庸俗的无分别上,什么也不做,几十年过去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会倒退,这就误入了大歧途。

现在的问题不是往很高的上面去说,而是在起步时就要注意到,凡是有因缘、有机会积资粮都要好好地把握,而且尽量多做、做好、做厚,这才能有本钱。不要说出世的成就,一些世间的感应录都很清楚的讲到,想要得到功名利禄必须有资粮,而不是光靠聪明才智。当然聪慧有才学也是一个条件,所谓的积阴资或者积阴德就是这个意思。不宣传就能把这个资粮保护得很好,也就是默默地积资粮,不求人知。仅仅成就一个人天道,都说要积多少功行才能得到,这也叫外功。外功做得好内功就能修得很好。

乳跟水迥然不同,水很淡、很薄,没有出油的资本。如果你还一味地想通过不断地搅水得到油,只能是徒劳。如果资粮积得很厚,就感觉自己的心已经跟原来不一样了。资粮一多,你各方面的反应都有,因为福很深厚了,心很纯厚了,然后再一搅动,酥油就出来了。也就是说,与法一结合就能出现证德,各种善心都能很顺利地引生。悲心、智慧、定力、精进、正念、信心等等,受用上发心越来越清净,安详度也增上了,这就是出现了证德的表现。

同时,它的反面就是要去掉证道的逆缘,也就是障碍、阻碍的力量。业障很重,就会障得很紧,证德就出不来。这就要看业障的深浅了,有的人可能几个月就发现身心已经清净多了,有的则可能要一年、两年或者更长。我们心中要生起一个道的证相,主要的障碍就是罪障,所以,你要想让自己心的明镜里出现证德的影像,净障就是极重要的一分。这样明了以后,自己就能意识到,每一次修正因之前,都必须要积资净障。

采取普贤七支行法集资净障的原因

普贤七支行法摄尽了一切积资净障的扼要,而且是以普贤愿王的量来修持,所以是无上的观法,是最圆满的修法。

修七支的要点有两个:一、所缘;二、行相。

所缘方面,普贤七支有圆满周遍的特点,从礼拜到回向,都是以十方三世的一切佛、一切供品、一切善根等作为观修之境。其实,只要内心能对普贤果位上的不可思议行境有胜解信,再以普贤行愿力驱动,做七支修行,就会出生极其广大无边的资粮。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加行的准备工作都包括哪些,分别应该如何行持?逐一思维每个加行的必要,并且在立誓:每一次修法前我都要修这个加行。

2、思维积资净障有什么不可取替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