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行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六、供曼陀罗而祈祷

次令所缘明了显现,供曼陀罗,应以猛利欲乐多返祈祷,谓:“唯愿加持,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著二种我相,所有一切颠倒分别,速当灭除;从敬知识乃至通达无我真实,所有一切无颠倒心,速当发起;及其内外一切障缘,悉当寂灭。”

这就是修法前最近的一个加行了,依靠自他二力和合作为引起正行的助力,修法上应当把握这个规律。当然你过分相信自己,不借助他力,也不是太善巧。因为诸佛本身成就了菩提,他的愿力就是帮助众生,而且他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率的,为什么不借用呢?如果说你只凭自力,为什么还要母亲孕育,出生之后还要母亲喂奶?显然你只靠自己是活不了的。再比如,你牙疼还得借用医生来拔牙嘛,头发长了还得理发师来理发,连这样的小都是如此,为什么在佛法的修行上拒绝无比慈悲、智慧的诸佛的帮助呢?这是很愚痴的表现。

但有的人又说:我只要依赖,不要自立。世上也没有这样的事!光靠依赖别人,自己躺在那里不动,就能够成长的人是没有的。就好比一个人能够发挥他自己的力量,又能接受各方面的帮助,会很好地听从父母的教言、师长的教诲,他自己又非常用功努力,信受奉行,这两个和合起来就成庄严了。如果一个人说:我的父亲事业有成,所以我什么都依靠他!你说这样的人能成长吗?他能成材吗?不可能的!因为过分地依赖,其实就是懈怠、苟且、懒惰,这个叫做自暴自弃。自己永远停留在原地,是没有人能够把你背到佛果上去的。不要说背到佛果,连背到一个好人的位置上也不可能。

这样才知道,自他二力必须和合来修才是最高效的方法。懂了这一点以后,我们修法之前要祈祷加被。为了祈祷,你要有所表示,所以要供献曼陀罗,这是表示自己祈请的一分诚意。

不要什么都是伸手派,你给我嘛!你不是慈悲嘛!你为什么不给我?不降罪于你就算不错了!因为你连半点真心也没有。想一想,我们去请一个好医生,是不是要打个的过去,还要说一些感激的话,这样才叫有礼貌,再把医生请来。没有这份心就没缘起,哪里会在轻慢的心里降临加持呢?所以要有请才有来,这是缘起的道理。不是说佛菩萨很庸俗,还希望你给他送红包,他才来帮你。这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

自身上要想到,必须要表达心意。供了以后再请,那就对了。即使你没有资财,至少还有一个请的心。因为供曼陀罗也是随着你的经济条件,关键是在于心。但是有条件的时候却很怠慢,那是不对的,那是心态上有问题。所以,在修法前你要让所缘的资粮田很明了地显现,而且在这之前恭敬地献上曼陀罗,这样作为迎请的心意,它就是缘起。《庄严经论》里面讲:下心为缘起。如果是高心就破了缘起。

这样供了以后,接着就要用猛利的欲乐多番祈祷。不是说修法这个东西修好修不好都无所谓,而是在心里有非常猛利的想要修有所成的欲乐。他很想修道,也很想得到佛菩萨的加被,因此真心反复地祈祷。祈祷一次还是不够,凡夫的心很薄,要多次地来,这表示殷重。这些都是需要的。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宗大师在文中要求我们“了解此诸文义”,那么,到什么程度才叫已经透彻理解文义了呢?

2、 什么是积资净障?思维积集净治的必要性,并在心中生起胜解信。

3、 思维随喜会对自心发生什么作用,在日常的四威仪中如何运用这个道理呢?

4、 思维自力和他力在修行时不可或缺的道理。如何才能得到他力的辅助呢?

5、 佛教徒在观念上偏于追求外相,为什么不合理?正确的观念是什么?如果有追求外相的坏习惯,该如何改正呢?

在资粮田前要祈祷什么呢?祈愿的对境是从佛辗转而来的诸传承师。他们是修证成功的人,有最直接的加被力,因此唯愿加持我们成就三件事:

一、从最初的不敬善知识到执著二种我相之间,所有的颠倒分别都快速地灭除。

前文“闻法轨理”部分教导了如理听闻的轨理,是心和行为的前行准备。依止善知识是道之根源,因此道次第的修心课程从“依止善知识”正式开始,这是修心的开端。如理的依止善知识以后,从善知识处得到了从暇满直到现证二无我之间一级一级的修心教授,再依靠这样的教授开始步入修心之路。因为是以渐次的方式修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分一分地除过引德,逐步进行。每一段都要除掉颠倒心,发起无颠倒心,这样心调整了,行为、结果就都调整了。

所以这里的重点是要把佛菩萨的力量引入自心,加持学人从不敬善知识开始,一直到执著人法二我为止,全部的颠倒分别都快速地灭除。

二、祈祷从最初恭敬善知识的心一直到最终通达无我真实性的智慧间,一切无颠倒心都快速发起。

对善知识的信心是依靠忆念功德出生,念一分就生一分,不断地念就不断地起,敬重心也要这样依靠念恩次第修行。这样的心获得到稳固时就实证到了依止法。同样,从最初的依止法开始,每个法都通过修行引发正面的善心,这就叫引德。修了以后,既不除过也没引德,那就是假的修。修相应了应该是针针见血、步步见效,而这部道次第是一个次第除过引德的善妙轨道,每一步都十分善巧、十分有效。只要按照这样如法地在自心上实行,那肯定修一分就出一分效果,与它不相合的那些颠倒分别都会逐渐除掉,与它相合的无颠倒心都会逐渐地发起。

宗大师在前文中曾强调,不要只是口头赞叹勇士德,要在自心上殷重的修持。还讲到,虽然听闻寡少但能善护尸罗就是真正圆满了听闻。所以法贵在实证、重在实行,不能只是口头功夫。

相反,如果只是当成记问之学,凭着第六意识去记忆、编辑、整理等等,那就和背药方一样了。光是背从来不用病哪能见好呢?到了最后,好像什么法义都懂、都能讲,但相续里一丝功德都没有,想一想,不修德从哪里来呢?

所以要明确这里第二个事情,就是要发自深心的祈愿在修行道次第时,从始至终的一切无颠倒心都要尽快地发起。要有愿望才会恳切的祈求。如果只是不明所以的念一遍祈祷文,就像一个人来到面前,问他:你来这儿干什么?他答:我来求你。再问:你求什么呢?答:我不知道啊!又问:你总该有个希求吧!回答:老师啊,我是正好学到这个东西,其实我心里是没有什么想求的。这就是伪祈祷,因为根本没有希求心。

三、祈祷为了灭除颠倒心、发起无颠倒心,必须寂灭内外的一切障缘。

障缘一来,会干扰除过引德的修行。比如正在净除浪费时间的颠倒心,刚刚起了“我要好好珍惜今天”这样一个善念。这时旁边的人说:“我们出去海吃一顿吧!”你要是跟着就去了,哪里还能想得到珍惜人身呢?就像这样,内外各种障缘一来就会让修心的进程彻底停摆。所以要祈祷一切内外的障缘全都远离,不要干扰我,我现在正在修心,所以佛菩萨要给我做坚固的大保护。这样祈祷完就可以顺利进入修心的实证了。

想圆满整个道次第修心的课程,就要从始至终都这样祈祷,只有这样才能时时不忘、天天不忘、持之不忘。一提到这件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心,就只是学了一大堆的知识,在修心上没有任何成就,但还是可以称为学者。因为学者只要善于记忆、会编辑、能找资料、做一点辨别就可以著书立说。就像从不行孔孟之道的人还是可以作国学老师。或者对三宝根本没有丝毫的信仰但还是可以在大学里教佛教史是一个道理。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到这个地步,但不知不觉的会变成学者的样子。其实很明显,想一想自己学哪一个法不是听一听、记一记就放到一边了?那本来是修心的教授,必须按照那样修整自己的心,心也时时处处都要模仿着去改变。但这种修行从来也没做过,那怎么会是行者?从来没在自己心上用过功,想一想你的修行能得几分?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学修佛法就是努力的思维、记忆、积累知识,这显然是最大的偏差,已经脱离了修行的轨道。

这样的祈求加被,需要贯彻在从始至终的每一座修法当中。这是一个原则,所祈求的是圆满完成整个修心进程。学人自己也要立下这样的志愿才是真正开始了实修之路。如果心里根本没有这些希愿,只是来观摩一下,就不可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不曾庄严的宣誓也不会有善始克终的行为。因为有过去的一些善根,一接触到的时候,他会表示好感,也想在这个地方偶尔来两下。但是这种东西如水月泡影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根本靠不住,哪里能长年累月地修持呢?自己认为最好不要受这个纪律的约束,我能够随心所欲多好。这样任性而为,永远也没有办法成就,因为他的心全部是散乱无章的,跟道的秩序完全背道而驰。最终几十年过去了,仍旧一事无成。

其实都知道教养孩子不能乱来,甚至种庄稼也要一板一眼地耕种,按照先后顺序该做什么就必须得做,缺一点都不行。因为这个胜解很深而且关系到切身利益,所以都会把握住身心,完全按要求去做。但是在修心上都认为可以随意,因为没有人监管,而且佛教超市琳琅满目,随便怎么看,这样养成了一种随意的习惯。其实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要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