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是故从于知识修信,乃至净修行心以来,若有几许众多熏修,即有尔许速易成办智者所喜妙三摩地。又非但止修,即诸观修亦须远离掉沉二过,将护修习。
所以,从对善知识修信心,一直到净修行菩提心之间,如果有多少熏修,就有那么多能快速、容易成办智者所喜三摩地的资粮。换句话说,前面修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时候,修三摩地就越来越容易。因为它就是一个得定的资粮,资粮越厚实,办起事来就越容易。就像赚的钱越多,做什么事就很方便,一出钱就有人替你办了。钱越多,就能获得更有力量的因缘或者工具,当然很快就办成了。钱很少,举步维艰,连走个路都很困难,那就办不成。
又不但止修,就连观修也必须远离掉举、沉没两种过失,要好好地护持修习。
此教授中,诸大善巧先觉尊长,随授何等应时所缘,为令于其所缘法类起定解故,由师教授引诸经论应时之义,更以先觉语录庄严,环绕其心圆满讲说。
道次第的教授当中,诸大善巧先觉尊长无论传授哪一种应时的所缘,为了让学者对于所缘的法类起定解的缘故,都由上师教授引用各种相应本法的经论教义。而且以先觉的语录作为庄严,一直围绕学者的心来圆满地讲说。这就是为了使整个经论之义都成为修心的教导,对所缘的修心要义生定解的缘故,运用了各种方便,围绕着学人的心圆满地讲说,使得他很容易领会到修心的要点。在本教授里特别着重这一点。
又如说云:“若善说者为善听者宣讲演说,如法会中所变心力,暗中独思难得生起。”善哉,诚然。
又如说到:如果善说的给善听的宣讲演说,在一座法里所变改的心力,是自己暗中独自思维很难生起的。这说得很好,的确是这样。
这就表示出缘起的重要。善听和善说因缘一会合的时候,有彼此的助力,因缘上恰如其分的时候,它就会不断地起。自己独自思维,他会打不开,完全没有善听跟善说和合时的结果。这就表明听法很重要,因为在听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大的力量,很容易触发、了解、转变心。
这里的“善说”是指师长方面非常地善巧、通达,而且具有传授、指导的能力。“善听”是指就像前面说的断器之三过、具六种想的弟子。在因缘会合的时候,一座法当中,很密集的都是在心和心互感当中,这个时候会出现很奇特的效果。他处在一种氛围里,有一种共同增上缘的推动力,就很容易相应。这是自己单独坐在那里想,很难出生的。不是不能生,但是由于自己独自的力量差很多,就好像自己独干、钻研,但是进程缓慢。如果处在有很多的助缘、助力的地方,就很容易起。这也是佛法上重师友的原因,他的策发力很大。
故不应谓,此是修时方略策励,以此所说闻思之时、修行时者,即是计执说众多法与正修持二时相违邪分别故。
所以不能说只是修的时候才要稍加策励,闻思的时候就放松一点。这个话里,表现出分成了闻思时和修行时两种,这是由于他把宣说众多法时和正修持时误解为相违的邪分别。
这就教导我们,不仅在修的时候要策励自心,很努力地把握,就是闻思的时候也一定要把握好因缘。就好比学生到课堂里,他一定要注意听课,而不是说听课不要紧,我自己干最要紧,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原因是如果遇到好的老师,自己又具足贤善的意乐,一会合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效力。任何一行都要有老师的口传心授,再加上自己的恭敬受持,一刹那间就很快生起理解。但如果自己在暗中摸索,恐怕几年也搞不清,甚至一辈子也摸不着头绪。所以必须要在听闻的时候就开始把握,思和修当然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任何一处都要善待因缘,不要轻忽、随意。其实,佛法大大小小的觉悟都在刹那间,没有小悟怎么有大悟。而真正大悟也是因缘把握得好,一刹那间就开悟了。这种事情不能侥幸,急也急不得,缓也缓不得,但是必须得(děi)把握每个时刻。
这也是认为闻思跟修行无关,造成的不良心态。如果有这种偏见,那对于听课就觉得无所谓。或者只认为现在是在教修法的时候,就要非常认真,认为这一下得了无价之宝。平常说到听闻的时候,就没认为这叫修法,其实这是错误的。
因为本来佛法一级一级地教授,都是在教导你修行。如果每一次都很恭敬地对待,每一次都会有收获。不要说传得很如法,又讲得很善巧,就连讲得不太好,如果自己有恭敬的话,也能得利益。以前讲过虔诚的女居士供养老比丘的时候,因为十分恭敬,就得了好处。关键就是对法有一种尊重,必然会得利益。而且这种和合的力量很大,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这个道理。
然能了解一切讲说皆为修持者,实属少际,故能略摄所应修事,亦可别书。
其实要知道,另外做修心引导也不相违。教理说:这一切经论本来都是教授,每一个都是修法的指导,而不是与修法无关的指示。
然而,这里面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广大者,自己能够概括、归纳;另外一种是知识有限的人。就是说真正能够了解一切讲说都是修持的人,实在是很少。所谓人才难得,具有这种力量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多数的人都需要辅助,需要另外给他列出修法纲领,一条一条的修行。其实列出来的就是经论里本有的,但是由于学人的智力有限,主动力差,还要进一步给他归纳成应修的项目,这就成了修法引导文。
其实这两者是一个,只不过一个是广说再略摄,并没有什么相违。你不要以为因为另写了修法引导文,所以前面就不算数。也不能因为一切讲说都是在指示修持,就否定修法的引导文。这都是为了应机的做法。
能不能现一切至言皆教授者,唯是于此修习道理,获与未获决定知解,随逐而成。况于法藏诸未学者,纵于经咒广大教典诸久习者,至修道时,现见多成自所学习经论对方。此亦虽应广为抉择,然恐文繁故不多说。
一切圣言能不能现成教授,唯一取决于对观察修的道理能不能获得定解。所以,认识观察修的原理非常重要。一旦能过了这一关,确实任何佛的经教都会现成修心的教授,你再去看整个一大藏教,每一处都知道是在指示哪方面的修心内容。这就跟原来不一样,因为已经得了定解,拓开了智慧的广目,再也不是只见冰山一角的片面眼、狭小眼。
但这还是很有难度,还是需要努力。不必说那些没学过法藏的人,对于经续广大教典久久学习的人,到了修道的时候,现见多数都成了自己所学经论的对方,根本没有转成修心的实践。这就表明这些经论没在他心中现为教授,所以,执取、实践的力都没有反应出来。
就像当今世间学堂里的教育,无论学了多少,甚至学了近二十年,反而成了所学的对方。那些东西丝毫也没有呈现为指引人生的教导,更没有体现在言行上得到大的发展,反而完全成了空学,完全成了派不上用场的东西。
虽然这一点本应当很详广地抉择,但是恐怕文字繁多,所以就不再多说。但有智慧的人透过本论精要的阐述,自己会发现这里的大问题,从中会吸取很大的教训。在这里如果观念上能够真正有所扭转,又能够从中提取到闻思修次第生起的学道轨则,并且付诸实践,那确实会有大的改善。从此之后,肯定是解行相应、知行并进,这样才真正地走上了学法的坦途。
所以,在进入修心课程之前,必须破掉内心的邪分别,把观念纠正,然后一步一步地教授,才能进入正轨,不会停于口头佛偈。
破于修理诸邪分别,已广释讫。
破除对修心轨理的各种邪分别的课题,已经很详细地解释好了。
所谓的破邪显正,当然是邪破好了,正的方面就能确立出来。从此,走的路是很正的,也是有效力的。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思维认定以思择修断除沉掉的道理。
2、 结合黠慧锻师的比喻,思维思择修对止修和后后奢靡他和毗钵舍那有什么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