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断烦恼品第六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接下来圣天菩萨将具体说明断除三毒的方便。

戊三、分说断三毒之法 分三: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二、于可意境断贪之方便;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

己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 分二:一、明所断痴心遍住;二、明能断缘起真性。

庚一、明所断痴心遍住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颂文直解

就如身根无差别周遍于全身一样,愚痴也无差别地周遍于一切境。眼等根仅依于身根生起,同样,一切烦恼也依于愚痴而生起。是故一切烦恼,由断除愚痴,而将会随断。

释义

这个偈颂是通过一个譬喻,来说明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愚痴。身根与眼等其余的根,是周遍的关系,愚痴与一切烦恼也正是这样的关系。世间众生以愚痴,将缘起自性空耽著为实有,这种耽著,遍于一切的烦恼。也就是,以愚痴遍计出了自性,并对于自性增益出了悦意及不悦意后,形成了烦恼。所以,愚痴是烦恼的根本,如果修习了缘起生,见到了自性为空,那么一切烦恼就失去了存在之基,必然也随之全部断除。就像一棵毒树的树根被砍断后,带着毒汁的枝叶也就随之而枯萎、消亡。

总的来说,一切所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的根本是愚痴,分别而言,实执补特迦罗的这部分愚痴,是烦恼障的根本;实执法的这部分愚痴,是所知障的根本,这是各大经论的密意所在。

庚二、明能断缘起真性

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

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

难词释义

彼语:缘起理,即缘起理性,也就是缘起真性。

此:本论的后八品。

一切力:全部的精勤之力

颂文直解

如果以闻思修的智慧,真实见到了外、内的缘起,愚痴就将不再生起,故此《四百论》后八品的一切颂文,将全都致力于演说缘起真性。

释义

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各种因缘聚合后,才生起的。所以事物的自性本来就是没有的,是纯粹的空无。而愚痴则将这本来就空的缘起生分别为实有,从而增益出了事物的谛实自性。比如芽是依靠种子等的集聚而生起的,十二缘起支中的行支是依靠无明支而生起的,因为它们是缘起生的原因,所以就像影子以及幻化出来的幻相一样,都是本无自性的。因为本来就没有自性,所以其实是空。如果能真实见到这样的缘起生,那么愚痴就被断除,这就像月亮在十五圆满的时候,夜的黑暗就消失。同样,见缘起的智慧生起的时候,愚痴就消失了。而因为愚痴消失的缘故,这样附着在愚痴上的贪嗔等烦恼也将随之而消失。

所以应该根据这些殊胜教法的引导,认真观察相应事物的缘起,体认其自性的本空,断除愚痴,生起智慧。

这以上引导了对共同境断痴的方便,下面圣天菩萨将引导的是于可意境断贪的方便。

己二、于可意境断贪之方便 分二:一、明所断贪相;二、明能断离贪之方便。

庚一、明所断贪相

首先是来认识所要断除的贪欲具有什么样的相状。

常好歌舞等,舍受者洁净,

现见有贪人,有如是等相。

颂文直解

经常喜欢唱歌、跳舞、妆扮等等,喜欢施舍、享用、住于洁净的地方,可以现见到有贪欲的人,具有如是等相。

释义

这个偈颂在阐述具贪者的样子的同时,间接也说明了具嗔者和具痴者的相。具有嗔恚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不喜欢唱歌、跳舞等等。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愚痴人的体相。以如是所说的相状,就可以比量而了知自他的内心烦恼状态。

庚二、明能断离贪之方便

佛教有贪者,衣食及住处,

一切离善妙,常依师长住。

难词释义

教:教育、指导。

颂文直解

对于具有贪欲的有情,诸佛教导应远离一切善妙的衣服、饮食、住处、卧具等,并且应该与之相反,行持十二头陀行,还应恒常安住在师长身边。

释义

十二头陀,是远离对衣服、饮食、住处、卧具的贪欲的殊胜方法。贪欲比较重的人,就应该通过行持十二头陀行,来远离诱发贪欲的境。而且如果去到善知识身边安住,就能每天都受到善知识如法行持的感染,以及听到善知识契机契理的教诲,安住于圣者的种姓之中,能帮助断除非理作意,不会违反戒律的学处。

十二头陀行,是去除对衣服、饮食、住处、卧具等贪著的行持方法。头陀是梵语,意为抖擞,即像抖落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抖落掉心里的烦恼。其中四个是用来对治对住处的贪著,它们分别是:在阿兰若处(即远离愦闹的寂静处)、冢间住(即住在放置尸体的尸陀林)、树下止(即住到树下)及露地坐(即坐在露天空地上);有一个是断除对卧具的贪著,即但坐不卧;有五个是断除对饮食的贪著,即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及中后不得饮浆(即过午不食);断除对衣服的贪著有两个,即着弊纳衣(即只穿捡来的衣服)、但三衣。行持这十二种头陀行,能帮助修行者断除外缘的干扰,有效地抑制贪欲烦恼的产生。甚至断尽了烦恼的大阿罗汉,为了给修行者树立榜样,也一直行持头陀行。比如被称为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就一直示现行持头陀行。

这个偈颂间接也说明了嗔恚重的人,应该与此相反,可以适当受用一些善妙的衣服、饮食、住处等资具。而对于愚痴相对重的人,则应介于两者之间。

前面引导了断贪和断痴的方便,下面圣天菩萨接着引导断嗔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