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断烦恼品第六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那么为什么贪嗔痴烦恼毫无疑问是所断呢?
不会故贪苦,无助故嗔苦,
无知故愚痴,由彼不达彼。
难词释义
不会:指不会遇,得不到的意思。
由彼不达彼:第一个彼是指贪嗔痴烦恼,第二个彼是指贪嗔痴烦恼造成的痛苦。
颂文直解
同样,贪心因为得不到满足而生苦,嗔心因为力量缺乏、无助而生苦,以及众生因为不知取舍之相而愚痴。又因为愚痴,不知道为什么会生贪苦和嗔苦,这便是最大的痛苦,因为愚痴便不可能生起断除贪嗔的念头。
释义
生起烦恼的后果,就是遭受痛苦,所以对众生来说,烦恼对自己是有害的,应该予以断除。
贪心使人总是不满足于当下的一切,而幻想着获得更多的受用。但是众生的业力,决定了这种幻想不可能实现,所以有贪心的人就觉得很痛苦。即使有些目标实现了,但没过多久,他看到了别人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这样他的贪心又生起来了,又会给他带来新的痛苦。
嗔心生起来之后,就与他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抗,这时就希望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气势上,或者在身体力量上,都希望自己能占据优势,压倒对方。但又因为众生的业力原因,决定了众生缺乏力量,不可能事事都能顺自己的意。所以生起嗔心后,就会感受孤立无援的痛苦。
比贪嗔痛苦更严重的是,众生因为被贪嗔蒙蔽,而加深了愚痴,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正是自己的贪嗔之心造成的。人们越愚痴,就越不认为烦恼是过失,还认为生起贪心和嗔心是很正当的事。每天生起的贪心,有一千次以上。尤其是嗔心习气重的人,总是把他人当作怨敌,稍有不顺自己意的时候,就开始去毫无理智地攻击他人。这样的人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的种种后果,没有想到生起贪心和嗔心,就像是拿刀在砍自己一样,最大的受害者正是自己。所以真正明白因果道理的人,都会知道贪嗔烦恼是自己真正的怨敌,而且是携带着武器的凶狠的怨敌,因此一位好的修行者,是不会容忍自己生起烦恼的。
《中观四百论广释》中讲了这样一个公案。一个穷人对王后生起了贪心,但是因为王宫里防卫森严,他根本无法接近王后。他的贪心得不到满足,因此特别痛苦。由此他还对国王生起了嗔恨,但是自己的力量微薄,根本无法与国王抗争,所以郁闷于心。他心中的贪嗔,又增上了他的愚痴,冲昏了他的头脑,使他无法恢复理智,于是这样的痛苦就持续不断地折磨着他。
那么贪嗔痴烦恼应该同时断除还是分头断除呢?这要看这三种烦恼是同时还是分别生起的。因此圣天菩萨继续引导说:
如现见痰病、胆病不俱起,
如是现见嗔,与贪不俱起。
颂文直解
如同现见到水大种的痰病和火大种的胆病不可能同时生起一样,如是也可以现见到嗔心与贪心也不可能在心中同时生起。
释义
相违的事物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贪的作用是摄集,嗔的作用是排斥,这两个相违的心所,也不可能在心中同时生起。但是痴心与贪嗔二者却是相应的,能助长贪嗔,所以能与贪嗔同时生起。
这样就明白了所断的贪嗔痴烦恼之相。接下来,圣天菩萨就教导大家与贪嗔痴烦恼对应的对治方法。
戊二、明障治对应之差别
役贪如奴仆,不爱治彼故;
敬嗔如事主,爱敬治彼故。
难词释义
贪:是贪者,这里指具贪心的弟子。
嗔:是嗔者,这里指具嗔心的弟子。
不爱:即不敬。
颂文直解
一位了知贪嗔烦恼特征的阿阇黎,他在调伏弟子时,会把具有贪心的弟子像奴仆一样役使,因为不敬、严厉是对治贪心的良药。对于嗔心重的弟子,他会当作主人一样去承事,因为爱敬是对治嗔心的良药。对于愚痴者,则爱敬与不爱敬都要用到。
释义
传授佛法的阿阇黎,尤其是大乘的阿阇黎,对弟子特别慈悲,上一品中也说:“师长欲利他,应承事弟子,因彼不知利,故名为弟子。如鬼执虽嗔,医者不生恼,能仁观烦恼,非惑系众生。”在阿阇黎的眼中,弟子就是被烦恼魔困住了的可怜病人。就像医生针对不同的病,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样,阿阇黎对于不同烦恼的弟子,也会采取相应不同的调伏方便。
弟子如果贪心重,阿阇黎就会严格管束,并且不断地差使弟子,使他的身口意忙于做听闻、披读、讽诵等的十法行,这样弟子忙于学法,贪欲就没有机会生起,并且在学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烦恼的过患,和对治烦恼的方法。
嗔心重的弟子,稍微不顺心就要发脾气,造下深重的恶业。对于他们,阿阇黎反而会客客气气,和言悦语,并且会经常给他们好的饮食和衣服,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这在别人看起来,阿阇黎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好像是一位奴仆在对待主人的态度一样。那么弟子会受到师父言传身教的影响,逐渐学到了师父心相续中的调柔,从而自觉地对治掉自己的嗔心。
对于愚痴心重的人,则要根据情况,看他的愚痴是与贪相应的,还是与嗔相应的,然后分别用相应的爱敬与不爱敬的方式进行调伏。
这样弟子在阿阇黎的呵护下,就会平稳、顺利地进步,没多长时间,烦恼就会减轻,成为合格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