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一、所依善知识之相 分四

《如何依止善知识》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如是唯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

善知识仅仅具有调伏相续的三学证功德,仍不足够,还须具有成就圣教的功德。

【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所谓“教富”,就是对三藏等教典成就了多闻。善知识种敦巴说:所谓的大乘上师,必须是一种说法时能令弟子产生无量知解,若依其教言行持时,对于未来圣教接近隐没时能成办何种利益,当时对初学者能有何种利益,比如持戒、取舍因果等,就宣说此种法。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所谓“通达真实性”,即殊胜慧学——通达法无我空性,或者以现证真实为主。如果没有证悟的智慧,通过教理通达真实性也可以。

为了简别上文“观察抉择真实义所生起的慧学”,此处特别说是殊胜慧学,即证悟的智慧。

为什么还需要有“功德增上”呢?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

善知识虽然具足了教证功德,但如果功德较学者低劣或与学者相等,则仍不圆满,因此还需要一种功德比自己增上的上师。

【《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

《亲友集》中说:“依止低劣者,自己原有的功德将会退失;依止相等者,便会平然而住,不得进步;依止尊胜者,才能获得殊胜的功德。因此,应当亲近功德胜过自己的善知识。若能亲近具足戒定慧等殊胜功德的尊长,则将比尊胜更为殊胜。”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所依止者在持戒、多闻等功德方面超胜自己,如是依止才能增长善根。若依止与自己平等或不及者,必要不大。”《论语》也说:“毋友不如己者。”

以下引语录说明。

【如朴穷瓦 [1] 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 [2] 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如同朴穷瓦所说:“听到诸善知识的传记时,我是向上仰望他们的。”又如塔乙所说:“我把惹珍寺的长老上座们作为自己向上的目标。”善知识必须是一种学人自己心目向上仰望的功德增上者。

【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

以上六法(三学成就、教证二德、功德增上)是善知识自相续中所应获得之功德,其余四法则是摄受众生的功德。

以下“摄他功德”,都是在说法方面安立的,因为除了说法之外,再无其它利益众生之事。

【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

这也如教典中所说:“诸佛不是以水洗除众生的罪业(而是为众生宣说集谛),不是以手遣除众生的痛苦(而是为众生宣说苦谛),也不是将自己的证悟转移给他人(而是为众生宣说灭谛),诸佛唯一是以开示法性的真谛,而使众生获得解脱(如是为众生宣说道谛)。”因此,除了为众生宣说无谬正道而摄受外,并没有以水洗罪等事。

《礼记》也说:“师者,教人以道之称。”以道教人者为“师”。

【其中四法,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在摄持众生的四法中,第一,“善巧说法”,即对于如何引导学人的次第获得善巧,而能将法义巧妙地送入所化众生的心中。

【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是须犹如博朵瓦告慬哦瓦 [3] 云:“黎摩子 [4] ,任说几许法,我未曾受赞一善哉,以无众生非苦恼故。”】

第二,“悲愍”,即说法的等起清净,不考虑利养、恭敬等,完全是由慈悲心推动而宣说。这必须像博朵瓦告诉慬哦瓦的那样:“黎摩子,不论说多少法,我从未接受过一句善哉的赞叹,因为众生无一不是苦恼的。”

【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

第三,“具精勤”,即对利他内心勇悍坚固,任何违缘、困难都无法动摇,毫无怯弱、懈怠。

【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

第四,“远离厌患”,就是数数说法而没有疲厌,即能安忍说法的劳累辛苦。

《大乘庄严经论》注释中说:“远离对于传法无意乐不善说,或者除了稍讲之外平时不恒时努力宣说等。”

丁三、中等法相 分三:一、真实  二、远离不合格者  三、宣说法相之必要

戊一、真实

【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阇黎响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愿 [5] ,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

博朵瓦说:“戒定慧三学、通达真实性以及悲愍,这五种功德是主要的。我的阿阇黎响尊滚,既无多闻也不能忍耐劳苦,即使酬谢之语也不会说,但由于他具有前五种功德,因此不论是谁在他座前都能获得利益。还有一位咛敦师,丝毫不擅言辞,即便应供后为施主咒愿,听者也只是想:‘大家都不知他在说些什么,其余没有个了知的。’但他具有前五种功德,因此谁亲近他都能获益。”

戊二、远离不合格者

以下先说意义,次说比喻,再说教证。

【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

如果对诸学处不喜爱修行,只是以赞叹学处或学处的功德来谋生,则无资格担任善知识。

【宛如有人赞美栴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栴檀者,而问彼曰:“汝有檀耶?”答曰:“实无。”此全无义,惟虚言故。】

譬如,有人靠赞美旃檀谋生,想获得旃檀的人问他:“你有旃檀吗?”他答:“其实没有。”就像这样毫无意义,只是空话而已。

所以,仅仅赞叹学处功德而不修行的人,不能成为善知识。

[1] 朴穷瓦:种敦巴尊者三大弟子之一,生于一零三一年。曾亲近阿底峡尊者,在尊者圆寂后又依止种敦巴。种敦巴为他广说四谛法门,并将噶当派的秘密教授全部传授予他。种敦巴去世后,朴穷瓦入山专修,勤作供养三宝的福业而未摄受徒众,凡有请法者,则开示四谛。一一零六年去世,世寿七十六岁。

[2] 耆宿:长老。

[3] 慬哦瓦:种敦巴尊者三大弟子之一,生于一零三八年,幼时即信心淳厚,二十岁时至惹珍寺亲近种敦巴学法。种敦巴对他说:“八万四千法蕴不易尽学,你可以善修空性。等我午饭起烟时,你独自过来。”于是,每到作饭时他便前往种敦巴处,因此名为“慬哦瓦”,即“侍奉者”之意。他也曾获得许多尊者传授的密法教授。种敦巴圆寂后,他又依止大瑜伽师、阿兰若师等求学,后来通晓梵文,能译经论。凡是西藏所传密咒,尊者无不念诵,并且修持了许多福业,神通定力不可思议。一一零三年圆寂,世寿六十六岁。

[4] 黎摩子:慬哦瓦的母亲,名为“黎摩”,因此博朵瓦亲切地称他为“黎摩子”。

[5] 施愿:咒愿,即沙门于受食等之际,以唱诵或叙述咒语之方式为众生祈愿。诸如念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生天,究竟常乐’、‘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养’、‘施者受者,俱获五常,色力命安,得无碍辩’等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