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四种善与不善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42
  • 分享到:

小乘,尤其是经部认为,善法有胜义善等四种。它们到底指什么呢?

第一种,解脱是胜义善,因为它远离了一切痛苦,最为安乐之故,就像人本身无病就称安乐一样。没有疾病,就是大安乐,这是比喻。

第二种,三根本善不贪、不嗔、不痴以及知惭有愧为本性善。按小乘有部的观点,不贪、不嗔、不痴,是能对治违品、不善业的三种心所。不贪,石头、柱子也是不贪的,但并非心所。知惭有愧,即在三宝面前有恭敬心,想起罪业的果报有畏惧心。二者都是本性善,很重要。我们为什么无法积累善根?因为没有知惭有愧,也许有一点但并不强烈。知惭有愧为什么是本性善?因为它们不观待他法本身即是善法,就像对症之药一般,能治病,能遣除痛苦。

第三种,与此等善相应的所有心与心所是相应善,因为相应善法而立为善之故,如同与对症之药配合的饮料一样。好比药水,水本身不能治病,跟药配在一起才能治病,这些心和心所是相应善。

第四种,这些善法以发心引出的身语之举止言谈等是等起善。都是要观待心,观待动机的。以发心是善法而安立为善之故,就像与对症之药配合的饮料中出的乳汁一样。

与上述这些善业相反的是不善业,也有四种。

轮回是胜义不善,因为被痛苦所缚最不快乐。所以轮回之中无有安乐,被烦恼、业力束缚。

贪嗔痴三根本不善与无惭无愧是本性不善。原因是不观待他法本身为不善法,如不对症之药,如毒药一样。

与此等不善相应的所有心与心所是相应不善。以相应不善而立为不善法之故,如与不对症之药配合的饮料一样。

以这些不善发心引起的身语之业为等起不善。以发心不善而立为不善之故,如与不对症之药配合的饮料中出的乳汁一样。

——摘自《俱舍论》讲记3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