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净心引导讲记

  • 作者: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6498
  • 分享到:

己二、中品善心

若想:我行善仅仅追求现世的圆满,或者落于无记,都无大益。如果后世获得人天善趣的圆满,也只是一二生中得到少许安乐,从长远来看,仍然不离生老病死等苦。因此,轮回当中并没有自性是安乐的法,我应当从结生相续中解脱,彻底远离生死诸苦。这样思惟而行善的心,称为中等善心。若能认识轮回是苦性,就能发起这样的善心。

有人问:像这样不求今生来世,一心只求解脱,应当属于上品善心,为什么判为中品呢?

因为这种善心只是为自己求解脱的想法,而没有考虑到自己今生的父母亲友,更没有想过要帮助三界众生成办解脱,所以发心并不广大,只是中品。

有人想:无论如何,他能希求从旷劫生死中解脱,已经难能可贵了。

以下通过的比喻说明:

譬如饥荒时,在全家人饥饿不堪,接近死亡时,男主人被人请去吃饭,而且满足所有饮食的希求。但他只顾自己吃饱喝足,压根没有想到家中父母妻儿快要饿死,正遭受饥苦的折磨,他连为家人带一碗饭的善心都没有,这种作法不但亲人不会原谅,世人也不会认同。

“父母妻儿饥饿受苦”,比喻三恶趣众生正饱受痛苦的折磨,没有丝毫安乐。“到了能满足一切所欲的人家”,比喻获得暇满人身宝,不论暂时、究竟的利他,都有条件成办。“到那家时,不念父母妻儿,只顾自己享受”,比喻没有利他心,只有我要解脱生死的小乘心。

此喻充分说明了“不顾众生而只求自己解脱的善心”并不高尚。

那么,以这种心来行善,毫无结果吗?并非如此。以只求自己解脱的发心来修持,也能获得一己解脱的阿罗汉果。然而,单是发心而不精进,也未必能证得圣果。

在上述想法中,有些应当舍弃,有些则须调整,转为更高尚的发心。

所以,我们做加行的准备时,不是以身口的加行为主,主要应审查自己当下的发心,是为了现世,还是为了后世,或者只求自己解脱而行善。一旦发觉自己的发心非常狭小,就应及时调整为广大的发心。

或者应当这样想: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在佛前供一盏灯、磕几个头,倘若再不把发心调整为广大,则恐怕今生无法成就大善根。做任何微小的善行时,都应这样策励自己,殷重发起广大之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