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皈依的修法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255
-
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
第一、皈依的修法
南无上师及文殊室利菩萨!
大圆满龙钦心髓修法有前行和正行两种修法,前行有共同外前行,即: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不共内前行,即:皈依,发心,金刚萨埵修诵,曼茶罗,上师瑜伽,还有特殊前行。这些前行非常重要,其修行目的是为了使自心清净,调伏自相续,使自续成为法器。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所积累的习气很严重,如果直接修正行,就很难证悟法性,即使偶尔证悟,也会因为见解不坚固,而在一段时间后消失。但是,认真修习过前行的人,即使尚未来得及修正行而匆匆去世,也肯定能得到解脱。上师瑜伽修好后必定能生莲师刹土,在其刹土中可与持明者及空行母共同修道,速得成就。
若不修外前行就不能生起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便会追求世间圆满,就不会生起求解脱的念头。因此,若无出离心,即使进入修佛之道,其所行十善六度等一切善业亦均成为世间之福,不成解脱之因,最后又堕轮回而流转无边。无出离心也不能得别解脱戒(注:别解脱戒包括在家戒和出家戒)。别解脱戒为诸戒之基,无其戒很难得菩萨戒和密乘戒。若有坚固的出离心,就会对修行越来越感兴趣,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所谓的出离心为晓知一切轮回充满痛苦并欲从其中得究竟解脱之心。无戒便无禅定及智慧,亦谈不上解脱。
是故,初期最重要的是以外前行的修法修出离心。然后再修皈依发心等内加行,使自相续生起皈依戒和世俗菩提心,进入大乘正道。最后才修正行的修法证悟明空无别之法界,如次进入五道十地而得佛果。这是修道的次第,要如次而修,不能颠倒。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修前行而首先就修正行,这是错误的,如同不会站立的小孩就不可能会跑步一样,因此,对初修者来说,加行是唯一的基础,必须要修圆满。
其中先讲皈依修法。
1、皈依的目的:不能为得世间圆满,也不能为了自己一人得解脱,而必须要为度脱一切罪苦众生发心成佛。为了成佛皈依三宝,这是大乘修行者皈依的目的。极为重要。
2、皈依处:即佛、法、僧三宝。佛宝指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具足圆满无量无漏功德的法界,也是佛的智慧;报身是十地菩萨所见的金刚萨埵等五部佛;化身为释迦牟尼等三世十方的佛陀。法宝指教证二法,教法为三藏的经典;证法为戒定慧三学。僧宝指得初地以上的大乘菩萨,如文殊、观音等,以及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在密宗中,金刚上师为第四宝,也是三宝总集。
3、皈依的本体:皈依是一种决心,从今起乃至证得菩提之间,决定把佛作为自己的导师;决定把佛法作为道;决定把僧众作为助道之友;决定把上师作为究竟的怙主。此四种决心就是皈依佛、法、僧、上师。
4、皈依的区别:皈依有果皈依和因皈依。果皈依指:欲得究竟的佛法僧果位;因皈依指以佛法僧三宝为导师、道及道友之决心,其决心是得究竟三宝之因,故称因皈依。
5、皈依的修法:先观想皈依处。把自己所住的四方观想为由各种珠宝所成的宽广大地,具足无量净土的装饰。自己的对面观想一棵如意树。此树有五支树枝遍于东南西北的上空,果实累累,枝叶丰茂。树叶间有各种珠宝的单垂和双垂璎珞、铃、拂等装饰,随风摇曳发出美妙之声。
中间的树枝顶端,八只狮子所抬宝座之上,有各种莲花及日月座垫,其上安坐体相为三世诸佛聚集的总体,自己的根本上师,形象为莲师,身色白里透红,一面二臂,两足国王游戏式,右手以期克印持五股黄金金刚杵于心口,左手结定印、持充满无死甘露的天灵盖,其内有长寿宝瓶,瓶口有如意树装饰。身着从内到外依次白色的金刚密衣、红色的上衣、蓝色的咒衣、藏红色的祖衣、红色的丝绸大氅,头戴莲花帽,与胜海空行母双运。空行母其身白色,右持弯刀,左持天灵盖。莲师面向自己而坐。其头顶上空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之上师土登曲彭、堪布所曲、华珠仁波切、无畏佛芽、智悲光尊者、无垢光,其头顶中间为法王赤松德真,其右边为大译师毗卢遮那,法王之左为胜海空行母,法王头上为莲师,其头顶为布玛目札、伽那斯匝、悉尔桑哈、妙吉祥知识、极喜金刚、金刚萨埵、普贤如来等层层而坐。这些本传承的传承上师及根本上师,诸身均发出智悲力无比的光芒。在他们周围观想四续部及六续部的无量本尊及勇士空行母。
前面的树枝上,为释迦牟尼佛,其周围由贤劫千佛围绕,皆为梵行出家的服饰,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两足金刚跏跌坐,身色有白黄红绿蓝五部之色;右边的树枝上文殊、金刚手、观世音等三怙主,周围其余八近子等菩萨僧众围绕,都为报身的服饰,身五色,两足站立;左边的树枝上目犍连、舍利子两尊者,周围是声闻、缘觉僧众围绕,身白色,着三法衣,手持杖及钵,两足站立,后面的树枝上法宝经典在彩虹网内,自然发出梵文的音母及字母之声。
这些树枝之间充满智慧和业所成的护法,男性护法面朝外,表示遣除外面的障碍;女性护法面朝内,表示阻止内悉地外流。每一尊佛菩萨都具足智慧,慈悲能力的功德不可思议,是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中救度的唯一怙主。各自身上发出同于自身色之光。这些叫做皈依处,要观想得一清二楚,如现量见到一样。
观想方式为:先请一张标准的皈依处之像,放置在供桌上,其前供好五供等供品。自己坐于供桌前两足跏趺,两手定印,身正直,两眼专看皈依境而不动,有时专看中间的莲师,有时看左右的僧众等等,有时看全境,直至离开皈依境也能在心中很清楚地显现时为止。此观想法不但是皈依处,而且一般本尊等观想方式也如此。
此皈依处中,前边树枝上的千佛为佛宝;后为法宝;左右为僧宝;中间为第四宝根本上师。要知道,我们所皈依的佛不仅是贤劫千佛,而且是十方三世寂怒诸佛。法也不是片面的法,不分大小乘、显密宗、藏汉传、南北传,都要作为皈依处,因这些都是佛陀亲自传的正法,无一不能利济众生。僧也是所有僧众,不是一位法师或少许僧人,但均为应供及福田。观想上师的时候,形象要观想莲花生,因上师三门本来清净,体相要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因为根本上师与自己有很深之法缘,所以,观想上师便能很快得成就。一般本尊的修法也是这样观想的。
接下来再观想皈依者自己。自己右边观想现世之父,左为母,前为能害仇魔,周围以三界六道所有众生围绕着。自己和一切众生皆身恭敬同时礼拜,语恭敬念诵皈依偈,意恭敬发誓:从此时起乃至得菩提,上师永作引导者,佛及本尊作为导师,佛法作为道,空行母、护法、僧众作为道友,除此三宝外不寻任何皈依处。我等生生世世一心一意只求三宝,依止三宝,供养三宝,除三宝外再无依处。故从今起受苦受乐全靠三宝。如是从内心深处发起猛厉的信心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心里要生起能使毛发竖立,泪如涌泉的信心。如此之心便是皈依的本体,也是皈依戒。
口诵皈依偈、取法名、发证件等不是真皈依,而是形式上的皈依,真皈依是如上所述的决心。古印度有一位佛门的居士,被外道抓去,外道说:你若舍弃三宝就不杀,不舍三宝就杀死你。居士说:我口头上可以舍三宝,但心里绝对不舍三宝。后被外道杀死了。这位居士虽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却没有舍弃三宝。同样,皈依三宝的众生,都应有虽遇命难亦不舍三宝的决心,否则就不是佛弟子,更谈不上比丘、菩萨等等。光是自己认为是佛的弟子,那是不行的,应该往里观察一下,譬如说,如果今天有人把我们抓去,并告诉我们:如果你们舍弃三宝便释放,不舍三宝就要杀掉!这样让我们选择的话,舍三宝,还是舍生命呢?若能舍生命的话,已成佛四众弟子之一;若舍不得舍生命,却准备舍三宝,则根本不属于佛教徒。这样一边发誓,一边观想,一边诵皈依偈:
三宝善逝三根本,风脉明点菩提心,
自体本性悲坛城,乃至菩提誓归依。
此偈最少念诵十万遍,念诵及修皈依过程中观察自心是否已生起虽遇命难亦不抛弃三宝的决心,如果皈依偈诵满十万遍时尚未生此决心,还不算皈依,要反复修炼,何时生起此决心方可停止。若于善知识座前受皈依戒的话,需于释迦牟尼圣像等三宝座前供供品,再向三宝和善知识顶礼,心里发誓从此以后将埋头苦干地进行修习,并跟随善知识诵此仪轨:请大德僧垂听,我名法名或俗名等诵三遍,若是心口一致,第三遍终获得皈依戒体,如果仅有口诵而无决心也只是形式而已。
最后起座时,再次以发起勇猛信心为因缘,由皈依处发出无数之光,普照自他一切众生,此时一切众生渗入皈依处。皈依处亦从边缘化光,融入中间的上师,上师亦化光融入于离戏法界之中。自心安住法界不起杂念,这是胜义皈依。出定时回向善根,念诵回向偈:
愿以此善根,吾速成三宝,
无余一众生,安置其果位。
也可以念《普贤行愿品》等其它回向词。
1、皈依的学处分三:一所舍、二所取、三同分学处。
所舍学处:()皈依佛后,不能究竟皈依世间鬼神;()皈依法后,不能害众生;()皈依僧众后,不能与外道者同住。外道中包括,恨自己的金刚上师及诽谤佛法和密宗者。
所取学处:()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圣像;()皈依法后要恭敬经典;()皈依僧众者,要恭敬僧众。不仅是恭敬真三宝,而且,连佛像的碎片,经书的一个字,僧衣的一片红黄色的布也当做真三宝,以头顶礼,供养放置在清净之处。
三同分学处:()为自己传法的上师善知识看作真佛常恭敬;()善知识之言看作法宝而不违半句;()善知识的眷属及自己的道友看作真僧宝以身口意三门恭敬。
另外,五条共同之学处:()虽遇命难亦不舍三宝;()虽获大奖也不舍三宝;()遇何灾难只求三宝的加持,得病时若要医疗,把药看作三宝的事业服用;()去何处也顶礼其处之三宝;()常常一心皈依三宝并念皈依偈,并劝他人皈依三宝。卧时把皈依处观想于心间或床前;吃饭时观想于喉间而供养,或者每当吃饭时,于人未用之前供三宝;平时见到任何美妙合意之物,以心观想供养三宝;每月十五日及三十日等随力供三宝。恒时不忘三宝。如果在梦见恐怖现象时能祈祷三宝的话,在中阴的时候也能祈祷三宝。乃至未达此境界之间,耐心修持皈依。
2、皈依的利益:()进入佛门;()成为一切戒之基础;()灭尽往昔所造诸恶;()不受人与非人的障碍;()成就心所想之事;()具大福德;()不堕落恶趣;()速得佛果。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讲义中皈依修法终!
第二、发菩提心
今天我们讲的是: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前行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是大乘一切法的基础,无论修大乘的显宗,还是大乘的密宗,都必须要修菩提心。阿底峡尊者曾说:佛教与外道的区别,在于是否皈依三宝;而发菩提心与否,则是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差别。
大乘和小乘,在见解、行为、修法和果位上面,当然都有很多不同,不过,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是否有菩提心。愿度一切众生的学道者,都是大乘菩萨;没有发愿度众生,只是希求自己一个人从轮回里解脱,这是小乘的修行者。菩提心是判别大乘法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使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是其他法要,一概不能成为大乘法;唯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再修气脉明点及其他圆满次第修法,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大乘修持。无论任何法,只要缺少菩提心这个条件,全都不能成为大乘法。所以,菩提心是大乘法的先决条件,非常重要。
不过,在修菩提心之前,我们要先修好四无量心,因为如果没有四无量心的话,真正的菩提心绝对无法修成。四无量心包括: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慈无量心是:愿天下一切众生能够得到安乐;悲无量心是:愿天下一切众生离开痛苦;喜无量心是:愿一切众生不离安乐;而愿一切众生的心身不生起贪心、嗔心,愿一切众生的心相续生起平等心,这叫做舍无量心。
修习四无量心,我们要依靠历代祖师的诀窍,那么这些历代高僧大德所传授的诀窍、要领是些什么呢?首先,在次第方面,最先要修舍无量心,然后才修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和喜无量心,这是因为舍无量心如果不先修好的话,纵使能生起慈心和悲心,也全都只是片面的,不能成为无量的慈心和悲心,也就不能算是四无量心中的慈心和悲心。其次,在修法方面,修四无量心时,分别都有观想和观察思维两个层次。
首先讲的是舍无量心的修法。舍无量心的舍字,含义是舍弃,是针对两方面来说的:对亲属舍去贪心,对怨敌舍去嗔心。修法时,首先在自己左边观想以现世父亲和母亲为首的亲属,右边观想现世对自己修行作障碍的魔障,以及陷害自己的仇人,只要这样观想就可以,很简单的。然后就分别从过去、未来与现世三世来进行观察、思惟。
先由过去开始对仇人加以观察,思维现世虽然他们是仇人,曾经害过自己,但是,从无始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当中,他们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而且不止一次,在那些时候,他们对自己都曾经有很大的恩德;再观察左边的父母和亲人,思维虽然现世他们对自己恩德深厚,不过同样的,从无始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当中,他们也做过自己成千上万次的仇人,那些时候也曾经害过自己。对过去世,就这样作观察。
之后,再观察现世和来世,也同样包含亲怨两方面。现在是先观察亲属,思维他们在现世固然是亲属,对自己有很大恩德,不过,他们不会永远是自己的亲属,就算以现世来说,可能有一天也会变成仇人,那时候就会害自己;而且,当我们再经流转轮回到了未来世,这些亲属一定会成为仇人,那时候肯定会害自己,所以,亲属固然在现世对自己有恩德,但是将来也一定会害自己,因而是功德和过失兼而有之。
其次再观察仇人,思维现世虽然他们是仇人,害过自己,不过他并不一定永远都会害自己,其实就在现世,可能有一天他们也会对自己有恩德;再说从未来世观察,如果我们不修行,得不到解脱的话,将来还要在轮回中流转很长的时间,而在这过程中,现世的这些仇人,一定会成为自己的父母亲属,那时候一定会对自己有慈心和悲心,有很大恩德。所以从仇人方面来说,同样也是既有过失亦具有功德。
经过以上仔细观察,深深思维以后,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无论亲怨全都无常,亲属不一定永远是亲属,仇人也不一定永远是仇人。这时,舍心,也就是平等心,就可以生起来了。舍心修成以后,会是什么状态呢?那时候,对亲属不会有特别的贪心,对仇人也不会生起特别的嗔心。换句话说,既舍去对亲属的贪心,更舍去对仇人的嗔心,两方面都能断除、能舍弃,这时候的心就叫平等心或舍心。
不过,这样修起的舍心,只是普通的平等心,还不属于四无量心中的舍心。那么,舍无量心还需要具足什么条件呢?舍无量心不但是平等心而且还必须更深一层,要对一切众生都能生起同样慈心、同样悲心,能平等地慈悲一切众生,这样的舍心,才真正是四无量心中的舍无量心。
真正的舍无量心修成之后,第二步是修慈无量心,也是分观察和观想两个层次。首先谈观察思惟的方法,分三种修法:一是知母,二是念恩,三是报恩。其中念恩又可分为四种或五种,总共包括了七种或八种修法。这些修法如果全都修好的时候,自己的心相续必定能生起前所未有的慈心和悲心。
所谓知母,是指知道遍天下的所有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这样的修法有什么依据呢?有两种:一是教证,一是理证。
我们先谈教证,教证就是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为证明。在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曾说过,从无始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我们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经生过成千上万次,也死过成千上万次;从无始以来,我们在流转轮回时,所舍弃过的肉体,包括我们所做过小如蚂蚁之类小动物的肉体,如果可以堆起来测量的话,会高广如须弥山;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当中,我们遇到痛苦时所流下的眼泪,如果集中起来,会比印度恒河等四大江河的河水还要多、还要深;我们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中,曾经堕在地狱和饿鬼道,那些时候所喝过的脓血和铜汁,如果能收集起来,会比四方的海洋还要深、还要广。
释迦牟尼佛以上的教导,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轮回是无始无终的。既然轮回无始无终,当然生死也是无始、无数,而只要有生就大多数必定要依靠母亲,所以在这无始无终、冗长繁复的过程中,每一个众生都必定曾经做过母亲,而且,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这便是知母在教证上的依据。
第二个依据是理证。释迦牟尼佛有位大弟子叫嘎德雅纳,是小乘的大成就者,有关他的传记记载于释迦牟尼佛的律藏中。嘎德雅纳常常以神通、神变到地狱和饿鬼道,也经常朝山拜佛,在人间到处走动。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个孩子,正在吃鱼,有一只狗在她面前,她一边吃鱼肉,一边把鱼骨头往狗身上扔,那只狗就吃着她甩下来的鱼骨头。于是,嘎德雅纳运用神通,观察他们之前的因缘,原来这位妇女手中的孩子,是前世杀她的仇人,所吃的鱼前世是她的父亲,那只狗是她前世的母亲。依据嘎德雅纳的观察,亲怨无常确实是轮回的现象;而在无始无终的轮回流转过程里,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也是无庸置疑的。只不过我们没有嘎德雅纳这样的神通,又不能回忆前世,所以无法直接知道轮回真相罢了。
不止是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人能知往世,就是现在也有这样的人。譬如:在印度新德里有一位小女孩叫项谛德碧,自从会说话,便常常讲她前世在姆特拉的生活过程。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她很亲热地说,这是我前世丈夫的堂兄,也住在姆特拉。这位客人确实是从姆特拉来的,她所说的丈夫还在,因此客人很奇怪,然后小女孩的父亲和客人商量后,决定安排小女孩和前世的丈夫及三个孩子作一次会面。这件事根本没有让小女孩知晓。不久,丈夫及三个孩子来到少女的家,小项谛一见到他们非常高兴地叫道:我以前的丈夫来了。不顾一切地投入那位先生的怀里,哭了起来。项谛又跑到三个孩子跟前,流着眼泪说:毗哈里长得多大呀。这件事立即在新德里传开。科学家们组成了特别的调查委员会,把项谛带到姆特拉实地调查,她说出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除轮回转世外,科学家们根本不能找出什么其它的原因。后来项谛毕业于印度旁遮普大学,曾任德里女子文理学院哲学讲师,当她三十多岁时,还能回忆前世的情形。
不仅仅有人转为人,而且包括人转为傍生,傍生转为人的事例在世界各地也屡见不鲜。曾经有一人死后转为猪,它的前左足尚为人手之形,这一奇闻曾轰动上海,其照片现在还有。现在,轮回问题引起了国外科学家的普遍兴趣,很多人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都无法否定佛教的六道轮回学说。
我们一般众生,并没有回忆前世的能力,因而无法回想起以往流转轮回的经历;同时更没有神通,除了眼前那么一点点事以外,对其他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事,都毫无所知,不必说到前世、后世那么久远,就是明后天自己的前途,也不一定知道得清楚。那么,前世、来世谁是自己的母亲,当然是绝不可能知道的。不过,依据这些特殊人士记忆犹新的亲身经历,我们可以确信:轮回确确实实是无始无终的;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
以前有些人说,没有前世、后世这回事。他们的说法是:心只不过是随着人的肉体而存在的附属品,若肉体不存在,则大脑不存在,因此就不会有心识,也不会有灵魂;又说,思惟是大脑所产生的作用,而人去世的时候,大脑是带不走的,既然没有大脑,思惟就无从产生,所以不会有灵魂,不会有心。然而,最近世界各地陆陆续续发现了十多个没有大脑的人,他们的思惟能力却比一般人来得更强,当然前面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所以是属于不究竟的学说。又有学说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流入大海,海水的保护作用使它们免遭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破坏;有机物逐渐增加,不久形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最终形成生命;海洋生物向陆地迁移,先是低等的羊齿类植物登上陆地,进而像蜘蛛那样的动物也登上陆地;鱼逐渐进化为肺鱼,进而演化为两栖类,以后又分化为各种生物;最终人类出现了。这种学说也很难成立,假如能成立的话,那充其量也只是说明了人在肉体方面的演化过程罢了,至于心的产生和存在现象,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现在海内外有许多再生人的存在,便是最好的事实证明。轮回是这些再生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绝非胡思乱想的虚构故事,更不是无凭无据的谈玄说怪。他们的肉体产生在现世,并不是前世带来,但是他们的心识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是再生人。所以,心和物质躯体两者的领域各有范畴,不相混淆。纵使进化论所说属实,也只限于在人的物质躯体范围内而讲,至于心的领域,则完全未曾涉及,所以自然也是不究竟的。
此外,目前有些高级知识分子,虽然不信宗教,不信轮回,不过他们明白,人的中阴这些灵魂的确存在,并且还立了一个科学名词,称之为生物场。最初他们发现这些现象时,感到非常惊讶,在报告书中说:见到这种稀奇现象,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难怪他们会睡不着,以前他们一直执着人没有前世,没有后世,现在却知道了所谓生物场,也就是中阴灵魂的存在,不觉得稀奇才怪,睡不着那是理所当然的啦!
这一点在我们佛教徒来说,不过是最基本的佛学知识而已,只要学过显宗或学过密宗,连八岁小孩都会知道。因为释迦牟尼佛在显宗和密宗的教导中,对轮回的解说,比现在再生人所说出来的过程,还更详细、更深广。所以,再生人的出现、生物场的存在,在我们来说,并不算是什么稀奇的事。
无论是再生人的亲身经历,或是科学生物场的发现,这些都足以证明轮回是推翻不了的事实。所以,在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众生的确都做过彼此的父母子女,因此,如大乘里所说:天下所有众生都做过自己的母亲,就不仅仅是宗教上的说法而已,而的确是一个可靠的事实。以上属于知母的理证。
于是,依据上述释迦牟尼佛的教证,以及现世知识的理证,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抉择:天下所有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
经过了清楚地抉择,我们就可以开始修法,先修过皈依、发心之后,在静处坐下来,闭上眼睛,一个一个深深思惟,是不是这些众生的确都做过自己的母亲?这样经过深深思惟而修起来之后,就会对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母亲这个观点,生起特别的信念。这样的修法就称为知母。
第二个修法是念恩,念恩就是回忆、想念、追念母亲的恩德,追念母亲不可思议、难以计量的恩情和功德。这些恩德又可归纳为四种或五种,在一般人而言,有赐给躯体、赐给寿命、赐给财物与教世间法等四种,而对有机缘修出世间法的人来说,再加上赐给人身而得以自在修出世间法,即成五种。
一、赐给躯体的恩德:我们知道人前世的肉体,是无法带到后世,必须舍弃的,舍去之后便到了中阴,在中阴的时候,并没有可依靠的躯体,只有一个心造的意体,也可以说是意身,那是犹如梦中一样的身体。这个意身,在中阴当中毫无目的、无依无靠地流转,直到有了母亲,才再度获得一个肉体,如果没有母亲的话,要得到这个人身是绝无可能的。所以,赐给躯体是母亲对我们第一大恩德。
二、赐给寿命的恩德: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没有能力靠自己活下去的,如果母亲不养育我们,生下来之后第二刹那,立刻就会去世,哪里能活到今天呢?所以,我们的寿命可以说就是母亲赐给的。
三、赐给财物的恩德: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身上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更不用说财物了。母亲耗费了她所有的财物,来抚养我们成长。
特别是在有些偏僻的山区、农区或者牧区,做母亲的要养育一个子女,实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她们每天劳累身体,受了很多痛苦,造了很多业障,然后才能得到一点点的财物,还舍不得自己吃,舍不得自己穿;舍不得供养,舍不得布施,全都拿来养育自己的子女。而更穷苦的那些乞丐,每日三餐全无着落,身为母亲的,在天天辛辛苦苦讨到一点点的饭里,如果有一点好吃的,自己也舍不得吃,都留给自己的子女;如果找到一件衣服、一块布,比较好的部分,都用来做衣服给子女。这些贫穷的母亲,吃了很多苦,造了不少业,才能获得那么一点点的财物,也全都用来养育自己的子女。
不但人类的母亲如此,就算是一般被我们认为比较没有慈心、没有悲心的动物,如:毒蛇、老虎、豺狼等等,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也同样有不可思议的慈心和悲心。它们杀死成千上万的众生,造了不少的罪业,为的就是养育自己的子女。这些我们一向认为没有慈心和悲心的动物,对自己的子女都尚且有如此不可思议恩德,更何况其他动物和人呢?其实,普天之下所有母亲,同样都是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无私地赐给子女,使他们得以成长,对子女都有不可思议的恩德。
赐给财物的恩德。我们这样讲只能算是很浅近的,每个人最好能就自己的经验上,去观察体会,从小到大,母亲怎样养育、照顾、教导与疼爱我们,每项恩德,都慢慢回忆、一一追念,这是赐给财物恩德最好的修法。
四、教世间法的恩德: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也不会,连穿衣和走路都不会,母亲教我们怎么走路,怎么说话,怎么吃饭等等。因此母亲也就是咱们来到人间后的第一位老师。
五、赐给人身,使我们可以自在修出世间法的恩德:由于得到母亲赐给的人身,只要我们愿意得到解脱,经过修行,即身就能成就,最迟下辈子也会成就。而且,无论声闻、缘觉、菩萨道或密乘道,想修什么法都自由自在;而如果母亲没有赐给我们这个人身,就听不到法,见不到佛和菩萨,闻思修更谈不上了。所以,我们能修出世法,完全是靠得到人身,而这个人身正是母亲赐给我们的恩德。
以上五种恩德,一一思维,便是念恩的修法。念恩修好之后,就会对母亲生起一份特别的慈心和悲心,每个人对自己的母亲本来就充满慈心和悲心,现在再依靠这些殊胜的诀窍、殊胜的要领来修,则对自己母亲所生起的慈心和悲心,必定会更加广大、更加深远。
念恩修好之后,接着修报恩。既然经过以上深深的思维,体会出母亲对自己的恩德是如此深厚、如此不可思议,那么,这些对我们有不可思议恩德的众生,如今都在哪里呢?如果他们都已经得到解脱、已经成了佛,那就用不着我们再报恩,但是我们敢保证,大部分曾经做过自己母亲的平凡众生,一定在恶趣里面,可能是地狱,可能是饿鬼道,或者是傍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前世,为了得到财物来养育子女,大多数母亲都造了不可思议的恶业,所以现在一定都堕在恶趣中,正受着果报。而且,由于前世因缘,他们特别会出现在我们经常见得到的众生当中,尤其是现世杀生的人所杀到的那些傍生。例如,钓鱼的人所钓到的鱼,猎人所能打到的猎物等等,一定都是他们前世的母亲,这些母亲前世曾经对他们有过不可思议恩德。
正是由于前世因缘,现世在我们身边附近出现的众生,一定是自己前世父母,而这些对我们有不可思议恩德的众生,全是为养育我们造下了恶业,如今受报堕入傍生,正在我们眼前受苦。我们该怎样救度他们才好呢?该怎么报答他们对自己不可思议的恩德呢?布施钱财当然可以报恩,不过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钱财布施总有穷尽的一天,到那时候,他们还是会继续受苦的,所以,修法报恩才是最殊胜的方式。我们先修法,得到菩萨的果位、佛的果位,再来救度他们,那时候就非常方便了。证悟初地菩萨果位之后,一刹那就能度化一百个众生,那么一天之内,初地菩萨能度化的众生有亿万之谱;进一步证得第二地菩萨果位时,一刹那可以度化一千个众生,以此类推,菩萨果位的层次愈高,度众生的能力就愈强,当然证悟佛果时的殊胜,就更不可思议了。即使未证佛果,能证初地菩萨的话,救度众生就已经非常方便了。
因此,我们要报恩,首先要学佛,然后成佛;在没成佛之前就将自己所造一切善根回向众生。能以菩提心、大悲心回向众生,不但是自己造善根,同时也一定能利益众生,因为有大悲心的人回向,众生必定能得到这个善根而离开痛苦。假使我们回向时,一点点悲心都没有的话,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就很难说了。慈悲心是度众生的一个方便,同时也是清净自己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只要有悲心,一定能度众生。一切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慈悲心。由以上的思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报恩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成佛。
依靠这七种修法,一一观察,修成以后,会得到什么体会呢?会得到一个诚心诚意度众生的心念。
经过以上的观察、思维,深深体会到母亲的恩情之后,进一步就开始作观想。首先,在自己的面前观想现世母亲,形象就是现世母亲,不必像密宗其他修法那样观想本尊。观想清楚之后,开始回想,现世母亲对自己的恩德正如前面所观察的那样深厚。接着再想:从无始以来,她已经做过我无数次的母亲,每一次赐给我的恩德,都是同样地不可思议。这样观想之后,一股异乎寻常的慈悲心,自然会油然生起,本来每个人对自己母亲就有很强烈的慈悲心,再经过这样观想以后,更容易对现世母亲生起特殊的慈悲心。
当特殊的慈悲心修起来的时候,就不用继续观想自己的现世母亲,这时在自己的面前开始观想一个普通人,既非亲属,亦非怨仇,而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人,由于前面我们已经抉择过:一切众生都曾经不只一次做过自己的母亲,所以面前这个普通人,当然也曾做过自己的母亲,那时候他对自己的恩德,和现世母亲是完全一模一样的。这样再三观察,直到对这个普通人,也能生起极大的慈悲心为止。
接着又将一个经常陷害自己的仇人,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观察:现世他虽然是仇人,曾经害过我,但这是我自己的业障,一定是前世我害过他,否则,无因无缘这世他不会害我,任何现象都是有因有缘,没有因缘就绝对不会发生,因此,这世他这样害我,当然是我自己的业障;再说,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当中,这个仇人也曾无数次地做过我的母亲,那些时候,他也像现世母亲一样,对我也有同样深厚的恩德。就这样观察,最后对仇人一定也能生起很大的慈心和悲心。
无论对自己母亲、普通人或仇人,都能修起慈悲心之后,再将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观想在自己面前,也对他们修起同样的慈悲心。一旦我们对天下所有众生都能生起相同慈悲心,普天之下就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我所恨的了。最后,天下所有众生,都像真正成为自己母亲一样,能这样修起来之后,无论见到任何人,自己心里都只有高兴,不会起嗔心。
一个人一旦能抵达这种境界,则无论他到什么地方,众生都一定能受益,见到他的众生、听到他声音的众生以及与他结缘的众生,都会蒙受利益,对他们都会成为有意义的事。于是,我们可以说,他就是菩萨了。
如果我们没有修起这份悲心,内心并没有什么感应、感受,只是到一位上师面前去受一个菩萨戒的仪轨,自己就以为得到了菩萨戒、具足菩提心,这根本是个妄想。只靠形式上的一个仪轨,又怎么可能真正生起菩提心呢?又怎能得到菩萨戒呢?我们必须依靠这七种修法,一一修习,直到内心修起了这份悲心,再到一位持戒清净的上师面前,接受菩萨戒的仪轨,这样,才能真正具足菩提心、得到菩萨戒。
以上是慈无量心的修法。
悲无量心之修法
其修法也有观想和思维二者:于自己的前面观想一个正在承受非常难忍之痛苦的众生,譬如:地狱里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人间屠宰场的众生等等,再把这个众生观想为自己或自己的母亲;复次思维:我或我的母亲虽然毫无罪过,未犯过任何罪,但被别人抓到此处来以后,现在却马上就要被杀死,在这一生的最后一刹那中,将要忍受一生最大的痛苦舍弃生命和肉体。那么,现在我应怎么办才好?要逃也逃不出去,要搏斗又没有能力,要求救于人,又向谁求?谁愿意救?如现实生活中有人吃活猴的脑浆,把活生生的猴子脑浆一勺一勺地挖起来吃,又如把活生生的动物扔入沸腾的开水和油汁里烫杀而食等等,如果这些众生是我或我的母亲的话又怎么样呢?如是反复思维,就会生起恐怖及大悲心。
这时应当继续思维:我刚才虽然只是观想,但实际上也有无数的众生正在蒙受这些痛苦。这些众生也就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前世和现世的父母对我有同样的恩情,前世的父母为养育我造业,现在正感受着此业的苦果,如是思维会生起愿这些众生离开一切痛苦的念头,这叫作悲心。此时见到众生受苦时心里很难忍,为其悲伤而流泪。如果为众生能够舍弃自己的一切,即使对自己的生命有利也决不害众生,并且日夜都生起愿一切众生离苦的心愿,这就是真正的悲心。
悲心即是正法的根本,大乘的基础,证菩提的唯一之因。刹那的悲心也能够清净无数的罪过,是故非常重要。
喜无量心之修法
把自己的母亲观想于前面,母亲的世间和出世间方面所有的圆满处做为所缘境。譬如母亲长寿、无病、发财、工作顺利等世间圆满,和具大智慧、大悲心及其他修道功德等出世圆满之处。由此自己生起欢喜之心。然后再思维,祝愿我母亲恒时不离这些圆满,祝愿我母亲还有更好更殊胜的圆满,并且生生世世都不离其圆满,这就是喜无量心。
无论是修悲心还是喜心,都要先从自己母亲修起,依次对自己的其他亲属修,再对普通人,再对自己的仇人,再对一切众生修习,悲无量心及喜无量心也同于慈无量心,依知母、念恩、报恩的次第来修。先对自己的母亲最后对一切众生,如是一步一步修出来的慈悲喜舍是很可靠的。否则,初期就对一切众生修四无量心的话,表面上是象有慈悲心的样子,但实际上没有慈悲心。所以,慈悲的所缘境从一个到无数,从亲到怨渐渐扩大,容易生起并坚固不退。
复次修四无量心的禅定
其修法是:当修习四无量心反复观想思维,心里感到劳累而不想修的时候,心专注于空性之中休息。开始起杂念的时候再重新修舍等无量心。修无量心的同时要知晓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无量心、修行的对方众生等三轮乃如幻如梦无实有,否则,无量心成梵天之福,其亦为轮回之因。
无量心广的要修舍慈悲喜四者,中等的要修慈、悲二者,略的仅仅修悲无量心,如是反复修行。
真实菩提心之本体:最后能对无量的众生生起猛厉的慈悲心,此时一心欲救度众生。而度化众生的殊胜方便就是成佛转法轮,是故发誓成佛行佛道。这个慈悲心及发誓就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要具有两个条件。一、对无边众生生起大悲心;二、为度一切众生发誓成佛。此二思维称为菩提心。《现证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得正菩提。
发菩提心颂词念诵法:
自己面前空中观想福田与皈依境一样,于座前发誓:自无始以来,曾做过无数次自己父母的众生,以各自的业力招感种种苦乐现象,显而无实有犹如水中月影之纹,使其迷没,而漂流在轮回相续的无依无怙的罪苦众生,今我为了从轮回苦海中救度他们,使其安宁休息于自智大光明的智慧中即获得究竟解脱,故发誓以四无量心发菩提之心。如是一心发誓愿并诵发心偈:
种种现象水月纹,漂流轮回相续众,
安于自智光明故,以四无量发菩提。
此偈须诵十万遍后,再诵一万遍作为补充。
起座时,再对福田发起信心,福田化光融入自身,因此其心相续的胜义菩提心转生于自心中,并令心专注于空性之中。最后发誓愿及回向善根。
受菩萨戒之方式:
自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菩提心时,方可受戒。受戒之前学好菩萨戒的学处,看自己能受那一种戒,利根及中根钝根者的学处是有难易区别的。选择好自己所受的戒律后,一般是于具有菩提心及其戒并会传戒的大乘善知识座前受戒。利根者或没有善知识者便可把佛菩萨观想于面前空中,于其前受戒亦可。受戒时必须要具有菩提心,否则,仅仅诵传戒仪轨是不可能得到菩萨戒的。
另外,需每日早晨自受菩萨戒,观想福田并于座前发誓:往昔佛陀怎样发菩提心,我也如是发菩提心,往昔佛陀怎样行菩萨之学处,我也如是行菩萨的学处,并诵受戒仪轨:祈请安住十方诸佛出有坏等等。
菩提心的学处分二
一、愿菩提心之学处,亦分三: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
()自他平等:自己是欲受快乐,不愿意受痛苦的,他人也如此。是故需做自他共同离苦得乐之事业。若生起贪自嗔他的邪想,要当下断除,而视自他平等。
()自他相换:亲眼见到受苦的众生时或自前观想受苦众生,呼气的时候,将自己的所有受用、善根等圆满变为白色气体融入受苦众生之身,使其获得无上安乐;吸气时,受苦众生的一切病魔痛苦变为黑气吸入自身,自己代受他的痛苦。该众生也由此而远离一切痛苦,如是诚心修持,口亦诵:
若乐施诸众,愿使乐满天,
若苦代诸苦,愿干痛苦海。
自己遇到病痛等痛苦时,应思维:非常可怜,此世上有无数的众生正在受如此或比此更苦的痛苦,愿我能代受他们的一切痛苦,愿他们离苦得乐。遇到快乐的时候,应思维:愿以我此快乐能够使无边众生幸福,能使无边众生离苦。自他相换乃入大乘者的究竟所修,此心若生一刹那也能清净多劫之罪,能使圆满广大福慧资粮,能使恶趣邪道得解脱,是故非常重要。
()自轻他重:应思维:如果众生能得解脱的话,宁可我一人代一切众生受苦并常流转于轮回之中。如是一心发愿后专注于无缘之中,应知晓自他皆如梦如幻般显而无实有。
二、行菩提心的学处:
即行六度。布施度:布施财、法、无畏,使众生满愿。持戒度:持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乘戒,不害众生而广利众生。忍辱度:①忍受他人的伤害;②为法苦行;③不怕妙法之深义。精进度:①誓精进,即如同所见闻的往昔大德精进苦行一样,发誓自己也如是精进修行;②行精进,即发誓后当下行善断除懒惰;③不知足的精进,即自己造作少许善业时,不宜以此为足,因乃至证菩提之间有所得所断而需继续精进。禅定度:①异生所行定,即贪于禅定的乐、明、无念,为此而修禅定;②义分别定,即虽离贪觉受之执著,然对空性有贪著的禅定;③如来所喜之定,即贪著空性而安住于无缘的禅定。智慧度:①闻智;②思智;③修智;以闻思之智抉择诸法本性,以修智显现诸法本性继而达至彼岸。总而言之,常修空悲双运,由空发悲心,悲而证空性,不离为双运。
菩提心的利益:
何人有其心,从此称菩萨,人天应供处,进入大乘资粮道,菩提道中踏出了第一步,清净了无限罪业,一切善业皆成菩提之因。若无其心,修何法亦不成大乘法,不成成佛因,修生圆次第与外道相似,毫无功德。若见本尊及护法神后增长对三宝的信心及菩提心,便可认定为真本尊护法,若见其后退失信心及菩提心,则一定是魔障之变化,绝对不是本尊护法。必须要把使人退失悲心及菩提心的善知识及表面的行善者皆当下舍弃,要把使自心生起悲心及菩提心的善知识及道友当作真佛。修行之人应当始终强调皈依及菩提心,千万不可轻视。常常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纵遇命难亦不害众生的一根毫毛;愿我生生世世中的身体、受用、知识等一切均能成为利益众生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