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入菩萨行(第十品)

  • 作者: 索达吉堪布 传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407
  • 分享到:


为种种业力所迫,有许多人不得不流落在他乡异国。他们往往因环境陌生而迷失道路,孤身一人在荒野中不知所向,这时内心非常惊恐,很希望遇到行人,得到帮助而摆脱盗贼虎狼威胁,顺利抵达安全之处。随顺众生的所求,菩萨在此也就作了如是回向加持,这是从字面上直接作的解释。而从深义看,三界轮回众生,无一不是迷失在无明生死旷野中,不知所向,而且恒时为五毒烦恼贼与恶趣虎狼所威胁。所以大乘菩萨应以功德回向加持,愿他们皆能幸运地遇到,世尊所率取证正觉如意宝的商旅队伍,安然地踏上菩提大道,远离一切逆缘困苦。作者在论中的每一个愿词,都有其表面意义与深义,若能深入体味,对菩萨的大悲济世情怀,定能有所感触。

世间更有许多衰老弱小无有依怙者,他们无有自我保护能力,经过险恶无路之处时,所受怖畏之苦比其他人更大,对这些老弱者,菩萨特别祈求世间善神诸天守护。还有那些愚痴颠狂者,也特别需要善神保护与加持,才不会陷入悲惨境地。世间善神有许多,比如说四大天王,七十二怙主与一些正直的地神、山神等,这些善神有很大能力,世人若能得到他们保护,世间事业能得到顺利圆满,自己也不会受到世间人与非人的危害。尤其是那些疯颠者,其中有许多是因为魔祟侵害而致,若能得到大力善神保护,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愿脱无暇难,具心慈爱慧,

食用悉富饶,时时忆宿命!

受用愿无尽,犹如虚空藏!

无诤亦无害,自在享天年!

愿众生都能脱离无暇修学佛法的八难,个个具足信心、智慧与慈爱,饮食受用皆能丰饶富足,经常能回忆宿世!愿一切众生受用圆满无竭,就象修成虚空藏三昧一样!愿众生彼此之间无有诤论,也不相互残害,自由自在地安享天年!

有情若要得到究竟安乐,远离所有痛苦,必须趋入佛法修习,而修习佛法者需远离八无暇,获得暇满人身。所谓八无暇,即是八种无有修习正法机会的处境,在本论第一品中已有过详述。远离了八无暇,获得了圆满人身,但要做到修习佛法,还要具备一定的信心、智慧与慈爱心。信心、智慧与慈爱心,是修习佛法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全知麦彭仁波切与上师如意宝在论中都曾提到过,这三条是佛法的归纳,也是每个修行人必备的基础素质,缺一不可。在菩萨加持下,有缘者相续中对三宝具备了信心,有能够了知因果轮回等正见的智慧,也具足慈爱悲愍心,日常受用圆满无缺,可以远离邪命,这样的人一定会进入解脱道。同时,若具有了忆念宿世的能力,那他无疑会毫不放逸地依教奉行,对轮回生起猛烈出离心而勤修正法。

忆念宿世,一般来说只有具足宿命通的人才能做到,或通过圣者加持而暂时得到,如《百业经》中记载着有人在目犍连尊者前闻法而了知自身前世为母狗等。但现在各地也有不少人能回忆前世,前两年,有一名叫印亮的比丘尼,曾两次来过学院参学,她小时候经常梦见自己是一只鸭子。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次她到广东去拜见本焕禅师,在虔诚顶礼时,前世的情景突然历历在目,她不由得痛哭一场,并很快在禅师座下出家受戒。原来,本焕禅师在文革期间,曾分派为集体放鸭喂鸡,禅师每天都为自己所喂的鸡鸭念三皈依等各种经咒回向,而印亮比丘尼前生就是其中受到了法恩的一员,她至今都保持着前世的这一段记忆(欲知其详者可问她本人)。大家都应祈求上师三宝加持,让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具有回忆宿世的能力,同时也应随菩萨为天下所有众生回向加持,愿他们皆能回忆宿世。如果愿力成熟,那这个世间绝不可能象现在一样乱糟糟了。

世间凡夫众生不停地追逐,其目的都是为了得到衣食等受用,若有了圆满无缺的财富受用,那就不可能与别人为此而发生诤论冲突,而可以自由自在享受快乐,安享天年。为此,菩萨以福德回向,愿众生一切日用所需都能源源不断地自然具足,无有竭尽,就象获得了虚空藏三昧一样。虚空藏三昧是通过修持虚空藏菩萨等持而成就的三昧,得此三昧者所欲皆能得到成就,并具有无穷宝藏,可以满足一切有缘者所需。有了如是无有短缺的财富受用,就象劫初之时的有情一样,那人们也就不会为了财富而争斗不休,一个个自由自在就象天人一样,安乐地度过时光。

愿卑寒微士,容光悉焕发!

苦行憔悴者,健朗形庄严!

愿穷困卑微贫寒之人,个个容光焕发,具足威神。愿修苦行而使身形憔悴枯槁的修行人,个个身体健朗,形色庄严!

地位卑微,生活贫寒也是世间许多人的痛苦。在世界各个地方,这类人处境都大致相同,尤其是一些很偏僻的穷地方,看到那些面带菜色,衣衫褴褛的人们时,我经常想:没有比这儿更穷苦了,作为世间凡夫,他们内心的痛苦一定会很强烈,这从他们脸色都能看出来。菩萨以殊胜福德回向加持,愿这些人都能容光焕发,从卑微贫寒之中解脱出来。

世间也有许多为了得到解脱而修持苦行者,由于修习一座食等各种苦行,导致身形憔悴枯槁;有的甚至因此而无力再继续修法,有的因此而导致他人不生信心等等,这也是必须遣除的一种缺憾。作者以大愿力大福德加持回向,愿苦行者一个个都能变得健壮有力,形色庄严,不再缺乏修行精力,也能使众生见而生起欢喜心与信心。

愿世诸妇女,悉成男子汉!

寒门晋显贵,慢者转谦逊!

愿世间所有妇女,都转生为英勇健壮的男子汉!愿所有贫寒者都晋升为显贵,傲慢狂徒都变成谦谦君子。

相对于男人,妇女有其低劣之处,这在许多经论中有过阐述。比如在《宝积经》、《最胜金光明经》、《白莲花经》等经典中,详细宣说了女身有五种过失,女人的不共烦恼与痛苦等。女人在生活中,确实要比男性多一些痛苦与不便,所以作者以大悲心为女众回向,愿她们皆能转变成英勇健壮的男子汉。许多佛菩萨的本愿中,也有愿女转成男身的发愿,如大家所熟悉的《药师本愿功德经》,就有明显提及。依佛菩萨不共悲愿加持,有愿脱离女身痛苦者,应至心祈求,一定可以现生或来世脱离低劣的身体,得到自在清净之身。

寒门指卑贱低劣种姓之人,如猎人、屠夫、妓女、天葬者等等,他们即生过着悲惨生活,后世也会更趋痛苦。佛经中说过,卑劣低贱是因为傲慢恶业而招感,洞察因果报应规律的菩萨,在此不但为他们回向发愿,加持他们转变低劣果报,成为显赫富贵者;更为他们发愿,不再造任何傲慢骄横恶业;而且现在所有骄慢者,也能立即醒悟,成为有自知之明的谦逊君子,如是使世人不再有贫寒低贱之苦。

愿诸有情众,因吾诸福德,

悉断一切恶,常乐福善行!

愿一切有情众生,因我所有福德,都能断除一切恶业,常常乐于行持利他的福德善业!

三界轮回中的凡夫众生,皆是因业和烦恼而堕落轮回,由恶业而招感种种痛苦。要使他们都离苦得乐,必须让他们断恶行善,步入修习善法正道,为此,菩萨以自己造论及所有福德善根作了回向。我们通过讲习听闻此论,也造有一些善法,有其不可忽视的功德,大家应跟随作者一道,将自相续中一切善根福德,回向给遍天下的父母众生,愿他们从因与果两方面都能远离痛苦;而且能从内心对善法,即对五戒十善,殊胜三乘妙法都生起喜乐向往,也能精进奉行。只有如此,众生才能真正地远离众苦,得到永不退转的安乐。

此偈以上,主要是菩萨为有情远离轮回诸苦,得到暂时世间安乐而作回向,而此后菩萨开始回向所有众生步入正道,获得究竟安乐。对世间暂时的安乐,修习佛法者必须断除贪求,然而针对陷于苦难中的有情,这是他们首要愿望。对一般凡夫有情,若不能满足他们当下急需的衣食财利等安乐,要使他们进入修习福德善法之道,恐怕很困难,因而菩萨因机施教,先以种种方便满足其需要,而后方以善巧方便引入善法之门,循序进入出世之道。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

愿一切众生不舍愿求菩提心,全心全意投身于修持菩提之行!愿十方三世诸佛永远护念提携,加持他们断除各种魔业和障碍!

众生要解脱轮回,证得究竟安乐,其唯一妙道便是修持大乘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之根本,三世诸佛所宣无量法门之精华,是一切众生证取佛果的最胜道,欲要使所有众生获得安乐,最好的办法便是加持他们进入菩提心法门。所以作者在此以福德回向,愿众生都能生起且不舍弃愿求菩提之觉心,而且能全身心投入求证菩提之法行。作为凡夫,虽然能借因缘生起菩提心,但因各种业障与魔众扰乱,菩提心愿很容易退失。为此菩萨又为众生祈求十方诸佛护念加持,愿断除所有众生修行道路上的魔障,遣除所有魔众事业。所谓魔业,在第一品中已讲过,即是所有危害菩提心的事业,这个范围很广,如果没有十方诸佛与诸菩萨大善知识加持护念,凡夫修行人很难断除这些障碍。《般若经》中讲过,修行特别精进,但智慧不是很高的修行人,魔障会经常现前;而智慧很高的修行人,魔众再多也不会扰乱他;但懈怠者,魔众也不会扰乱他,因他本身已为懈怠魔所制。对此大家应注意,尤其是初学者在精进地修行时,见解智慧稍差,魔障便会乘机捣乱,有许多修行者便会因此而堕落,相信你们对这类人都有所见闻。在上师与弟子之间,魔王也会经常制造障碍,使弟子歪曲理解上师的教言,或使弟子对上师产生邪见等等,为了消除这些魔障,修行者应致力祈求诸佛菩萨护念,再三祈求上师三宝加持,自己也应努力闻思修习正见,生起定解智慧,方能不为魔众所扰乱。

愿诸有情众,万寿永无疆,

安乐度时日,不闻死殁名!

愿所有的有情,个个万寿无疆!愿他们安乐地度过时日,连"死亡"的名称都不需听闻!

此颂以下一段,是回向众生世界皆成净土的愿文。菩萨回向愿众生在尚未成就佛果前,其寿命绵长无限,无需畏惧死神降临,甚至连死亡名称也听不到,能在极度平安快乐中安度时日。这一段愿文,对极乐净土法门有所了知者,应该很熟悉。"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法藏比丘当年以其不共发愿,最终成就了极乐净土,作者的如是发愿一定也能如是成就,而使无量无边众生得到利益。

愿于诸方所,遍长如意林,

充满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普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愿东西南北等诸方所,都成为遍长如意树的园林,其中充满诸佛和菩萨圣众所宣说的微妙法音!愿十方所有地表,没有石砾和荆棘等不可爱之物,大地平坦如同舒张的手掌,光滑柔和如同吠琉璃宝一样。

此颂是回向器世间清净的愿词。诸方所包括四方四隅上下十方,这十方器世间,菩萨以殊胜功德回向加持,愿皆成为清净刹土,成为到处遍满如意树的欢喜园。如意树是净土与天界园林中的宝树,天人的妙味甘露便是依靠如意树而获得;在劫初时,南赡部洲也曾有过这种宝树,劫初众生能依此树而如意获得受用。仅有如意树还不能称之净土,从《阿弥陀经》中我们可知道,净土中到处充满着如来与诸大佛子所宣扬的法音,作者在此也如是回向,愿十方世界之中都充满佛佛子的微妙法音,使置身其中的有情,时时受到感化。对佛法的听闻、思维、辩析、修习,即使是登地菩萨,也是需要的。现在有些人秉持着一些邪见,对讲习闻思佛法很反对,认为佛法只需听一点,然后就可以不听了,就能进入实际修持,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行不通。根据佛经,诸大菩萨尚需闻思研讨教法,更何况一般凡夫呢?我们不应该辜负菩萨的悲愿,在有机会听闻正法时,当不惜一切而把握难得的机缘。

娑婆世间的众生,因恶业所感,其依报之土十分秽恶,凹凸不平,遍满着砂石、荆棘等等不悦意之物。菩萨以功德愿力回向,愿十方所有国土变为清净之土,无有任何砂石、荆棘等恶物,土地平坦得就象舒张的手掌,无有高低崖洼等险地,而且地面如同极乐世界的大地一样,由柔软光滑的吠琉璃宝组成。关于荆棘,藏人称之为鬼树,尤其是对黑色荆棘丛,人们认为里面会有鬼魔,所以对黑荆棘,非常厌恶。佛经中说过,多刺的荆棘树,是有情嗔恨嫉妒心之报应;砂石荒漠,是众生造恶口等恶业的果报。这些恶业所感的依报土,绝不会为有情带来快乐,我们也应随菩萨发愿、回向功德,愿这一切都能迅速转变为清净刹土。

愿诸菩萨众,安住闻法眷,

各以妙功德,庄严佛道场!

愿一切菩萨圣众,周围皆有众多听法眷属安住,各各运用神妙功德,庄严着十方佛教道场。

十方国土清净固然很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国土中需要佛菩萨庄严点饰,所以作者愿大地上遍满菩萨圣众,各各周围有无量听法眷属围绕。依止菩萨的眷属,其主要目的是听闻思维修习佛法,续佛慧命,协助菩萨弘扬正法。若内心兴趣不在闻思修习正法,而在于世间法,这种人再多,也不能算是菩萨的眷属。真正的眷属,会安住于正法光明之中,各各以神妙功德庄严着佛土道场。妙功德,即是闻思修习大乘了义正法,讲习辩论著述正法的功德,这些才是圣者智士之妙功德,有对正法的闻思修、讲辩著之处即是真正的佛土道场,是真正的庄严。现在有许多人颠倒行事,把力量全部放在修寺庙,塑佛像上,认为这就是弘扬佛法,庄严佛道场,然而房子修得再金碧辉煌,也只是不净四大所假合之无常法,这不可能是什么庄严,如果没有人在其中讲习正法,也算不上道场。真正的佛教道场,是闻思修习正法,净治心性的场所,就象密勒日巴尊者所说那样:"身是寺庙心是佛,菩提行愿是庄严……。"大家看看现在那些金光闪闪、游人如织,里面却无有任何传讲教法、修习证法者的寺庙,内心应生起悲愍与紧迫感,以一切功德回向,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愿十方国土,皆能遍满善知识与闻法眷属,遍满真正的庄严道场!

愿诸有情众,相续恒听闻,

鸟树虚空明,所出妙法音!

愿彼常值佛,以及诸佛子,

并以无边云,献供众生师!

愿一切有情,能相续不断地听到,飞鸟、树林、虚空、光明中所发出的微妙法音!愿他们经常值遇诸佛及佛子圣众,并以广大无边的供养云,敬献给一切众生的导师!

在净土佛刹中,禽鸟、树林、光明、虚空等等,皆能发出微妙法音,如《阿弥陀经》中所言:"是诸众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愿十方一切有情,皆能得到如来加持,相续不断地听闻到这些微妙法音,恒时安住于法乐之中。诸佛菩萨演畅正法的微妙之音,恒常周遍诸方所,若修行者心清净,自然能领受到其甘露梵音;若自心不清净,梵音若雷也不能觉察。以前有一名修行人朝拜五台山,当他登上北台顶,绕台礼拜时,忽然听到耳边原先那震若奔雷的风声,全是文殊菩萨演示般若的梵音……。所以,能使自他众生心清净,则鸟树光明虚空所出的妙法音,定能恒时领略。

娑婆世界的有情,若能有福缘值遇佛陀,或诸菩萨圣众,以一面之缘也会得到摄受而解脱。若能以广大无边供养云,供养人天导师,那无疑会得到殊胜福报,为导师所摄受而迅速趋入解脱正道。无边供养云指身语意各种广大供养,当然其中最胜供养是法供养--即依教奉行善法的供养。供养如来有不可思议功德,《法华经》中说过:"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因此,菩萨发愿加持一切有情,都能有缘时常值遇佛陀及诸佛子,并能以广大无边供养云,敬献给人天导师们,以此使所有众生,悉入无上菩提正道。

愿天降时雨,五谷悉丰收!

仁王如法行,世事皆兴隆!

愿天降及时雨,五谷禾稼等皆丰收!愿仁王依照佛法如理行持国政,一切世事皆欣欣隆盛!

此颂是为众生具足顺缘,皆能修习善法而作回向。若众生行持善法者较多,则天人与阿修罗作战时,天人会取得胜利,于是天人欢喜庆贺为人间赐福,降下珍宝或及时雨,使人们五谷丰收,无灾无害。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雨水调顺至关重要,若雨水不调,各种庄稼就会收成不多,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农民往往说靠天吃饭,意思即是靠天降及时、适足的雨水,人们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生活无忧。有了衣食丰足的基础,不能说人们就可以顺利地修习善法了,这还得看统治者--国王的品行好恶如何,他如何行持国政等等。历史上曾有不少残暴无道昏君,反对善法,专以恶法压迫人们;也有不少行持佛法利益人们的仁王明君,如观世音菩萨化身与文殊菩萨化身的国王。在仁王明君治理之下,国家一定会百废俱兴,世事兴隆,就象汉地唐朝时期一样,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兴盛,佛法尤其鼎盛。关于世事兴盛、国家强盛,从整个人类历史看,应该将精神文化的发展放在首位,如果引导人类精神思想方面不正确、不兴盛,那么城市建设得不论如何富丽堂皇,物质享受方面如何丰富,军事如何强大,也只能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衰落。历史上一个地区的兴盛时期,必定会是其地人们精神文化发展相当兴盛的时候。菩萨在此回向五谷丰登,仁王治国,世事兴隆,其意即是在这种环境中,人们能具足修学佛法的顺缘,就象汉地盛唐时期的人们一样,皆有机缘获得圣者七财。

愿药具速效,咒语咸灵验!

空行罗刹等,悉具慈悲心!

愿药物都具有特效,消灾祈福的咒语皆能灵验!愿空行、罗刹和猛兽等,都能具有慈悲心!

按律藏所言,药有时药、七日药、尽寿药等。时药指一般食品,七日药指蔗糖、石蜜、酥油等,尽寿药即世人治病所用的草药等药品。这些药品依众生的福报而有不同功效,尤其是末法时代,众生福薄,许多对古代人有特效的良药也变得不那么有效了,小病服用许多药也不管用。比如古人服食一点酥蜜即可治愈一般的病,而现代人服食再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菩萨回向福德,让一切药品都能具有特效,迅速治愈服用者的疾病。

咒语有多种分类,内教的咒语总分有密咒、明咒、总持咒三种,世间也有一些天神、仙人等所说的咒语。内教及天神、仙人所说的咒语,都有其不欺力量,特别是内教中成办息增怀诛四种事业的咒语,都有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对具足信心及福德者来说,也特别灵验。但是,众生根机越来越低,时间也趋入浊世,现在许多人念咒语似乎越来越不灵验,这都是因持诵者信心、见解智慧、心念专注力、福德等各方面都浅薄而导致,并非咒语本身有变化。大家对此应注意,自己持诵某咒语如果没有感应时,应该向自身寻找原因,看哪方面因缘不具足,而不应对咒语、对佛法生邪见。现在各种灾祸疾病等越来越严重,更需要咒语的不可思议缘起力加持,愿菩萨的回向,成熟在我们身上,一切消灾祈福的咒语,皆能灵验无比!

世间有许多凶猛粗暴的空行、罗刹、毒蛇、猛兽等,经常会生起恶心,危害其他有情。此处的空行指空游饿鬼,这些饿鬼具有业报神通,经常四处游荡,为猛烈恶心所推而伤害其他有情。罗刹是梵语,意为速疾鬼或可畏,也是一种极为暴恶可畏的饿鬼,如果没有调伏,它们常常以嗔毒心伤害众生;还有狼蛇虎豹熊罴等凶猛野兽,也常常会伤害众生。对这些凶猛有情,需以大悲心回向福德,以殊胜菩提心加持,愿它们远离恶心,生起慈悲之心。如是回向,方能真正使它们不再造罪业,与其他有情和平共处,也能使它们迅速远离恶趣痛苦。以大悲心回向加持粗恶凶暴有情,使其不再造伤害恶业,是大乘菩萨经常修持的菩萨行,也是非常有效的修法,历史也曾有过众多实例。大家若要修持增上自相续中的菩提心,也应经常为自己身边的鸟兽等回向加持。

愿众无苦痛,无病未造罪!

无惧不遭轻,毕竟无不乐!

愿众生无有丝毫苦痛,不受病恼,不造一切导致痛苦的罪业!无有一切畏惧,也不遭任何轻蔑歧视,心中无有任何不快乐!

轮回众生相续中的苦痛,指内心的种种痛苦感受,对人而言如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苦等,这些是非常难忍而且会使内心无法安宁的感受,还有病苦等身体痛苦,这些身苦也是让众生无法安宁的违缘。从根源上看,所有身心苦痛根本因即是无明罪业,除了佛法甘露外,世间不可能有根除这个病根的良药。菩萨为此作了甚深回向,发愿一切众生皆得远离现有的身心痛苦,更能远离一切招致痛苦的无明罪业,生生世世不再有任何痛苦。也愿众生于三界轮回中,在殊胜三宝加持之下,无有丝毫恐惧怖畏,也不受任何轻蔑歧视,内心没有丝毫不快乐,始终处于安乐轻松之中。内心的快乐,是每一个人都至心向往的,然而在业和烦恼所组成的轮回世间,如果不懂得佛法,要得到并保持快乐并不那么容易。作者在此所作回向,其含义即是愿众生皆能趋入佛道,如是方能远离怖畏,成为受人天尊敬之佛子,从究竟上断除快乐的违缘。

愿诸伽蓝寺,讲诵以兴盛!

僧伽常和合,僧事悉成办!

愿所有寺庙,都能具足不断地讲习诵经,日渐兴盛!愿一切僧众恒常和合相处,闻思修习弘法事业都能圆满成办!

此颂始与下五颂,是为出家僧众而作回向。出家僧众所居住之处,通常称为伽蓝,其实按梵文音,全称应是僧伽蓝摩,意为众园,即僧众所住的园庭寺院。一个寺院要兴盛,必须具足讲经说法、闻思修习、讽诵经论等,如果没有这些,寺院不可能真正兴盛。因为寺院是僧众闻思修习、弘法利生的场所,如果没有善知识传讲佛法,也没有僧众闻思诵经修习等,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寺院。寺院兴盛不在外表形式,就象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初创喇荣五明佛学院时,山沟里只有几间草皮搭成的棚子,然而有不断地讲经说法,有不断地闻思修习正法,如是而成为了整个雪域乃至整个世界上堪为楷模的寺院,成为了重兴佛法的中心。愿大家一起以自己所有功德回向,也愿三宝加持,使所有寺院都能兴盛讲习正法,所有寺院皆能成为弘扬佛法的中心!

佛陀教法要住世兴盛,必须靠如法的比丘僧团,而比丘僧团要如法存在,首先就需要僧众之间和合团结,佛在律部中曾多次嘱咐过这个问题,并将破坏僧团和合订为无间罪。僧众之间能和合团结,那么僧众的事业,就会有了坚实的成办基础。闻思修正法,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即是僧事,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称为僧事,对此各位应牢记。作为出家僧人,该做的事业便是闻思三藏教法,修习戒定慧三学证法,并以佛法引导利益有情,此外,一切与佛法无关之世间八法都不是正业。以菩萨的愿力加持,愿一切僧事都能圆满成办,而一切非法事业,都能消失无迹!

愿欲学比丘,悉住阿兰若!

断诸散乱已,轻安堪修善!

愿所有想修学正法的比丘,都住在寂静之处,断除一切散乱,身心轻安,堪能修习一切善法!

向往正法的比丘,要想得到成就,必须依止寂静处,才能断除散乱,身心堪能于善法。关于这个问题,在本论静虑品中已有过详述,相信真正想修行者,对此都会有所了知或领悟。作为初学者,要想调驯身心,堪能于修习正法,必须断除散乱放逸恶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需要寂静外境助缘。身披如来法服的出家人,住在寂静处,那是真正的庄严;如果一个六根尚未调伏的出家人,住在城镇之中,住在纷纷扰扰的在家人之中,这不算什么庄严,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很难看,是一种近乎堕落的象征。安住在兰若之中,无有内外诸缘扰乱,修行者可以专注于正法,使身心渐渐寂静调柔,得到轻安堪能,这样就可以趋入寂止之境,压伏无明烦恼,有机会生起胜观智慧。作为修行人,这是我们必须达到的层次,同时也应如是回向,愿一切修行人,皆能如是而行。

愿尼得利养,断诤远诸害!

如是众僧尼,戒圆无缺憾!

犯者愿生悔,时时忏罪业,

寿尽生善趣,不复失禁戒!

愿所有尼众都能得到恭敬利养,断除是非诤论,远离各种身心伤害!也愿所有僧尼,个个戒行清净,毫无缺失!愿犯律仪的出家人,都能生起悔改之心,时时忏除罪业,他们来世得生善趣,不再失毁所持的禁戒!

女性由于自身及传统风俗影响,能力及社会地位很明显低于男性,出家女众也是如此。从本师释迦牟尼佛开许女众出家至现在,出家女众仍要受到一些限制影响,修行违缘也多。尤其是大多数女众较男众而言,心胸不广,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论,这些都是女众的不共业力所感。作为心具平等大悲的菩萨,作者为此特别回向,愿一切出家尼众,皆能解脱业缘的负面影响,得到足够的利养与恭敬,也愿她们能断除各种口角是非诤论,远离闻思修行中的不便与违缘。愿尼众得到足够利养这个发愿,现在大概是成熟了,汉地有些尼众得到的供养据说一般比男众要多一些。但是在和合无争,闻思正法方面,女众们应继续努力祈求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精进修习,对治烦恼恶习。

针对所有佛弟子而言,别解脱戒清净无损是解脱成就功德大厦的基础,若别解脱戒行不清净,修行人不可能得到解脱。因此,发愿使所有出家修行人戒行清净,是菩萨行愿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在菩萨行愿的总集愿文《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也发愿:"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能做到戒行完全无损毁,固然是最好。然而作为欲界的凡夫众生,这无疑有很大困难,尤其是末法时代,众生根器低劣,烦恼炽盛,时间环境也很恶浊,凡夫出家人要做到不违犯任何别解脱律仪,难度非常大。但是,犯戒后也并非毫无补救措施,而必然要亲堕泥犁受苦,因为犯戒者可以通过忏悔消除罪业。犯戒者如果能认识到错误,生起悔改之意,并时时忏除所造罪业,那样仍会得到清净,有机会解脱成就。有些出家人,不知道这一点,一旦以恶缘业障现前而破戒还俗,便自暴自弃,以为什么都完了,甚至变得连因果也不顾,这是很愚笨的行为。经论中说过:违犯别解脱律仪中的任何一条,依殊胜方便都可以忏悔清净,甚至在临终时,以一念有力的悔改之心,也可以免除堕落。因而应发愿使每一个修行人都能做到如此,最好戒行圆满清净,若有违犯,也能迅速忏除还净,清净其罪业。这样犯戒者在命终后,也能免堕恶趣,转生于人天善趣等处,有机会再修持佛法,并能以忏悔之力,使自己不再失毁任何禁戒。

愿智受尊崇,化缘皆得足!

心续悉清净,令誉遍十方!

愿有德学的智者广受尊崇,外出化缘乞食的出家人皆能得到足够供养!修行者心相续能完全清净无染,美名也传遍十方!

此颂是有关增上修行与弘法利生方面顺缘的四个回向。其一,愿智者广受人天尊崇。佛教中的智者,指具足清净戒律、广学博闻、通达甚深教义,具有真实修持的修行人,这些智者,若能广受人天尊敬则可顺利地弘扬佛法;二、愿所有化缘乞食者,皆能如愿而足。衣食药品等顺缘皆能具足,这对每一个出家修行弘法者,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回向。我们出家人平时的衣食药物、经堂卧室等等,一切资财无不是来自于十方信施,若化缘不能得足,色身无法维持,修持弘扬正法的机会也就没有了;三、愿修行人心相续能完全清净,不受傲慢等烦恼染污。心相续清净调柔,是修行人成就解脱的标志,同时也是修持中全部内涵,无法以简略语言表达其内容,"若人欲得正觉果,当净其意如虚空";"一念净心成正觉"等这些教证,许多人都很清楚。如果自心不能清净,为贪嗔邪见烦恼所染,自己会时时感受痛苦,也会为别人带来痛苦,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应当牢记《因缘品》中所说:"三业恒清净,清净名出家。"时时保持身口意清净,防止烦恼染污。四、愿真正的修行成就者,美名传遍十方。修行人如果具足了大悲心与闻思修行智慧,应该要让自己的名声传遍十方,使许多世间人生起恭敬仰慕,这样才会有广大弘扬正法的机会,能使广大众生获得利益。有些人很贪执名誉,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利益,这种自私自利者的愿望和行为,当然不是菩萨所愿,也是每一个佛弟子应舍弃的恶行。有些修行人虽然具备一些利益他人的能力,然而对名誉十分顾忌,非常害怕自己出名,这也是一种偏执。在必要之时,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自己便要尽一切力量去做,而不能存有任何自利的念头。在很多高僧大德的弘法事业中,可以看到他们遍及人天十方的美名,对弘扬佛法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我们也应随菩萨作如是之回向发愿:愿所有真实的修行人,都能有美名传遍诸方,弘法利生事业广大如虚空。

愿离恶趣苦,以及诸艰困,

复以胜天身,迅速成正觉!

愿修行者从此远离恶趣之苦,以及所有艰难困厄,更愿他们以胜过天身的暇满人身,迅速成就正觉!

有些修学佛法者虽然受了戒,但没有具足正知正念而失毁了禁戒,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还净方便,忏除坏戒罪业。对这些破戒者来说,后世将会堕落恶趣,长劫受苦,得人身时也会六根不具,遭遇着种种艰难困厄。菩萨以殊胜福德回向,愿他们皆能远离三恶趣之痛苦。虽然他们曾造过破戒恶业,但以殊胜福德加持,愿他们仍然能得到胜过天身之暇满人身宝,顺利地趋入正法,在修习过程中无有猛烈粗大的困厄苦行,迅速证得如来正等觉果位。

关于破别解脱根本戒者,能否恢复清净,宗喀巴大师等曾引教证论述过,认许可以恢复清净戒体。当然,如果按小乘自宗的观点,破四根本戒者是不可还净的,但依大乘教义,可以忏悔清净。尼众破根本戒,小乘自宗不能复戒,但以大乘发心而言,也应同样重复戒体,也可以有即生解脱成就的机会。依靠大乘殊胜的智慧与方便法,修行者可以如同勇施比丘一样迅速忏除罪业,尽快而且无难证得正等觉果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