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品精进第一百零二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778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四种助缘中的希求力,也叫做信解力。这在大乘修行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对佛法的希求心,修什么法都不能成功。下面继续观察没有这种希求的过失:
发愿欲促成,自他众功德,
成此一一德,须修一劫海。
昨天讲了,要净除一个过患,需要修习很长时间。同样,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成就如来的一分功德,也需要修习很长时间。
最初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努力令自他成就圆满的佛果。然而,想得到佛陀如海般的功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间上的事业做得圆满成功,不下一番功夫都不能实现,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海,更需要多生累劫的积累资粮。
《中观宝鬘论》是这样讲的:积聚世间所有的凡夫、声闻等有学无学圣者福德的十倍,仅仅能感召佛的一毛孔相;成就所有毛孔相的百倍福德,才能感召佛陀八十随好中的一种随好;出生一切随好的百倍福德,才能感召佛陀三十二相中的一种相;成就三十二相的千倍福德,方能感召佛陀的眉间白毫相;出生眉间白毫的十万倍福德,方能感召其无见顶相(佛的肉髻)。可见,佛陀令人见而生喜的无见顶相,要积聚无量劫的福德才能现前,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产生的。
不要说佛陀的一个功德,就连天眼通、宿命通等世间神通,也需要漫长时间的勤奋努力。任何功德都不会无缘无故出生,高僧大德们的悲心和智慧,也是多生累劫修出来的。如佛陀时代马胜尊者的威仪、须菩提的空性见解,有关佛经中记载,均与他们多世的习气有关。所以,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想在短暂的时间中马上成就,获得如何如何的超世间功德。
当然,若是独觉或者最后有者,可能会突然感召这些功德,或者遇到特别殊胜的对境时,自己的发心若极为强烈,也能迅速获得成就。藏传佛教就有这样一个公案:两位僧人去朝圣,途中经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岸边有位麻风病女人,求他们帮她渡过这条河。第一位僧人觉得她很讨厌,急忙撩起僧袍,自顾自地过河去了。另一位僧人为她的无助感到难过,自然产生悲悯,背起她,奋力踏入激流中。(麻风病是传染的,一般谁都不敢接触,但他的慈悲心非常强烈,就像无著菩萨的有些经历一样。)到了河中央时,水流特别急,非常危险。突然僧人觉得背后没有重量了,他大吃一惊,以为女人掉到河里了,急忙回头,没有人了。只见前面的虚空中出现了本尊金刚瑜伽母,她伸出手,把他直接引到了空行刹土。第一个僧人可怜巴巴地站在对岸,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后悔万分……
这个故事在《藏密佛教史》也有,它不是一种传说,而是真人真事,就像《钦则益西多吉密传》[1]中的公案一样。上师以前也讲过:“假如遇到极其殊胜的大成就者,自己的心极为纯洁,大悲心也相当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一种超规律的成就。”禅宗也有许多这样的公案,本来按修行次第来讲,不一定证悟那么高的境界,但通过自己的发心和殊胜的对境,依靠直指心性的不共方便,马上即可获得开悟。但我们是不是这样的利根者呢?自己应该心里有数。假如对佛法的信心和希求心不够,恐怕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然我终未生,应修功德分,
无义耗此生,莫名太稀奇!
获得一个功德都要那么长的时间,但业力深重的我们,始终没有生起修持之心,不要说佛陀的所有功德,就连三十二相中的一种相,我们前世和今生有没有为此下过功夫?自己应该非常清楚。
像我这样的人,有时候观察自己,虽然形象上一直给别人讲经说法,表面上也修一点、观想一点、念一点咒语,但真正一心一意对法有强烈希求心,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即使偶尔有一两次,时间也都不长。有些人可能跟我差不多吧,但有些人根本不像我,他们还是很精进的。
观察自己的一生,如果没有真正下过功夫,那么口头上说“我在修行”,完全是自欺欺人,是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空耗如意宝般的人身,这实在是莫名其妙,非常遗憾!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有幸遇到善知识,又听闻这么殊胜的佛法,但由于业障烦恼深厚,对佛法的信心意乐始终无法增上,导致行为从来都不精进。其实,丢失一个如意宝不太可惜,而获得人身却没有好好修持佛法,确实太可惜了!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大德,为什么争分夺秒不浪费人身,把人身全用于学习佛法和利益众生方面?原因也是如此。
倘若拥有难得的此生时,毫无意义地白白空耗,一旦堕入三恶趣,想修行也没有机会了。以前嘎达亚那尊者携到众眷属去印度北方,途中看到一只乌鸦,尊者向它微微一笑。众弟子惊讶地问其中原因,尊者说:“在91劫以前,我出生为富豪人的儿子,少年时欲出家学道,父母坚决不允许,说:‘你要先娶妻生子,才可以出家修行,不然谁来延续家族?’(他可能也是独生子吧,就像现在很多人一样。前段时间,有个老太太一直跪在我面前说:“我们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他出家了,谁来照顾我们?求求上师,千万千万不要让他出家!”她说自己非常伤心,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下。奇怪的是,她只有右眼流眼泪,左眼一滴眼泪也没有。)
后来我也没办法,不得不娶妻生子。到了儿子7岁时,再次请求出家。父母因为有言在先,也不好违背承诺,于是暗中嘱咐孩子阻拦。当时孩子哭哭啼啼,缠住我不放,说:‘你如果要出家,就先把我杀掉。’无奈之下,我只好放弃出家。因此漂泊在生死轮回中,遭受各种剧苦。
后来,我五百世出生为狗,经常饥渴难忍,(藏传佛教中也有这种说法:变成狗时特别饿。我们有时候看见一些流浪狗,肚子瘪瘪的,里面好像没有任何食物,看起来特别可怜。)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两次得到饱足:一次是遇到一个酒醉的人,酒肉吐了一地,我吃饱过一次。另一次遇到夫妇二人,丈夫在田里干活,妇人忽然有事暂出,我即乘机入内偷吃。因为食器的口小,我的头钻不出来,这时农夫从田里回来,一怒之下,用刀把我的头砍断在食器中。
当时阻扰我出家的儿子,也因犯了阻碍别人出家的重罪,命终后堕落在三恶道中受苦。到现在,我才头一次见到他——那只乌鸦,就是阻扰我出家的儿子。”
可见,这一辈子若没有好好修持佛法,来世的果报极为惨烈。当然,有条件出家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无法出家,那么尽力护持居士戒,精进修持大乘佛法,每天不离闻思修行,临死之前不舍三宝,这样的人身也很有意义。
有些人经常想:“《入行论》什么时候讲完啊?讲完后就可以了,我要好好地休息一下。”千万不要这么想。华智仁波切说:“活到老,修到老。”若没有夜以继日地勤奋修法,人身就会无义虚耗,那会非常非常可惜!
印度有位哲学家叫克里希那穆提,在20世纪时非常出名,他所撰著的清净心灵的书籍,对东西方国家的影响很大。在一本书中,有人问他:“什么是学生?”他回答道:“所谓的学生,并不是学习几本书、考试完了以后,到二、三十岁就结束了。真正的学生,一辈子都要学习知识。我有个西班牙朋友戈雅,他是一个画家,年迈的时候,他在一幅画下面写了一行字——我还在学习。”这样的教言,在我们佛教中也是很适合的。
有些道友不要认为:“我现在进老年班了,每天休息就可以,放松就可以。”我不赞成这样,萨迦班智达讲过,即使你明早要死亡,今天也要只争朝夕地学习知识,今生虽然不能成为智者,但来世再修学时,就像取用银行存款一样,能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些知识[2]。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仅仅放在开一次法会、学一点法上面,结束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了,这不是正确的学佛态度。
说实话,现在城市里大多数的修行人,不叫修行人。我这样直截了当地说,可能有些人不高兴、不愿意听,但不管怎么样,事实就是如此。这些人对世间法极为能干,方方面面考虑得非常周到,很多方案也定得巴巴实实[3]的。但是在学习佛法方面,一辈子中没有任何计划,也没有任何方案,只是形象上过一过而已。
这种做法肯定不对。作为出家人,一生中怎样以闻思修行来度过,应该要有一种发愿;作为在家人,虽然工作家庭非常忙,但也要关心一下自己的来世。世间人特别在乎终生大事,其实终生大事不重要,生生世世的大事才重要。学习佛法、发菩提心利益众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这方面如果没有考虑,那真是非常愚蠢。因此,大家拥有这么好的人身时,千万千万不要空耗!
子二、安立理由:
吾昔未供佛,未施喜宴乐,
未曾依教行,未满贫者愿,
未除怖者惧,未与苦者乐,
吾令母胎苦,唯起痛苦已。
尽管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了这么大的愿,但付诸于实践的极其微少。为什么这样讲呢?
“吾昔未供佛”:发了愿之后,按理来讲,理应日日夜夜供养殊胜的对境,在三宝面前作各种意幻供养或真实供养,可是我们有没有这样做呢?讲七支供的时候,两三天内拿个水杯供一供,点一点灯,没过多久又消失了。在座的道友,每天供水的有多少?举个手。供灯的有多少?一半,还可以吧。别的地方,可能一个也没有,到时候看学习《入行论》的有多少人供水供灯。其实,在诸佛菩萨前哪怕供一点香、水、灯,功德也是不可思议。方便的时候,我想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前段时间讲了转经轮的功德,很多人就买转经轮,过段时间再讲供灯的功德,也许买酥油的人会比较多。
这些世俗的功德,大家应该值得重视。有些人说自己是学禅宗的,安住在空性中就可以,什么都不要管。口头上谁都会这样说,理论上大家也懂一点中观,但你真能空得了吗?自己的利益受损时,真能如如不动吗?假如还没有这种境界,那么积累世俗资粮必不可少。
“未施喜宴乐”:没有给予众生喜宴的安乐。此处的“喜宴”,指造佛塔、修经堂、塑佛像、印经书等,使众生享受到喜乐的善法。或者还可理解为,我们发愿以后,理当赐予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快乐。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很多人根本没有管众生,也没有为其创造快乐的因缘,故应该非常惭愧。
“未曾依教行”:没有依教奉行。“依教行”主要指法布施,即通过闻思修行获得智慧,然后给缺乏佛法知识的众生讲经说法,作各种开示。这些我们也没有做到,即使偶尔做一点,也是充满吝啬心、竞争心、嫉妒心,有没有如理如实的法布施呢?每个人应该比较清楚。
“未满贫者愿”:没有满足贫困者的心愿。世间上的乞丐、可怜众生非常多,本来我们发了大心的人应该帮助他们,但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悲心可能连基其他宗教都不如。《德兰修女传》中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文字:
“火车就要开动了,一个人匆匆忙忙跑过来,在上车时,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结果一只鞋掉在了车下。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迅速脱下另一只鞋,朝第一只鞋掉下去的地方,毫不犹豫地扔了下去。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经过那里,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双鞋或许对他很有用呢。”
这个人就是甘地,在印度,他被人们尊称为‘圣雄’。”
这段文字虽然很少,但意义却发人深省。试问,我们如果掉了一只鞋,会马上想到利益他人吗?恐怕很困难。以前我去拉萨的时候,途中翻车,掉了一只鞋。当时我只想快点买一双鞋,后来好不容易在小商店里买了双球鞋,但从来没有那样想过。所以我们的心态与这些人有天壤之别,我们在那种情况下,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倒霉,而他们,却时时想到利益别人,一点一滴也是为众生着想。
讲了这些道理以后,我是非常的惭愧,觉得有时候连其他宗教的教徒也不如。世间上有些发大心的人,看见穷困潦倒的众生时,尚且能把身上的钱、衣服全部给他。而我们大乘佛教徒呢,口口声声说要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但真正做起来的话,连身边的可怜人也懒得搭理,相比之下,难道不感到汗颜吗?这充分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利他心并不是特别强烈。
所以大家不要高高在上,认为自己的修行境界超胜于任何人。我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不用问别人,自己的心自己最清楚。因此,在修学菩提道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傲慢,应该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仆人,以这种身份来利益众生。“在所有的人当中,我是最可怜、最低劣的,我的发心是最差的”,如果有了这种心态,那么看到谁,都会把他当作上师一样对待。
“未除怖者惧”:没有遣除怖畏者的恐惧。照顾垂危的病人、帮助被判死刑的囚犯、救护菜市场里的旁生、放生作无畏布施,这些事情我们做了多少?很多人说放生很好,但实际上自己有钱、有能力的时候,放过生没有?去年刚讲《入行论》时,我要求菩提学会的人每个月不定期地放生,定期也有一些规定,但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你们自己也问一问,在放生方面做了多少事情?既然在诸佛菩萨前承诺了,自己却没有真正去做,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未与苦者乐”:世间上有很多被烦恼业障缠缚的可怜众生,我们也没有通过佛法的爱心和智慧来帮助他们,遣除他们心里的困惑和身体上的痛苦。
综上所述,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唯一就是住胎时让母亲深受九个多月的苦难,自己在胎中也是倍受煎熬,除此之外,没做任何有意义的事。《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们得到了这个人身,倘若只是给父母增添劳苦,怎么算是孝道呢?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唯有让父母亲友远离世间尘垢,趋入佛门,才称得上是孝子贤孙。如华智仁波切云:“想方设法让父母皈依佛门,方能报答他们的恩德。”若没有做到这一点,光是来到这个世上吃饭睡觉,然后又回到流转轮回的归宿中,那是非常可怜的!
所以我们应观察自己对佛法有没有希求心,尤其是现在所谓的活佛、大成就者,更应该要弘法利生。华智仁波切说:“如果你真正是活佛,那要为弘法利生的事业做出贡献。否则,只是为了自己的饮食、家庭而奋斗,这不叫修行人,更那不叫大成就者。”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想尽办法为众生做一点事情。我最近在《入行论》中写了两句:“每天都应该为众生做点事,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4]”我内心中真的这样想,也确实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每天有没有做到呢?绝对是没有的。但有时候苦恼也没有用,因为凡夫人只有这个力量。所以每每看到其他高僧大德或其他宗教徒,默默无闻地为众生做事情,心里就非常非常羡慕。大家也应该在心里产生一个极为纯洁的心愿,这种心愿不要一两天就消失了,而是要长期地留存,这就是最殊胜的发愿。
子三、宣说思维于法无信解之过而不应舍弃:
从昔至于今,于法未信解,
故遭此困乏,谁复舍信解?
颂词中的“信解”,即指希求心。意思是说,我们从无始以来直至今天,因为对佛法没有希求心,故而在漫长的六道轮回中遭遇如此痛苦,相续中有如山般的烦恼,时刻沉溺于五欲六尘的幻境中,对于觉醒生死大梦的佛法,就像饿狗面前放草一样,丝毫兴趣也提不起来。假如一直这样下去,轮回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边啊?
每个人应该想一想:“我来到这个人间,转瞬即逝的人身应以什么方式来度过?”释迦牟尼佛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法都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可是很多人对此兴趣乏少,反而对吃喝玩乐、打麻将、喝酒抽烟、去各种不清净场所乐此不疲,觉得与自相续非常相应,一提起战争、爱情、发财等话题,就兴致勃勃、议论纷纷,这即是凡夫人的爱好和习气。可是这些有没有意义呢?的的确确一点意义都没有。
若想对佛法生起信心,需要到一些寂静的地方去,只有在那种环境里思维法义,佛法的加持才会源源不断地在心中涌现。纵然没有这种条件,一年也要空出几个月来闭关实修。当然,城市里的修行人,完全放下是不可能的,但如我前段时间给很多人所讲,一年抽出七天来好好地修一修,也会在阿赖耶上面种下好的习气。
我们之所以对法缺乏希求心,就是因为累世的习气所导致。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说:“由于前世没有求学,今生终身成为愚者,因害怕后世继续成为愚昧的人,今生再怎么样困难也要精勤闻法。[5]”现在很多人极为可怜,倘若再这样继续下去,下一世很可能转为旁生,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啊?相反,如果现在希求佛法,最少也能得到人天福报,再继续发愿的话,还有机会获得成就。因为业因果是不可思议的,造善业和造恶业的果报,我们不得不相信。
《中观宝鬘论释》有一个公案:有位天神想害一个人,他先以非常庄严的身相出现在其面前,问:“你看我的身体好不好看?”那人回答:“没什么好看的,造善业的身体比这更好看。”接着他又变出特别丑陋的身相,问:“那我的身体难不难看?”那人说:“也没什么难看的,造恶业的身体比这更难看。”天神没有办法,于是捧了一捧水,问:“这些水多不多?”他说:“非常多,比大海的水还多。”天神问他为什么,答曰:“若用这一捧水供养佛,此功德无量无边,大海也无法穷尽其量。”天神感到非常稀有,最后在他面前恭敬皈依。
所以,我们早上起来时,也应该在佛前供养净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这里的水也不冻了。供七杯水表面上看来不是很多,但它的功德却比七大洋还大,这样的功德谁不愿意希求呢?
当然,你不信因果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如果真的相信因果,行善对自己的恩德非常大。《阿育王譬喻经》中有个公案说,一个人在过路时,看见路旁有一具尸体,开始时他吓了一跳,但凝神一看,尸体上空竟然有天人在散花。他觉得很奇怪,就问那位天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天人告诉他:“这是我前世的身体!前世依靠它,我行持善法、孝顺父母、遵守因果、广造善业,所以现在投生于天界享受妙乐。它的恩德这么大,我才来此散花供养,难道你觉得不值得吗?”
的确,我们若用现在的身体行持善法,乃至生生世世,对自己的恩德相当大,对众生的恩德也相当大。如果一个人出家学佛,修行很好,周围的人会因他的威力和悲心而皈入佛门。但若一个人做坏事,相续中生起邪见,他也会像毒药或炸弹一样摧毁周围的人。所以,我们既然拥有难得的人身,千万不要变成非常可怜的人,务必要对唯一能了脱生死的妙法甘露生起信心。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不得解脱,原因就是对法没有信心,变成了法油子,今生今世一定不要重蹈覆辙!
当然,生起信心的唯一方法,就是每天闻思修行,尽量不间断,把修学佛法和听闻佛法视为终生最重要的大事。在这一前提下,每天尽量为众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的一种希望,也是多年依止上师的教言总结。要知道,上师最重视的就是闻思修行,通过闻思修行,定会斩断自相续中的烦恼,也能铲除其他众生的痛苦和不善业。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详见《显密宝库18•圣行集萃》。
[2]《格言宝藏论》云:“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3]巴巴实实:四川口语,意为踏踏实实。
[4]见本册《入行论讲记》封面。
[5]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
思考题
601、若对佛法没有希求心,会导致什么过失?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602、你在学习佛法、帮助众生方面有哪些计划?今后以什么方式来度过难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