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品精进第一百零四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779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对治懒惰有四种助缘,下面仍是在讲第一个信解力,或者叫希求力。前面已阐述了没有希求力的过患、具有希求力的功德,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癸二、信解之功德:
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布施、持戒、安忍等六度万行,或者说胜义谛和世俗谛中一切善根的根本,就是信解(意乐)。《慧海请问经》云:“诸善之本即信解。”《文殊刹土庄严经》亦云:“诸法由缘生,住于意乐上。”这个教证在很多论典中也经常引用。
修学任何一个佛法,相续中的意乐是最关键的。堪布根霍在注疏中说:“一个人的修法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信解。上等信解者,会变成上等修行人;中等信解者,则成为中等修行人;下等信解者,必然是下等修行人。”所以,有些人不要认为:“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受持清净戒律、闻思修行、成就佛果,绝对是不可能的。希求佛法和成就佛果是高僧大德的事情,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有那种境界?”这样自己轻辱自己是非常不合理的,每个人只要肯精进,什么境界都可以获得。
精进跟我们的意乐有非常大的关系,诸位大德再再强调,学习佛法一定要有上进心,千万不能得过且过。我们平时应该勉励自己:“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依靠佛法成就的,为什么我不能?别的道友依靠精进而清净了相续,为什么我不可以?大家都是欲界众生,身体都是由骨肉组成,既然别人能做到,凭什么我做不到?”
藏族有句俗话说:“雄鹰纵处地,昂首眺蓝天;老狗在屋顶,始终往下看。”有些人不管出家、在家,心思从不放在解脱和希求佛法上,一直散乱于无意义的世间法中。相反,具有善根的精进者,竭力效仿前辈大德们的作风,千方百计来完善自己。这两种人看的书也有差别,品格优秀、道德高尚的人,所看的都是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们的经论,对正法有极大兴趣;而被烦恼垢染所遮蔽的人,唯独对最下等的知识感兴趣,周围接触的也尽是恶人,那些连世间道德都没有的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意乐在解脱中起关键作用,这一佛陀金刚语是以正量成立的,大家务必要深信不疑,反复思维其甚深含义。一切解脱的根本是意乐,我们以前若没有这种意乐,现在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引发出来。怎么样引发呢?下面广说引发解脱之因的方法。
癸三(以宣说因之方式生起信解)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信解本则为,恒思业因果。
信解心不可能平白无故出现,它要依靠一些因缘。在所有的因缘中,最根本的主因是什么呢?就是要恒常思维业因果的道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是丝毫也不虚耗的,这一点并不是佛陀所说的教条,而是在轮回中真实存在的。若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而且这种信心不是人云亦云,是不退转、不动摇的信心,那此人的相续中一定会产生对佛法的信心、对解脱的信解心。否则,倘若没有这种信解心,再怎么皈依学佛,也都是表面上的。
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给我们讲过《百业经》、《贤愚经》、《白莲花论》等许多业因果方面的教言。在宣讲的过程中,上师由于有切身体会,所以经常悲泪纵横、泣不成声,以致所有弟子的相续中,对业因果产生了非常深的一种概念。而现在有些法师在讲经说法时,自己没什么业因果概念,给别人讲的时候,也是大概介绍一下,这种理论上的走马观花,跟真正有体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上师深刻感受到了业因果的关系,所以他老人家口里说出来的教言,确实是非常的深奥。
业因果方面的这些教言,大家一定要有深深的体悟。以前上师说:“佛经里的公案,浅薄的人看起来,就是一个个故事,似乎没有什么。但真正懂因果的人一讲,大家就知道害怕了。”的确如此,当时我们听完之后,好几天都特别害怕,做事非常谨慎小心。如果每个人都对业因果有如是体悟,实际行动中肯定会注意的,如此一来,对佛法的希求心也会自然而然产生。
这样的因果规律,不论是谁都无法超越,不要说我们凡夫人,纵使是大成就者也不能避免。以前龙猛菩萨被乐行王子杀害时,只有用吉祥草才能断其头,这是什么因缘导致的[1],大家应该非常清楚。还有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城遭到琉璃王的侵略,佛陀曾再三阻拦大军,但琉璃王报仇之心始终没有息灭。后来佛陀明白业因果的道理,就只有随他去。当时琉璃王已用大军围困了整个城市,水泄不通(就像美国围困巴格达一样)。目犍连为了营救城中的人民,便以神通飞入城中,在释迦族中找到500位优秀的人,把他们装入钵里,再由空中飞出。他到达平安地带后,打开钵一看,哪知钵中的500人都化为了血水!目犍连此时才完全领悟到,因果成熟时谁也无法抵抗,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所以,一个人业力现前的话,谁也没办法救护,不要认为三宝没有加持、念咒没有力量。以前有个格穷阿罗汉,最后活生生地饿死了,即使有神通的人百般救他,但也无计可施[2]。当然,平时念经、持咒、作加持,肯定有非常大的功德,但如果业障没有清净,一切事物都是随业力而转的,这一点大家理当深信不疑。
然而可惜的是,我去过很多地方,在一些佛教团体和寺院中,很多人不要说生起信心,连因果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鉴于此,现在的佛学院、居士林、寺院,首先需要了解佛教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深深的思维和修行。否则念佛拜佛虽有很大功德,但与内心的正见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
曾经有位领导到某个寺院里去,问一个和尚寺院的状况怎么样,尤其因果方面是否重视,没想到,那个和尚什么都不懂,自己还随便乱用三宝财产。这位领导表面上是领导,实际上对因果深信不疑,对出家人的取舍也略知一二,所以他有点怀疑,就问:“师父,你是沙弥还是比丘?”那人回答:“我不是沙弥,也不是比丘,我就是和尚!”这是那个领导亲口对我说的。
现在有些地方的情况非常糟糕,某些人外表穿着出家的衣服,但对因果一点都不在乎。当然,这跟现在的环境、教育也有一定关系,但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必须要重视业因果。如今许多人口口声声自称出家人、居士,可是在因果方面既不懂,又不学,更不取舍,这是非常可怕的。只有对因果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对佛法的精进心越来越强!
子二(广说)分二:一、总说黑白业果;二、广说彼等特殊之果。
丑一、总说黑白业果:
痛苦不悦意,种种诸畏惧,
所求不顺遂,皆从昔罪生。
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顺,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痛苦不悦意”: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痛苦可分为心的痛苦和身体的痛苦,如《四百论》中说:“高官有心识上的痛苦,小民有身体上的痛苦。”五根识群体所产生的痛苦,叫做身苦;意识不悦意、不舒畅,叫做心苦。不管是身体的痛苦,还是心里的痛苦,全部来源于前世所造的恶业。
有些人遇到不顺的事情而产生痛苦,有些内心没办法调伏而产生痛苦,世间上的任何人,除了极少数对佛法有体悟以外,都有不同层次的痛苦。高人有高人的痛苦,劣者有劣者的痛苦,表面上看来,他们好像非常开心,其实身心都有不同的痛苦。一方面这是轮回痛苦所致,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前世的恶业。
很多人身体经常生病,这肯定跟他前世害过众生有关。昔日阿育王的王子被挖去双目,就是因为他前世是猎人时,挖掉很多野兽的眼睛。现在世间上有些是盲人,有些是聋子,有些是哑巴,有些心不堪能,有些身体有各种疾病,都是前世或者今生的业力所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无论是别人身上的痛苦,还是自己身上的痛苦,都应该深深地意识到:这是因为前世害过众生。
比如我今天脊椎特别痛,肝脏特别痛,或者心脏特别痛,肯定是我以前挖过别人的肝脏,或把别人的脊椎弄坏了。这是恶业成熟的果报,现在光吃一点药、打个针能不能解决呢?可能暂时起一些止痛的作用,但要完全制止的话,恐怕是不行的,因为我前世也曾让别人如此痛苦。
“种种诸畏惧”:地水火风的灾害、怨敌的恐怖、非人的威胁,以及有些人天黑不敢出门,早上来上课如果没有电筒,就害怕路上有饿狗、恶人,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畏惧,实际上也是前世的果报。
尤其在放生的时候,有些居士不顾及动物的感受,一边说笑,一边把它们抛得高高的,然后掉在海里面。虽然放生是件好事,但在整个过程中导致众生特别害怕,《俱舍论》中说,这很可能变成自己疯狂的因。因此在放生的时候,大家应该温和一点。
《中观宝鬘论》中说:“今生的短命、恐惧,来世难忍的地狱痛苦,全是前世杀野兽等果报而现前的。”所以我们身心感受痛苦时,应当反观自己,不要一味地埋怨别人,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认为自己生生世世都是好人,从来没有做过坏事。有些不懂因果的人经常说:“我是非常善良的人,为什么今生不顺,别人总是欺负我?”也许你今生真的很善良,但你敢保证前世一点业都没造过吗?如果不敢的话,那么今生所面对的这些人,不一定都要对你特别恭敬吧。
“所求不顺遂”:世间中所有的不顺利,比如想获得地位、财产、饮食,始终无法如愿以偿,经常出现种种违缘障碍,这也源于自己往昔的罪业。
以上所说的这些痛苦,都可以包括在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等八苦当中。这些痛苦的来源,无一不是前世的恶业所感。恶业的类型非常多,详细的因果类别,唯有佛陀的无碍智慧才能通彻照见。因此,大家在遭受这些痛苦时,不要总归咎于别人,应该想到是自己的问题。
然而,现在的世间人,希求佛法、希求解脱的寥寥无几,不要说不信佛教的人,就算在佛教徒里面,凭良心观察自己的相续时,谁敢说自己今生唯一希求的就是解脱。有一次,我顺便问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你现在最担忧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白天晚上最担忧的就是股票下跌。”我又问另一个人:“你现在最痛苦的是什么?”她说:“每次照镜子时,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这是我最痛苦的事情。”如果换成是深信因果的人,可能最担忧的是造恶业,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最痛苦的就是来世堕入地狱,或者一想起今生的痛苦源于前世的恶业,就觉得特别痛苦。真正相信因果的人,他的担忧和害怕,全部都会跟因果有关。
还有一个大老板,也是佛教徒,他悄悄地跟我说:“我应该开悟了。”我就问他:“你一生中最希求的是什么?”他说:“其他没有什么,家庭平安就可以。”假如真是开悟者,最希求的应该是利益众生,即使没有开悟的话,也希望早日从轮回苦海中解脱。可是,关在“监狱”里的众生,根本不知自己的处境如何,只盯住眼前的一点名闻利养,表面上虽不否定来世的存在,但从言行举止中也可以看出,他唯一重视的就是今生,这是非常愚昧的!
大家应当反观自己: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现在希求的是什么?对来世解脱有什么打算?自己应该最明白。倘若没有这方面的希求,所作所为必定随着世间而转。我们的心如同驾驶员,它开到哪里,身体就会随之而去。倘若心的方向是来世解脱,那么身体的车辆也会谨慎取舍因果,但若心只放在今生的小院子里,那自己永远出不了轮回的牢笼。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对解脱有什么定解,这绝对是没有的。有时候观察自己,觉得非常惭愧,但有时候又想,我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听过不少佛法,对前世今生的甚深因果还是相信的,尤其知道今生很短暂,没有必要留恋这些,这一点理念还是有。即生中有名声也可以,有财产也可以,快乐也可以,但这些都是短暂的,最漫长、最难忍的是什么?就是来世,乃至生生世世。所以,获得这样的人身时,为了来世需要精进,自己还是有一种非常微小的希求心。但这种希求心也经不起违缘的摧毁,一遇到各种外缘时,它就消失了。
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很多道友也基本上差不多,平时在互相交谈的过程中,很容易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今世。因此,我经常感到法王如意宝的不可思议,他老人家接近圆寂时,一直在强调:“今生和来世当中,我最重视来世;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当中,我最重视出世间法。”每当这些教言历历再现时,我心里总有种不同的感觉。对于因果,大家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下一个颂词是讲行持善法的果报:
由行所思善,无论至何处,
福报皆现前,供以善果德。
以欲乐心引发而奉行善法的人,无论转生于何处,或者到什么地方去,善业的福德果报都会现前,供养他以善妙的安乐。
佛教历史上有一位福力王,不管前往哪个穷人家,他刚跨入家门,其家就会涌出众多财富,金银珠宝随处充满。还有个人叫果帕拉,生于非常富贵的家庭,在他出生时,一头金色的大象出现在家中。以后不论果帕拉走到哪里,金象都是跟着他,而且它排出的粪便全是黄金。后来果帕拉出家并证悟阿罗汉果,金象始终跟着他,给僧团带来了诸多不便。他试图让金象离开,但它不肯离去。于是他请求佛陀帮忙:“这个大象一直跟着我怎么办哪?现在我已经出了家,还要这些金子有什么用呢?”(有些道友也是:“我现在已经出家了,这个金耳环有什么用呢?一定要供养,但是又舍不得,怎么办?”)佛陀说:“你只要对它说三次‘我不再需要你了’,它就会离开的。”果帕拉照做后,金象就消失了。他之所以有这种果报,因为前世供养过一座白象雕塑,那是迦叶佛入母胎时所骑之象。
因此,在殊胜的对境前作供养,即使只有一些小小的供品,福德也会生生世世如亲人般跟着你。佛经里还有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也是由于前世福报,生下来即身着白衣;另有一位比丘,双手各握一枚金币,拿走之后,手内又会重新出现金币。这些人的财富也好,势力也好,根本不是刻意去求的,而是一下子就出现了。
我前不久遇到一个人,他说:“我对藏地所有的高僧大德都依止供养过,每次供养完了以后,钱就‘哗啦哗啦’又来了。”所以,有福报的人,钱是“哗啦哗啦”来的,很多财产不知不觉就出现了;没有福报的人,钱是“哗啦哗啦”没有了,一下子就花光了。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身体、财产、名声,其中因果非常奇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若真能对因果深信不疑,学佛的基础就已经打好了,但如果对因果半信半疑,那行为也会随之而转,修行肯定不会成功的。
上师如意宝圆寂前的几年里,曾安排了一个四年计划,第一年讲的就是《百业经》,然后第二年讲《入菩萨行论》、第三年讲《大幻化网》、第四年讲《上师心滴》。可见,每个修行人必须要打好因果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行为肯定会小心翼翼,像世间人那样随随便便是不可能的。
不过,现在的很多人,包括修行人在内,对外面的形象很在乎,甚深的因果却并不重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有些寺院,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我看了那些课本以后,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虽然唯识、中观、世间历史等,很多人有兴趣研究探索,但在学习这些之前,自相续中打好了什么基础?包括我们学院,现在许多年轻学员对闻思修行有很大的信心,我昨天也打听了一下,因明班有五百多人,每天都在唇枪舌剑地辩论。我昨天跟因明班的法师谈了一下午,我们两人都认为因明是很需要的,我现在在讲,这位法师也在讲,如果没有懂得因明,光用简单的理论来应付一切,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但如果从小就喜欢辩论,喜欢给别人说过失,而对基本的因果一窍不通,取舍时越来越不如法,那也是不合理的。
上师如意宝在这么多年中,经常给我们讲一些佛教的故事,尤其是因果方面的公案,这种培养人才的方法,我从内心里非常赞叹。不管是研究因明也好,中观也好,唯识也好,无论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都需要辅以取舍因果的学习。否则,表面上你是出家人,实际上对造恶业一点都不怕,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以后可能会在不同的地方担任寺院住持、方丈、法师,那时候每个人的心态都不同,摄受弟子、宣讲佛法的方式也不同,但我建议你们首先给所有的出家人和在家人打好取舍因果的稳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修显宗和修密宗都不会困难。但如果没有这样,即使你把自己宣传得很成功,但众生能获得什么利益呢?自己还是要分析一下。
恶徒虽求乐,然至一切处,
罪报皆现前,剧苦猛摧残。
造恶业的人虽然希求安乐,但不管到哪里,罪业的果报都会现前,使他感受严重的痛苦。
世间上人人均希求快乐,但能如愿以偿的寥如晨星。有些人不择手段地寻求幸福,但不论到了哪里,痛苦的果报就现在面前。前辈大德曾说:“造恶业的果报,虽然不像用刀子割肉一样,马上就能感受痛苦,但如同服了毒药般,迟早都会成熟果报。”所以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何人为求乐,欢喜而造业,彼罪异熟果,哭泣而感受。”有些不懂因果的人,欢欢喜喜地造恶业,认为果报看不见就不存在,其实就算今生看不见,来世也不可能看不见,一定会在你身心中感受的。《教王经》亦云:“死亡来临国王去,受用亲友不跟随,士夫无论行何处,业如身影随其后。”
《百业经》中有个“肉团饿鬼”的故事:目犍连有一次到饿鬼世界去,看见一个肉团饿鬼,整个身体没有骨头和五官,只是一团肉,因为业力现前,身为许多铁嘴小虫蛀食。痛苦难受之极,它就飞到空中(饿鬼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此时身体开始燃火;又钻入大海,海里有无数小虫来噬咬它。如是辗转受苦,无有间断……
目犍连回去启禀佛陀,请佛陀为众眷属宣说此因缘。佛陀告曰:“迦叶佛出世时,他是僧众的执事员,掌管僧众财物和修塔功德款时,自己随便贪污享用。后来他生病没法管理,就把财物送给亲戚朋友。有人好言相劝,他反生嗔心说:‘这些财产我可以不要,一把火烧掉,谁也别想得。’于是果真把僧众财物付之一炬。以贪污僧财及建塔款项的恶业,他转生为肉团饿鬼;火烧僧众财物,使他恒时自身燃火,无法安忍。”
大家应该知道,业有引业和满业两种。所谓的引业,就是牵引众生转生于某处的决定业,以这个公案来分析,他投生为饿鬼叫做引业。所谓的满业,指引生这一过程所感受的苦乐,即他生为饿鬼后所遭受的剧烈痛苦。
在《俱舍论》中,引业、满业有四种不同情况:一、引业善,满业善:如转生到善趣中,感受人天快乐;二、引业恶、满业恶:转生到三恶趣中,感受恶趣的各种痛苦;三、引业善、满业恶:转生到人天善趣中,但感受疾病、贫穷、他人威胁等痛苦;四、引业恶、满业善:转生到三恶趣中,但在那里享受快乐。地狱里不知有没有快乐的众生,但一般来说,旁生和饿鬼中还是有的,比如守宝藏的饿鬼,有些牦牛和大象也过得特别快乐。
其实在我们一生中,甚至一天中,都可以用引业、满业来分析。比如我今天来到佛学院,这是引业善所招致的,但如果满业恶的话,虽然住在学院里,有出家的因缘、有闻受佛法的机会,但是闻思不能成功,天天心里很痛苦;如果满业善的话,能心情愉快地闻思修行,没有任何障碍和违缘;如果满业中善和恶交替出现,就是一会儿痛苦,一会儿快乐。
所以,佛陀在经中说业因果的网非常大,现在社会上有移动网、联通网,还有各种网络科技,令无数人整天沉迷其中,但这些网都不是很大,什么样的网才最大呢?就是业因果的网。这个网的遍知者是谁呢?就是佛陀。我们每个众生的身心苦乐,佛陀全部照见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尤其在甚深的因果方面,不要说凡夫人,连菩萨和阿罗汉也不能了知,唯有佛陀才能无碍彻见。
以前学《俱舍论》时,我曾要求大家背诵、考试“业因果品”。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因果生起了稳固的信解,尤其在理论方面,很多人明白因果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像世间人所说:“既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某某人行持善法,为什么经常不顺利?”这种想法非常幼稚,其实因果并不是这样分析的。
大家在佛陀的慈悲加持下,现在有很好的学佛机会,此时一定要注意因果。尤其是对三宝的财产,务必要小心谨慎。现在有些居士团体中,也有放生款、印经款、供养上师三宝的钱财,这些钱财一方面千万不能自己贪污,或者做人情送给亲朋好友,另一方面也不能随便浪费、摧毁。有些不懂因果的居士,使用放生款时,还是有不太如法的行为。要知道,在业因果面前,谁也没办法逃脱,若仅仅为了几百块钱、几千块钱,而千百万年中在恶趣受苦,那真是不值得。所以一些高僧大德也经常发愿:宁可变成穷人或乞丐,也不愿意邪命养活。
简而言之,大家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因果,如此才会变成很好的修行人,对佛法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增上!
好,今天学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往昔他在刈割茅草时,曾割断过一只小虫的头,因为这个罪过,用吉祥草才可断其头颅。
[2]这是他前世饿死自己母亲的果报,详见《显密宝库3•百业经》中“小驼背”一公案。
思考题
603、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什么?它是由什么而产生的?为什么这样说?
604、有些人业力现前时,祈祷三宝似乎没有感应,便对佛教退失了信心。对此你怎么看待?
605、“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606、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什么?为了打好这一基础,你今后应该怎么做?
607、什么叫引业,什么叫满业?引业和满业有哪四种不同情况?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