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八十六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108
  • 分享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宣讲前世没有修福,今生才得不到利养,对别人不能生嗔恨心,应对自己生嗔恨心。

于昔所为恶,犹无忧愧色,

岂还欲竞胜,曾培福德者。

有些人觉得没有利养实在不行。这种想法非常颠倒,你即生中得不到利养,是因为往昔没有布施乞丐等可怜众生,反以吝啬心抢夺别人的财产、摧毁别人的生命,以这样恶业的果报,今生才不及他人。按理来讲,你要有惭愧之心,觉得前世没有积福,所以即生处处遇到违缘,别人得到的利养你得不到,这完全跟自己有关,你应该呵斥自己,而不应跟别人竞争攀比:“他为什么有名声财产,我却一无所有?”为了一点点世间利养,自己就生嫉妒烦恼,这有什么意义呢?

尤其是前世培过福报的人,我们这些区区小人,不可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因果经》中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一句话,包含了极为甚深的因果规律。你即生中感受什么样的果,由前世的因来决定,后世将感受什么样的果,是今生的行为来决定。所以你没必要算命打卦,问有神通的人:“我的前世是什么?”是好是坏看你的今生就知道了,如果有些好的福报,前世必定是造了善业;你也不用问“我的后世转生何处?”通过今生的所作所为,完全能推知未来的命运,倘若今生持之以恒地行持善法,来世必定是趋于光明,不可能福德消失而堕入恶趣,毕竟因果是不会错乱的。因此,见别人受用圆满、才智过人,我们不应该嗔恨嫉妒,而要反反复复地观察自己。

在《入行论》的颂词中,寂天菩萨通过不同层面、不同途径宣说了许多道理,不讲道理的人就没办法了,但我们在座的人,应该懂道理、讲道理,只有依循这些真理行持,修行方能获得成功。依靠这些教言,大家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行为一定会越来越如法,否则,常对有功德、有智慧的人生嫉妒心,这样非常不合理。

莲池大师说:“最可怜的是怀有嫉妒心的人,最难得的是具有智慧的人。”如果没有智慧,做事情就会愚昧无知,如果有了嫉妒之火,功德的密林必定会焚毁无余。所以,每个修行人应该观察自相续,最好不要有可怕的嫉妒心,有了就尽量去对治。

其实对有菩提心的大德心生嫉妒,他们不会有任何损害,真正受害的是你自己。从历史上看,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非常了不起的智者,后来有些狡诈者以嫉妒心逼他离开西藏。他潜行匿迹,在蒙古阿拉善和山西五台山等地弘法,利益了许多有情。还有大译师贝若扎那,他从印度求学归来,受到了藏王赤松德赞的最高礼遇,因此引来奸臣的嫉妒、毁谤,最后被流放到嘉木绒地区。在那里,他显示不可思议的诸多神变,于岩石上留下了许多脚印和手印,至今也是清晰可见,并度化了益扎娘波为主的无量有缘众生。

太阳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出金色的光芒,同样,高僧大德们不管在什么处境,都会让弘法利生的事业越来越辉煌。正如格言中所说,具有菩提心的人,就像如意宝一样,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世人的赞叹。若对他们生嫉恨心,自己丝毫得不到利益,也不可能害到别人。

然而,嫉妒心有时候非常可怕,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就冒出来,想对治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大家平时应该经常串习,让心逐渐趋入善法方面。比如刚开始自己没有悲心,后来通过大乘的教育,慢慢地悲心就会生起来。前段时间我们去放生,有些人看见牦牛正在被杀,不但生不起悲心,还一直笑着说话。我们根本没办法看这种痛苦,即使在心里一观想,连中午饭都吃不下,而那些没有悲心的人,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有些人最初也跟他们一样,但现在通过串习大乘的慈悲观,看到这种情景时,也不由地流下大悲的泪水。

平时街上有一条流浪狗,或者一个乞丐在漂泊,我们见后应该想:“这跟我的母亲没有差别,多可怜啊,我有机会一定要帮助他。”院子里来了一只小鸽子或者一些小麻雀,也应该想:“这跟我的母亲没什么差别,我要像帮助母亲那样帮助它”。经常这样修炼的话,对众生不但不会生嫉妒心和嗔恨心,反而看见他们时就像阿底峡尊者一样,自然引发大悲心。阿底峡尊者在印度是赫赫有名的班智达,他来到藏地之后,他的菩提心感化了无数人。尊者每逢见到具足功德的高僧大德,无论出家在家,不仅对他们不生嫉恨,经常五体投地、虔诚顶礼。这样的行为,大家理当牢记于心,尽量去效仿!

辛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生嗔)分二:一、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二、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

壬一(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分二:一、敌人痛苦于己不利;二、愿敌痛苦之心有害。

癸一、敌人痛苦于己不利:

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

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

有些人认为,让关系不好的敌人闷闷不乐、痛苦不堪,自己非常高兴,看到对方遭到痛苦、受到毁谤,心里就十分痛快。以前有一个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好消息。”侍者煮好茶后,端给他问:“您听到什么好消息?”“我们的对手有女人,破戒了。”其他大德听到此事后,极不高兴地说:“这种以嫉妒心引发的随喜,远远超过了破戒者的过失!”

他人遭到灾难、受到痛苦,作为大乘佛教徒,千万不能生欢喜心。现在有些国家受了灾,其他国家的人,本来军事科技等无法与之相比,此时就幸灾乐祸:“太棒了!听说美国五角大楼被炸了,台湾出现大地震了,今天一定要庆祝庆祝。”这样非常不好。你在智慧和能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心存嫉妒,希望别人失败倒霉,这是一种小人之心,也是没有水平、没有智慧的表现。

敌人受到痛苦时,你有什么可高兴的呢?他遭殃也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前世之业在即生中成熟,果报现前了,又何必去随喜他的恶报呢?前面讲过,别人杀了人,你没有参加却在一旁随喜,实际上也有杀人的果报。所以按照《毗奈耶经》的有些教证,大家在因果上不得不谨慎。尽管你没有亲手害人,但随喜别人杀害他,认为这大快人心,“活该!他早就该死了”,那你同样也有罪过。

因此,发心相当重要。有了害人的念头,恶业的黑点就染上了心相续的白纸;但若发的是善愿,即使没有成功,相续中也种下了菩提的种子。比如我很想杀怨敌,虽然没有得逞,相续中却有了恶趣的种子;如果我发愿终生念一亿遍观音心咒或金刚萨埵心咒,尽管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一万遍都没念完就死了,但相续中有了好的种子和功德,也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善果。

上师如意宝接近圆寂时,在“极乐法会”的开示里,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四点要求,这也是上师在大众中的最后一次讲话。这四点要求分别是:一、诚心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二、发菩提心,以慈悲心来对待众生(所以,刚才讲的以善心对众生,也是法王的一个遗嘱);三、尽量守持一分戒以上,这一分戒也主要指不杀生;四、末法时代,观音心咒转经轮度化众生的缘起非常成熟,每个修行人要经常使用。

大城市里的在家人,一辈子闭关是不现实的,一辈子闻思修行也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你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就应当尽量吃素,假如这种因缘不具足,至少也要不杀生。然后对大大小小的众生,发起慈悲菩提心。(有个人说:“我现在特别忙,没有时间发菩提心,有空时才可以发。”这个公案很有意思,因缘成熟时再给大家讲。但不管怎么样,就算你特别忙,没时间发菩提心,起码也要发一种善心。)再加上经常用转经轮,祈祷阿弥陀佛,这四点并不太难,每个心中有佛的善男信女,应该可以做得到。对这些问题,以后我还会进行宣说。

其实对怨敌心存恶意,盼望他受到灾难痛苦,也不一定成为损害之因。别人的因果关系,并不会随着你的想法而改变,你愿他短命、愿他不要发财,不可能像成就真实语的仙人一样,诅咒一句就马上成真。这样的恶心无法害到别人,唯有毁坏你自己。《集法句经》有个“如轮断头例”的公案:以前有一个乞丐,看见国王和眷属供养佛陀,他自己因为没有福报,就以嫉妒大发恶愿:“我若当国王,就把这些沙门的头统统砍掉。”结果他在路上睡觉时,为一急驰的马车辗断头颈而死。可见,一个人发了恶毒的愿,对别人不会有什么损害,自己却要为此付出代价。

大家在行持佛法时,能否尽量断除嗔恨心、烦恼心?若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你是真正的修行人。反之,烦恼如果有增无减,那你的修行一点也不成功。有些人经常问“我修本尊到了什么境界,你可不可以帮我观一观?”“我认识的心性正不正确,你可不可以印证一下?”其实不用印证,米拉日巴尊者曾说:“饮食好不好,观其面色即可知晓,同样,佛法懂不懂、修行好不好,看他是否能对治烦恼便了然。”烦恼对治得不错的话,修行一定会成功,否则再怎么修行也无济于事。所以,没有烦恼就是佛法,其他的方面不用判断,仲敦巴尊者也说:“对治烦恼则为法,不治烦恼为非法。”明白此理之后,大家要详细观察自相续,这是大乘佛法中最重要的环节。

癸二、愿敌痛苦之心有害:

汝愿纵得偿,他苦汝何乐?

若谓满我愿,招祸岂过此?

刚才说你发愿让怨敌痛苦遭灾,不一定能如你所想。退一步说,纵然你的想法如愿以偿,你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快乐呢?众生的苦乐,主要取决于前世的业力,并不是发一个恶愿,对方就马上现前果报。你以种种因缘让别人受苦,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若谓:“平时他总害我,现在他倒霉正好满了我的愿,我的心情好舒服,难道不应该高兴吗?”这是一种颠倒的想法。幸灾乐祸的恶毒心态,将会招致极为猛烈的恶报——千万劫中堕入恶趣受煎熬,因果毫厘不爽,对你来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祸害吗?噶当派的香巴格西也曾说过:“相续中若有害他之心,此人绝不会有菩提心。”

所以,一旦产生了害他的念头,此时务必要立即忏悔。凡夫的心特别奇怪,有时候别人没有害你,你也会突然看不惯,好像特别恨他一样。当下你可能无法制止,但心稍微平和时,马上要意识到“我是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恶念呢?”赶紧念忏悔咒进行忏悔。再产生恶念又要忏悔,再产生恶念又要忏悔……。这事一定不能忘,不然魔王的阴谋得逞了,逐渐逐渐,你就在烦恼面前完全失败了。

要知道,损害众生的心不仅会招感种种灾祸,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学集论》中说:“即使众生遍身燃火,自己亦得不到指甲许的快乐。”既然如此,害众生的念头理应尽早断绝,否则,这和用宝剑故意砍自己的头没什么差别。

在日常生活或修行中,对别人产生嫉妒心,立即要斩断其苗芽,不然来世的果报暂且不说,今生的恶报也相当可怕。隋朝时,扬州白塔寺有名叫道契的僧人,性情粗俗恶劣,容貌丑陋无比,虽居于清净道场,却不求正法。当时寺中住着一位叫德邻的出家人,精通三藏,勤修戒定慧三学,性格谦善祥和,深受世人敬信。道契看在眼中,恨在心里,嫉妒之心日益增盛,于是开始诽谤,给德邻妄加种种罪名,诬告于地方官处,地方官听信谗言,判德邻还俗。

几天以后,四大天王降临道契房中,各带众多将领,其中一天神怒目而视:“我是毗沙门,你残害善人,罪不可赦!”遂命鬼卒将道契倒提出屋。寺内僧人及周围百姓听到哀号之声都前去观看,只见道契倒立悬空,离地数尺,头手下垂,七窍流血,冉冉升空,仿佛有人提携。到大街上时忽然堕地,喃喃几句便一命呜呼了。地方官目睹这一惨境,痛悔不已,立即恭请德邻回寺,度化有情。

以嫉恨心而诽谤、诬告,历史上这样的事非常多。现在也有一些居士,跟其他居士关系不太好,见别人请高僧大德来讲经说法,自己就受不了,马上到政府部门告发,让人把高僧大德抓起来,整个道场也被封。这种果报,即生中不一定非常明显,但来世乃至生生世世,必将感受无量的痛苦。要知道,讲经说法的功德不可思议,造违缘断了别人的慧命,哪怕只有一个小时,果报也是相当惨烈。然而末法时代的佛教徒,内部之间经常不和,互相搞来搞去,尤其在大城市里这种现象非常多。那些政府官员并没有做什么,就是佛教徒自己在无中生有,原因都是出于嫉妒心。所以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害众生,否则下场会非常可怜。

反过来说,别人害我们怎么办呢?也不应该以牙还牙。我给大家讲过好几次,有行持善法、弘法利生的因缘,就努力去做,假如有人制造障碍,因缘不具足的话,还是应以慈悲心来对待他。宣化上人在美国建立万佛城,呕心沥血好几年,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但有次他在讲法时说:“有人把万佛城全部毁了,我也不执著,如果你们能安忍这种损害,那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这样世界就变得和平了。”他的这种精神,我还是非常佩服。别人造违缘的话,因缘不成熟就算了,没必要为上师、为道场、为佛法而报仇雪恨,这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我也这样想:现在的“菩提学会”,对我来讲,也许对将来弘法利生的希望非常大,自己应该说有一定的执著,人力、智力、财力、信心等也全部投到这上面来了。然一旦有人通过各种方法毁坏了这个缘起,那我会怎么对待呢?随缘而转。不管是谁,纵使我知道是他搞的,也不会对他进行报复。我在内心中发过愿,哪怕对我的身体、我的亲人制造伤害,那时候只有随缘而转,绝不可能像世间人一样,拿着刀子非要拼个你死我活,这不是我们学习大乘经论之人的行为。

听说最近我们附近的一个地方,有个身着袈裟的人,拿刀子杀害了别人。这样的事情,末法时代频频出现,他们只不过外表穿着佛陀的僧衣,内心中根本没有安忍的境界。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要说用刀来杀别人,即使生起了这样的念头,也没有比这更惭愧的事情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应该发下坚定的誓言:即使遇到再大的违缘和困难,永远也不害众生,何况说是杀人了。众生的生命那么宝贵,所有的东西中,再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了,我们大乘佛法不讲条件,就算有一些相似的理由,也绝不能害众生的生命!

若为嗔渔夫,利钩所钩执,

陷我入狱篓,定受狱卒煎。

一旦被嗔恨的渔夫投下利养的铁钩所擒,定会陷身于地狱之篓中,被狱卒们丢进油锅里煎炸。

此颂字面上比较好懂,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嗔恨的过患:整个轮回喻为延绵不息的江河,渔夫是魔王波旬派来的嗔恨为主的五毒烦恼,五欲妙乐犹如钩鱼所用的诱饵,地狱好比小口大腹的装鱼篓,渔夫钓到鱼之后,便毫不留情地把它扔到油锅里煎炸。

在江河湖畔,我们常可以看到渔夫钓鱼,当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时,受不住诱惑去吞食诱饵,于是便为铁钩所中,被渔夫拉上岸甩在热沙上,怎么蹦跳挣扎也没有用,只有被装进篓子里,等着受热锅煎炸的悲惨命运。同样,魔王波旬每天以世间欲妙为饵,对众生发出贪嗔等五种毒箭,自己一旦不小心中箭,以嗔恨心造了极大恶业,那时不得不堕入地狱的篓里,感受无量劫的剧烈痛苦。

所以,堕入地狱的根本因就是嗔恨心,《正法念处经》中云:“众生堕地狱,其因大嗔恨。”如果不想感受地狱的痛苦,一定要对治嗔恨烦恼。根索曲扎在《妙瓶》中也作了详细教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境,千万不能以恶意作损害,也不能以恶意说别人的过失,始终要以慈心、悲心、爱心来拥抱整个世界,以宽容心对待所有的众生。”这些教言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真正遇到违缘时,能不能用上就看自己的修行了。

众生真的非常可怜,在无边无际的轮回苦海中,像鱼儿一样四处游荡,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好不容易认定了一个,结果却被贪欲嗔恨的铁钩所擒,无数劫中不得解脱。大家现在获得这么好的人身,遇到这么好的佛法,犹如百日中获得一顿美餐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若因为愚痴而白白浪费了宝贵人身,再没有比这更遗憾、更可惜的了。(我道理上也非常明白,只不过有时候懈怠散乱,这种现象比较多。)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不要追求一些相似的道理。现在的人,经常求相似的法、相似的名声,尽执著一些表象上的东西,而对佛教的取舍真理,好多人都漠不关心。这种风气若不及时改变,佛教只有名存实亡了,不一定能在世间上闪闪发光。佛教的本质,是令一切众生得到不可言说的利益,但是行持佛法的人,有些不懂得佛法,有些不太重视因果,这两种人经常毁坏佛教,间接也损害了很多众生的相续。

所以每个人寻找修行方向时,一定要先寻找真正的善知识。很多人刚学佛时,有人说这个好,有人说那个好,他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一样不知所措。那天我在南方时,听到有个人诉苦说:“好多人说这个上师好、那个上师好,但真正依止了之后,别人又说这个上师不好、那个上师不好……”她说得也对,现在很多人没有观察能力,别人说好就跟着去,说不好又跟着诽谤,这样故意造业也没有多大意义。

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应以利益他众为主,自己给自己宣传、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情,这样不太好。我非常希望藏传佛教的有些大德,到汉地不要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应该有一颗帮助众生的善心,常到贫穷地方去帮助可怜的人,看到没有读书机会的失学儿童就慷慨解囊,依靠各种途径来利益他们,这就是佛法的利他精神。世界上有这么多佛教徒,倘若每个人都发心帮助他人,佛教的威望和地位自然而然会提高。但现在很多人想的只是自己获利、宣传自己,这样做对众生有没有利益也很难说。因此,大家首先要懂得佛教的真理,了解它的本质到底如何,了解之后尽量弘扬这种精神。

壬二(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分二:一、破嗔于世间法作障者;二、破嗔于福德作障者。

癸一(破嗔于世间法作障者)分二:一、阻碍赞誉者并非有害;二、将阻碍赞誉者视为有益。

子一(阻碍赞誉者并非有害)分二:一、赞誉无有利乐;二、不应喜之。

丑一、赞誉无有利乐:(别人的赞叹实际上没有利益,不要太执著这种名声。)

受赞享荣耀,非福非长寿,

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乐。

世间上的人非常执著赞美和荣誉,“人活着应流芳百世”、“名乃天禄”等这些说法,充分体现了名声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威望,这些人可谓殚精竭虑、不择手段。而大乘行人对名声的态度,则是不破不立,一个人若有智慧、有能力、有利他心,名声自会像玛拉雅檀香的香味般遍于十方,任谁也无法阻挡。但若有人无端加害,令自己的名声扫地,为此生嗔也不应理。

不管从因明、中观哪个角度讲,名声和荣誉虚无缥缈,根本不存在任何实义,它到底能带来什么利益呢?名声如果能带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追求名声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上你再有名声,最后离开人间时,延长半天的寿命也不可能。现在的那些明星歌星,生前虽然风光无限,但死时也跟平常人一样,名声起不到丝毫作用,无法增加自己的福德寿命。那名声能否让你身强力壮、无病健康,带来身心上的安乐呢?也不可能。除了一些虚妄执著之外,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故为了名声而绞尽脑汁,整天苦思冥想,完全是一种愚痴之举。其实树大招风,没有名声最好,修行人理当默默无闻。

有些人可能想:“为了弘法利生,我必须要有名声,不然我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怎么像高僧大德那样广度众生呢?”那也不一定。如果你真的有慈悲功德,威力的光芒自然会普照十方,我们藏族有句俗话:“纯金即使埋在地里,也会发出灿灿金光。(挖金者通过仪器探测,很容易发现哪里有金。)”高僧大德无论隐居何方,不需要宣扬自己,有缘弟众也会如蜜蜂般云集。所以,真正的名人,从来用不着自我宣传,而那些自我宣传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名人。

其实有名声也不见得是好事。以前上师如意宝讲此颂时,引用过贡塘•丹毕准美尊者的一个教言说:“名誉的雷声阵阵地响,福报的云雾渐渐地消失。”所以,福报不太大的人,名声轰动一时之际,很可能像秋天的苍蝇一样,马上就要不行了。

然而,世间上不明此理之人,对名声的追求特别过分。有些人在单位里获得一些奖,到台上领奖时激动得直哆嗦,说话也语无伦次,好像马上要哭起来了。去年有一个宗教会议,几个出家人也是得了奖,他们领奖时特别兴奋,光光的头上一直散发着喜气。实际上作为出家人,若对名声看得过重,到底有没有看破世间,这方面也值得观察。

现在是末法时代,有些出家人很喜欢名声,经常宣扬自己,自己写传记,或找旁人写传记。很多人也叫我帮他们翻译传记,但除了一些公认的大德以外,谁的传记我都不翻译。我们佛教徒何必宣传自己呢?佛法如是的殊胜,只要宣传佛法就可以了,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帮人写传记,说他是第几世的活佛,是某某高僧大德的转世,这对众生有利还是有害,真的非常难说。我们现在需要宣扬的,就是慈悲菩提心。至于个人的宣传,好也可以,不好也可以,修行人本应舍弃今世。

我们每次放生时,经常有人发一些介绍资料,说某某上师是如何如何,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发了!这次学习《入行论》,是为了大家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并不是用来宣传、化缘的场所。如果你要搞这些,最好不要参与我们的团体,你搞你的世间法,我们默默无闻地学习佛理,哪怕一个众生将本论学得善始善终,我们也是随喜无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目的。至于一些神通和宣传,这是我们不搞的,的确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对人类和平、弘扬佛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医学奖,这种名声我也非常随喜。但是这一点,获奖者自己也不希求。

我们作为修行人,最好不要看重虚名。人的根性不同,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讲过,有些人贪财,有些人贪名,有些人贪感情,有些人贪地位,……每个人的执著方向不相同,但这都是不好的。真正的修行人,当以佛教无我无私的精神来摄持,倘若做不到这一点,那在短暂的人生中,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总之,大家应以智慧细致入微地去观察,自己哪个地方毛病最严重,肿瘤长在哪个部位,要用正知正念的刀把它割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思考题

531、法王如意宝接近圆寂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哪四点要求?你能做到多少?

532、有些人经常咒骂自己的敌人:“愿他倒霉、失败,让他不得好死……”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

533、怎样衡量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确?

534、倘若你辛苦创建的事业被人毁于一旦,你会怎么对待?

535、作为大乘修行人,对名声应持什么态度?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536、有些人说:“为了弘法利生,我必须要有名声,不然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怎么广度众生呢?”对这种论调,你怎么破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