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八十二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117
  • 分享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癸二(破嗔于受害者造罪之人)分三:一、深思法理之安忍;二、不畏损害之安忍;三、修承受痛苦之安忍。

子一、深思法理之安忍:

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昨天前面讲了,若人毁坏佛塔、佛像、佛法,不应对彼生嗔恨心,三宝所依远离一切损害之故。同样,若人加害上师亲朋好友等,也不应该生嗔恨心,因缘所生之故。

当然,这跟世间原则有点相违,世人认为上师亲人受到伤害,一定要报仇,否则就是没胆量,不懂世间法。但大乘的做法与之相反,本来,自己的根本上师或传法师、皈依师、授戒师等恩德非常大,不仅自己恭敬,而且渴望成千上万的人对他恭敬承侍。若有人诋毁甚至伤害上师,或者侮辱谩骂父母亲友,此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应该心里想:这是一种因缘。

前段时间也讲过,“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无论是过失还是罪业,皆依因缘所生,全然无有自主之力。上师亲友受到毁谤损害时,其中必定存在着因果的玄妙,不能随便生嗔恨。那遇到别人轻辱上师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有些人恶语诽谤上师时,应当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如果自己无有能力制止,则一边思维上师的功德,一边用手指捂住耳朵,不听他的胡言乱语,切莫与该人亲密交往、畅所欲言。”这就是一种原则。

现在有些人,听到别人对他上师不满,说一点过失,就马上吵起来:“你凭什么说我的上师?我上师跟佛没有差别,你这种人哪有资格评价他老人家。”互相争执不息,进而拳脚相加。这说明他对大乘教义不精通。不管是上师也好、亲朋好友也好,当受到诋毁侮辱时,自己应了知是因缘所生,没必要为此而妄生嗔恨。《四十二章经》中也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贤者不可毁,过必灭己也。”

当然,对一个佛教徒来讲,最执著的就是自己的上师,一旦有人进行加害,拼了命也要跟他搏斗。世人这样做情有可原,但大乘修行人一定要学会安忍。听说有些人扬言:“我的上师与莲花生大师无二无别,如果有人毁谤他,我就拿刀子杀了他。”表面上看来,他对上师的信心非常不错,很有胆量,实际上完全违背了《入行论》的宗旨和教义。因此,大家以后若遇到有人对上师不敬,千万不要生嗔恨心。

印度佛教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圣天论师一生中和不少外道辩论,晚年亦不放弃口诛笔伐。有个年轻的婆罗门外道,见师父被折服,心里很不服气,他发誓道:“你圣天以口胜我师,我要以刀胜你!”他一直暗暗跟踪,找机会行刺圣天论师,但因其弟子众多,无从下手。一日,终于被他得到了机会,他看见圣天论师在大树下坐禅,就纵身跳到跟前,愤怒地说:“圣天,过去你以利口战胜我师,而今我要以快刀劈开你腹,看看谁厉害!”说罢举刀就砍。

圣天论师中刀后没有马上死,他心无怨恨,反而怜悯那年轻人的鲁莽。他诚恳地说:“学术上的争论哪有用刀剑来代替的?你毁了我的肉体,毁坏不了佛法。你是被无明烈火燃烧得神智昏迷了,我原谅你的愚昧无知,快逃到山上去吧,暂时不要下来。我的弟子们快要回来了,有不少人还没有获得法忍[1],他们必不饶你。”那年轻人一听,愣住了!圣天接着说:“你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受过佛法教化,个人情见太重,为愚痴所欺、狂心所惑,我不会计较,快逃命去吧!”年轻人见圣天论师竟如此宽恕他,怎忍再砍第二刀,反而跪下来忏悔认罪。圣天论师催他快走,他只得逃上山去了。

不一会儿,众弟子回来,见上师倒于血汨之中,大吃一惊。没有证到法忍的,果然怒火中烧,要追赶凶手报仇。此刻圣天论师尚未气绝,他竭力用微弱之声劝阻道:“行刺者早已远去,原谅他吧,他是被妄心愚见所驱使。我已到暮年,终有一死,怨怨相报,必无了期。佛法讲的是无我、能忍,我要你们宽恕他!”说毕,瞑目而寂,面无一点憎恨之色。

可见,真正的高僧大德,纵然受到生命危险,也从来不怨恨别人。从他的弟子也可以看出,得到法忍的不会生嗔恨心,而未得法忍的,在违缘面前根本控制不住情绪,但这种做法上师并不愿意,即使倒在血泊中,也是劝他们不要报仇。

佛教历史上,圣天论师的圆寂,大家还是应该深思。当我们的亲人和上师受到伤害时,自己会怎么样对待?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前不久,有位出家人的弟弟被杀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准备还俗找凶手报仇。如果他受过大乘教育,此时就变成一纸空文了,对他相续没有任何作用。学习这部论典的人,大家也应该想一想:“如果我的父母、我的上师今天被坏人害了,而且还杀了他,这时候我该怎么办?”

当然,有些人不要说杀自己的亲人或上师,就算是说一点过失,他也忍受不了,马上跟别人打起来。这非常不合理!昨天《亲友书》的教证说,不管是为了任何人,最好不要造恶业,因为,地狱的果报,他人是无法分担的。《四百论》中亦云:“如王分权利,不能分罪恶,智者谁为他,自摧毁后世。”意思是说,国王虽有能力分配财物与权位,却无法分配自己所造的罪业,真正了知因果取舍的智者,谁会为他人造业而摧毁后世的安乐呢?因此,不管是为了什么样的对境——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上师、我的寺院,都不应该造恶业。

有些人平时修得不错,可是一遇到关键问题,经常奋不顾身,为他而造恶业。以前在“文革”期间,有些上师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自己的佛教,亲手杀了很多人。表面上看来,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佛教,但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佛教的兴盛毁灭,自有其特定因缘,倘若为此而伤害众生,绝对不是大乘的行为。这一点,从颂词中也看得出来,至于引申的意义,大家理应再三去体会。

子二(不畏损害之安忍)分三:一、怨敌不应为嗔恨之对境;二、是故断除嗔彼;三、为断嗔而除贪。

丑一(怨敌不应为嗔恨之对境)分三:一、与无情损害相同;二、与嗔者罪业相同;三、害由业生故不应嗔敌。

寅一、与无情损害相同:

怨敌的损害与无情法的损害相同,但我们偏偏对怨敌生嗔恨心,对无情法却不生嗔恨心,这是不合理的。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

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无情法与有情二者,同样都会伤害我们,为何对无情法不生嗔恨心,却单单嗔恨有情呢?作害者明明有两种,只挑一种加以嗔恨,另一种却听之任之,这也太欺负“人”了!

比如一个人拿棍棒打你,你不会嗔恨棍棒,却恨使用棍棒的人;走路时,有人拿石头砸你的头,你对石头不生嗔恨,却对扔石头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但如果山上滚下一块石头把你砸了,你对山不嗔恨,对石头也不嗔恨,只会怪自己运气不好。

或者遭受洪水狂风等天灾人祸时,自己的房子被水淹没、被火烧掉,你不会与水火不共戴天,但如果是一个人烧了你的房子,那你肯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千方百计想要报仇。同样都是伤害,为什么态度如此不同呢?这就是众生的习惯使然——对无情法的损害不生嗔,对有情的伤害却拼命想报仇。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愚痴,如果你真的要生嗔,对无情法也应该生嗔,你若只对有情生嗔,那是否意味着有情的伤害令人痛苦,而无情的伤害不会痛苦呢?

有些人辩驳道:“之所以对有情生嗔,因为他有故意害我的心态,而无情法却没有。”这种想法也不对。前面已讲过,有情害你实际上也不是故意的,他是在因缘催动下不得不做,这完全是因缘的产物。一个人侮辱谩骂你,若详细观察的话,语言来源于口腔等器官,操纵这些器官的是心识,而操纵心识的是业和烦恼。业和烦恼也是一种缘起,胜义中它的本体是空性,世俗中是自己以前害过他,种种因缘聚合后,所以今天他反过来加害你。

那害你的“人”又是什么呢?就是四大五蕴的聚合。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很多法聚合于一处即称为蕴。所谓的色蕴,聚合了因色、果色、显色、形色等无数微尘。受、想、行、识四蕴,也是众多法的聚集体。可见,所谓的“人”,完全是由诸法拼凑而成,根本找不出实有的本体。在这一串因缘中,应该嗔恨谁,大家应该详细分析,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乱发脾气。

我们今后遇到他人的损害毁谤时,应该用上《入行论》的这些教言。如果做不到,我每天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你们表面上也是在洗耳恭听,实际上只有一点闻法功德而已。但我相信不会这样,因为此处所讲的内容,全是寂天菩萨为主的高僧大德们智慧和悲心的结晶,在这些金刚语中,显现了许多甚深窍诀,依靠这些窍诀,心相续会得以改善。这样一来,凡是受过大乘教育的人,遇到别人加害时,行为肯定与众不同。

当然,正在听课时,你们行为可能好一点,因为热气还没有退,这几天跟人相处也比较和睦。前段时间我讲《正知正念品》时,大家好像整天都具足正知正念,经常观察自己的心,这种味道两三天内不会消失;现在正讲《安忍品》,很多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伤害,自己也能忍下来、不生嗔恨心,甚至故意去找脾气不好的人来磨自己。现在有些人特别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找不到脾气不好的人。但讲完这一品以后,他可能就不敢这样了。

寅二、与嗔者罪业相同:(嗔者的罪业,实际上跟害者的罪业相同。)

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

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怨敌由于愚昧而作加害,你因为愚痴而生嗔恨心,这两者之中,谁没有过失?谁有过失?很明显,两者同等具有过失。

怨敌对前后世、业因果的道理一无所知,不知道害了别人,果报必须自己承受,所以发起嗔害心损恼对方,这是一种很大的罪业。而你在遭受损害时,不但不修安忍,反而以嗔恨心以怨报怨,既损害自他一切相续,又摧毁无始以来的善根,后世堕入恶趣受苦。如果划一条标准线,你们两者谁没有过失?一个是不懂因果害他人,一个不懂因果生嗔恨心,双方都在造恶业,同样都有过失。

按照世间的判断方法,一个人不懂业果打别人,被打者虽没有还手,却生起极强烈的嗔恨心,打人者肯定有过失,而被打者嗔怪对方是合理的。但按大乘标准来衡量,被打者若没有生起嗔恨心,可以说他没过失,倘若他生起嗔恨心,我是法官的话,判决这两者都有过失。因此,我们遇到他人损恼时,应详细观察自己有没有嗔恨心,如果有的话,就没必要到上师那里告状:“某某人很坏!我在路上碰到他时,他狠狠地打我一下。”一边哭,一边气得满脸通红,这样你也有过失。别人打你可能只是开玩笑,而你真实生起了嗔恨心,自己的善根都已经摧毁了。

此处寂天论师要求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都不应该生嗔恨心,更不能去害众生。两个道友互相吵架,如果都生起嗔恨心,二者都有非常大的过失,那出手打人就更严重了。因为我们发了菩提心,应当如何对待众生,菩萨戒中有明确规定,但修行不好的有些人,守持这一点也非常困难。其实,若连显宗大乘的梯阶都没过关,密宗的三昧耶戒、自他境界现为本尊相等,暂时更没有资格谈了。

大乘佛教中最关键的修法,就是不能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这种世间行为在大乘中是不提倡的,如果别人害你,你面不改色地安忍,这才是一种修行。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如此伟大?因为凡夫人做不到的,他完全做到了。凡夫人遇到这些逆境时怎样对待?诸佛菩萨又是如何?正如刚才讲的圣天论师,别人用刀砍伤他的身体,他还让别人赶快跑,不然自己的性命难保,在那种关头,他还想着维护别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境界?因此,对于诸佛菩萨的崇高精神,大家应从心坎深处产生信心,若总以凡夫的小人之心,经常表演一些悲剧,那没有任何实义!

寅三、害由业生故不应嗔敌:(危害是自己前世的业力现前,故不该生嗔恨心。)

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今生你被人摧残殴打、诽谤诋毁,全是前世的恶业所致。虽然因果微妙,唯一佛陀才能了知,不要说我们凡夫人,阿罗汉和菩萨也无法彻达,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造恶业,现今不可能感受苦果。《瑜伽师地论》中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句话对研究因果奥妙的人来讲,是值得深思的一个教言。什么样的业,就产生什么样的果,无缘无故出现是没有的,犹如毒药的种子产生毒、妙药的种子产生药,痛苦快乐也各有不共的因果。所以印光大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涂,皆不超出因果之外。”

即生中我们遇到别人的伤害,应想到这是一种因果循环,是前世的业力所感。现在有些人对业因果不重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假如你们心存疑惑,最好找人互相探讨辩论,让自己对因果深信不疑。只有这样,修法才能成就顺缘,否则,再高的法门对你也没有用。

了知此理之后,纵然感受到伤害痛苦,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怪他人,因为这是业缘所致。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众生的种种苦乐,全部依靠业而产生,并不是像顺世外道所承许的那样,平白无故就能出现。苗芽依靠种子产生,我们的痛苦快乐,也全部依靠前业而生,如《华严经》云:“一切诸报皆业生起,一切诸果皆从因生。”不信佛教就没办法了,但只要你相信佛教,佛的金刚语一字一句都值得深深思维。若能做到这样,自己遇到怨敌也会懂得反省,不像世人那样非要报仇,向怨敌发出嗔恨的毒箭。没受过大乘教育的人,有这种行为还可以理解,我们在大乘教义中熏习多年,若行为上也睚眦必报,那可能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大家平时应多思维业果之理,对他人生起安忍之心,如果生了嗔恨心,立即无条件地忏悔,不能给自己找理由。

丑二、是故断除嗔彼: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如是认清“诸法依缘生”之后,在生活、工作中务必要断除嗔恨心,彼此以慈悲心善待。为此,我们理应一心一意地勤修利他之事,不害任何众生。

修安忍并不是强迫去做,而是一种非常理智的行为。作者通过各方面分析,让我们明白嗔恨依缘所生,嗔恨的后果是两败俱伤,所以遇到他人攻击时,非但不能生嗔心,反而应将总的三界众生、个别的怨恨敌人,全部看作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若真能如此,则说明自己的慈悲心修得不错。

现在的世界相当复杂,处处充满矛盾冲突,我们若没有宽容之心,没有慈悲菩提心,不要说对所有众生,姊妹兄弟之间的关系恐怕也非常糟糕。若以宽广的爱心善待三界的一切众生,自己的生活也会过得非常快乐。所以,众生均是修菩提心的顺缘,了知此理之后,我们不要害怕接触人,天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有些忍耐心特别弱的人,平时根本不敢出来,怕见到关系不好的人发生矛盾。这就是修行太差了!看过《释尊广传》的人都知道,佛陀在因地时,不管别人以什么方式加害,安忍之心始终如如不动,世上的胜败得失没什么,胜利也可以,失败也可以,得也可以,失也可以,关键要护持好自己的心。

大家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中,务必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世间上搞一个简单的工作,尚且要力量专注,大乘佛法也不是特别简单,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昨天在一份《入行论》的感应篇中,有个居士说,她在学习的过程中,算是比较精进,水平也很高。甚至在怀孕生子期间,她还在床上听MP3,《入行论》的学习基本没有受影响。她说:“学习这部论典,关键在于对这个法重不重视,如果非常重视,时间总是能拿出来的。就像一个年轻人,想和漂亮的女孩约会,时间总能空得出来;或者自己父母生病了,也能抽出时间去照顾。倘若对本论的学习也像这样,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空出一定时间的,这样对自相续肯定有帮助。”这番话还是非常有智慧,不知你们听后有何感想?

其实,修安忍也是看你重不重视。如果不重视,今天我讲完以后,从此你不看法本、不听录音,平时也不观心,性格两三天也许会好一点,因为正在讲安忍,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但过一段时间,你还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会有什么改进。但假如对修安忍很重视,觉得这是对治烦恼的灵丹妙药,经常以慈悲忍辱来对待周围的人,慢慢地,你的性格肯定会改变。

我非常希望通过《入行论》的慈悲精神,逐渐感化一些粗鲁凶恶的人,使他们的相续变得温和调柔,以《入行论》散发出来的祥和爱心,遣除自他相续中自私自利和狭隘虚荣的一切黑暗,让众生真正感受到大乘菩提心的温暖,心相续一天比一天有所改变。

当然,像我这样的人教诫你们,的确也是不好意思。但我通过大乘佛法的熏习,跟刚来学院的时候比起来,现在还是有点进步。以前如果有人伤害我的家人,我会做出什么事情也不好说,但现在我经常观察自己,相续还是有一定的改变。

因此,大家应经常祈祷寂天菩萨为主的大乘上师,如果他们的悲心光明融入我们相续,我们的爱心和悲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但若没有经常祈祷,我们刚强难化的心相续,有时候就像偏僻荒凉的旷野,很难得到诸佛菩萨的慈悲滋润。所以,希望大家多祈祷大乘上师和传承上师,另外,在行住坐卧中,经常以这些金刚语来调伏相续。如果自己的相续有了改变,调伏他人也不是特别困难,但若自己一点转变都没有,纸上谈兵也不一定有大利益。

今生我能遇到这样的佛法,的的确确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发自肺腑的一种话语。有地位、有名声、有财产,享用各种美味佳肴,这些都不是特别珍贵,而遇到殊胜佛法、懂得人生真理、修学大乘自他交换,这才是最难得、最可贵的。大家有了这种机遇,不要认为它随处可得,当你拥有幸福快乐时,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否则一旦失去了它,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好,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法忍:心能安住于实相之理。

思考题

513、上师对我们恩重如山,若有人毁谤甚至伤害上师,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514、论中说怨敌与天灾对我们的损害相同,但怨敌有故意害我们的心态,天灾却没有,所以二者并不相同。对此你如何破斥?

515、一个人莫名其妙被打后,对打人者生起嗔恨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说被打者与打人者有同样的过失?

516、你对学习《入行论》重视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