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量理宝藏论》思考题

  • 作者: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3865
  • 分享到:


第一品

第1课

1、概述因明在藏地、印度、汉地的发展史。

2、列举因明七论。

第2课

3、简述因明八事。

4、以龙王的五特点说出两位理自在相应的五种功德。

第3课

5、为什么说因明学的来源是佛教?

6、学习因明对自他的相续有什么样的利益?

7、为什么说外境的法相是识所了知?

8、四种境的差别是什么?

9、什么叫做义总相和本无见有?

10、如果承许义共相和本无见有是所取境,那有什么样的过失?怎么样驳斥它?

第4课

11、以教证说明学习总的五明、分别的因明的重要性。

12、义共相、本无见有与自心相联的观点,自他宗是从哪四方面展开辩驳的?

第5课

13、萨迦班智达抉择的最究竟、唯一的所量是什么?

14、对于解释对境的自相,萨迦班智达与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15、既然义共相被称为所量,那本无见有为何不立为所量?本无见有是否是除自相、共相之外的第三种所量?

第6课

16、如何遣除遮破以量不可知之过?请结合三个典型的例证加以说明。

17、有部宗承许以有依根见外境为什么不合理?

18、“雪域派说境与识,同时即为所能取”,对此应如何遮破?

第7课

19、依经部观点真正的外境是什么?如何安立见到境相的名言?

20、萨迦班智达在随唯识宗抉择自宗观点时,是如何遮破有部、经部以及世间共称观点的?

21、在名言中有没有无分微尘的存在,为什么?它最后是以什么方式而灭的?

第8课

22、怎样运用明知因来成立万法唯心?外境本是无情法,为什么具有识的法相?请详细说明。

23、如何依靠俱缘定因推出万法唯识的观点?

第9课

24、唯识宗承认粗大的心相续存在,明知的心识也存在,对此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萨迦班智达站在唯识宗的观点上又是如何回辩的?

25、在名言中为什么要承认无分刹那的存在?无分刹那是有分而灭还是无分而灭,为什么?

26、如果唯识宗承认万法唯识,外境仅是心识幻现,那么量与非量的差别是否不存在?为什么?

第二品

第10课

27、说出识的法相和分类,为什么说“由识而言一自证”?

28、因明前派对非量之识的法相和分类是如何承认的?对此萨迦班智达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有何不同?

第11课

29、本论从哪两个方面总破伺察意自体?

30、如果无理由伺察意是真实决定符合对境之识,那么认为自己下面有宝藏等所有心识为什么不能成为真实?

31、正量和非量的所有识均可包括在哪四种识中?举例说明。

第12课

32、对于因明前派安立的非量已决识和现而不定识,萨迦班智达和麦彭仁波切是如何破斥的?这两位尊者的观点是否相违,为什么?

33、萨迦班智达如何遮破“现量已决识”同体法?

34、自宗在哪些情况下可承许已决识为正量或非量?为什么?

第13课

35、如果现量的事物唯是刹那而已,那凡夫能否现见瓶子?如何现见?是不是究竟的正量?

36、非量的法相是什么?为什么把已决识安立在非量中?萨迦班智达是如何对非量识进行分类和归摄的?

37、说出不悟识的法相,如果颠倒识和犹豫识包括在不悟识中,会不会有此二识具足不悟识法相的过失?为什么?

第14课

38、请说明不悟识、颠倒识、犹豫识每一识的法相与分类。

第三品

第14课

39、总的来说,萨迦班智达遵循法称论师的观点,如何安立有境证知对境之方式?

第15课

40、对于因明前派所承许的实体与反体,萨迦班智达是如何破斥的?

41、请分析总法与别法的法相与分类。

42、请以可见不可得来遮破胜论外道认为总与别是他体的观点。

第16课

43、为什么外道及因明前派承许的总别有过失,而自宗无过?

44、如何从数论外道的“总法在每一别法上存在”推出“凡是颜色全是黑色”?

第17课

45、因明自宗如何安立“总法”?总法既是无实法,如何于名言中起作用?

46、解释名词:义总、名总、聚总、类总、自性因、能遍不可得因。

47、“若谓总法没有自相,与外境没有任何关系,则有失毁世间名言”,对此观点因明自宗如何驳斥?

第四品

第18课

48、无分别识缘取的方式以及其对境的实相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9、“识境互相无错乱”是如何体现的?

50、现量既然是无决定性的,那它如何能断除增益,安立为正量?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破立的?

第19课

51、个别论师认为执蓝色反体的识既非现量,也非比量,也不可能是遣余,这种观点合理吗?

52、为什么无分别有决定性不合理?二位理自在的究竟意趣是什么?

53、分别取显现境有哪三大过失?

第20课

54、如何安立遣余的自性?《释量论》中所谓遣余有哪三种特点?

55、通过遣余可将他体执为一体和一体执为他体,请分别说明二者执著的原因、执著的方式和执著的必要性。

第21课

56、对于外境是否存在遣余的问题,印藏论师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自宗全知麦彭仁波切也承认自相遣余,是否会成为萨迦班智达在此论中所遮破的对境,为什么?

57、萨迦班智达承许事物的自相上不具遣余的理由是什么?

58、有实的名言遣余、心识遣余,以及无实的名言遣余、心识遣余的法相和分类是什么?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