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空行法教

  • 作者: 莲花生大士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第六章
金刚乘的修心
密咒乘的无上修心法 修持有相本尊的口诀

顶礼上师本尊空行

伟大的上师莲花生已证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成就,并已获得本觉的明力灌顶。他已臻至住于大手印色身的成就,在虚空的幻化里,悠游于整个情器世界中。为了当前国王和王子以及来世众生的福祉,他传给了卡千公主、措嘉佛母这些真实的口诀——密咒乘的无上修心法。

措嘉佛母说:奇哉!伟大的上师!我向您请求修持有相本尊的口诀。既然没有依靠本尊是不可能证得成就的,那要如何修持本尊呢?

上师说:有相本尊的禅修有两种:下根器者的渐修与利根器者的无二修。




下根器者
下根器者应修持宝贵的觉心、菩提心。一开始,你这个行者,不管住于何处,都应用圣甘露或宝瓶水清洗双手、口、脸等,并以双跏趺或单跏趺之姿端坐在舒适座垫上。

之后,你应将心导向轮回三界中的一切众生,他们深陷于痛苦和苦因之中。首先要生起菩提心,想着:为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我将修持本尊法!接着培养悲悯一切众生的悲心、愿一切众生离苦的慈心、愿一切众生得乐的喜心,以及愿一切众生永不离乐的(平等)舍心。

随后,唸诵嗡啊吽三字,生起自身为本尊的佛慢,并观想不共的种子字在本尊心间莲座、日、月轮上。

接着观想由种子字放射光芒,至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净土,及面前虚空中的上师、本尊、空行等,向其礼拜、献供、忏悔恶行、随喜福德、皈依三宝、请、祈请勿入涅槃、发起菩提心、并回向功德等。祈请上师和圣众离去后,让你的观想留驻或融入自身——看哪一种方便。这些步骤全是累积福德资粮的部分。

随后,为了要累积智慧资粮,藉由心间种子字的放光,让你全身化为光,同时也放光至十方,使一切世间万物皆化成光。而这光受到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

然后光收摄回自身,器世间化光收摄入有情众生;有情众生融入自身;你全身的光随之像呼气在镜面般地消融;再慢慢融入莲座;然后融入日、月轮;再融入种子字;种子字也逐渐融向半月和顶明点。顶明点的光是自性,如发尖百分之一的大小。如是一再地观修。

当观想已不清晰时,念观空咒等,之后化空。

二身之果,来自于这两种资粮的圆俱。

在空性的境界中,观想心性显现为本尊的种子字,或观想种子字变现为标志着种子字的代表法器,从法器变现出你不共本尊的完整头部、各种法器等,然后是心间莲花座上日、月轮上的种子字。

接着放光迎请面前虚空之十方一切诸佛、上师、本尊、空行。再献上五种供品,召请智慧尊降临、祈请智慧尊安住。

观想诸佛赐予灌顶与顶严部主的宝冠,向祂们祈请后,请其离去。

随后,观想顶、喉、心三处日轮上的三个种子字,加持其为身、语、意,一心专注在本尊上。

当你感觉到观想疲累时,就持诵。

一、耳语金刚诵,是持诵在唯衣领可闻之处。

二、旋律金刚诵,是在大成(great accomplishment)部分时,以曲调来唱诵。

三、秘密金刚诵,是以心意持诵。

四、如轮持诵,是观想咒语由口出、由脐轮入,再融入心间。

五、如鬘持诵,是转动心间的种子字和周围的咒鬘,持诵时专一心念在咒字上。

六、专注于咒音的持诵,是在持诵时将心念专注在咒语的声音上。




座间的修持
措嘉佛母问上师:在修本尊法的每座之间,该怎么做?

上师指点:当你不能持诵时,就供食子和摇铃赞颂。在请求智慧尊离去后,你仍维持平常的思维。

当你这位行者想献供以求成就时,在你的面前摆设绘像、塑像或佛经,然后用鲜花浸泡的香水来供曼达。剎那间,生起本尊的佛慢,并从心间的种子字放光。迎请十方一切法身佛和色身佛:祈请法身佛安住于佛龛与经书上,祈请色身佛安住在绘像和塑像上。

观想十方的诸佛、菩萨、上师、本尊、空行海会云集于你面前,向祂们献上你的任何所有,并行七支净供。

至此,你可向本尊献上食子,向护法献水食子,做擦擦、泥塑像或其他类似的修行。

之后,若你想读诵一切诸佛的佛语,观想霎时你的舌头化空,从空中显出吽字,并化现出单钴金刚杵,观想诵唸声自金刚杵之杵内吽字所发出。你的无数化身遍满于十亿宇宙,每位化身的口中皆有金刚杵。观想诵唸声被一切众生所听闻而从轮回中解脱。这即是诵唸佛经的仪轨。

这些步骤皆是在日修座间所做的修行。




封缄生起次第
措嘉佛母问上师:我们如何用圆满次第来封缄生起次第?

上师指点:想要修持圆满次第的行者,必须在已观想自身为本尊身后,请求智慧尊离去。再将誓句尊化光,成为本尊的种子字或吽字,吽字逐渐消融为明点,明点越来越小,直到成为明空。在明空的境界中,安住在「万法本然」(thatness of all phenomena)、空性、超越有无一切边的俱生离念中。交替地,一再用自上师处所得的圆满次第口诀来提醒自己。

若你这位行者能如是修持,每天修三座或四座,将在此生或毋须再经投生而中断,便能于中阴时安住在大瑜伽(great yoga)境中,且可证得本尊的大手印色身。纵使你生起次第的功力尚未圆满,在下一生中,你也将住于大瑜伽的境界中,无疑地可证得大手印持明果位。

所有的这些步骤,皆是给具单纯心性根器者在渐进禅修上的指点。




利根器者
措嘉佛母问上师:和根器者应如何修行?

上师答道:当利根器者在禅修本尊时,并毋须按部就班地观想,只要唸诵根本咒、一个句子,或仅是想着或忆起本尊,他就能清楚地、立即地、且自显地观想,犹如从水中冒出的水泡般。这即是由法界迎请本尊。

观想自己是虚空中的本尊,本尊虽显但无自性,即智慧;这是空、智不二。

在世俗谛上,无竭地化现本尊;但在胜义谛上,要了悟本尊的本质是无自性的,即是空。这是世俗、胜义不二。

本尊显现为男性是方便,显现为女性是智慧;这是悲、智不二。

本尊显现为本尊身是乐,无自性是空;这是乐、空不二。

本尊显现为本尊身是觉,其相无自性是空;这是觉、空不二。

本尊显现为本尊身是明,无自性是空:这是明、空不二。

以此方式观想自身为本尊,身相可见但无自性,因此超越了老、衰;语是无竭的,因此心咒超越了灭;意是超越了生、死,因此是法界的生生不息。

在日常的四个活动:行、住、坐、卧中,都不离本尊:此即是利根者之道。这极为困难,是那些宿业薰习者才办得到的范畴。




观想的次第
措嘉佛母问上师:请给予禅修本尊时应如何系念本尊于心的开示。

上师答道:首先,是关于观想本尊的口诀:不管你观本尊于面前,或是自观本尊,在获得上师的口诀后,上师应给予弟子加持并保护弟子免受魔障的侵扰。

之后,坐在舒适的座垫上,身体松坦,将一幅完好的本尊绘像置于面前。安坐一会儿,不想任何事,然后从头到脚地看着图像,再从头到脚地慢慢观看所有的细节,或观整个图像为一体;有时安住,不想图像而重新开始。以此方式,全天候一再一再地观。

晚上则睡足整晚,一起床后又再度观看如前。晚上不用观修本尊,仅是将自心安住在离念的境界中。

依此,即便不禅修,本尊也会清晰地浮现在心中。若非如此,注视着图像,闭上眼睛,然后观想图像在你面前。一直坐着,直到观想能自然维持住为止。当观想变得模糊不清时,就再看一下图像,然后重复观想,让其清晰呈现。破除概念化的思维,端坐着。

如此禅修,你会得到五种禅境(experiences):动境、成境、惯境、定境和圆境。

一、当你的心还未安止,有无数的念头、想法和回忆时,这是动境。藉此你慢慢迫近心的掌控。这个禅境犹如自陡峭悬崖流泄而下的瀑流。

二、之后,当你能短时间地观想本尊,本尊的身形和颜色能同时历历在目时,即是成境。这个禅境就象是小池塘般。

三、接着,不管你禅修的时间长或短,本尊都能清晰可见,且能在座上六分之一的时间里维持不变、没有出现粗重的念头时,即是惯境,犹如小河流淌般。

四、之后,没有动念,且你能在整个座上都保持清楚地观想本尊,这即是定境,如须弥山般。

五、其后,当你能在白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对本尊的手和脚、甚至细到连身上毫发都能不失清楚地观想,且没有生起任何的概念思考时,这即是圆境。

行者啊,把这运用到你自身的禅修上吧!

若你观想本尊不清而坐得太久,身体会不舒服,会感觉疲累而且无法在禅定上进步,甚至会有更多的念头产生,所以要先提神醒脑一下,再继续禅修。

除非你能达到清楚的观想,否则晚上不要禅修。一般而言,观想要短座。在有阳光时、在天空清亮时、或用一盏油灯来禅坐。不要在刚刚起床后或你觉得昏昏然、爱睏时禅坐。

晚上,睡足整晚,隔天禅修八个短座。

当禅修时,若你猛然起座,会失去定心,所以要缓慢起座。

当你在禅修时,若观想变得清晰,就可以也在晚间、黄昏或晨晓时禅修。

一般来说,不要让自己累垮。把心专注在观想上,稳定地慢慢成习惯,并且观想本尊的完整形貌。




延长观想
措嘉佛母问上师:在多长的时间内,我们应该维持对本尊的观想?

上师答道—在你已达到如上述的一些明晰和些微定力后,就可延长保任的时间。通常持诵决定了每一座的时间长度,但因还未到持诵的部分,所以座上时间就依你保持观想的能力而定。

至于每座的内量法,呼吸的间隔是最重要的。对外量法而言,座上的时间和数目则是最重要的。

座数的估算可以用每天昼、夜共四座来决定,尽可能越长越好。估算座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身体不舒服,而是为了保持均衡的修行、加强定力和能够长时间地观想。

至于计数,不要用口头上来计算而应使用念珠。依此,慢慢地增加数量,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并禅定片刻。

而以影子估算(shadow measure),则是将白天分成十六座或八座,每座禅修的时间是二刻度的影长,中间休息一刻度。总之,禅修八座,交替八次的休息。

当你已稳定时,连着禅修两短座,再慢慢延长时间,然后你就可以整个白天禅修,昼夜全天候地禅修,到半个月、整个月等等。

总之,不管你每座的定力如何,重点是不要让自己疲惫不堪。所以,维持等比例的每座,自然地延伸离念的不动明性长度。

这是有关延长本尊观想的口诀。




改正过失
措嘉佛母问上师:当禅修本尊时,我们应如何改正误观的过失?

上师说:为了改正误观的过失,有两部分:确认过失和改正过失。

关于确认过失,有两种:共与不共。

共的过失,是忘失观想、怠惰、疑惧、昏沉、掉举、紧绷和散弛。

一、忘失观想是禅修的散乱。

二、怠惰是偷懒地想着:「待会儿再做。」

三、疑惧是恐惧会无法成就和走火入魔。

四、昏沉是因为突如其来或自然的情境,觉得昏昏欲睡。

五、掉举是自然地烦躁,若非是情境引起,即是细微动作所致。

六、紧绷是不满足,当本尊的观想清楚时,想要再观一次。

七、散弛是当观想本尊不清楚时,也依然冷漠。

本尊的观想有以下十二种不共的过失:模糊和朦胧、上下颠倒、身体比例改变、衣饰改变、形状改变、数量改变、姿势改变、身色改变、只出现颜色、只出现形状、坐歪和逐渐消失。

现在解说改正过失的方法:对于七种共的过失,你应遵循八种去除的应用法。

当忘失观想时提起正念;运用信心、决心和精进来对治怠惰;昏沉的对治,是培养热忱、沐浴和散步一下;当掉举时,培养对轮回的厌离心,用正念的绳索来系住心念,以及将心念系在观想境上。总之,对昏沉、掉举,采取警觉的守卫。当你想要更紧绷时,运用平等心;当散弛时,则要精进地观想。

关于改正本尊的不共过失,则是在模糊、暧昧或朦胧时,仔细端详图像,并禅修离念的空性。修离念时,与注视本尊交替,再禅定。

当身体的比例或衣饰、姿势与形状改变时,观想身体是实体且极为巨大、稳固。观想有鸽子从其鼻孔飞进飞出,群鸟、羊和鹿在本尊的手臂、脚上嬉戏。观想其如同一尊塑像般坚实。

若是数量改变,将观想限定在一尊或两尊本尊上;当只出现颜色时,观想其形状;当其颜色变成红色或黄色,依你体质的冷热性、气血等等而异时,休息一下;若本尊逐渐消失时,将心念清楚地专注在脸和手臂上。对于不完整的过失,要清晰地观修全身,且配戴所有的宝饰和法器。

总之,要继续修行,不因任何生起的过失而疲惫;接着,禅修离念的空性。再观修对本尊形貌的端详和专注。

这是有关禅修本尊时改正过失的口诀。




修习本尊
措嘉佛母问上师:当修习本尊时,我们应如何修学?

上师指点—有关修习本尊的口诀,是透过禅修离念直到免于这一切过失而观想本尊。禅修本尊和禅修离念交替着。当你能无误地观想本尊时,则可不修离念而专修本尊。

现在是有关本尊的修习。当你能无误地观想本尊时,观想其站直、坐着、俯卧或仰卧、在平原上或山顶上、在近处或远处、在岩石中或水底。在你想修持时,任选其一而观修本尊。




与本尊融合为一
措嘉佛母问上师:当与本尊合而为一时,应如何融合?

上师指点:一旦你已修习本尊且熟悉时,将本尊融入自身。观想单尊或是整个净土的坛城。之后,为了使本尊和胜义谛连结,依你自己的想法来观想本尊,再将之稳固。你的心念和八识是本尊显现的身相与智慧—究竟而书,本尊是菩提觉性、大自显智、佛果体性,所以本尊并非从外在某处示显的。不管袍如何示现,都无自性,因此是不二的形相。以本尊相示现而超越执着,系因其无自性之金刚身、语、意的化现。

虽然你的心显现为本尊,但却无自性,因无法检视或展示是此或彼,所以祂是法身。

身为行者的你,在薰习了这个义理之后,应该观察并持守六种三昧耶的修持:你不应毁坏对传授你口诀上师的虔诚心—应用任何有助于禅定的事物;避免无益者;臻至圆满而不舍弃本尊;对修持的不共本尊守口如瓶:且禅修时不应有舍某一尊以就另一尊的心态。你修持任一本尊,都如同禅修一切诸佛。诸佛并无他者可修,除了了悟自心之外。即便观想本尊,也是一种念头的化现。除此,别无其他可成就或可禅修的。一切诸佛菩萨都总集在你的本尊上;虽然你可能禅修许多的本尊,但弛们无非都是你自心的化现:若你只禅修一尊,那也是你自心的化现。

这些是如何融入本尊及连结本尊与胜义谛的口诀。




如何成就本尊
措嘉佛母问上师:如何以本尊为道并成就之?

上师答道:为了成就本尊,先观想对生本尊,再稳定自生本尊的观想,截至此处,避免持诵。

现在,有关本尊修持,准备好一个为了成就的曼达盘,布置好供品。在面前设好坛城,提神醒脑之后,坐在舒适的座垫上。

迎请上师和坛城本尊圣众,大礼拜、献供、赞颂及七支净供。之后本尊化光融入自身,由此自观为本尊。结界并加持供品。

依三种三摩地等,观想本尊之坛城;行加持与灌顶;迎请智慧尊并融入,礼敬、献供和赞颂。

再次地,观想智慧尊于前,和你分开,然后持诵。当完成持诵后,赞颂。

将对生本尊再次融回自身,就寝时保持自身为本尊的佛慢。

翌晨剎那观起本尊,并依前述的仪轨修持、持诵。

加持饮、食,将之当成荟供来供养。

依此方式,不管你是修整个本尊坛城或单尊本尊,都会成就。

这是有关成就本尊的口诀。




成就的征兆
措嘉佛母问上师:当成就本尊时,何种成就的征兆或指示会出现?

上师指点:有四种征兆:征相、梦兆、指示和实兆。

有四种征相是如烟、海市蜃楼、萤火及无云晴空。这是禅修进步境界的释例。

五种梦兆如下:见不同于己的诸佛菩萨、见诸佛与己相同、见自己是无前后的本尊相、见一切诸佛菩萨向己顶礼与献供、梦见一切诸佛传授并解说甚深法教。

还有,一再梦见自己裸身,是已清净习气的征兆。梦见上阶梯登天,是已入修道的征兆。梦见骑乘狮、象是已登地的征兆。梦见一位微笑着的幻身等,是已得授记的征兆。

即便你有这些绝佳的梦境,也不要得意。

有外、内、密的修持指示。

一、禅修时的外在指示是:见到物质性的外相,如细尘、种子字、主要法器、微细色身等;或是见到五色的粗重形式,如水、火等。

二、内在指示是,当禅修本尊时,你并未注意到外界或内在的呼吸,而身体轻盈如棉毛,因此免于老、衰。

三、密的指示是,当你禅修本尊到达如幻之相时,智慧自然显现。你对所有人的悲心都一视同仁,且禅境显露为智慧。

实兆有外兆和内兆。外兆是光显现、本尊的图像微笑、巨响或香气扑鼻、油灯自燃、你的颅杯满溢或没有任何身体的不适。内兆是悲心较以前更为增长、执着消减、没有嫉妒、对上师和法友具清净的三昧耶与爱、不惧轮回且不畏群魔。

当出现许多这类的征兆时,不要得意要精进。

这些是修持本尊时所显现的指示和征兆。




修持的果报
措嘉佛母问上师:修持本尊会产生哪些功德?

上师说:修本尊所得的功德,是清净罪障和累积资粮。

因为藉由禅修本尊,你的概念会终结,于是可清净业、烦恼和投生之地的染污。

至于累积资粮,有五种果报:是四种持明果位的道果与究竟果。

持明果位有两个面向:功德和体性。功德是六种般若与四种神通;体性是四种持明果位,即成熟持明果位、长寿持明果位、大手印持明果位与任运持明果位。

究竟果是当你禅修本尊而变得调柔时,即便功德微少、才智低下,你还是毫无疑问地能证得究竟佛果。




五道
措嘉佛母问上师:在般若经系中,曾说到一个人必须在道上渐进。我们要如何结合五道与本尊坛城的修持而臻至圆满?

上师答道:本尊坛城的修道有四支: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

渐道与近、成四支相关:近是加行道、全近(full approach)是见道、成是修道、大成是无修道。(见译注[1])




加行道
加行道有四支:修如是(the suchness)与如幻三摩地是暖;修细禅定与唯一相是顶;修全显和精细相是忍;修无间道海会是世第一。

由如是三摩地决定万法唯心,并以无造作之本心修离念。禅修直至证得为止。

如幻三摩地是无生大空的自显;即修明,但是显、空不二。犹如虚空中光明遍布,显而知、且知而离念。

当你达到调柔后证得如幻三摩地时,就越过了对大乘或小乘的偏好界线,随后十一种暖相会现起:

·身上不会有虫类寄生。
·内、外的染污已然清净。
·你远离四大的疾病。
·你获得身忍。
·你降伏自身的概念。
·免除物质的食物,你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永不消褪。
·你不会生起世俗的欲念。
·你远离五毒。
·你对小乘见、修的习气已穷尽。
·远离世间八法。
·你已获得甚深法忍。

这是十一种不退转的征兆。

二、在顶的次第修持唯一相和细禅定,乃是禅修微细三摩地与唯一相,直至在三境上显现为止。(见译注[2])

顶的禅定征兆是你的五毒烦恼不会因外物而生起,且不会被外五大所侵扰。这些是你的心已和外相融合为一的征兆。

三、在忍的次第修持精细相,即是修习三部、五部或特定几部的静、忿本尊。

当熟习之后,你可以在剎时三摩地中放光,且你的本觉能观出千佛的坛城,这时即是圆满忍的次第。

已证得忍的次第并已能调柔外相揭显的征兆,是你能转砂成金、让水在干地上涌现、让木炭冒出新芽、并能随心所欲控制一切所感知的事物。这是已证得掌控心性的征兆。

四、在世第一的阶段成就无间道海会,是修持法界大乐的真义。当你已极具定力时,便被赋予五资具(fivearticles-译注:指与仪轨相关的五物,即子元音咒、衣饰之物、饮食之物、圣舞之物、歌舞之物),能在吉祥时辰撰写仪轨。

若此时你的禅定力深厚,便能达到长寿持明果位,之后便能在六个月、十二个月或十六个月内,臻至大自在天(the sacred family of mastery)的成就。你的寿命会等同日、月,同时能一口气延寿一百年。

若你的禅定力薄弱,你会达到成熟持明果位;在舍报之后,你会在中阴获得本尊的完整身相。这是生起次第稳定所得的果报。




见道
现在我将宣说全近的见道。在你已了悟宿身是意生身后,你会穷尽染污,且获得超越生死的不变长寿持明果位,甚至不会有肉身留下。在获得五般若和四神通之后,你会了悟胜义谛的法相。虽然你能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化身无数,示现见道的神通并利益众生,但你对所做却毫无执著,并能受持化身佛的法教。你在成佛之道上已不会退转。




修道与无修道
现在宣说的是成的修道。修道是在已证得大手印的虹光身后,以胜义谛的法相来修持。

虽然在座上的心境无异于诸佛,但因你仍保留了座下的意识状态,故必须稍稍安住在座上。因为此时你安住在不可动摇的禅定中,是大手印持明果位;这是由无上瑜伽所得来的不动摇禅境。在如如不动的定境中,你放出无数幻化身,以成就利他。透过心念或象征的方式,你可自报身佛领受法教。

至于大成的无修道——任运持明果位,你的功德几乎已和诸佛的殊胜功德相等,但仍有座上增长与否的分别;任运持明果位具有任运的增上。

摄受法嗣并传法,你已到达顶峰——金刚三摩地,并透过无作的神通成就了自利、利他,这是智慧的化现。和法身佛面对面,你因加持而得受法教,并清凈了分别智的微细障。

这是如何证得近与成、五道、四种持明之四支的渐道。




顿道
措嘉佛母问上师:当宣说密咒乘的速道时,是否可能在道上躐等?

上师答道:教法上也提及顿道。可能有些人臻至无修道,同时由加行道、见道和修道跃升。毋须逐步地历经,有些人是在见道证悟,有些是由修道证得佛果,有些人进至最后阶段而证得佛果,因人们智慧与禅定能力之故而有别。

这依照四种人的程度所产生的四种修道方式,并不是要在来世投生后再去依循一条修道。密咒乘的果乘,就是要让你在此生免除轮回的病症,并证得超越转生的三摩地果位,能任运地成就三身。

为了要即生臻至无别地(the bhumi of indivisibility)与证得法身,聪慧之人被教导要修习法身之道,熟习之,并以如是为道。

为了要臻至无上智慧之地(the bhumi of Unexcelled Wisdom)与证得大乐身,贪爱之人被教导要修习大乐之道,熟习之,并以大乐为道。

为了要臻至大圆胜会之地(the bhumi of the Great Assembly Circle)与证得色身,嗔心之人被教导要修习解脱道,并熟习之。具相之人被教导要以本尊为道。

以此方式你清净了三身之界,并熟习了这三地。因为所有的这些果报都俱足于自心,因此要决定佛果并不外存。

这是顿道的殊胜功德。




佛身与智慧
措嘉佛母问上师:我们要如何证得密咒乘之果、五身及五智?

上师指点:如上述与不同根器相关,当你已在四种道上渐进时,会证得究竟的结果——五身与五智的任运果报。

法界体性智是一切诸佛的通相、你不造作的法性(innate nature)、本然无所缘的体性,是无为、无生与超越生灭的本净。

大圆镜智是法界虽无实体,但其自性明、且万法显现如镜中的倒影般无自性,可知但无概念思考。

平等性智是无竭法界乃俱生本觉,此俱生本觉离于造作。识是无生、不二且等持。

妙观察智是不离此不二的平等境,万法的共相与殊相是不混淆且俱全的,而痴的习气被灭除,遍知智生起而不具概念思考之苦。

持所作智①是如前述保任明性而安住,这无别智能任运且持久地成就、圆满自他之利。

这五智各自示现,是本觉无竭的显现,但其从未离于法界的本智。这个法界体性智,是万有的基础,本俱于你自身—在三时之中,行者从未与其分离过。

接下来是五身如何显现。

法身是不造作的法性、甚深的本然、超越了生灭、无为。

报身是本觉俱生智的受用,因为佛身和智慧本俱于自心法性的相续之中。

化身是源自智慧的悲心,以一切方式神变与示现。

大乐身是菩提心的无生大乐。

体性身是这四身与佛性的体性无别。

因为这五身与五智是任运的,也被称为俱足一切诸佛之通相。修行者渐次禅修这五身的体性,在他已知自性为道时。当行者与围住的肉身(译注:指行者在闭锁的空间内,不接触任何人而示寂)分离时,他以超越所证的方式证得这五身与五智,以超越所见的方式见这五身与五智。

接下来宣说佛果如何利益众生。无数日影映现在千水的水面上,不留下任何日光的蛛丝马迹,同样地,真正正等正觉者——法身佛,也不会留下法性的平等舍——透过报身及化身神变,以应化广大如虚空般之被调伏者根器的任何余痕。

虽然行利生,法身却无任何的意念。

举例来说,日光并不觉利生,同样地,二身没有抱持利生的任何概念,和生来自于愿力的果报。

上师指点:措嘉,当末法时期的五百年到来时,大乘的咒乘追随者只是空口说白话而不实修真义;他们会让密咒乘歧入巫术的禳祝,徒然为了空洞的仪式而误用三昧耶物;他们会在村庄的中心建造关房;宣称在修持双修,他们会耽溺在世俗的欲念中;宣称在修持解脱法;他们会耽溺在世俗的嗔念中;把善、恶混淆在一起,他们会吹嘘口诀,甚至上师会把口诀销售给弟子;他们会把密咒乘变成投机买卖,并以政治动机和自我中心的野心来修行。

在这末法时期,密咒乘会被语词所蒙蔽,密咒乘的加持力会因缺乏对实义的了悟而削弱。因为只有少数人证得成就,会有一段时期密咒乘近乎绝迹。为了那时具有宿业的有缘者之故,写下这些口耳传承并将之封藏为伏藏。



在耶巴的高吼洞,于猴年秋季末月二十二日,我,措嘉佛母,写下了这口诀的宝鬘——(密咒乘的修心法要),并将之封藏为伏藏。在得过具宿业之有缘者后,愿这些法语能清净其所知障,愿其能证得持明果位。

伏藏印

封藏印

甚深印

嘱咐印



注释:

译注[1]:依英译本的名词解释,近、成四支是金刚乘修行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本尊修法的持咒部分。「近」是观想本尊及其心间的咒鬘;「全近」是由旋转中的咒鬘放光至十方向诸佛献供;「成」是领受诸佛的加持而清净一切障;「大成」则是将器世间转成净土的坛城,将有情转成男、女本尊,使一切声音成咒语,一切念头和烦恼为俱生本觉的清凈示现。

译注[2]三境指的是本尊在外相上显现的显境(snangyul)、在内相上显现的自在境(dbangyul),及可由旁人感知的意生境(yidkyiyul)。

①Bya ba nan tan gyi ye shes,通常被称为「成所作智」(bya grubye she)。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