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生死之轮图的法义总说

  • 作者: 祈竹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120
  • 分享到: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中部的菩提伽耶(Bodhgaya)菩提树下示现成道后,到了鹿野苑(Benares)向最初五比丘说法。这是本师释迦牟尼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轮”。在这一次说法中,佛陀便重复三次教授了四圣谛教义。由此可见,四圣谛是佛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
四圣谛可以依因果而判划为两对关系——苦谛与集谛是一对因果关系;灭谛与道谛是另一对因果关系。苦谛教授世间是苦的现象,集谛则说明苦的来源。所以,集谛是苦谛的因,苦谛是集谛的果。与这一对因果相反的,便是灭谛与道谛。灭谛是指诸苦息灭的自由境界,所以它是苦谛的相反情况。道谛是令众生达至灭谛境界的方法,所以它是灭谛的因及集谛的相反,而灭谛则是道谛的果。
生死之轮图的下方,由阎摩死主掌持的整个大轮,包含了苦谛及集谛这对因果关系。图的上方月亮、偈文及佛陀身相,则表义灭谛及道谛。所以,这幅小小的图包含了四圣谛教法在内。要想断除图下方所表义的这一对因果——苦及苦因,便要依循图上方所表义的另一对因果——灭谛及道谛。所以,弥勒祖师在论中教示:“先诊病,再寻因,要达致健康,便应依赖药物的救治。同样地,众生应先见苦,后寻其因,再依靠道谛来达致灭苦的境界!”
这幅生死之轮图,虽然并不是用来作观想的,但我们应常常禅参其内所表达的教义,参想四谛及十二因缘,勤修三学,以达到脱出生死的境界。
编者的话
生死之轮图亦称“五趣生死轮图”,于西藏佛教寺院外墙上常常能见到,其资料同时亦见于佛陀之本生故事及汉、藏《大藏经》中的戒律部分典著。此图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而诡异,故一直以来吸引着参访藏传佛教寺院的旅游者、朝圣者及摄影爱好者的注意。然而,这种风格独特的图案并非西藏文化所产生的艺术品,而是古印度佛陀时代所创的一种教育工具,其内容包含了四圣谛、十二因缘、生死与中阴及六道轮回的法义在内。遗憾的是,在汉、藏佛学文库中,一直以来少见有对此法义绘图有深入阐释的独立文献。为填补这个空白,大藏寺基金会依据大藏寺祈竹仁宝哲于二零零一年五月份在佛教显密研修院香港分院应求所作之口述开示,配合同月中由法师于闲暇额外补充之口述,经翻译及编辑后编辑而成。
祈竹仁宝哲的这些开示,包含了菩提道次第教法中的下士道及中士道极多法义,同时亦对生死之轮图的起源作出了详尽的讲解,相信必会对汉地佛子有所利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