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或论藏Abhidharma(梵文:藏文chosmngonpa)。三藏之一,其本质为“般若”。
《现观庄严论》AbhisamayaLamkaara(梵文;藏文mngonrtogsrgyan)。弥勒尊者撰著,阿底峡所写。此论注阐释菩萨行之道及境地。
龙树阿阇黎AcharyaNagarjuna(梵文;藏文slobdponklusgrub)。印度哲学大师,因教导龙族世界的众生而被称为“龙之师”;后来,他带着全本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到龙族世界,并将此经交给龙族护持。
阿赖耶Alaya(梵文;藏文kunsgzhi)。一切轮回及涅槃的基础。又称为“一切之基”,意为一切现象的基础,是心及一切清净与不清净现象的基础。由于娑婆世界在不同状况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应依情况了解其意识。
无上瑜伽AnuttaraYoga(梵文;藏文blanamedpa)。最高、无出其上的瑜伽。根据新续或新派,是四部密续中的第四部。
阿罗汉Arhat(梵文;藏文drabcompa)。意为摧毁仇敌者,是达到小乘道最终结果的行者。
地、菩萨地Bhumi(梵文;藏文sa)。菩萨的成就次第或阶段,相对于五道中的最后三道,共讲十地。
菩提迦耶Bodhgaya(梵文)。佛陀达到全然证悟的地方,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
菩提心Bodhichitta(梵文;藏文byangsems或byangchubkyisems)。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达到全然证悟的愿心。
菩萨Bodhisattva(梵文bodhisattva;藏文byangchubsemsdpa)。大乘道的修行者——尤其是已达初地菩萨以上者。
梵天王、大梵王Brahma(梵文;藏文tshangspa)。色界的最高天神。
梵天BrahmaLoka(梵文;藏文tshangspa'i'jigrten)。色界之内天神的轮回诸界。
佛性BuddhaNature(梵文sugatagarba;藏文bdegshegssnyingpo)。证悟本性或证悟潜能,是一切众生皆具有的证悟种子。
行部密续Charya(梵文;藏文spyodpa)四部密续中的第二部。
本具或俱生无明CoemergentIgnorance(藏文Ihancigskyespa'Imarigpa)。一切众生皆与生具有的无明。
法界Dharmadhatu(梵文;藏文choskyidbyings)。“现象之界”,是空性与缘起不可分的“真如或如是”(suchness)之界。其中,“法”意为“真理”、“真相”,“界”意为“无中心、无边缘的空间”。另一解释为“超越生、住、灭的现象本性”。
法身Dharmakaya(梵文;藏文chossku)“三身”中的第一身,如虚空般不具任何实体。“身”指一切现象的本性,亦指二十一种证悟功德。
法称Dharmakirti(梵文;藏文choskyigragspa)。古印度的佛学大学者之一。
法性Dharmata(梵文;藏文choskyi)。现象及心的本性。
禅定Dhyana(梵文;藏文bsamgtan)。六波罗蜜多(六度)中的第五项,意为“稳定的心”;亦指心专注的状态,或因此达成的天界成就(禅天)。
大域龙、陈那Dignaga(梵文;藏文phyogsglang)。南赡部洲六庄严之一,得授“量学”(梵文pramana)——终止意义之迷惑的真知识——的传续。
《辩法法性论》DiscerningDharmasandDharmata(藏文chosdangnyidrnampat'byedpa)。弥勒五论之一。
《辨中边论》DiscerningorDistinguishingtheMiddheandtheExtremes(藏文dbusmtha'rnampar'byedpa)。弥勒五论之一。
大圆满Dzogchen(藏文rdzogspachenpo或rdzogschen)。超越因位的法教,由大成就者嘎(上曰下阿)多杰(GarabDorje)。传至人道。
空性Emptiness(梵文snuyata;藏文stongpanyid)。一切现象皆缺乏任何真正、具体的存在性。
父续FatherTantra(藏文phargyud)。无上密续的三层面之一,强调生起次第。
初转*轮FirstTurningoftheWheelofDharma(藏文chos'khordangpo)。释迦牟尼佛所传的第一系列法教,强调出离心、业力及四圣谛。
五蕴FiveAggregates(梵文;藏文phungpolnga)。构成众生身心经验的五种层面;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
五道FivePaths(藏文lamInga)。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修道或无学道。五道涵盖由开始修行到完全证悟的整个过程。
五明FiveSciences(藏文riggnasInga)。即“五种科学”或“五种学艺”,包括声明(文法、文学),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学)、医方明(医学、药学)、因明(逻辑、论理)及内明(五乘因果)。
四部密续FourSectionsOfTantra(藏文rgyudsdebzhi)。行、作、瑜伽及无上瑜伽。
大手印四瑜伽FourYogasofMahamudra(藏文phyagchengyirnal/byorbzhi)。修持大手印的四个阶段,分别称为专一、离戏、一味及无修瑜伽。
冈波巴Campopa(藏文)。噶举所有传承的祖师。请参见《密勒日巴传》及《智慧雨》(RainofWisdom)(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pubilcations)。
嘎[日/阿]多杰GarabDorje(藏文)。大圆满传承的祖师,直接由金刚萨埵得授传承。
格鲁Geluk(藏文)。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宗喀巴大师依阿底峡尊者的传统革新而创。第十四世DL喇嘛是此派现今的至高上师。
小乘Hinayana(梵文;藏文thegpadmanpa)。为自己寻求解脱的修持道,强调四圣谛及十二因缘的思惟。
天帝释Indra(梵文;藏文brgyabyin)。欲界的最高神只。
智慧、本具的觉醒状态InnateWakefulness(藏文yeshe)。心无幻惑、与生俱有的非概念性觉知,通常称为“智慧”。
第一世蒋贡康楚JamgonKongtrulTheFirst(藏文byamsmgonkongsprul)。第十九世纪的藏传佛教大师,提倡不分教派的利美运动(rime),撰著及汇编的佛教典籍多于一百。
觉曩巴Jonangpa(藏文jonangpa)。多罗那他(JetsunTaranatha)的另一名称。
觉曩派JonangpaSchool(藏文jonangpa'ilugs)JetsunTaranatha所创的学派,主张佛性是永恒、不变的。
噶举kagyu(藏文bka'brgyud)。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马尔巴大译师带回西藏的法教传承。
业、业力Karma(梵文;藏文las)。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
GmbKarmapa(藏文kamapa)。噶玛噶举传承的至高上师。
作部密续KriyaYoga(梵文;藏文byaba'Irnal'byor)。四部密续中的第一部,强调清净及戒守。
库速鲁Kusulu(梵文)。相对于学者,是单纯的修行者,只管吃、睡及坐,不涉入复杂的学理。
明性、明觉Luminosity(藏文'odgsal)。字义为“免于不知道的黑暗并赋有认知的能力”,是轮回及涅槃皆不能增减的自然本性。
中观Madhyamika(梵文;藏文bdyma)。佛教四大哲学学派的最高学派。“中观”意为“不持极端的见解”,例如常邮或断见。
大手印Mahamudra(梵文;藏文phyagrgyachenpo)。证知佛性最直接的修持法,乃根据新派——噶举派、格鲁派及萨迦派——的根本知见融合而成的系列法教。
大乘Mahayana(梵文;藏文thegpachenpo)。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立志达到圆满证悟的菩萨修持道。弥勒尊者的《现观庄严论》对此有详细的解说。
梅纪巴Maitripa(梵文)。伟大的印度上师,是马尔巴大译师的上师之一。
魔罗Mara(梵文;藏文bdud)。制造修行及证悟障碍的邪秽、恶魔。
马尔巴大译师MarpaTheTranslator(梵文;藏文marpalotsapa)。噶举传承的祖师。有关其详细生平故事,请参考《马尔巴大译师传。(LifeofMarpatheTranslator)
密勒日巴Milarepa(藏文milaraspa)。伟大的大瑜伽士暨噶举传承的祖师,是马尔巴大译师的四大弟子之一。有关其详细生平故事,请参考《密勒日巴全集》。
唯识论Mind-Onlyschool(藏文semstsampa或Chitta-matra)。印度一大乘学派。
母续MotherTantra(藏文margyud)。无上瑜伽密续的三层面之一,强调圆满次第。
龙树Nagarjuna(梵文;藏文klugrub)。印度哲学大师。请参见“龙树阿阇黎”条。
那澜陀Nalanda(梵文)。古印度一主要佛学中心暨寺院。
那洛巴Naropa(梵文)。印度大成就者,是帝洛巴的主要弟子、马尔巴的主要上师。请参见《智慧之雨》
新派及旧派NewandOldSchool(藏文gsarrying)。新派指噶举派、格鲁派及萨迦派,旧派指宁玛派。
九乘NineYanas(藏文thegpadgu)。渐进的九乘:声闻、独觉及菩萨等一般三乘;行、作及瑜伽等外三密续乘;及大、无上和无极等内三密续乘。
化身Nirmanakaya(梵文;藏文sprulsku)。“三身”的第三身,指驯服众生证悟身,能为一般众生所见。
无二续NondualTantra(藏文gnyismedrgyud)。无上瑜伽密续的三层面之一,强调生起及圆满次地的融合。
宁玛派NyingmaSchool(藏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保存于藏王赤松德赞及仁千桑波期间传入西藏并翻译为藏文的法教。
直指心性、指出教法Pointing-OutInstruction(藏文ngosprodkyigdamspa)。直接引见心之本性的教法。
般若、智慧Prajna(梵文;藏文shesrab)。尤指“证知无我的智慧”。
独觉、缘觉、辟支佛Pratyekabuddha(梵文;藏文rangsangsrgyas)。意为“单独的证悟者”。主要藉由反向思惟十二因缘而圆满小乘第二层修持道的成就者。
本觉Rigpa(藏文rigpa)。免于无明及执着二元的觉醒状态。
色身rupakaya(梵文;藏文gzugskyisku)。“形相之身”,包括报身及化身。
萨加派SakyaSchool(藏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
三摩地Samadhi(梵文;藏文tingnge'dzin)又译为三昧定、三昧地、等持……等,意为安住于禅定。
普贤如来Samantabhadra(梵文;藏文kuntubzangpo)。本初化身佛。
报身Sambogakaya(梵文;藏文longsspyodrdzogspa'Isku)。又称为“圆满喜悦身”,“三身”当中赋有五种圆满——圆满上师、眷从、宫殿、法教及时机——的半化身。唯有已契入菩萨地的胜众可见到服身。
轮回Samsara(梵文;藏文'khorba)。依因缘而存在的存在形式,如车轮般不断地受生与死亡。一般众生因为无明、二元观、业力及烦恼而困于轮回。
二转*轮SecondTurningOfthewheelOfDharma(藏文chs'khorgnyispa)。强调空性——一切现象皆缺乏自我本体及真实存在性——的法教。
众生、有情众生SentientBeings(藏文semscan)。尚未得到解脱、存在六道任何一道的生命体。
止、奢摩他Shamatha(梵文;藏文zhignas)。思维活动静止之后,心保持平静或安住于平和之中,是使心不受念头干扰及保持定静的禅修方法。两种基本禅修方法之一。另一为“观”。
声闻shravaka(梵文;藏文nyanthos)。意为“听闻法”,指初转*轮法教的修持者,以思惟四圣谛为主。
六波罗蜜、六度SixParamitas(藏文pharphyindrug)。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等六种卓越之行。
真如、如是Suchness(藏文debzhinnyid)。空性、万法本性、法性之同义词,亦可用以叙述缘起与空性不二的状态。
佛性Sugatagarba(梵文;藏文bdebargshegspa'lsnyingpo)。一切众生皆与生俱有的证悟本质或潜能。
经典Sutra(梵文;藏文ndo)。或依梵音译为“修多罗”、“素多罗”,指释迦牟尼佛所给予的法教,亦可泛指一切以成佛之因为道的非正式法教。
《大乘庄严经论》SutraLamkara(梵文;藏文mdosdergyan)。弥勒五论之一。
密续Tantra(梵文;藏文rgyud)。释迦牟尼佛以报身形式给予的金刚乘法教,意为“连续性”,指佛性在根、道及果三阶段皆持续不变、无增无减。
Teranatha(梵文;藏文),见“Jonangpa”条。
如来藏Tathagatagarba(梵文;藏文debzhingshegspa'lsnyingpo)。即“佛性”。
三转*轮ThirdTurningoftheWheelofDharma(藏文chos'khorgsumpa)。释迦牟尼佛所给予的第三系法教,强调佛性、明性与空性的融合,包括了义的经典。
三宝ThreeJewels(藏文dkonmchoggsum)。佛宝、法宝及僧宝。
帝洛巴Tilopa(藏文)。印度的大成就者,是那洛巴的根本上师暨噶举派的祖师。
图古Tulku(藏文;梵文nimanakakaya)。“祖古”的另一音译,其字义为“显现之身”,指为利益众生而转世的菩萨,亦指佛的化身。
兜率天Tushita(梵文;藏文dga'ldan)。弥勒尊者成为贤劫第五佛之前所居住的天界。
十二行谊TwelveDeeds(藏文mdzadpabcugnyis)。佛化现于此世间由出生到成道、说法及入涅槃的十二项主要事件。
金刚三摩地Vajra-likeSamadhi(藏文rdorjeltabuitingnge'dzin)。第十菩萨地契入佛果的最后阶段。
金刚总持、金刚持Vajradhara(梵文;藏文rdorjechang)。新派的法身佛。在金刚乘中,说指个人的根本上师。
金刚乘Vajrayana(梵文;藏文rdorjethegpa)。以果为道的修持道。
胜利者VictoriousOnes(藏文rgyalba或jina)。佛的异名。
观、毗钵舍那Vipashyana(梵文;藏文lhagmthong)。意为“看得很清晰、很广。”两种基本禅修方法之一,另一为“止”。
本尊Yidam(藏文;梵文istadevata)。个人的修持主尊。三根本之一,是成就的根本。
瑜伽Yoga(梵文;藏文rnalbyor)。四部密续中或三外密续中的第三密续。